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缕草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韩建国  倪小琴 《草地学报》1996,4(4):246-251
对贮藏2年、1年和当年收获的结缕草种子通过不同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可部分解除休眠,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打破休眠获得高发芽率所需NaOH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有所降低;在一定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范围内,不同年份收获的结缕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0%的NaOH处理浓度,10~20分钟处理时间可推荐用于结缕草种子的工厂化处理;结缕草种子经NaOH溶液处理后,其发芽检验中的末次计数时间可从28天缩短为21天。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贮藏年限蒙农1号红三叶种子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对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贮藏年限种子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低温贮藏条件下,红三叶种子千粒重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红三叶种子当年收获和贮藏1年的硬实率高,贮藏2年的种子大部分已破除硬实,解除休眠;红三叶种子经过打磨后,平均发芽率为99.47%,平均发芽势为97.67%,平均发芽指数为41.28;贮藏1年的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年限,贮藏2年的种子发芽率提高32.67%,发芽势提高32.67%,发芽指数提高14,贮藏1~6年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红三叶种子贮藏2年的活力指数最高,贮藏1年的活力指数最低,当年收获和贮藏2年、3年、6年的种子活力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贮藏6年的种子仍保持高种子活力,具有较高的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4.
PEG引发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不同水势(0 Mpa、-0.2 Mpa、-0.6 Mpa和-1.2 Mpa)的PEG-6000溶液对2004年和2006年采收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0 d、1 d和2 d的引发处理.结果表明:对于2004年采收的种子,引发1 d和引发2 d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发芽速度(p<0.01).而-0-6 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却显著降低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发芽速度(p<0.05);对于2006年采收的种子,引发1 d和2 d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p<0.01),同时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p(0.01).水势为-0.2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能显著提高其发芽势(p<0.05),而-1.2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却显著降低了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p<0.05).  相似文献   

5.
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作为一种优良的草坪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种子发芽时间长,限制了其大规模开发利用。本文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和引发方法对青绿苔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引发中,5% KNO3以及480 mg·L?1赤霉素(GA3)对青绿苔草种子的引发效果较佳,经处理后,与未经任何处理的青绿苔草种子(CK)相比,其发芽势分别提高11%和32%,发芽率均提高4%,发芽指数分别提高2.06和2.69,平均发芽时间分别缩短2.11和2.72 d;混合处理中,效果最佳的处理为先将种子用5% KNO3引发,后经10% NaOH溶液浸种20 min,再通过480 mg·L?1 GA3进行引发,与CK相比,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92%和5%,发芽指数提高5.92,平均发芽时间由9.01 d缩短至4.46 d。本研究解决了青绿苔草种子发芽慢的问题,为青绿苔草在园林绿地中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PEG-6000引发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PEG-6000溶液引发对白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水势0、-0.2、-0.4和-0.6Mpa的聚乙二醇溶液对白羊草种子进行引发0、3、6和9 h处理,测定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计算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和发芽速率系数。试验结果表明:(1)水势为-0.6 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可以有效的提高白羊草种子的发芽速度系数至0.387,显著高于其他水势处理(P<0.05),并且在此水势处理下,引发3 h的发芽速度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不同引发时间均可以显著提高白羊草种子的发芽能力(P<0.05),引发6 h比引发3 h和9 h的白羊草种子发芽能力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收获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5个居群(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和太谷)白羊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差异。[结果]贮藏年限、居群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以及贮藏1和2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贮藏3年时显著(P<0.05)下降,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无显著(P>0.05)变化;其他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贮藏1、2、3年。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在收获当年的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高于其他居群,平均发芽时间低于其他居群,发芽率较高。贮藏年限对白羊草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平均发芽时间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延长,且居群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但贮藏年限与居群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均在收获当年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水平最高。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在贮藏3年内保持较高水平,耐贮藏性最好;而其他居群均不适合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8.
