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检测围产期牦牛血清酮体的消长规律,并分析其对产后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选择25头年龄[(7.00±1.23)岁]、胎次[(2.00±0.07)次]和体况相近的经产母牦牛,自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28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共设9个时间点,检测血清中酮体指标[β-羟丁酸(BHBA)]、肝功能指标[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营养状况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研究各指标的消长规律;随后继续跟踪试验动物至产后第49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检测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49天血清中生殖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并监测发情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围产后期母牦牛生殖激素分泌情况,并结合BHB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BHBA与生殖激素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BHB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GLU浓度显著低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NE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P浓度和AST活性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FSH和LH浓度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BHBA浓度与E2和LH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母牦牛的分娩造成其机体能量的大量流失,导致机体脂肪过度动员产生了能量负平衡,围产后期蛋白质也参与了供能过程,血清BHBA浓度的升高会影响E2和LH的分泌模式,使经产牦牛产犊间隔较长而引起其繁殖率低下。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围生期蒙古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CD11b的动态表达和血清主要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试验选择经同期发情处理的经产蒙古牛10头(2胎或3胎),于分娩前22,18,14,10,8,6,4,2天,分娩当天(记为0天),分娩后2,4,6,8,10,14天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PMN、血清,采用RTPCR、ELISA、放射免疫(RIA)等方法测定中性粒细胞雌激素受体、CD11b mRNA表达、血清CD11b浓度及类固醇激素浓度。结果表明:PMN数量分娩前显著增加,分娩当天数量最低;产前孕酮(P4)含量逐渐下降,而雌二醇(E2)含量产前2天明显升高;雌激素受体(ERα)变化规律与雌二醇相似,但ERβ无明显变化;CD11b mRNA及血清CD11b浓度产前均明显增加,随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乳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与胎膜滞留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76头乳牛[其中胎膜滞留(RFM)牛25头,正常(NRFM)牛51头]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的浓度。结果表明,产前一个月内RFM牛血浆孕酮(P_4)浓度长期显著低于NRFM牛(P<0.05或0.01),并于产前20、9天突然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浆雌二醇(E_2β)浓度,RFM牛于产前14、3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而产前9~6天显著低于NRFM牛。血浆睾酮(T)浓度,RFM牛于产前20、6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产后1天仍为高水平(P<0.05)。血浆皮质醇(F)浓度,RFM与NRFM牛分娩前后无甚差异。产前6天时血浆P_4与E_2β浓度表明,RFM只出现在P_4<3.5ng/ml,同时E_2β<180pg/ml的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月份配种奶山羊妊娠期外周血中生殖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变化规律,随机选择8月、10月、12月、翌年2月妊娠的关中奶山羊各10只,分别于配种后20d、75d、130d及分娩时采集其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_2)、孕酮(P_4)、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怀孕奶山羊在整个妊娠期间,同种激素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外周血中E_2、P_4、PRL和GH含量逐渐升高,FSH和LH含量递减,分娩前E_2和P_4含量下降,LH回升,FSH仍然下降,PRL和GH继续上升。不同月份妊娠期间外周血中E_2、P_4、FSH、LH、PRL、GH的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45~52.90ng/L,1899.39~6305.63pmol/L,4.45~6.99IU/L,142.33~207.09pg/L,367.37~626.88ng/L,15.55~28.71μg/L,奶山羊妊娠月份的不同对其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说明奶山羊在不同月份配种妊娠后对其生殖内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1~15月龄西农萨能羊血浆生殖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选取30只出生日期相近、体重相似的健康西农萨能羊母羔进行饲喂,每隔30天空腹颈静脉采血1次,以测定母羊自出生至妊娠、分娩中血浆4种生殖激素以及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哺乳期羔羊血浆雌激素、孕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较低,此后逐渐上升;妊娠阶段母羊血浆雌激素、孕酮含量逐渐上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下降;分娩后试验羊血浆雌激素、孕酮释放水平逐渐下降,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略有上升。1~10月龄试验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逐渐上升,妊娠阶段显著下降,分娩后有所回升。妊娠阶段试验羊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急剧升高,分娩后逐渐下降。妊娠对试验羊血浆生化指标、生殖激素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生殖激素浓度变化规律可为奶山羊早期选种和高效扩繁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分析陕北白绒山羊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研究幼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连续20 d每天对8只10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母羊出现发情表现记为发情第0天);在发情期当天和发情间期第5天,从08:00开始,每间隔15 min连续采血3 h,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发情期、间情期和发情周期血清中FSH、LH、E_2和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连续3 h内,FSH、LH、E_2和P_4均呈波动式分泌,FSH发情期比间情期波动频率快。