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C带、G带、RBA带、核仁组织者区银染色和常规+RBA带连续染色技术研究了我国南方的9头温岭高峰公牛、2头母牛和1头温岭(♀)利本赞(♂)的杂种公牛的染色体。温岭牛2n=60,公牛xy,母牛xx,x为一大的亚中着丝点杂色体,Y为小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杂种公牛的Y为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温岭牛的Ag—NORs除定位于2、3、4、11、28号染色体上之外,在21号染色体上也有银染颗粒,但出现频率很低。21号和28号染色体末端Ag—NOR出现频率分别为每细胞0.11个和1.79个。温岭牛中存在2/27罗伯逊易位。  相似文献   

2.
晋南黄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南黄牛为实验材料,做了染色体的常规分析。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并做了染色体的C带、R带及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s)的分析。染色体常规染色及C带、R带分析表明:晋南黄牛公牛的核型为2n=60,XY。Y染色体有两种形态,一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另一为中着丝点染色体。Ag-NORs定位于第2、8、4、11、21(或22)及28号常染色体的末端,银染频率为每细胞6.109。讨论了另一品种双核型现象。认为晋南黄牛是我国北方普通牛与南方肩峰牛两大牛群汇合的交汇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接2002年第4期)G组:包括21~22号二对染色体和Y染色体,体积最小,都有近端着丝粒。第21和22号染色体的长臂常呈二分叉状,短臂末端有时可见随体。Y染色体比21和22号略大,长臂的两条染色单体常常平行伸展,短臂末端无随体。以上的人类正常核型中,第1~22号染色体是男女所共有,称常染色体(autosome):X和Y染色体称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核型写作46,XX;男性体细胞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核型写作46,XY。正常女性核型正常男性核型1.5.4染色体带及显带技…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及分带技术,对Wistar系大鼠染色体研究的结果如下:2n=42;1;X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2~10;Y号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1~1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4~20号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G-带与天津Ⅰ系大鼠G-带基本一致.染色体Ag—NORs定位于11,12,13以及X号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1~7个,众数为6个.染色体C-带明显者为4~8,10~12,14~19,X号染色体,C-带不明显者为1~3,9,13,20,Y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仙居鸡染色体G带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仙居鸡染色体G带和Ag—NORs。G带研究结果表明:前10对大型染色体可分为30个区,144条带,同时对G带带型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Ag—NORs处理发现:仙居鸡的Ag—NORs常分布于1p、3p、4p、Zp、2q上,均数为3.26,众数为3。不同个体间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间。Ag—NORs数目存在多态性;此外研究还发现Ag—NORs联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以 G-,C-分带和银染技术,对我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延安地区蒙古牛(10 ♂;5♀)、关中秦川牛(12♂;4),商洛山阳的岭南牛(6♂;5♀)以及陕南西乡的西镇牛(9♂;12)共计63头黄牛的染色体核型,G 带和C 带以及 Ag—NoRs 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性染色体(x 和 y)和  相似文献   

7.
旨在从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和蒙古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柴达木牛品种5个不同地理群体共计22个个体和蒙古牛23个个体的Y染色体单拷贝基因区进行SNP扫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父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2头柴达木牛共定义了4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610±0.093,核苷酸多样度为0.074±0.015,而23头蒙古牛共确定了10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925±0.025,核苷酸多样度为0.137±0.013,表明柴达木牛相比蒙古牛其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22头柴达木牛明显地分为Y1(18.2%)和Y2(81.8%)两个单倍型组,其中Y2为优势单倍型组,Y2单倍型组又包括Y2a(18.2%)与Y2b(63.6%)两种亚单倍型组,其中Y2b亚单倍型组占优势,表明柴达木牛有Y1与Y2两个父系起源;蒙古牛也拥有Y1(17.4%)和Y2(82.6%)两个父系起源,但Y2单倍型组以Y2a为主要亚单倍型组(47.8%)。上述结果表明,柴达木牛和蒙古牛具有相似的父系遗传组成,但考虑到柴达木牛的父...  相似文献   

8.
陕西延安蒙古牛群体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5头(10♂5♀)蒙古牛的核型,C带、G带和Ag-NORs.结果发现,蒙古牛的核型,C带和G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其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为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认为蒙古牛为普通牛型黄牛.观察统计了596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818±0.513,变化范围为3~10个.  相似文献   

