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瑶  李广  王钧  刘强  逯玉兰 《草业科学》2022,38(4):785-795
为了探讨甘肃省种植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能值理论研究了2007-2017年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种植业系统总能值投入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为5.48×1022 sej;种植业系统总能值产出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为2.55×1022 sej.与全国种植业系统相比,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承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年均值偏低,分别为0.71、1.54、1.50和0.48.由此可见,甘肃省种植业系统缺乏活力,发展潜力较低,属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型经济系统.因此,甘肃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促进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静  林慧龙 《草业学报》2013,22(1):167-175
通过对四墩子乡农业系统能值分析发现:1)四墩子乡全系统能值总流量121.007 6×1017 sej,草地亚系统能值总流量为89.27×1017 sej,占全系统能值总流量的73.77%,较农田与林地亚系统比重大。2)在各亚系统中,草地亚系统的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很低,而且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最高,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对也较大。3)草地农业系统与其它系统进行系统耦合,可使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论证草地农业在整个大农业系统中处于物质、能量循环的中心,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发点。实施草地农业,进行广泛的系统耦合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也是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牛场"肉牛-沼气-牧草"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规模化牛场"肉牛-沼气-牧草"循环农业模式进行能值投入、产出分析,并依据能值投入和产出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结果表明,与单一的肉牛养殖业相比,"肉牛-沼气-牧草"循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从0增加至0.041%,但系统还是以购买能值投入为主;全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2.11和1.03,比单一养殖业提高10.5%和71.05%;环境负载率为1.08,降低了18.18%.表明通过增加产业链农业循环模式有利于降低环境压力,提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  相似文献   

4.
陆燕花  李广  马维伟  王钧  刘强  张尚文 《草地学报》2020,28(6):1673-1681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8年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8年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不发达系统,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处于超负荷状态,环境压力大。总能值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增长了7.96倍;废弃物与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环境负荷率、人均能值量、人均电力能值从2009年的17.26%,17.19,7.93×1015sej·人-1,2.83×1013 sej·人-1增加到了2018年的31.89%,91.23,6.58×1016sej·人-1,7.42×1013sej·人-1;电力能值比和人口承载量分别从2009年的0.0036和1.62×105人降低到了2018年的0.0011和3.10×104人;能值可持续指数和健康能值指数由2009年的467.07,1.10降低到了2018年的69.34,0.28。由此可以看出,2009-2018年定西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健康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区域可持续性的评估也逐渐成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牧区之一,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能值理论,运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201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各县、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定量研究。改进模型的关键在于采用区域能值密度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研究区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 研究区生态足迹组成中,畜牧业产品所占比重最大,并保持稳定;电力和燃料煤比重逐年上升,而种植业产品和野柴草比重有所降低。2) 甘南州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大,由2005年的4.77 hm2/人增加到2013年的7.0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保持在4.64~5.65 hm2/人之间。3) 甘南州生态足迹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9年间整体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4) 甘南州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005年的12.60 hm2/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4.86 hm2/万元,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其中合作市最高,迭部县次之,其他各县无明显区别。5) 甘南州以畜牧业为主的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和合作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均大于农牧交错区的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和迭部县。9年间,迭部县、玛曲县和碌曲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夏河县、卓尼县和舟曲县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合作市和临潭县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研究区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青海省乐都区自然青贮玉米开窖后饲料中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本试验是从开窖开始至当年青贮玉米饲料饲喂结束共计285d。