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检测桑叶加工成桑叶茶后香气组成,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桑叶和桑叶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桑叶加工成桑叶茶后香气成分更为复杂,酮类和酸类成分增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桑叶茶香气减弱,香气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对猪乳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同时蒸馏提取鉴定出分子量较小的挥发性物质21种,其中顺-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萜烯醇和反-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为3种主要成分;而固相微萃取提取鉴定出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挥发性物质22种,其中芥酸、环己基甲酸十二醇酯和十六烷基环己基甲酸酯为主要的3种;同时蒸馏提取的风味物质出峰时间均早于固相微萃取,综合两者分析显示,猪乳中主要风味成分是酯、脂肪酸、烷烃、醛、醇、酮等化合物。研究结果对模拟猪乳乳香风味,开发仔猪用饲料香味剂具有一定的参考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桑叶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与直投式发酵方式生产桑叶酸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比较分析了两种发酵方式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的桑叶酸菜共鉴定出75种风味物质,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5.21%;其次是酯类,为25.53%。直投式发酵的桑叶酸菜共分离鉴定出71种风味物质,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7.21%;其次是醇类,为22.98%。两种发酵方式的主要香气成分类似,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广西龙州本地50度米酒为酒基,以澳洲坚果的壳果、果壳及果仁为原辅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泡制得到三种澳洲坚果露酒,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三种露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再通过因子分析对三种露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与评价,最后通过感官评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法,可得2个公因子,2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三种澳洲坚果露酒的香气品质。通过公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可知,果仁露酒的香气品质最好,其次是果壳露酒、壳果露酒,感官评价结果与香气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柑橘品种之间的精油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沃柑、红江橙、橘柚3种柑橘果皮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沃柑、红江橙、橘柚分别检测出74、85、74种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81.6%、87.03%、79.38%,主要为萜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和酚类成分,其中萜烯烃类、酯类、醛类含量最高。三种柑橘果皮共有35种相同成分,主要为1-辛醇、香茅醇、紫苏醇等。独有的香气成分中,沃柑有21种、红江橙29种、橘柚20种。不同柑橘品种精油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柑橘果皮不同香气及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鹿茸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并分析其成分,通过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鹿茸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C-MS)分析萃取物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建立了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鹿茸的工艺,并鉴定出其中18种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CO2萃取鹿茸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杀菌后的锦橙汁香气成分变化,并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杀菌后,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相比未杀菌橙汁,巴氏杀菌后产生了2种新的挥发性成分,同时消失了10种挥发性成分;微波杀菌后新产生了5种挥发性成分,同时有3种挥发性成分消失了。微波杀菌处理橙汁有利于橙汁中萜烯类和酯类香气物质的保留,而两种杀菌方式对橙汁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的影响均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蜜柚柚花的香气成分差异,为柚花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对各成分质谱通过计算机谱库检索和资料分析,鉴定与比较分析了白肉蜜柚、红肉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4种柚花的香气成分。【结果】从柚花中共检测出36种香气成分,4个品种柚花中分别为17、19、23、17种。柚花中香气成分主要均为芳樟醇,其中白肉蜜柚柚花中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达到68.65%,黄金蜜柚柚花含量次之,为67.43%,而红肉蜜柚和三红蜜柚柚花中芳樟醇含量相当,分别为65.01%和64.50%。三红蜜柚花朵的香气组成物质与其他三种比较,区别较大,萜烯类物质丰富,而酯类和烷烃类物质则较少。总之,本文初步从香气成分种类差异、共有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差异以及各自特有成分上解释了4种柚花香气的区别,并分析和展望了柚花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V)纤突蛋白,利用Mega7基于PEDV纤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选择新发流行毒株纤突蛋白基因,以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rVSVMT)为载体,在rVSVMT基因组G和L间插入目的基因,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VSVMT-S△19重组病毒,Western blot和RT-PCR鉴定重组病毒是否成功表达PEDV纤突蛋白,采用一步生长曲线鉴定VSVMT-S△19在Vero细胞中的生长特性,并与弗氏佐剂混合后肌肉注射小鼠探究其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插入rVSVMT的纤突蛋白基因序列PEDV/CHN/SH-2012-5属于PEDV新发流行毒株GⅡ型; RT-PCR分析重组病毒表达纤突蛋白基因无突变; 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出PEDV纤突蛋白和VSV病毒特征条带;一步生长曲线表明重组病毒VSVMT-S△19体外复制滴度可达108TCID50/m L,与VSVMT-GFP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小鼠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成功激发PEDV中和抗体产生,与对照PBS接种组差异显著(P<0. 05)。研究表明,利用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rVSVMT)为载体表达GⅡ型PEDV纤突蛋白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为PEDV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mg/kgBS。