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正>2009年以前,国内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毫无例外均采用传统的细胞转瓶贴壁培养的方式来生产口疫疫苗,这一方式己延续多年,为防控口蹄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转瓶数量众多,占用车间面积大、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且细胞密度低,因此悬浮培养成为兽用疫苗技术和质量发展瓶颈。悬浮培养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口蹄疫病毒疫苗的生产,其优点是各种环境因素的监测与控制更为方便,培养条件稳定,由于在连  相似文献   

2.
英国Pirbright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幼地鼠肾细胞(以下称BHK_(21))传代品系,大量生产口蹄疫疫苗。用BHK_(21)细胞深层悬浮培养法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方法概述如下。用适于口蹄疫病毒生长深层悬浮培养的BHK_(21)—13品系的细胞株,该细胞株呈悬浮  相似文献   

3.
随着口蹄疫对全球畜牧业的不断威胁,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与发展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该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该工艺在生产规模扩展与产能提升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口蹄疫疫苗需求。深入分析原材料供应链、设备与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关键因素,重点关注新型悬浮培养技术、先进的灭活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安全与法规合规被特别强调,以确保疫苗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经济层面,进行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全面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当前面临的技术与市场挑战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建议,旨在推动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为口蹄疫防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和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择适合山羊痘病毒AV41株增殖的原代细胞,提高山羊痘病毒疫苗生产效率,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绵羊睾丸细胞、绵羊肾细胞、犊牛睾丸细胞3种原代细胞,接种山羊痘病毒细胞弱毒AV41株进行传代培养,比较该病毒株在3种细胞上所引起的细胞病变时间、病变形态及其传代稳定性等增殖特性,并进行特异性、安全性、效力测定,试验结果显示,AV41株在3种原代细胞上均可增殖,其特异性、安全性均符合兽药典要求。疫苗株在以上3种细胞上的TCID50浓度分别达到10-6.125、10-5.5、10-5.875/mL,细胞病变形态、病变时间、最高传代次数等增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试验证明,原代绵羊肾细胞或原代犊牛睾丸细胞可以作为山羊痘病毒疫苗生产的候选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疫苗生产成本,本研究通过优化悬浮细胞培养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增殖工艺,提高了病毒液的滴度和产量,从而提升疫苗效果。研究发现,悬浮细胞最佳的传代密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1.0×106 CFU/mL和72 h,在猪圆环病毒2型的增殖工艺优化中确定的最佳接毒剂量为5%,病毒液滴度最高的收毒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6.
PK15细胞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兽用疫苗生产的细胞,然而现今生物制品行业快速发展,传统贴壁培养PK15细胞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目前通过全悬浮培养技术来培养细胞、病毒已经是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生产用细胞多数为贴壁细胞,难以实现悬浮培养,所以,目前该项技术在疫苗生产上还未广泛应用,技术也还未成熟.故本文探讨PK15细胞在无血...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09,(5):60-60
惠中集团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攻关研究,利用国际最先进的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猪瘟传代细胞悬浮培养重大工艺创新,填补了国内基于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高效价猪瘟疫苗之空白,解决了我国养猪业之急需。  相似文献   

8.
《猪业科学》2009,26(4)
近日,惠中集团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攻关研究,利用国际最先进的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猪瘟传代细胞悬浮培养重大工艺创新,填补了国内基于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高效价猪瘟疫苗之空白,解决了我国养猪业之急需。  相似文献   

9.
<正>不久前,惠中集团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攻关研究,利用国际最先进的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猪瘟传代细胞悬浮培养重大工艺创新,填补了国内基于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高效价猪瘟疫苗之空白,解决了我国养猪业之急需。  相似文献   

