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养猪业历史悠久,具有许多地方特色的猪种资源。同时,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生猪存栏4.291亿头,屠宰5.094亿头,猪肉产量3985万吨,分别占全世界的47.01%、44.74%和45.07%,均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在世界养猪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养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猪种的资源开发利用、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猪的营养与饲料、养猪生产工艺、猪生长的环境控制、猪病的防治、猪场的经营管理、猪肉制品的加工等方面,均有长足的…  相似文献   

2.
1988年统计,全世界养猪总头数约83400万头,年增长率为4.5%;我国猪的存栏数为34400万头,年增长率为5.8%,占世界总数的41%,居世界之最。全球猪肉在过去10年中增加不到13%,为6200万吨;我国猪肉产量约占30%,为1860万吨。头数占世界总数的41%,但肉的产量只占世界的30%,这说明起码我们在生产力上还相差11%。从另一个数字看,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年猪肉产量增加12.8%,但其饲养头数只增加3.5%,即肉的产量比头数增长快9.3%。可见,目前世界养猪业的发展特别注重质量,因此,提高母猪产仔的质量和数量,是整个养猪业蓬勃发展的链条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养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04年底,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据统计,2005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010万t,猪存栏5.03亿头,出栏生猪6.6亿头,存栏能繁母猪达到4893万头,分别比1985年增长4.42、1.65、3.33和2.26倍。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均列入世界首位。近年来,为了加速提高全国种猪质量和生产水平,积极利用引进的种猪资源,加快新品种的培育、选育,组织开展了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我国种猪育种体系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诗 《饲料广角》2000,(19):1-4
一、养猪业的现状与近年发生的变化 1.我国养猪业在世界养猪业中的地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导:1998年全世界出栏猪107792万头,猪肉总产量8359万t,存栏猪95747万头,商品出栏率115%。中国1998年出栏猪47223万头,猪肉产量3693万t,存栏猪48570万头(上年存栏40806万头),出栏率100.9%。由此可见,我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4%,存栏猪占世界存栏量的50.7%,出栏率比世界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猪的遗传育种及饲料营养科学的深入发展,养猪业生产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就母猪繁殖力而言,现在的生产水平尚不足实际生产能力的70%,尤其是初产母猪。如何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其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仍是需要认真进行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开展杂种优势利用,推广猪的经济杂交,可将猪体各种优良性状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是提高生产力的可靠途径。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在养猪生产中合理进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广泛利用杂种优势,是增加猪肉产量、改进猪肉品质、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降低饲养成本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前养猪业比较先进的国家,在商品猪的生产中,杂交猪约占90%。近几年来湖北省在当阳、  相似文献   

7.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应用和品种选择生产优质肉猪两方面,总结了国家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近年来在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8.
1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形势 中国在全世界可谓养猪大国,仅据2005年《中国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占全世界养猪存栏的49.689/6,中国占全世界屠宰量的48.65%,中国占全世界猪肉产量的47.579/6。据2005年末统计:生猪存栏4.888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49/6;出栏猪6.517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44%;猪肉产量达5009.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59/6。  相似文献   

