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及其与水的混合物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天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的材质则对该虫产卵影响不大。荔枝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无产卵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荔枝蒂蛀虫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然而,以荔枝果干以及果干与水的混合物作为产卵引诱物,均无法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  相似文献   

2.
科研动态     
“糯米糍荔枝裂果机理及防裂技术”通过专家鉴定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舒肇) 荔枝裂果是荔枝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研究室针对生产上名优荔枝糯米糍裂果严重的问题,承担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和省科委“九五”重点研究项目,经过5年多的研究,现已完成合同研究任务,并于6月16日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初步弄清了荔枝裂果的原因:(1)首次提出荔枝有两次相对集中的裂果高峰期。(2)果皮发育质量与裂果有关。花期迟,果皮发育质量差,后期裂果严重;若在果皮发育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如遮…  相似文献   

3.
荔枝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采后腐烂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经过商业化的硫磺处理和酸化处理后腐烂更严重。已有研究发现,在销售环节中荔枝易感染的真菌主要有拟茎点霉菌、拟盘多毛孢菌、青霉菌、木霉菌、链格孢菌和镰刀菌。其中,青霉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尤其是在硫磺处理和低温贮藏环境下最容易发生。商业化的SO2熏蒸刺激荔枝果皮细微开裂,不仅引起水分迅速流失,造成荔枝果皮褐化,而且为在果皮表面繁殖的腐烂病菌入侵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4.
1 原因1 1 果皮结构和发育状态与裂果有关 荔枝果皮细胞中除少量木质维管束和皮下石细胞外 ,多为薄壁细胞。荔枝果皮由大量的龟裂片组成 ,龟裂片有平滑的或锐尖的。龟裂片之间的连接处称为裂纹 ,如糯米糍的裂纹窄而浅 ,所以容易出现裂果 ,而黑叶、妃子笑裂纹较宽而深 ,不易出现裂果。果实发育早期 ,如遇低温、干旱或缺素 ,影响果皮细胞分裂和膨大 ,进而影响果皮的发育 ,裂果率就增高。1 2 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 这是荔枝裂果的重要因素。在假种皮 (果肉 )发育期 ,缺水使果皮细胞较早木栓化 ,降低了果皮的延伸性 ,而干旱使溶质进入假种皮…  相似文献   

5.
荔枝采后会很快腐烂。果皮褐变是荔枝采后的一个主要问题,容易导致荔枝滞销,而褐变与果实脱水干燥有关。目前生产中减轻荔枝果实褐变、维持果皮红色、延长贮存期的主要技术之一是硫处理。随着世界对自然健康食品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荔枝种植者放弃硫熏蒸选择自然的方式贮藏将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特色大果型荔枝品种‘新球蜜荔’和‘紫娘喜’为杂交母本,利用具备早熟、焦(无)核的荔枝品种‘三月红’、‘妃子笑’、‘桂早荔’、‘无核荔’和‘白糖罂’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当年果实的单果重、果皮重、果核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等11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不同杂交母本对应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不同杂交组合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发现:不同授粉组合当年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有差异,部分与自然授粉比呈显著差异。可见,荔枝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杂交组合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序,发现不同年份、杂交母本有相似花粉直感效应规律,表现为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名为:三月红>白糖罂>桂早荔>自然授粉(新球蜜荔或紫娘喜)>妃子笑。但无核荔枝授粉新球蜜荔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自然授粉,而无核荔枝授粉紫娘喜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劣于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7.
<正>据《果树学报》2014年第4期《荔枝果皮的结合态POD及其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作者王蓓等)报道,以"乌叶"荔枝果皮为材料,设置6种不同的结合态POD提取液进行比较,并采取最优缓冲液提果实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果皮中的结合态POD,观测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100 mmol/L Tris-HCl(p H值8.0),1.0 mol/L  相似文献   

8.
探明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荔枝果肉及果皮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状况,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气相色谱对荔枝田间试验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荔枝果肉和果皮中添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7.1%~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5.2%。2种农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0 mg/kg。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氰菊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分别为6.2 d和7.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41.3 d和52.6 d;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为2.6d和10.4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7.1d和69.0 d。不同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21d后,荔枝果肉中毒死蜱未检出,氯氰菊酯30d后未检出,45d后果皮上的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儿童还是老年人,荔枝果肉中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最终残留量和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安全采收期为施药后45 d。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惠州市叶海荔枝城和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合作,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发明了“荔枝套袋新技术”,使荔枝平均增产30%,而且还能改变果皮色泽,改善果实风味,使荔枝色、香、味更佳。此项成果近日已通过广东省科委的技术鉴定,被确认为“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省科委建议各地果农大力推广应用此项新技术。 该技术是在荔枝谢花后一个月开始,给已结果的荔枝套上特制的套袋,以改变其光照条件。荔枝通过该项技术处理后,可增加单果重,平均约增产30%;可使果实着色均匀,使果皮色泽鲜艳;可减少果实的单宁及酸的含量,改善果实风味;…  相似文献   