检测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饲料在开窖后的100d内pH值≤4.01,在100~255d pH值≤4.53,255~285d上升幅度较快达到4.92;在开窖后的第30d(8.67×10~5个·g-1)乳酸菌的数量最多,之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乳酸菌数量呈波浪式的波动,总体呈减少的趋势;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在开窖后的第255d(8.17×10~6个·g-1)最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好氧细菌的数量在开窖后的第285d(1.44×10~7个·g-1)最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也是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 家畜生产原料(饲料)能值的评定,无论从生产成本或动物需要角度,均居首要位置;因之,工作开展也较早。分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与净能(NE)四个层次,从单个饲料扩展到混合饲料,从直接测定延伸到间接估算。本文主旨是探讨喂猪商品配合饲料能值的估测问题。先从饲料能值的评定开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延边地区的畜禽粪便排放量,污染情况及其畜禽粪便产沼气潜力,本文选取相关参数及基础数据,对2009—2015年延边地区各县(市)猪粪当量畜禽粪尿产生量、畜禽粪尿耕地负荷预警值以及畜禽粪尿资源产沼气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09—2015年延边地区猪粪当量畜禽粪尿产生量及畜禽粪尿耕地负荷预警值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缓慢增加的趋势,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0年与2011年。在延边地区各县(市)中,敦化市畜禽粪尿资源产沼气潜力最大,2009—2015年合计可产沼气量为393.01×10~6 m~3,其次为汪清县,合计可产沼气量为205.60×10~6 m~3。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能值理论对桑基鱼塘系统中"机械化养蚕—跑道养鱼"生产模式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各项资源的能值,得到了该模式的可再生当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再生当地环境资源能值、可再生投入有机能源能值、不可再生工业辅助能源能值和总能值产出等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该模式的能值投入率为63.92,能值收益率为3.17,环境负荷率为0.46,能值自给率为0.02。结果表明,与传统桑基鱼塘系统相比,"机械化养蚕—跑道养鱼"模式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小的环境依赖性,是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可以对系统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对内部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邓波  洪绂曾  高洪文 《草地学报》2004,12(3):251-255
简要介绍了OdumHT创立的能值分析理论、能量分析与能值分析的主要区别以及能值分析在草业系统中应用的实际意义。在现行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中,很难有效地解决环境和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问题,而能值理论在此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所以,本文提出了以能值分析(EmergyAnalysis)为理论支撑的草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数,为正确认识草业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和草业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瘤胃细菌、原虫蛋白质分解代谢相关酶活力及谷氨酸脱氢酶体系的米氏常数(Km)值,为解释绵羊瘤胃细菌、原虫蛋白质分解代谢特征提供酶学依据。选用6只1岁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平均体重为(32.00±1.36)kg],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依次采集饲喂前(0 h)和饲喂后1.5、3.0、6.0、9.0、12.0 h 6个时间点的瘤胃液,重复采集3次。分离和制备细菌、原虫破碎液,分别测定相关酶活力及谷氨酸脱氢酶体系的Km值。结果显示:1)绵羊瘤胃细菌、原虫破碎液中蛋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随饲喂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规律,总体在饲喂后1.5 h达到峰值;谷氨酸和氨含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原虫破碎液中参与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这4种酶的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细菌(P0.01)。2)原虫破碎液谷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细菌(P0.01);原虫破碎液氨含量在1.5、6.0、9.0和12.0 h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细菌(P0.05或P0.01)。3)绵羊瘤胃细菌、原虫谷氨酸脱氢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Km值分别为2.60×10~(-7)、1.48×10~(-7)mol/L;细菌、原虫谷氨酸脱氢酶对谷氨酸的Km值分别为8.41×10~(-6)、4.91×10~(-6)mol/L;细菌、原虫谷氨酸脱氢酶对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Km值分别为3.80×10~(-8)、2.70×10~(-8)mol/L;细菌、原虫谷氨酸脱氢酶对α-酮戊二酸的Km值分别为1.16×10~(-6)、2.07×10~(-6)mol/L;细菌、原虫谷氨酸脱氢酶对氨的Km值分别为2.97×10~(-5)、1.40×10~(-5)mol/L。结果提示,总体上,绵羊瘤胃细菌、原虫中蛋白酶、谷氨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力在饲喂后1.5 h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绵羊瘤胃原虫中蛋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均极显著高于细菌,原虫中蛋白质分解代谢更旺盛;瘤胃原虫中不仅存在谷氨酸转氨机制,还可能存在利用氨重新合成氨基酸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封育15年达到峰值。地上植被群落封育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杂类草生长阶段→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逐渐占优势阶段→本氏针茅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与植物恢复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对比分析以及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根据黄土丘陵区5个恢复年限(0-5、6-10、11-15、16-20和21-25年)弃耕地的调查数据,研究其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5个恢复阶段内黄土丘陵区主要的优势物种依次为赖草(Leymus scalinu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期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黄土丘陵区的植被生物量在自然和人工恢复方式下可以逐渐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黄土丘陵区地上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0-20、20-40、40-60cm)的增加而下降,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K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全P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植被恢复过程中,21-25年的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达到峰值,16-20年的土壤全P含量达到峰值,这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能够得到一定改善,但改善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替代法估测肉牛对稻草和麦秸的有效能值及适宜的替代比例,本研究选取12头体重相近(266±13.41)kg的11~12月龄皖东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头牛,分3期进行饲喂试验。