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羊多胎性Fec^B基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ec^B基因是在棉羊上发现的第一个多胎性基因。近年来,关于Fec^B基因的遗传及生理效应、基因图谱的绘制以及对绵羊卵泡发育和排卵率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简述了绵羊多胎性Fec^B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Nanog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决定了它在医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维持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成为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与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有Oct4、Nanog、Sox2等,其中Nanog是2003年5月末发现的一个基因,它对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起关键性作用,能够独立于L1F/Stats维持ICM和ES细胞的多能性。几年来,Nanog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Oct4、Sox2等多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在综述Nanog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Nanog基因表达调控以及Oct4、Sox2等多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性连锁矮小鸡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构建鸡基因文库克隆了鸡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用克隆的基因片段作探针,分析正常鸡和性连锁矮小鸡在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证实了矮小鸡在该基因位点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4.
黑羽乌骨鸡羽性与肤色的遗传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羽鸟骨鸡系我所经多年探索、研究、培育的新型鸡种。其主要特征为乌皮、乌肉、乌骨以及全黑羽毛.本文主要根据家禽质量遗传原理对黑羽乌骨鸡的羽性基因类型和肤色基因类型进行分析探讨,阐明黑羽乌骨鸡的质量遗传原理、黑羽乌骨鸡亲本的羽色基因要求与测定及对黑羽乌骨鸡肤色基因的估测。黑羽乌骨鸡羽性基因除具有色素原基因“C”、氧化过基因“O”外,同时还具有黑色素扩散基因“E”,由于黑羽乌骨鸡含有隐性伴性的真皮层黑色素基因“id”、常染色体中含有显性黑色素基因“PP”或其杂合型基因“Pp”,所以其肤色基因应为:PPZid:PPZidw或:PpZid:PpZidw。  相似文献   

5.
基因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中的新热点,国内外很多实验室都在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基层养禽与禽病工作者对这类疫苗还缺乏了解,为了帮助广大禽业工作者深入认识此类疫苗,本文就基因疫苗的制备、免疫机理、存在的优缺点以及用于禽病防治的前景作一概括性的论述。基因疫苗,也...  相似文献   

6.
BMPR-IB和BMP15基因在山羊群体内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和绵羊是近缘种,研究采用影响绵羊产羔数的BMPR—IB基因和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突变位点的特性和山羊产羔数的关系,为山羊多胎性的分子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含dw基因的鸡在国际上已研究了60余年,在我国已研究了20年。它的典型的遗传标记是鸡的胫部比正常型短1/3。它足一个隐性伴性基因,位于肝坏死基因In和无翅基因wi之间,靠近金银色基因Ss和快慢羽基因。它是鸡的天然的8种矮小型基因中唯一对鸡自身无害,对人类有利的基因,故称矮脚基因(Dwarfgene)。  相似文献   

8.
矮小基因(dw)在家禽业的研究应用进展周中华,文伯珍(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鸡性连锁矮小型基因(Sex-linkeddwarfgene),是鸡已知8种矮小型基因中的一种,为隐性伴性遗传,位于之染色体上;也是唯一对鸡的健康无害而对人类...  相似文献   

9.
家蚕sch基因对健康及茧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萍  朱勇 《蚕业科学》2001,27(1):11-15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3个群体内相差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金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ch基因对健康性无良影响;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与不同动物源性及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选取临床分离的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5株及大肠杆菌药敏质控株ATCC25922,在对其进行主要治疗药物耐药性检测的基础上,分别以其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将该基因分别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对经酶切与PCR反应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质粒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不同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动物源性有关,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个别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crAB外输泵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其多重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概述了猪瘟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猪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基因疫苗,以及猪瘟病毒全长感染性cDNA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的复制机理、毒力及其决定因素、致弱机理、致病机理、基因产物的功能、宿主嗜性及标记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经典的基因治疗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遗传缺陷进行纠正,它主要是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基因DNA或RNA片段,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通常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现在基因治疗已从对单基因缺陷性遗传病的基因替代治疗,拓展至对致病基因的修正和基因增强治疗,以及采用外源调理性细胞因子基因、核酶类及反义核酸类基因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的研究与应用杜晓惠(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济南250023)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早在1935年就被俄国学者Behtank发现,于1959年被Hutt确定了它在性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dw基因存在于所有自然群体中,是鸡已知8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对雄性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性别决定区Y连锁基因SKY(Sex-determining region Y-linked gene),到目前为止,已在大多数哺乳动物Y染色体发现了SRY基因,从而将睾丸决定因子研究引入微观领域。性别决定可能是SKY基因为主导,X、Y连锁的基因参与的常染色体编码的蛋白质联级反应,从而使个体向雄性发育,但是SKY基因只能在哺乳动物的性  相似文献   

15.
快慢羽“三黄”鸡的环境应激研究──对寒冷、炎热及限制饲养的反应吴晓林,肖千钧,项可宁(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410131)一、前言自人类首次认识性连锁的快慢羽基因以来(Serebrovsky,1992),对于该位点上的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科学应用快慢羽...  相似文献   

16.
FecB基因是在绵羊上发现的第-个多胎性基因.近年来,关于FecB基因的遗传及生理效应、基因图谱的绘制以及对绵羊卵泡发育和排卵率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简述了绵羊多胎性FecB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湿热地带家禽三个重要基因的开发利用D.C.Johari和D.P.Singh印度中央家禽研究所最近,家禽育种研究已鉴定了几个重要的基因,利用它们提高鸡在热带气候和管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这就是裸颈基因(Na)、翻毛基因(F)和伴性矮小基因(dw)。裸颈基...  相似文献   

18.
纯合子雌性蜜蜂存在的可能性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单倍体型蜂类的性别决定机制,一是X染色体含X基因的数量小于常染色体组含的Y基因,而且各X染色体含X基因的数量不相同;二是性型结构为开放型,各X染色体含的X基因有相加作用,各常染色体组含的Y基因没有相加作用;在性型结构和性基因数量双重机制作用下,由有效数量大的X基因或Y基因决定性别。  相似文献   

19.
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凯  张倩  赵宝华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7):39-41,44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严重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将基因工程用于疫苗生产已经成为生物技术的热点内容之一。治疗性基因工程疫苗是近些年研究的重点,并迅速从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如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肿瘤疫苗等。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阐述基因工程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策略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和hyaD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8℃,最佳混合引物浓度为0.8μmol/L。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kmt1和hyaD基因双阳性,对兔源D型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kmt1基因单阳性,对兔源其它细菌性病原和阴性对照则均为阴性。该方法敏感性高,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和hyaD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03拷贝/μL和1×104拷贝/μL。该方法重复性好,且与已报道的多重PCR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6.12%。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为该病原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