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1中西结合的驱虫药在近代临床观察和药理研究中证明:苦楝皮的乙醇提取物、槟榔碱、川楝素、南瓜子、青蒿琥酯、使君子等药物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且副作用小。同时配合健胃消食的药材,健运脾胃、补养气血,能大大缓解寄生虫导致的肠胃等器官损伤、功能紊乱以及营养不良和消瘦。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驱虫中药采用多味药材复合而成,既有植物驱虫药,又有健胃和诱食成分。  相似文献   

2.
川楝片系中药苦楝皮提炼出来的一种新产品,人医曾用宋驱除人体蛔虫,根据四川中药研究所及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对524个病例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川楝片驱除人体蛔虫的疗效高于山道年,同时对病人很安全,药品的价格也很便宜,一次驱虫只化几分钱。在兽医上曾有人用苦楝根、皮煎剂来驱除猪蛔虫,证明有驱虫作用。我们考虑到川楝片系苦楝皮的提制品,对猪蛔虫可能会有更高的驱除效能,因此,从四川中药研究所购回粗制和精剂川楝片两种(精制川楝片每片含有效量0.025克),进行了驱  相似文献   

3.
川楝素驱猪蛔虫体外杀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超声波技术从苦楝皮中分离提取川楝素(Toosendanin),并用其对猪蛔虫成虫、第二期幼虫、虫卵作离体毒理试验,同时与临床上常用驱猪蛔虫药进行比较,筛选出驱虫效果较好的药物,为下一步动物试验和新型驱虫药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1中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优缺点中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与西药相比,具有安全、环保、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传统的治疗体外寄生虫病的药物多为剧毒药物,不能用于水产动物体外寄生虫的防治。而中药符合了上述要求,并能适应人们对农产品低毒、低残留的公共卫生要求,因此在水产动物寄生虫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抗寄生虫西药的超量滥用、单一应用等造成了  相似文献   

5.
苦楝皮为楝科楝属植物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及川楝树(Melia toosend Sieb.et Zucc.)的根皮及树皮,味苦、性寒,有毒,为杀虫燥湿之良药。主治蛔虫,亦可驱蛲虫,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及疥癣等症。苦楝皮主要药理成分为川楝素(Toosendanin),分子式C30H38O11,相对分子质量574.63。川楝素纯品为白色针状晶体,无色、无臭、味苦,易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最早于1953年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提取,主要用来驱虫,近年来也用于农业杀虫。川楝素对哺乳动物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猪寄生虫病大体分为体表寄生虫病和体内寄生虫病,不论体表寄生虫还是体内寄生虫对猪都有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痒、脱毛、异食等临床表现,常给养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寄生虫对动物造成危害,对动物寄生虫驱虫时机的选择及用药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人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直接危害有掠夺猪的营养,产生毒素,破坏猪体组织,使猪产生不适,生长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严重时引起死亡,易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疾病诊断困难,增加用药成本。寄生虫感染可使育肥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对经济效益影响极大。寄生虫病的存在使猪对细菌性疾病易感。寄生虫感染会给临床诊断增加困难,寄生虫病的存在也会造成临床用药困难,出现误诊。  相似文献   

8.
动物外寄生虫病主要是由节肢动物门蜘蛛纲和昆虫纲的虫体寄生所引起的疾病。这些寄生虫一方面可直接危害感染动物,导致皮肤发炎、体重减轻、产奶量和产毛量降低以及皮毛的质量受损,另一方面,许多蜘蛛昆虫可以作为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者,导致虫媒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控制和消灭外寄生虫病对保护人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防治外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是对家畜、伴侣动物及其圈舍和周围环境广泛使用杀虫药,包括作用于节肢动物神经系统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本文就抗外寄生虫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 抗寄生虫药物的杀虫机制 目前开发的抗寄生虫中药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虫体来抑制和杀灭寄生虫,如麻痹杀死虫体、分解虫体蛋白、阻断虫体营养吸收通路、抑制虫体能量代谢等,又可以通过强烈的泻下攻积作用,使虫体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清除寄生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有很强的生存、感染和繁殖能力,几乎在所有的猪场中都普遍存在.主要有蛔虫、鞭虫、疥螨、跳蚤、蚊子、苍蝇等.控制猪场寄生虫病,关键在于选对药物并做到合理应用,临床上常见的用于防控猪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的调查,我国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高达62.6%。近10年来,防治规划外人体较为罕见的寄生虫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一些临床医师对动物寄生虫不熟悉和接触罕见寄生虫病也较少,故临床上误诊病例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已经报道的6种动物寄生虫侵入人体所致的误诊病例进行剖析,为同道正确诊断寄生虫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病是动物常见的疾病,对畜牧养殖造成比较大危害。每年,寄生虫感染动物从而造成的社会损失超过30多亿美元。从Fleming发现青霉素到现在,人们已经发现39000多种不同作用的抗生素。杀伤各种寄生虫的抗生素却不是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作用于真菌和细菌的。  相似文献   