第1期:所有供试牛饲喂由带穗玉米青贮组成的基础饲粮,测定基础饲粮的有效能值;第2期和第3期:各组供试牛分别饲喂由稻草或麦秸按不同比例(10%、30%和60%)替代基础饲粮组成的试验饲粮。每期试验14 d,其中前10 d为预饲期,后4 d为正试期。正试期消化代谢和呼吸代谢试验同时进行,测定肉牛对各试验饲粮的能量代谢情况。结果表明,1)与基础饲粮相比,稻草或麦秸替代降低了肉牛对试验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且以上指标随替代比例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2)基础饲粮组和各替代组之间总能(GE)采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净能(NE)采食量随稻草或麦秸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与稻草或麦秸替代比例呈负相关关系。3)根据不同试验饲粮的有效能值与稻草或麦秸替代比例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得出稻草的DE、ME和NE分别为8.51、5.79和3.64 MJ·kg-1,麦秸的对应值分别为7.89、5.08和3.13 MJ·kg-1;10%、30%和60%3个替代比例中,30%替代比例所计算得稻草或麦秸有效能值的变异度最小(P0.05)。综上可知,替代比例会影响稻草和麦秸有效能值的测定结果,本研究中稻草或麦秸替代比例为30%时优于10%和60%。在估测单一粗饲料原料有效能值时,回归法和替代法结合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也有助于筛选替代法最佳的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化研究违法占用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量,本研究以甘肃省为例,以县域为空间研究尺度,对甘肃省2010—2015年违法占用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2010—2015年违法占用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量也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其中废物处理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量(82.59×10~4)元最大,水源调节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率(55.14%)最大,娱乐文化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量(0.5×10~4)元与减少率(54.95%)均为最小。以此为甘肃省以及国家制定粮食安全等政策提供相应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清晰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改进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了西藏2005-2014年的可持续性,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西藏及其各地级市2015-2024年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8.30 hm2减少到33.81 hm2,人均生态足迹从6.83 hm2增加到11.59 hm2,生态盈余空间缩小,但生态足迹指数一直高于65%,当前的可持续性较强;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表明西藏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在未来10年,西藏及其各地级市(除拉萨外)的可持续性持续降低,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拉萨在2020年将变为严重不可持续。本研究定量地评价了西藏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以期对高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以铜川市耀州区金圣生态养羊示范基地农户肉羊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三种规模养殖农户种植亚系统能量产投比与结构调整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9.40%、39.50%和30.40%,向养殖亚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占养殖亚系统需能总量的96.61%,88.45%和80.55%;养殖亚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分别达到7.35%、8.00%和8.39%,输入到种植亚系统的粪尿能水平分别是调整前粪尿能输入水平(37.64×103MJ/hm2)的1.57倍、1.84倍和2.07倍。整个系统的经济投入与产出比分别达到1.73、1.83和1.98,三种规模农户的纯收益比调整前分别增加1132.5元、2392.8元和3913.5元。表明农户肉羊生产系统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牧生态系统,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评定白酒糟的营养成分及在生长猪上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并基于其所含化学组分建立白酒糟在生长猪上DE和ME的预测模型。选取78头健康、体重(52.1±3.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12个白酒糟(替代基础日粮供能组分的30%)待测日粮处理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其对生长猪的DE和ME值。进一步分析每个样品的化学成分与其有效能值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12个白酒糟样品DE和ME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饲喂基础下,12个白酒糟样品的DE为3.79~8.81 MJ/kg,ME为3.54~8.15 MJ/kg;白酒槽DE的最佳预测方程为DE(MJ/kg)=38.46-0.63×粗灰分-0.11×粗纤维-1.14×总能-0.03×中性洗涤纤维(R^2=0.81),ME的最佳预测方程为ME(MJ/kg)=41.86-0.75×粗灰分-1.51×总能+0.20×粗脂肪-0.05×粗纤维(R^2=0.74)。  相似文献   

19.
<正>白牦牛是生长在海拔3 000~5 000m高寒地区高山草原上一种稀有的牛种,也是高寒环境中生存的一个宝贵特殊品种,是天祝县的重要畜牧资源,全世界这种珍稀品种的纯白牦牛仅生存于我国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化及人为因素,草场植被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和投入,白牦牛的生产受到影响,数量在近10年一直是呈下降的趋势。从数量上看是呈急剧减少的趋势,可以说天祝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玉树地区1971~2014年6个气象站月日照时数气象资料,并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以及滑动t检验和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46.84h/10a;四季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冬季的减少幅度最小,夏季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174、-18.601h/10a;70~8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8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减少可能受降水量和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