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作为一种优良的草坪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种子发芽时间长,限制了其大规模开发利用.本文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和引发方法对青绿苔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引发中,5%KNO3以及480 mg·L?1赤霉素(GA3)对青绿苔草种子的引发效果较佳,经处理后,与未经任何处理的青绿苔草种子(CK)相比,其发芽势分别提高11%和32%,发芽率均提高4%,发芽指数分别提高2.06和2.69,平均发芽时间分别缩短2.11和2.72 d;混合处理中,效果最佳的处理为先将种子用5%KNO3引发,后经10%NaOH溶液浸种20 min,再通过480 mg·L?1 GA3进行引发,与CK相比,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92%和5%,发芽指数提高5.92,平均发芽时间由9.01 d缩短至4.46 d.本研究解决了青绿苔草种子发芽慢的问题,为青绿苔草在园林绿地中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贮藏期对结缕草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定结缕草种子不同贮藏年限的活力水平。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结缕草种子的活力下降较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含量、ATP含量以及不正常种苗等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显著相关。TTC法和ATP法所测活力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葡萄糖含量与贮藏期的相关性较低。在萌发初期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在降低后又有所增长,但均低于1998年收获而未经贮藏的种子。贮藏1年的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老化5 d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和1.0 mmol·L-1)GSH溶液引发不同时间(12 h, 24 h和36 h)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化后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显著下降(P<0.05),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P<0.05),苗长、苗重、根长和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GSH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处理后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0.2 mmol·L-1 GSH引发24 h是缓解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显著缩短了老化种子平均发芽时间(P<0.05),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苗重和根长(P<0.05)。燕麦种子引发处理可以为保持种子活力提供有效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引发对几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应用聚乙二醇(PEG)引发法探讨了不同引发渗透势、时间处理对无芒雀麦、苏丹草、沙打旺、小冠花、紫花芷蓿等牧草种子萌发和活力和有性在适宜处理下供试种子发芽速度、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PEG的引发作用还表现为提高活力效应大于提高发芽率效应,学表明,低渗透势(-0.1、-1.2、-1.5MPa)引发处理对提高发芽率无作用;但处子早期萌发的效应对于沙打旺和小冠花种子的2仍很强烈,对苏丹草种子则  相似文献   

12.
扁穗雀麦是近年由牧场逃逸至农田的恶性入侵杂草。为了解入侵和生态适应性规律,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温度、湿度、深度、pH、盐和渗透势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20 ℃的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92.1%;随着日平均温度的降低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日平均温度接近10 ℃种子几乎不萌发。在pH 5~10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能达到90%,弱酸和弱碱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中性处理。低于20 mmol·L-1的NaC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60 mmol·L-1的处理种子萌发率仍可达到85%以上。-0.1 MPa的渗透势下种子萌发率最高,渗透势高于-0.2 MPa的处理种子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4 MPa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仍高于80%。在60%相对湿度的土壤中,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均最高。播种于土表的种子萌发势和萌发率均最高,播种深度达到10 cm时,种子几乎不萌发。由此可见,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合度高,因此在多数区域气候温暖干旱的云南具有入侵广阔生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碱茅种子发芽检测标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 Parl)种子为材料,研究在10-25℃、10-30℃、15-25℃、15-30℃、20-30℃变温处理和15℃、20℃、25℃、30℃恒温以及预处理条件下,筛选确定碱茅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条件,为碱茅种子质量检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碱茅种子在20-30℃ 8h高温光照16h低温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最高,预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碱茅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7d进行初次计数,第14d进行末次计数。并在此温度条件下选用5个碱茅种子样品进行发芽测定,可以反映碱茅种子的发芽水平,而且硝酸钾和预先冷冻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4种禾草种子发芽条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Schreib.)Schreib.)、细弱隐子草(Cleistogenes gracilis Keng)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芽率低的现象,使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KNO3溶液和预冷等处理对其进行打破休眠和促进萌发的研究,并对供试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马唐种子不存在休眠问题,预冷和KNO3溶液对促进其萌发均没有显著效果;止血马唐种子存在休眠且生活力偏低,预冷能够打破休眠,KNO3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种子的生活力(P0.05);细弱隐子草和糙隐子草发芽率低主要原因是种子生活力低,KNO3处理能够极显著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P0.01)。4种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分别是:马唐种子用KNO3(0.2%)处理或不处理,在30℃恒温发芽;止血马唐、细弱隐子草和糙隐子草种子均为用KNO3(0.2%)处理并预冷(7d)后20~30℃变温发芽。  相似文献   

15.