10.
以三月红荔枝果皮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改良SDS法、改良Bugos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t试剂盒(TIANGEN公司)提取总RNA,采用浓度检测、纯度检测、RT-PCR等方法进行提取结果检测,进而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这五种方法都能从三月红荔枝果皮中提取出总RNA,但总RNA浓度和纯度有明显的差异。其中采用改良Bugos法、改良SDS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试剂盒提取RNA的浓度较高;采用改良CTAB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试剂盒提取的总RNA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采用SDS法、改良SDS法和改良Bugos法所提取的荔枝果皮总RNA纯度低,降解严重。经RT-PCR验证,采用改良CTAB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试剂盒均能扩增得到200bp的18sRNA编码基因片段。综合以上各项检测的结果,改良CTAB法为提取荔枝果皮总RNA的最佳方法,总RNA质量和得率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3.036),来自印度比哈尔邦农业大学的Kalyan Barman等人研究了一氧化氮对荔枝果皮褐化、抗氧化物质以及货架期的影响。果皮褐化是荔枝最主要的采后问题,会降低果实商品性和货架期。将荔枝用NO的载体硝普酸钠(SNP)0.5、1.0和2.0 mmol/L浸泡处理,晾干后于常温下保存8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荔枝栽培面积超过 5 0万hm2 ,产量 6 0多万t。福建省栽培面积 3.3万hm2 ,产量 8.6万t。主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地 ,四川、云南、贵州和浙江等省有少量分布。荔枝是高糖、高蛋白和低脂肪的世界性珍果 ,除鲜食外 ,可加工成荔枝干、糖水罐头、蜜饯荔枝肉、荔枝胶、荔枝汁、荔枝酒和荔枝汽酒等。花是良好的蜜源 ,种子富含淀粉 ,可用以酿酒、制醋和作饲料。果皮可提炼单宁 ,用于制药。此外 ,荔枝作为绿色食品不仅可进入国内各超市和大型市场 ,还可销往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 ,参与世界贸易 ,产品极具竞争力 ,销售价…  相似文献   

13.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17),来自印度比哈尔农业大学的Pushpa Kumari等人研究了采后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荔枝是亚热带水果,极易腐烂,采收1~2 d后就会因果皮褐化、果实品质退化而失去商业价值。研究人员分别用水杨酸(0.5 m M和1.0 m M)、壳聚糖(2%)及两种物质同时共同处理生理成熟的荔枝(帕比)果实。处理方  相似文献   

14.
Lima等研究表明,在室温(251±1.5℃,693%UR)下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保存荔枝果实6天,能有效减少果重损失、果皮褐变和保持果皮花青素含量。泰国学者Chakraborty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第25期《荔枝果实成熟特性的研究》(作者戴宏芬等)报道,以"糯米糍"和"桂味"2个花期和成熟期较一致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荔枝果实的成熟特性。当"桂味"果皮首先开始转黄时,定期测量2种果实的纵横径和果实各部分质量,测定果实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探究了采前喷施次磷酸钾对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次磷酸钾提高了单果重和坐果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了果皮颜色参数a值和花色苷含量,促进果皮转红;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改善了果实品质。同时,次磷酸钾处理提高了荔枝中黄铜和总酚含量,降低了采后褐变指数,说明次磷酸钾处理在荔枝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如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广西桂平市的特晚熟荔枝新品种秀石荔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生长快等特点,是我国荔枝产区难得的良种。开发该品种对丰富我国荔枝品种资源、更新品种,尤其对延长荔枝鲜果供应期有重要意义。 秀石荔树冠较开张,外围不整齐,枝条较多,叶色浓绿。叶脉明显,叶全缘,无波浪式卷曲。嫩叶平展时叶面略有凹凸状,至老熟时较为光滑,略向叶面内卷。果实圆球形,果皮深红色,龟裂片较小、裂纹较浅。果实大小均匀,平均单果重22g。果肉蜡白色,质地脆,含可溶性固形物19.3%,风味佳。可食率76,2%。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荔…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6期《果蜡复合涂膜保鲜剂对荔枝贮藏效果研究》(作者张姣姣)报道,以果蜡为成膜剂,复配护色剂柠檬酸和抑菌剂特克多、亚硫酸钠,制备新型荔枝保鲜剂,并探讨其在3℃条件下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果蜡涂膜与0.1%特克多、7%柠檬酸复配可有效抑制低温贮藏过程中荔枝腐烂率,可较好地抑制荔枝果肉PPO活性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含量下降,保护荔枝果皮颜色,抑制褐变;3℃贮藏第20 d时,经该复合保鲜剂涂  相似文献   

20.
“井岗红糯”是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荔枝育种岗位选育,并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优质晚熟荔枝新品种。2011年以高接换种方式引入广东省惠来县华湖镇美园村。“井岗红糯”在惠来地区引种4年的表现为: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接穗和砧木能完全亲和;嫁接后枝条生长势旺盛;易成花坐果;成熟期在7月中旬,较当地糯米糍晚10天,较当地怀枝晚5-7天;成熟期果皮鲜红色,果实呈心形,果形指数1.10,焦核率90%,平均单果重28.18g,果皮厚度1.48mm,可食率77.3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20.00,果实性状及品质优于原产地,初步判定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