LH发情期较间情期的波动频率低;在发情期血清内E_2含量较间情期高(P0.05);间情期血清内P4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在测定的20 d内,FSH、LH、E2血清中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P4浓度在发情当日和发情次日低于发情间期(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对围生期奶牛生理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胎次相近(两胎或两胎以上)、预产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粉末,添加量为每头牛每天100 g,从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连续饲喂42 d,于产前21天、分娩当天、产后21天采集血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产前21天、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UREA)、肌酐(Crea)、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和球蛋白(GLB)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TG含量在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略高于产前21天(P0.05),而试验组TG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显著低于产前21天(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前21天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显著降低(P0.05)。两组GLB含量均在产前21天和产后21天显著高于分娩当天(P0.05),对照组GLB含量在产后21天显著低于产前21天(P0.05),而试验组在产前21天和产后21天差异不显著(P0.05),且在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生化指标在产前21天、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两组之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100 g黄芪粉末能够明显降低围生期奶牛血浆TG含量和升高GLB的含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生长激素(GH)在动物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及在分娩前后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自然分娩的第3胎次健康荷斯坦奶牛6头,分别于分娩前3天、分娩当天(第0天)及分娩后3,6,9,12,15,18,21,24,27,30天采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ACTH和GH浓度。结果表明:奶牛血清ACTH和GH浓度在分娩前开始上升,分娩当天达到峰值,随后均呈波浪式下降;在分娩后27天ACTH和GH浓度再次回升,此后降到较低水平。说明ACTH和GH在奶牛分娩当天浓度达到峰值,此后呈波浪式下降,ACTH和GH浓度在分娩前后的变化规律表明奶牛分娩是一种"生理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湖羊全混合颗粒料中添加不同类型蛋氨酸(蛋氨酸钙盐与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对湖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19.99±2.04) kg的健康湖羊7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t蛋氨酸钙盐)和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t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试验Ⅰ组总增重提高了12.8%(P>0.05),试验Ⅱ组总增重提高了3.1%(P>0.05);料重比方面,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试验Ⅰ组下降了12.2%(P>0.05),试验Ⅱ组下降了3.6%(P>0.05)。2)试验Ⅱ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 <0.05)。3)血清抗氧化指标及激素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全混合颗粒料中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及蛋氨酸钙盐具有提高肉羊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同时影响部分血清生化指标,但对血清抗氧化指标及激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草药集中催情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外源诱导对非繁殖季节内蒙古绒山羊产羔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内蒙古绒山羊272只,分为中草药试验Ⅰ组(112只)、激素试验Ⅱ组(100只)和对照组(60只),试验Ⅰ组饲喂中草药,每次50 g/只,发情前7 d开始饲喂,每2d饲喂1次,共3次;试验Ⅱ组海绵栓+PMSG 250 IU/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在试验结束后第2天早饲前各组选择5只羊颈静脉采血,测定并分析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绒山羊的发情率、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的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发情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绒山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RE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绒山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_2)和促黄体素(L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酮(P_4)、睾酮(T)在三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生殖激素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激素和抗氧化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Ⅰ组绒山羊血清P_4含量与GSH-Px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为-0.594,试验Ⅱ组绒山羊血清LH含量与GSH-P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为0.7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和激素处理均可极显著促进内蒙古绒山羊在非繁殖季节集中发情,并提高产羔率。激素处理可提高非繁殖季节内蒙古绒山羊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和抗氧化功能,中草药处理可提高血清SOD活性;分析认为GSH-Px与P_4之间存在显著颉颃作用,GSH-Px与LH之间存在极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FSH、PMSG和PMSG+APMSG等3组药物对鲁西黄牛进行超排处理,开始时,P_4处于黄体期的较高水平,发情前达列最低值,发情后第2天迅速上升,采集胚胎时达到高峰。采集胚胎后,注射15—甲基PGF_(2α),P_4水平又明显下降。在超排处理的第1—8天,3组试验牛血浆中P4水平曲线趋于一致,但第10和第12天时,PMSG组P_4水平明显升高,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开始超排时,3组血浆中E_2水平都急骤升高,发情时达到高峰。发情排卵后E_2水平迅速下降,其中FSH和PMSG+APMSG组呈波浪式维持在较低的基础水平上,而PMSG组在第8、10、12、14天时,E_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产蛋期和就巢期峨眉黑鸡生理变化规律和就巢调控的内分泌机制,试验分别选取10只产蛋期和10只就巢期峨眉黑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矿物质元素以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对比分析产蛋期与就巢期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就巢期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矿物元素(Ca、P)含量显著低于产蛋期(P0.05),甘油三酯(TG)和Fe含量极显著低于产蛋期(P0.01),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产蛋期(P0.05);就巢期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含量极显著低于产蛋组(P0.01);内分泌激素方面,就巢期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含量显著高于产蛋期(P0.05),雌二醇(E_2)、促黄体系(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孕酮(P4)含量低于产蛋期(P0.05),催乳素(PRL)、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高于产蛋期(P0.05)。