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它是一种能直接检测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较为简便、快捷、高效、敏感、广泛的方法。作者将主要介绍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优缺点,现就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类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日益加深。基因工程领域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功能基因组时代,它的任务就是解释大量生物体基因组测序结果,尤其是大量未经描述之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应的蛋白质产物及功能。系统综合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将为了解蛋白质的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酵母双杂交是目前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所有方法中较为简便、灵敏和高效的一种方法。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新的直接于细胞内检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并且灵敏度很高的遗传学新方法,并被推广到了诸如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肿瘤基因表达等多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是指从蛋白质序列、结构、相互作用、表达、定位以及修饰等方面对一种细胞或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进行研究.本文对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相关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疟原虫作为一种侵入红细胞的顶复门原虫代表虫种,目前对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机制知之甚少。尽管疟原虫中蛋白质的基本或非基本性质越来越明确,但其功能和蛋白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抑制疟原虫入侵的机制了解不多。论文讨论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机制,介绍裂殖子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早期阶段及疟原虫入侵期间与宿主红细胞的平衡和相互作用,阐明当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时,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收缩系统提供动力,为研究疟原虫等顶复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奠定了基础,对研究疟原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新 《饲料工业》2012,33(13):27-31
后基因组时代如何识别蛋白质复合物并预测其功能是蛋白组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传统实验方法获取的蛋白质复合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成本代价高昂,采用新技术和方法提高蛋白质复合物的识别效率是现阶段与蛋白质相关的药物设计唯一现实可行的手段。本文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小世界原理和蛋白质复合物内蛋白质之间的最短距离一般不超过2的事实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极大团扩展的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算法NCIA。该算法针对蛋白质网络中的极大团利用聚类系数进行扩展以提高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的准确率。将该方法应用于酵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相关数据表明与其他典型的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算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蛋壳形成过程中,方解石晶粒生长竞争并与基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高度复杂有序的生物矿化结构。文章综述蛋壳的形成及蛋壳基质蛋白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目前存在多种研究DNA-蛋白质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与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相对比而言,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更加适合研究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因此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另外,由于存在克隆技术与DNA芯片技术,因此可使之充分结合以用于高通量筛选已知蛋白因子的未知DNA靶点和研究反式作用因子在整个基因组上的分布情况,以促进DNA-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网络的发展与出现。对ChIP技术进行了介绍,概述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GNTⅢ)作诱铒,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能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与GNTⅢ作用的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是属于视黄酸受体家庭的一种转录因子,根据这个结果和已有的一些背景理论知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假设模型:PLZF是GNTⅢ的底物之一。这种相互作用是已知蛋白间的未知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羊乳、牛乳和人乳3 种乳样蛋白质相关信息,对其基本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所含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羊乳和牛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人乳,人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较高;3 种乳中共鉴定出3 370 种蛋白质,乳中蛋白质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和代谢过程,细胞定位主要分布在腔体和细胞器上,分子功能表现为结合功能和催化活性;KEGG通路在3 种乳中富集程度和种类有明显差异,共有的高富集通路为蛋白质在内质网的加工过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共有蛋白质(307 种)主要集中在碳代谢、糖  相似文献   

10.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多种重要生物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基因工程领域又迎来了崭新的时功能基因组时代,其任务是对基因组中包含的全部基因的功能进行认知。生物体系的运作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发现和验证在生物体中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是认识其生物学功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s,PDT)起源于1985年,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蛋白质强有力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间的识别与作用,分离体内特异蛋白质与基因以及实验进化等多个分子生物学领域.目前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在抗原决定簇的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确定、特异调节分子的分离和人工抗体和疫苗的制备、诊断技术、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发、多肽药物的研制等生物技术研究的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对这些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lsplay techniques,PDT)起源于1985年,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蛋白质强有力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间的识别与作用,分离体内特异蛋白质与基因以及实验进化等多个分子生物学领域。目前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在抗原决定簇的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确定、特异调节分子的分离和人工抗体和疫苗的制备、诊断技术、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发、多肽药物的研制等生物技术研究的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对这些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Z线是多种蛋白质通过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构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复合体。在肌细胞发育与分化过程中,Z线的结构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并且Z线能够调节骨骼肌与心肌细胞的收缩。目前,利用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已将一些蛋白定位于Z线,根据它们在Z线的位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蛋白的某一部分肽段位于Z线,  相似文献   

14.
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P2亚区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找寻RHDV靶细胞——兔肝细胞中与P2亚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原核表达的P2蛋白为诱饵蛋白质,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结合质谱分析筛选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质。经分析选取层黏连蛋白受体(LamR)蛋白做进一步研究。提取兔肝细胞总RNA,反转录扩增LamR基因,将其插入pGEX-6p-1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LamR融合蛋白,并通过GST pull-down试验验证LamR蛋白与P2蛋白的结合。结果显示,以P2蛋白为诱饵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结合质谱分析共筛选到26个与P2存在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质,其中LamR蛋白是多种病毒的受体。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LamR蛋白,经pull-down试验验证了LamR蛋白与P2蛋白有直接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证实兔肝细胞LamR蛋白与RHDV VP60P2蛋白的相互作用,为深入研究RHDV的感染过程、揭示RHD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是一种复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通过入侵宿主细胞、分裂和诱导宿主细胞破裂等一系列的过程,在温血动物体内进行增殖。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受基因组、表观遗传及转录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如磷酸化、泛素化、巴豆酰化、棕榈酰化、琥珀酰化、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和二羟基异丁酰化等,是弓形虫调节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和生命周期转变的主要机制之一。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改变靶蛋白的定位、结构、活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增加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在虫体生命周期的任何时间点都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重点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玉米DDGS又名玉米乙醇糟,具有高蛋白质、高有效磷和高维生素含量等特点,是一种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主要介绍玉米DDGS的营养特性及在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植酸能在酸性、碱性和中性pH条件下,结合蛋白质(Anderson,1985)。植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导致蛋白质溶解性降低并最终影响其利用性(Cheryan,1980)。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养猪》2009,(5):9-11
那西肽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在组织中无残留、排出体外后可迅速分解,与其他抗生素无相互作用、无交叉耐药性、对环境影响小,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9.
质谱(MS)是表征蛋白质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的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在现代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非变性质谱也已成功用于研究蛋白质非共价相互作用,在研究化学计量、结构功能和蛋白质组装动力学方面彰显出灵敏、快速、专一及信息量大等优势。这种在结构生物学前沿领域应用的技术工具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其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质谱的质量测定来获得蛋白质复合物中的化学计量等信息,但随着质谱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已能够用于揭示蛋白质结构、亚基间连接性和蛋白质动力学等生命科学问题。本文及后续文章中将对应用非变性质谱研究非共价蛋白质复合物的概况、最适宜的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进行综述与讨论,并辅以相关的应用实例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旨在对牛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研究,除了为牛的后基因组学提供研究基础外,其研究成果还可运用到牛的生产实践中.本研究通过系统发育谱法,利用线虫、酵母和人的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对牛的蛋白相互作用进行预测.结果,得到了一个包含2 953个蛋白、3 034对相互作用关系的牛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该网络具有scale-free属性,同时对预测出的ENSBTAP00000011562等23个未知功能蛋白进行了诠释.通过结合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蛋白的已知功能信息对脂代谢相关蛋白的局部网络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脂代谢相关机理,为改进牛奶质量和提高牛奶产量提供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