预试期7d,正试期63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BS对改善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C组肥育猪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BS显著增强了肥育猪血浆抗氧化能力,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肥育猪血浆生化和免疫指标及粪便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和200mg/kgBS。预试期7d,正试期63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C组肥育猪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B组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2)C组肥育猪血浆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3)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血浆和肌肉中内毒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B、C组粪便中双歧杆菌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B组粪便中巨大芽孢杆菌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C组粪便中产气荚膜梭菌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BS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育猪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优化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国实验动物管理现状及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动物管理实际,分析了当前实验动物管理存在的管理主体不清,难以满足动物防疫要求,缺乏检疫规程,感染人畜共患病风险较高,生物安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实验动物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主体,建立适合实验动物养殖场的防疫条件审查制度,制定实验动物检疫规程,提升动物检疫员针对实验动物的检疫水平,完善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完善实验动物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粒径分析法研究全脂乳粉再水化过程中的粒径变化以及再水化温度(30、40、50℃)、乳粉粒径对全脂乳粉再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脂乳粉的再水化受水化温度和乳粉粒径大小的影响,当水化温度为50℃时,再水化时间是水温40℃时的50%,且不足水温30℃时再水化时间的7.5%;同种加工工艺下的全脂乳粉,粒径越高其再水化时间越短,且粒径分布不同的全脂乳粉同种条件水化后其粒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6.
捻转血矛线虫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常见的寄生蠕虫,该虫寄生在牛羊等宿主体内,可导致宿主贫血,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动物福利理念的普及,基于动物福利的疫病防控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却未见基于此的相关论述。论文就现有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技术,包括药物防控、生物防控、疫苗预防等进行综述,为今后研发基于动物福利的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封锁区的证明是《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材料,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补检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动物检疫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文件的格式尚无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对该证明的规范格式、必备内容以及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本文分析了实务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出具中存在的主体不合法、名称不统一、内容不详实等现象,结合动物疫病防控与执法实践需求,建议明确证明的出具主体,规范证明的必备内容,统一证明的标准格式,以期为完善证明的出具和规范动物产品的补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快捷、准确、高效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以副溶血弧菌种属特异性基因toxR和毒力因子tdh、trh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及相应TaqMan探针,并在toxR、tdh和trh基因的3个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HEX、CY5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记BHQ1淬灭荧光基团,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建立一种基于Taq Man探针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本试验所建立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出限达到了10 CFU/m L,重复性试验中每组变异系数均小于1%;检测人工染菌的虾肉和贝类样品时,最低检出限亦达到10 CFU/m L,且整个检测扩增时间大约为1 h。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耗时短,是高通量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3.00±0.15) g的松浦镜鲤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80、160、240、320和400 mg/kg的白藜芦醇,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白藜芦醇对松浦镜鲤的增重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240和320 mg/kg白藜芦醇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添加240和320 mg/kg白藜芦醇组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 mg/kg白藜芦醇组中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160和24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添加80和16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和240 mg/kg白藜芦醇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80、160和320 mg/kg白藜芦醇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白藜芦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能有效提高松浦镜鲤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白黎芦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0 mg/kg。  相似文献   

20.
以1日龄C57BL/6乳鼠作为试验对象,分别通过颅内和腹腔注射肠道病毒71型(EV71)福建株感染,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和体征,定期采集小鼠大脑、小肠、肺、肌肉4种组织,分析病毒载量,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各种组织病理变化。结果:2种感染途径的C57BL/6乳鼠均于不同时间出现竖毛、弓背和消瘦症状。经腹腔注射感染的乳鼠能在肌肉组织中检测到病毒RNA,经颅内注射感染的乳鼠可在肌肉和肺组织中检测到病毒RNA。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V71福建株在骨骼肌中大量增殖,并可导致肌肉组织水肿和坏死、肺组织水肿充血以及神经元坏死等多种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综上,初步建立通过颅内和腹腔注射感染EV71的C57BL/6乳鼠模型,为研究EV71病毒感染机制、建立更优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