9.
黎先伟 《兽医导刊》2014,(15):57-58
母猪饲料转化率、栏舍环境以及对猪肉需求的增长正在逐渐塑造着养猪业的未来。时至今日,评价一头母猪的性能不仅仅只关注它的生产能力,其哺乳仔猪数的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遗传及育种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猪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母猪哺乳仔猪的性能显得额外的关键。全球养猪业正在慢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当记者问及国际养猪育种与遗传公司ACMC的总经理马修·柯蒂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遗传改进和营养完善带来了猪胴体瘦肉率的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另一负面结果———猪肉品质下降。因此,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猪肉品质是育种和营养学家同时关注的两大问题。研究表明,猪屠宰前管理会严重影响猪肉质量。屠宰前急性应激可能会通过加速死后肌肉酸化而引起PSE肉,慢性应激则可能会通过使肌糖原在屠宰前耗竭而导致DFD肉(Warriss,1993)。Trout(1992)统计,在澳大利亚PSE和DFD肉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PSE猪肉使澳大利亚养猪业每年损失约2…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猪肉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志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优秀的品种、精确的营养、先进的管理、科学的保健、良好的设备是生产高效优质猪肉的五大要素,其中良种的贡献率在40%以上。以下就配套系猪育种、猪的饲喂自动化系统、猪的人工授精和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等在养猪产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60—70年代世界猪的数量增长大体平稳(1979年世界猪的头数达76.110万头),而猪肉生产的增长速度则较快。例如,西德1979年较1969年—1971年头数增长15.2%,猪肉生产增长23.7%;法国相应为11.3%和35.4%;丹麦为12.3%和24.6%;意大利为15.2%和61%。美国猪的头数下降3%,而猪肉产量增加12.3%。英国猪的头数下降4%,但猪肉产量保持在原有水平。匈牙利1970—1978年猪的头数增长9.6%,猪肉生产增长62.2%,罗马尼亚相应为62.6%和80%。猪肉生产速度高于头数的增长,证明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1969—1971年世界平均每头猪生产猪肉近62公斤,而1979年达到了68公斤。保加利亚从50年代至70年代初,猪的活重  相似文献   

13.
国外猪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我国养猪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种资源丰富,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生猪出栏6.52亿头,比上年增长了5.44%;猪肉产量为5 009.5万t,比上年增长了6.55%,超过了“十五期间”其它年份的增长速度.显然,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猪肉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以下就欧美国家的育种体系、健康养殖、疾病控制等在猪业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抛砖引玉,希望其成功及先进之处能为我所用,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猪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来改良种猪和商品猪,形成新的品种(系),主要包括纯种(系)的选育提高、新品种(系)的育成、杂种优势的利用等,从而提高养猪业的产量和质量。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自5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生猪头数和猪肉产量持续增长,发展速度先快后慢,发达国家的养猪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猪增长加快,全世界养猪业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一、世界生猪头数增长 (一)全世界生猪头数总的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世界1993年存栏生猪8.707亿头,比1979年净增1.103亿头,增长14.51%。全世界从80年以来的生猪增长速度比60~70年代减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种猪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世界养猪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国猪的存栏头数为45743万头,出栏量为54936.8万头,均占全世界的50%左右;猪肉产量为4184.5万吨,占全世界的47%。同时养猪业又在我国整个畜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66.1%(2001年)。养猪业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养猪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种猪进口大国,世界上主要养猪发达国家的种猪我  相似文献   

17.
丹麦养猪业技术先进、体系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丹麦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强国。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丹麦对丹系猪品种开展了大规模基因组选择育种,进一步加快了遗传进展,以提高其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从丹系猪品种起源与育种模式、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挖掘与标记筛选、全基因组预测模型方法以及我国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丹系猪选择育种的现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氧化应激不仅降低猪体的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抗病力等,导致猪生产性能的下降,同时还可对宰后猪肉品质形成不利影响。所以,通过提高抗氧化性能的营养措施和遗传改良策略.不仅可以减小因氧化应激给养猪业造成损失,而且还可以改善商品猪的肉质。近年来,提高猪的抗应激性能和遗传选育抗病、抗氧化猪成为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氧化应激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养猪生产中抗氯化应激的策略,同时还综述了猪主要抗氧化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肉质特性,在生猪养殖中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开展杂交生产或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实现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是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途径。该文总结了我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并对其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省是一个“粮、猪”型经济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大省,养猪业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4年,全省出栏肉猪4135.8万头,比上年增长13.4%,仅次于四川,居第2位,肉猪出栏率达137%,比全国平均高32个百分点,排全国各省、区之首;年末存栏猪3172万头,对长5.2%.猪肉产量2671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90.5%,人均占有猪肉毛203kg,比全国平均高15.33kg,养猪业产值228.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3%,占牧业产值的82.9%.养猪业为农民人均增收420多元.今年一季度,养猪业在去年大发展的基础上又取得可喜成绩,据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