10.
《江西饲料》2009,(3):42-42
中国畜牧兽医报:不久前,惠中集团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攻关研究,利用国际最先进的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猪瘟传代细胞悬浮培养重大工艺创新,填补了国内基于传代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高效价猪瘟疫苗之空白,解决了我国养猪业之急需。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取一株背景清晰、纯净的MDBK贴壁细胞,通过直接驯化和逐级降低血清相结合的办法,获得了一株可以在低血清培养基中全悬浮培养的MDBK细胞。该细胞在含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48 h后的细胞密度稳定在5.0×106/mL以上,培养72 h后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16×107/mL,且细胞形态良好,活力在93%以上,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应用筛选获得的悬浮培养MDBK细胞株分别接种伪狂犬病毒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后,检测病毒敏感性。细胞在24 h均发生了皱缩,72 h大部分死亡。悬浮培养的MDBK细胞对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的滴度在24 h达到最大值107.6TCID50/mL,对伪狂犬病毒的滴度在48 h达到最大值107.6 TCID50/mL,说明虽然细胞的培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影响上述两种病毒在该细胞上的增殖特性。对MDBK细胞的全悬浮驯化研究可为相关病毒类疫苗规模化生产及工艺的升级改进提供细胞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致病机制的研究模型,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坦布苏病毒Du/CH/LSD/110128株原代毒CF1及其鸡胚传代致弱毒CF100在不同物种细胞中的增殖情况,并将CF1与CF100分别在鸭胚中传代以检测病毒对鸭胚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CF1可在禽类细胞、哺乳类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损伤,CF100在禽类细胞、哺乳类细胞中不能增殖,只能在Vero细胞中增殖,且不引起细胞损伤;CF1和CF100在鸭胚中传代发现,传代CF1的鸭胚全身出现明显的出血,但传代CF100的鸭胚未见出血。说明相对于原代毒CF1,鸡胚传代毒CF100对细胞、鸭胚的损伤均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坦布苏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水貂源犬瘟热病毒(CDV)的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实现细胞高密度生长和病毒高效增殖,本研究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增殖弱毒株CDV3。整个过程采用摇瓶培养法,通过对病毒培养温度、病毒收获时间等关键技术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F-1细胞37℃培养至72 h,接种CDV3,35℃继续培养72 h收获病毒,病毒滴度每0.1 mL可达105.0 TCID50。CDV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的初步建立,为高效水貂犬瘟热疫苗的研发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牛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牛胎儿为材料,从原始生殖细胞(PGC)分离培养出胚胎生殖细胞(EG),并进行传代和鉴定,对影响胚胎生殖细胞分离与培养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以共培养方式培养牛原始生殖细胞时,原代培养都可以出现大量形态较好的EG细胞集落,说明同源的体细胞可以很好地支持PGC的生长和增殖,组织块培养细胞克隆数目较少,PGC很难增殖,不能形成典型的集落,传代也不理想,只传了一代.同时比较了不同传代方法对牛胚胎生殖细胞细胞传代的影响,发现消化+机械分离法和消化+吹打法都可以用于EG细胞的传代.消化+吹打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也能够很好的保持细胞的增殖活力.原代培养的牛原代胚胎生殖细胞进行了细胞表面标志抗原SSEA-1,3,4鉴定,呈弱阳性.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类胚体.  相似文献   

15.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病原,与口蹄疫病毒(FMDV)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所致临床症状也十分相似。为了研发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用于预防塞内卡病毒感染和口蹄疫,以SVA全长感染性克隆pSVA-GX01为基础,在SVA 2A与2B基因之间插入O型FMDV的VP1基因,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SVA-FMDV-VP1-O。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SVA-FMDV-VP1-O,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显示,该重组病毒可在细胞中表达O型FMDV的VP1蛋白。对该重组病毒进行体外生长增殖特性以及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重组毒株和亲本毒株在BHK-21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插入的FMDV VP1基因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稳定存在6代。研究结果为开发以塞内卡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重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谈谈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中,利用BHK21传代细胞复制培养病毒,然后收集培养物将其灭活并配制成品是较常用的工艺流程.在该流程中,BHK21传代细胞制备质量、病毒的增殖复制、浓缩、灭活及产品均质乳化等是较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而影响或决定BHK21传代细胞制备质量有两个关键因素,即细胞的密度及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蓝舌病病毒16型毒株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特性,本实验将BTV-16型毒株接种在BHK-21、Vero、C6/36传代细胞系及山羊肾原代细胞,通过细胞敏感性试验、病毒感染生长曲线以及qRT-PCR方法检测BTV-16型毒株在上述不同细胞中的复制效率和增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TV-16型毒株在BHK-21、Vero、C6/36及山羊肾原代细胞中均能增殖,但产生CPE的时间及病毒滴度有所差异。病毒在BHK-21、Vero细胞上病变较快,山羊肾原代细胞次之,C6/36细胞病变不明显。从病毒滴度和核酸检测结果来看,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效率与Vero细胞基本一致,并且病毒在这两种细胞中的增殖效率明显高于在山羊肾原代细胞和C6/36细胞。本试验为蓝舌病病毒分离、抗原制备、致病性以及反向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细胞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通过研究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等病毒增殖条件,筛选、优化了病毒增殖工艺。结果表明病毒最佳的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最佳接种量为1%,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2%,维持液中不添加0.25%胰蛋白酶,收获时间为病毒接种后72 h。LMH细胞是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较适合的病毒培养系统,为研制Ⅰ群4型禽腺病毒疫苗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比较试验,筛选到一株适合PRV Bartha-K61株增殖的PK-15细胞,病毒效价明显高于Marc-145细胞培养和现行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为下一步研制和开发传代细胞源PRV疫苗奠定了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前PK15细胞主要用于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传统的培养工艺为滚瓶系统或微载体系统,该两种培养系统都存在各自的劣势。驯化一株全悬浮的PK15细胞可推进工艺的进一步升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简化了培养工艺且更易于产业化。经贴壁降血清培养、低血清悬浮优化传代、无血清悬浮传代培养,对一株贴壁的PK15细胞进行了无血清的全悬浮驯化。传代23次后,该株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初始密度为0. 5×106/m L,在72 h密度可增殖到4. 0×106/m L左右,形态良好,倍增时间稳定,且细胞活率达到95%以上,命名为PK15-S,为大规模培养PK15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