13.
猪寄生虫病大体分为体表寄生虫病和体内寄生虫病,不论体表寄生虫还是体内寄生虫对猪都有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痒、脱毛、异食等临床表现,常给养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寄生虫对动物造成危害,对动物寄生虫驱虫时机的选择及用药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人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猪场寄生虫感染现象十分普遍,感染的主要寄生虫有猪蛔虫、猪旋毛虫、弓形虫、球虫、隐孢子虫、猪疥螨等,其中猪弓形虫、猪球虫等保持着较高的感染率。寄生虫感染的普遍性、高发性及引发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损害了猪场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我国猪场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和危害,介绍了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以及磺胺类、三嗪类和聚醚类离子载体类等抗寄生虫药物在猪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比较了几种猪场常用驱虫方案的特点和效果,旨在引起生猪养殖企业对寄生虫病的重视,指导其使用科学有效的药物及方法防治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5.
种公猪寄生虫病主要有消化道蠕虫病、体外寄生虫病和原虫病,严重影响着种猪的生产性能。阿维菌素类驱虫药虽然已广泛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并且具有用量小、疗效高等特点,但该类药物主要驱杀体外寄生虫和大部分消化道线虫,对毛首线虫(鞭虫)、绦虫和原虫几乎没有驱杀作用。根据目前猪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研究得知,伊芬青不但对猪体外寄生虫和原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而且对包括毛首线虫(鞭虫)在内的大部分蠕虫均有杀灭作用,但该药物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病是动物的重要疾病之一,它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妨碍畜牧业发展,并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文章介绍了抗寄生虫中药的起源,归纳了几种常见寄生虫病如畜禽吸虫病、球虫病和疥螨病及水产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搜集了用于体内寄生虫引起的腹痛、胀满、贪食消瘦、口色淡白等虫积证和疥螨、虱等外寄生虫病的中药抗寄生虫常用方剂,总结了中药的抗虫机理,旨在为中药在动物寄生虫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苦楝皮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为:苦楝萜酸甲酯(methyl kulonate)(Ⅰ),川楝素(Toosendanin)(Ⅱ),12-去乙酰基三唇素(12-Deacetyltrichil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采用体外培养方法研究4种化合物体外对猪蛔虫虫卵和成虫的杀虫活性,同时与临床上常用驱猪蛔虫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苦楝皮中分离得到的4种化合物中只有川楝素体外对猪蛔虫成虫有较好的毒杀和抑制作用,其对成虫的LD50为26.9μg/ml,作用效果与左旋咪唑相当,但比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强2.0倍,但对猪蛔虫虫卵没有毒杀作用。同时进行活性试验的其他化合物对猪蛔虫成虫、幼虫和虫卵均没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8.
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手段。抗寄生虫药物的药效建立在药物分子与寄生虫或动物机体不同靶组织、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多样,抗寄生虫机理复杂。随着新抗寄生虫药物的开发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抗寄生虫药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新的药物结构和作用靶标不断发现,作用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作者主要对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伊维菌素防治动物寄生虫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维菌素是近年开发生产的新型驱杀寄生虫的药物。该药无色、略粘稠,是目前最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牛羊猪犬兔禽等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杀作用,现将其临床防治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川楝素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楝素(Toosendanin,C30H38O11,FW574)是从传统驱蛔中药楝属植物川楝树或苦楝树的根皮苦楝(Melia azedarachL.)皮、川楝(Melia Toosendain Sieb.et Zucc)子中提取的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1,2〕,它的研究始于1953年,1955年四川中药研究所分离提出结晶物并定名为川楝素〔3〕;1975年钟炽昌等通过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证明川楝素为一呋喃三萜类化合物,并初步定出其分子式和结构式〔4〕;1980年舒国欣等修正后正式定出了其化学结构〔5〕。川楝素是中草药的一种有效成分,目前被广泛用于医疗、农业、生理学等研究领域。1化学结构纯品川楝素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