9.
丹麦红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7头(3公4母)丹麦红牛的染色体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丹麦红牛二倍体为2n=60,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x染色体为一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臂比为1.722。丹麦红牛的核型和C带带型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观察统计了343个细胞的Ag—NoRs数,平均每细胞为5.314±0.181,变化范围为2~9个。分析了正常半体细胞多倍体的出现率,平均为3.4±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德宏水牛进一步级进杂交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及耳组织细胞培养法与染色体G-带分析对20头德宏本地水牛、25头摩拉与德宏二元杂水牛以及35头尼里与摩拉和德宏三元杂水牛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德宏水牛染色体数均为2n=48;二元杂水牛染色体数均为2n=49;三元杂水牛出现2n=49,2n=50两种类型。[结论]从细胞遗传学角度首次阐明了德宏水牛染色体核型特征,揭示了德宏水牛二元杂、三元杂后代染色体多态性遗传规律,并探讨了染色体多态性遗传机理及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西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0头鲁西牛(♂37,♀3,2n=60)染色体的 G 带,R 带,C 带及Ag-NOR,着重分析了 y 染色体的形态及带型。在常规 Giemsa 染色的分裂相上,y染色体和小的常染色体形态相近。经常规—C 带连续染色,准确识别出 y 染色体之后测量了18条 y 染色体,臂比为3.19,属亚端着丝点染色体。y 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与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在 G 带、C 带的带型上差别很大,表明构成它们 DNA的硷基成份有差别。统计的152个细胞的 Ag-NOR 中,平均每细胞 Ag-NOR 数为5.81±1.38,变化范围2—9。按染色体长度排列,NOR 位于2、3、4、11、22(或21)和28号常染色体末端。第22(或21)号染色体上存在 NOR 在其它牛种上尚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12.
广西本地水牛与么拉水牛染色体组型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形态分析和G、C带技术,研究广西本地水牛和么拉水牛的染色体组型。两种水牛染色体的差异:1.么拉水牛比广西水牛多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么拉水牛组型中列为9号。2.么拉水牛的1号染色体是较小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广西水牛则是较大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两种水牛的Y染色体均不显C带,但是,么拉水牛Y染色体臂的末端具一着色带,广西水牛则无显示。么拉水牛Y染色体与X染色体长度的比值是0.4103,广西本地水牛是0.365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岭牛外周血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制作染色体G带标本,结果显示,云岭牛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牛核型为60,XY;母牛核型为60,XX。其中1~29号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较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瘤牛型的Y染色体。云岭牛染色体G带明暗相间,与其他牛品种间的带纹特征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四川黄牛的分类地位与染色体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荣慈  袁季广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1):19-24,F003
为了进一步研究四川黄牛的遗传特性及分类地位,本文以瘤牛(印度辛地红牛,我国海南牛)和普通牛(西门塔尔牛、成都黑白花牛)为对照,采用GTG技术进行四川黄牛G带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G带核型与瘤牛相似,与普通牛不同。主要表现在Y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顺序上,四川黄牛和瘤牛Y=AG带带型:近端区至少2条暗带,远端为较宽明带,末端为狭窄暗带。普通牛Y=SM,长臂至少2条暗带、短臂为较宽明带,末端狭窄暗带,短臂G带分布与前两种牛长臂远端一致,可能是臂间倒位的结果。G带研究支持前文认为四川黄牛分类应属Bos indicus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徐淮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C-带。结果表明,徐淮白山羊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1号和2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为60.XX。大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显示阳性C带。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牦牛染色体研究的情况,认为牦牛与普通牛在部分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并指出我国牦牛染色体的研究,今后应以染色体带型标准化,染色体带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牦牛与其它牛种染色体的比较研究等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以及G—带、C—带技术,对云南小耳猪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表明小耳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近中着丝点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染色体带型。C—带分析揭示,1号和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皆为深染,而Y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整个长臂深染尤为明显,其余各对染色体的C—带染色则随着不同细胞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川牛(12♂,3♀)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及Ag-NOR_s的研究表明:秦川牛品种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Y染色体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中和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根据Y染色体多态性,讨论了秦川牛起源的多元性。统计了2002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Ag-NOR_s数变化范围3~10个,平均5.473±0.316。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峨边花牛核型为2n=60,公牛为X、Y,母牛为XX,Y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其核型特征,峨边花牛应为瘤牛后裔.用C带和R带可以容易地鉴别峨边花牛的Y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法研究了豚鼠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结果表明:豚鼠染色体核型为2n=64,雄豚鼠为XY,雌豚鼠为XX;在常染色体中,亚中着丝粒或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有14对、端着丝粒的有17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所有染色体均能出现明显的C带带型,其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被深染,两个臂均为浅染;Y染色体几乎全部深染,极易识别。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技术处理后,豚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浅染,两臂上显示出清晰的G-带带型。Ag-NOR s位于1、19、20号染色体上,Ag-NOR s的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1~6之间,Ag-NOR s具有多态性,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银染的颗粒大小、深浅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