研究表明,鸡就巢期采食量抑制会导致相关营养性血清生化指标显著降低,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2~4胎次荷斯坦围产期奶牛45头,分别在分娩前7 d、分娩当天晨饲前经尾根静脉采血,以血酮检测值<1.2 mmol/L为健康组,≥1.2 mmol/L为酮病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分娩前7 d、分娩当天、分娩后7 d、14 d健康组和酮病组奶牛血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和分娩当天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并且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血清中β-羟丁酸(BHBA)、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酮病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较健康组虽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健康组。分别以0、1×10-7mmol/L、1×10-8mmol/L、1×10-9mmol/L浓度的糖皮质激素(GC)刺激原代分离培养的犊牛肝细胞,作用0、1 h、3 h、6 h、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中糖异生相关受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饲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液对母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7胎次、体况相近的妊娠巴马香猪3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益生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液[200 mL/(d·头)]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配种至产后21 d。分娩当天记录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称取每头仔猪的体重并计算窝重和平均个体重,于7、14和21日龄称取个体重,并计算平均个体重;每组随机选取12头母猪,于产后12 h内采集初乳,测定初乳成分;分别于妊娠45、75和105 d以及分娩后7和21 d,每组随机选取8头母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繁殖激素含量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液后仔猪平均初生个体重显著增加(P0.05);乳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妊娠75 d时血浆催乳素(PRL)、促黄体素(LH)、孕酮(PROG)和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增加(P0.05);妊娠105 d时血浆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娩后7 d时血浆TP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TG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娩后21 d时血浆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液可影响血浆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含量,改善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持续性环境热应激对公羊血液生理化指标、生殖激素等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5只海南黑山羊种公羊开展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春季非应激期和夏季持续性热应激期),分别测定不同阶段种公羊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精液品质。结果表明,热应激显著增加种公羊血液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P0.05),白细胞数(WBC)显著降低(P0.05),对血小板数(PLT)、淋巴细胞数(LYM)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造成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显著提高(P0.05),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含量和免疫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种公羊血清生殖激素FSH和LH水平在热应激期极显著下降(P0.01),睾酮T浓度也显著低于非应激期(P0.05);持续性的热应激还造成种公羊精液品质的下降。因此,持续性的热应激可导致海南黑山羊种公羊血生理生化指标的显著改变,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降低,精液品质下降,生产实践中要防范持续性环境热应激对种公羊健康及繁殖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奶牛分娩前后瘦素(Leptin)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浓度变化规律,试验选取6头第三胎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别在其分娩前3天(-3天)、分娩当天(0天)、分娩后3,6,9,12,15,18,21,24,27,30天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牛瘦素(LEP)与牛神经肽Y(NPY)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奶牛血清中Leptin和NPY的浓度。结果表明:奶牛产后血清中Leptin浓度总趋势呈波浪式下降,在产后3天达到峰值(62.27±10.31)ng/mL,产后30天达到最低值(18.68±1.73)ng/mL,这种变化与奶牛产后能量的摄入相关;奶牛产后血清中NPY浓度在分娩当天达到峰值(886.90±133.56)pg/mL,随后呈波浪式下降,产后30天达到最低值(144.95±36.05)pg/mL,血清中NPY浓度的变化与奶牛产后能量的摄入无关。说明奶牛产后血液中Leptin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奶牛产后能量的波动,而血液中NPY浓度的变化并不能作为奶牛产后能量代谢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二元杂交猪和太湖猪在不同妊娠期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变化,试验采集妊娠前(0 d)和妊娠30、60、90、110 d的大×长二元杂交猪,妊娠5、35、110 d太湖猪的耳静脉血液进行ELISA测定。结果表明:大×长二元杂交母猪在妊娠60、90 d的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催乳素(PRL)、孕酮(PROG)、雌二醇(E_2)和前列腺素(PGF_(2α))显著高于妊娠前(P0.05);太湖母猪妊娠35、110 d的GLU显著低于妊娠5 d(P0.05);35 d的甘油三酯(TG)、E_2、PROG显著高于110 d(P0.05),妊娠35、110 d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高于妊娠5 d(P0.05)。大×长二元杂交猪和太湖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随妊娠期的发展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它们既有种属一致性,又有品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87-139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