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孔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建华  王钦 《草地学报》1998,6(1):26-32
本文探讨温度、预冷处理以及逆境条件对微孔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草种子具有12个月左右的后熟期,自然贮藏后再经预冷处理方能完成后熟破除休眠。在相同温度(20℃)下,贮藏12个月后的种子(1996年收)发芽率比收获当时高41%,在15/25℃条件下预冷处理后发芽率可达72%。其萌发最适温度及预处理在预冷(5℃,5天)和20℃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1994、1995年种子的平均发芽势分别为61%和71%、发芽率分别为72%和79%、苗长(4.6mm和4.6mm)及活力指数(169.0和175.6)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发芽试验初次和本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4天和第8天为宜。微孔草种子较耐高温,不耐盐碱。与1994年的种子相比,1995年的种子抗逆性较强,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小,且在老化试验中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在人工栽培条件下1995和1996年收获种子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野生(1994年采集)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515g。  相似文献   

2.
青海鹅观草和无芒鹅观草种子萌发条件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产地,收获时间,贮藏条件相同的青海鹅观草和无芒鹅观草种子进行了15、20、25、30℃四种恒温及10-25、15-25、15-30、20-30℃四种变温处理,测定其萌发适宜温度;相继以适宜萌发温度,分别结合预冷,光照和0.2%硝酸钾三种预处理及低温、变温等措施测定两种子适宜的破除休眠技术。结果表明;鹅观草种子适宜萌发为15-25℃、15-30℃变温及20℃恒温,青海鹅观草还适宜10-25℃的低变  相似文献   

3.
温度、光照和发芽床对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内进行了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和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光照(以黑暗为对照)、温度(分别包括20℃恒温,15/25℃、20/30℃、20/35℃和25/35℃变温)和发芽床(分设纸上TP和砂中S)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是3g,送验样最低量以及计数其它植物种子检验样品最低量均为30g;最佳萌发条件为20/30℃或20/35℃变温(16小时低温,8小时高温),高温时段设光照,和纸上(TP)发芽;发芽的初次和未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10天和第21天为宜;种子的幼苗发育可划分为单子叶植物子叶留土类型。  相似文献   

4.
芨芨草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卫东  王彦荣 《草业科学》1998,15(4):29-32
探讨了光(黑暗为对照)、温等因素对芨芨草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10℃、15℃、20℃、25℃、30℃恒温和25/15℃、30/20℃、30/10℃、20/10℃变温9个处理。结果表明:芨芨草种子发芽不需光照,最适发芽温度为25/15℃变温及20℃和25℃恒温;适宜的初闪与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第8d和第14d;各 幼苗发育可归入单子叶植物叶留土类型;种子千粒重为0.77g。  相似文献   

5.
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在室内不同温度和贮藏时间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和田间发芽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不存在休眠,种子萌发完全响应于某一次降水,种子萌发对成苗没有障碍;随着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发芽率明显下降;在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区,田间种子发芽需要时间积累,一般为22℃。  相似文献   

6.
温度,光照发芽床对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玲  王彦荣 《草业科学》1994,11(6):52-55
实验室内进行了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和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光照(以黑暗为对照)、温度和发芽床(分设纸上TP和砂中S)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是3克,送验样最低量以及计数其它植物种子检验样品最低量均为30克;最佳萌发条件为20/30℃或20/35℃变温(16小时低温,8小时高温),高温时段设光照,和纸上发芽;发芽的初次和未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10天  相似文献   

7.
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在室内不同温度和贮藏时间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和田间发芽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不存在休眠,种子萌发完全响应于某一次降水,种子萌发对成苗没有障碍;随着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发芽率明显下降;在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区,田间种子发芽需要时间积累,一般为22℃.  相似文献   

8.
草坪草种子活力的低温保存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30℃、-10℃、5℃和室内20~28℃(对照)对草地早熟禾、紫羊茅、高羊茅、剪股颖四种草坪草种子保存200d后分析得出,各草坪草种子要求冷藏温度不一样,恰当的低温保存可以保持原种子活力。草地早熟禾和剪股颖种子在-30℃~-10℃保存为好,紫羊茅以-30℃为佳,而高羊茅在200d内无需冷藏。  相似文献   

9.
以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25、30、35、40℃)种子萌发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响应,并利用水势模型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所需的基础水势。结果表明:除温度与盐分互作对画眉草种子萌发率无显著(P>0.05)影响外,温度、水分/盐分及两者互作均极显著(P<0.01)影响画眉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不同水分和盐分条件下,25℃抑制画眉草种子萌发,而40℃虽能促进种子萌发,但却抑制其幼苗生长;画眉草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值随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30℃时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最低,为-0.75 MPa;盐分胁迫条件下,35℃时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最低,为-0.78 MPa。表明适宜的高温能够降低画眉草种子萌发对水分的需求,更有利于其在干旱、盐碱地萌发和建植。  相似文献   

10.
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室内不同温度和贮藏时间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和田间发芽与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认为,华北驼绒藜种子不存在休眠,种子萌发完全响应于某一次降水,种子萌发对成苗没有阻碍,随着种子贮存年限增加,发芽率明显下降。在干旱荒漠草原地区,田间种子发芽需要时间积累,一般为22℃。  相似文献   

