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抽取屠宰生猪1988头,利用FOM肉脂仪测定胴体瘦肉率(LEAN)、最后肋骨处膘厚(P2)、倒数3、4肋骨之间膘厚(RF)和眼肌厚(RM)。并称量每头猪的胴体重(WT)。利用SAS软件分析胴体性状的平均数、变异程度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内生猪胴体品质较差,主要表现为背膘较厚、眼肌厚度薄、胴体瘦肉率低、胴体重偏轻,且各性状的变异程度大;胴体性状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LEAN与P2、RF、WT呈强烈负相关,P2、RF、RM、WT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LEAN与RM之间具有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PCR—RFLPs标记技术,对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三元杂交群体DLY共113头个体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内含子Ⅰ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BsmⅠ酶切位点具有多态性,并分为3种基因型(即AA、BB和AB型),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从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的高于基因型AB和BB(P〈0.01)。  相似文献   
3.
天府肉猪配套系是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由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四川省畜牧总站共同历时近20年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大外种猪及梅山猪资源,经多世代选育形成,适宜西南地区生长条件的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于2011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自主选育的猪配套系。天府肉猪配套系具有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高,繁殖性能较好,肉质优良等优点。其突出优点在于强调平衡选育和平衡生产,既不一味追求高产肉量和高瘦肉率,也不过度强调肉质优良,在商品猪实现优质与瘦肉型的平衡。相对于四川地区DLY的平均生产水平而言,其瘦肉率略有降低(63.78%VS 63.0%),但  相似文献   
4.
全球生猪市场形势分析与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由于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和现代母猪生产力的提高,全球养猪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生猪生产及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近5年全球生猪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2年全球生猪市场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的营养生理功能及载体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氨酰胺 (glutamine ,Gln)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由于具有许多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 ,逐步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Gln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Gln的营养生理功能、Gln的载体转运系统以及Gln二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世界生猪生产及贸易形势分析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由于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和现代母猪生产力的提高,世界养猪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生猪生产及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近几年全球生猪生产和贸易的格局动向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全球生猪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肉质特性,在生猪养殖中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开展杂交生产或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实现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是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途径。该文总结了我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并对其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PCR-RFLPs标记技术,对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三元杂交群体DLY共113头个体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内含子Ⅰ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BsmΙ酶切位点具有多态性,并分为3种基因型(即AA、BB和AB型),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AA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的高于基因型AB和BB(P<0.01)。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商品肉猪胴体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M肉脂仪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4年10月对四川省内1988头和4553头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进行了屠宰线上的随机抽样测定。测量性状为猪左半胴体最后肋骨处背膘厚(P2)和倒数第3、4肋骨间背膘厚(RF)及眼肌厚度(RM),瘦肉率由相关回归公式估测,并随机抽取40头个体测定其部分肉质性状。分析了不同年度、不同胴体等级间各性状的变异程度、相关性及变化趋势,并与国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年来四川省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有了明显提高,瘦肉率提高了0.48%,年均提高0.24%,胴体重提高了4.73kg,年均提高2.37kg,且肉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