Better understanding related to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of plant species assists in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nd provides insight for efficient management. Cenchrus biflorus Roxb. has been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forage species in arid environment due to its high nutritive values, prolific seed production, and tolerance to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prolonged drought conditions. A series of laboratory and greenhouse assay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light, pH, salinity, osmotic potential, and seed burial depth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of C. biflorus. The maximum germination (95%) was recorded at 35°C/25°C, followed by 40°C/30°C; however, minimum germination was observed at 45°C/35°C (17.5%). Light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ermination with maximum percentage (97.5%) when seeds were exposed to altering light and dark conditions (12/12 h). The osmotic potential for the 50% inhibition of C. biflorus germination was –0.4 MPa, although some seed germinated at –0.8 MPa (12.5%). Germination decreased from 97.5% to 12.5% as salinity stress increased from 0 mM to 200 mM sodium chloride (NaCl) with no germination > 200 mM. Seed ger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H levels and was between 27.5% and 92.5% at 5–8 pH, respectively. No seedling emerged when seeds were placed on the soil surface; maximum seedling emergence (90%) at 2-cm burial depth and emergence decreased considerably as seeding depth increased above 2 cm. Its tolerance to drought and salinity make C. biflorus a potential candidate to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during periods of forage scarcity under harsh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it could possibly be used for rangeland rehabilitation purposes in ari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6.
以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花序不同部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水势(0.0,-0.2,-0.4,-0.6,-0.8 MPa)研究种子萌发期光照需求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序各部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指标随着渗透势的降低而减小。适度的干旱胁迫促进胚根生长,然而干旱胁迫对胚芽生长则始终起到抑制作用。无芒隐子草花序各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均需要光照条件,在黑暗环境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显著下降,胚根长度与胚芽长度亦显著低于光照条件。用模糊数学隶属法综合评价各部位种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其抗旱性自高至低依次为:中部下部上部顶部,鞘藏小穗中种子的抗旱性远高于顶穗中的种子,在无芒隐子草的建植中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海乳草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有无光照(光照周期为12h,光照强度为7200lx,12h黑暗)7种恒温和3种变温(5℃、10℃、15℃、20℃、25℃、30℃、35℃;10~20℃、15~25℃、25~35℃)筛选海乳草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上模拟干旱及设置不同盐碱梯度,通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探讨不同盐碱和干旱胁迫对海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乳草种子萌发属于光促型,在有光条件下,25℃或20~30℃萌发效果最好,并且变温有助于发芽;(2)海乳草种子的活力及生活力均随渗透势升高呈下降趋势,-0.735MPa渗透处理下,其种子几乎不发芽;(3)不同渗透势即不同盐碱浓度对海乳草种子萌发初期影响显著,随盐碱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力及生活力均逐渐降低。低渗处理(-0.46Mpa)下,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NaCl,且随渗透势升高抑制效果加重。  相似文献   

18.
虎尾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玲 《草业科学》1999,16(3):51-54
研究了温度和预处理对虎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贮藏时间与种子后熟的关系。结果表明,虎尾草种子最适萌发温度是20/30℃或20/30℃变温;破除休眠的最佳方法是预选 冷冻;初次和末次计数时间第2d和第5d;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显著增加,休眠率显著下降;室内自然条件下经过13-18个月贮藏后,种子可通过后熟期。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区24种唇形科(Lamiaceae)种子为材料,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的关系,为当地的植被保护或恢复对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4种唇形科植物种子的百粒重为0.0061~0.5688 g,跨越2个数量级,平均大小0.1200 g,60%的物种种子百粒重小于0.1200 g,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中小种子占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大小与集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种子大小与萌发开始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这24种唇形科植物的大种子物种和小种子物种有2种相反的萌发对策:小种子萌发率高,萌发速率快,萌发历期短,萌发整齐性好;大种子与小种子相反,并共同与其扩散能力构成了一个由小种子物种(拓植能力)到大种子物种(竞争能力)的连续体,从种子萌发对策上解释了大、小种子物种在同一自然群落中如何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