11.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12.
膜苞鸢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种子存在休眠。通过萌发抑制物测定、胚培养、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等方式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种皮及胚乳均透水性良好,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对光照要求不严;胚无休眠特性,种皮与珠孔端处胚乳对种子萌发有机械束缚;种皮与胚乳中分别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低温层积能有效打破膜苞鸢尾种子休眠,沙藏40 d萌发效果最佳;NaOH处理浓度低于10%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从10%开始随浓度增高萌发率明显降低,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了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测验,并测定了种子吸水率及沙藏前后种子的胚率及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红花绿绒蒿的胚发育时期多处于球形或心形胚时期,未发育成熟,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物质,种皮对其萌发不造成透性障碍,种子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低温层积是破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郁金香种子休眠特性及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种子在常温条件下难以萌发,冷藏条件下萌发时间过长、萌发率过低、易发霉等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手段对发芽条件进行改进,探讨常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显示,野生郁金香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低温、激素处理、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方法有助于解除休眠;光照、室温储藏对解除郁金香的休眠意义不大。在萌发过程中,郁金香种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吸胀萌动期,且表现出明显的序次萌发现象。常温条件下,储藏6个月后的当年郁金香种子在4℃条件下冷藏15 d后,刺破种子,接种在质量浓度为0.5 mg/L的GA3培养基上持续光照,10 d后有种子萌发,30 d种子萌发率达25%,45 d时达50%,50 d后发芽率为95%,而同样条件下没刺破的种子发芽率极低。4℃、-10℃的冷藏温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郁金香胶质状的胚乳对胚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刺破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芽床对种子的萌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基的使用,既保证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供应,又使种子受到培养基中GA3的持续作用,而纸床往往因为污染而使种子过早终止发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了酸、碱、有机试剂、植物激素、热水浸泡、超声波以及擦破种皮等11种方法对4种野生草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处理对马唐的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野豌豆种子在擦破种皮处理下,发芽率从1.11%提高到96.6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对野豌豆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在20%NaOH的方法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从10%和2.22%提高到86.67%和58.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1 000mg/L赤霉素浸种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附子种子的发芽率(P0.01)。其他方法处理对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野生草种的休眠特性不同,试验选用的马唐种子无休眠性;野豌豆种子需物理破皮;20%的NaOH和1 000mg/L赤霉素处理可打破香附子种子休眠;20%的NaOH处理能打破稗草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钠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茹  魏岩 《草业学报》2019,28(3):85-92
钠猪毛菜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具有很强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研究钠猪毛菜不同类型种子形态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钠猪毛菜产生3种类型的种子,其形态特征、萌发特性均有显著差异。A型种子绿色,圆形,着生方式为横生,直径为(1.294±0.089) mm,百粒重(90.71±0.42) mg,花被背部有翅状附属物;B型种子红色,圆形,着生方式为直立,直径为(1.166±0.069) mm,百粒重(85.52±0.49) mg,花被背部有短/无翅状附属物;C型种子黄色,圆形,着生方式为直立,直径为(1.044±0.062) mm,百粒重(83.84±0.31) mg,花被背部无翅状附属物。A型种子在5 ℃/15 ℃、10 ℃/20 ℃、 15 ℃/25 ℃、 20 ℃/30 ℃、 25 ℃/35 ℃(光/暗=12 h/12 h)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92%,B型种子在5种变温条件下萌发率<60%,为非深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2周后可打破休眠;C型种子在5种变温条件下萌发率<5.3%,为深度生理休眠,划破种皮可打破休眠。浓度低于0.2 mol·L-1的NaCl溶液对A型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1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1NaCl溶液中处理的A型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恢复萌发率。苞片延缓A型种子吸胀,影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去除苞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通过研究钠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为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疆荒漠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野生羌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植被的破坏、生境破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高寒区野生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而繁殖率极低则是制约人工驯化栽培的主要障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率提高到19.8%。]  相似文献   

18.
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去除稃片、擦破种皮和去除种壳的机械方法处理种子,借助于吸水称重法和呼吸速率法检测种壳透性,并通过 MS 培养基离体培养检测种胚萌发性,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种壳(含种皮)对其种子透水、透气均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种子萌发存在着种壳(含种皮)障碍;种胚(带胚乳)存在着休眠特性;其种子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在种子收获60 d 后,种胚休眠开始释放,至180 d 释放完毕;在种子收获210 d 后,种壳已基本失去对种子萌发的束缚作用,其休眠期至少为210 d。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破除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休眠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01~0.17 mmol·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600 μL·L-1乙烯利(Ethephon,ETH)、20~60 mg·L-1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分别对赖草种子浸种处理12 h,24 h,36 h,通过测定分析4个种子发芽指标,探究这3种物质对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影响,为赖草种子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ETH和IAA浸种处理均能有效打破赖草种子休眠,用0.05 mmol·L-1 SA浸种12 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4%,是对照的2倍;用20 mg·L-1 IAA浸种24 h时,种子发芽势达到最大为33%,高于SA,ETH处理;其次用50 mg·L-1 IAA浸种36 h和200 μL·L-1 ETH浸种12 h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1%和48%,均显著高于对照。然而与IAA处理不同,高浓度的SA,ETH会抑制种子发芽。因此,浓度为0.05 mmol·L-1 SA浸种处理12 h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