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种子含水量对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水分含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品种"中苜一号"(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种子,返回后对其各发芽指标、分枝数、叶面积、株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含量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及植株生长发育具有影响,未搭载13%~17%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分枝数和叶面积均不同程度低于自然含水量种子;高水分含量可以提高空间诱变效率,搭载后13%~17%含水量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相应对照;含水量13%~15%为紫花苜蓿种子卫星搭载进行品种选育的适宜含水量。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紫花苜蓿种子(Medicagosativa)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做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的粗蛋白含量为31.63%,粗脂肪含量为9.85%。脂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40.13%。此外,紫花苜蓿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23种矿质元素,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0.57mg/g。因此,紫花苜蓿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萨能山羊乳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17种游离氨基酸中,萨能山羊乳中除了精氨酸含量低于牛乳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牛乳。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的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陶雅  玉柱  孙启忠  赵淑芬 《草业科学》2009,26(9):151-155
通过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与苜蓿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全氮、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会在秋冬季升高,并在整个冬季保持较高水平,春季返青时下降,苜蓿根内MDA含量在秋季升高,并随晚秋气温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此外,各紫花苜蓿品种综合测定的参数说明,阿尔冈金抗寒性最强,金皇后次之,甘农3号最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氨基酸在营养品质评定中的作用,以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皇后、WL319HQ和Bara310SC)为研究对象,测定并综合分析其产量(CL)、营养品质以及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 显示:皇后的干草产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WL319HQ和Bara310SC (P<0.05);WL319HQ和Bara310SC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蛋白质组分连续累进提取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全蛋白质、球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全蛋白含量及4种蛋白质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品种的4种不同蛋白质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蛋白组分方面进行研究,为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9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田干旱条件下叶片和花序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体内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并与含水量、单株干质量和抗旱性有相关性;通过对脯氨酸含量的分析,筛选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种植的抗旱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0.
八种紫花苜蓿品种材料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8种紫花苜蓿品种的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准格尔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8种紫花苜蓿品种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6.44%和7.74%。各品种含量较高的几种氨基酸按其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安全相同。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栽含水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中苜一号"种子,以SP1第3年龄的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含水量的紫花苜蓿植株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差异,地面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种子的无损检测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利用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 MSI)技术对2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进行检测,并对形态和光谱两种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种子的形态和光谱特征参数均有区别。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k-means聚类分析,将不同苜蓿品种大致归为四类,其中三类偏向于国外品种,一类偏向于国内品种。再结合基于光谱特征参数的k-means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大致区分25个品种的种子。此外,本研究尝试用多光谱数据来关联种子内物质含量,对种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含量与形态、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AsA含量与形状参数a、形状参数b、长宽比以及紧实度圆等形态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8,-0.67,-0.6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检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具有可行性,种子内储存物质含量也与种子图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4.
四个紫花苜蓿品种对秋冬低温条件的生理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低温的生理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阿尔冈金苜蓿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抗寒能力较高;品种牧歌401和驯鹿居中,三得利根部中的积累比其它品种低,三得利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水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其生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4个紫花苜蓿品种三得利、阿尔冈金、新疆大叶和陇东种子,研究了控制加水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显著缩短了所有供试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达最终发芽率50%的萌发时间(P<0.01),提高种子发芽指数,但对最终的发芽率和硬实率无显著影响.引发显著降低了所有参试品种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种子水浸8 h时电导率(P<0.05),增加了所有参试品种种子脯氨酸含量;引发种子丙二醛含量虽然略低于未引发种子,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紫花苜蓿种子水引发不仅能够加快种子萌发速率,提高萌发一致性,而且能够修复生物膜、增强细胞结构稳定性并增强种子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草地型藏羊和金堂黑山羊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比较了草地型藏羊与金堂黑山羊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乳样中均检测到17种标准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的含量最高,17种游离氨基酸中,草地型藏羊乳中甲硫氨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金堂黑山羊乳(P<0.01),而草地型藏羊乳中游离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金堂黑山羊乳(P<0.05),其中9种游离氨基酸在两种羊乳中的含量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刈割频率下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与主根C/N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地区,对种植第二年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率刈割处理,越冬前测定其主根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4种贮藏营养物质含量,计算C/N(碳氮比);翌年返青后测定其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逐渐降低.肇东苜蓿和敖汉苜蓿越冬率极显著高于和平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肇东苜蓿、敖汉苜蓿主根中C/N略有升高,且变化比较缓慢;而和平苜蓿、阿尔冈金苜蓿主根C/N逐渐下降,且变化比较迅速.  相似文献   

19.
分离 E.tenella、E.necatrix、E.acervulina 三种球虫的裂殖子及 E.tenella 的卵囊,测定其水溶性氨基酸及水解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以观察种间及不同阶段虫体的氨基酸差异。结果表明:E.tenella 的第二代裂殖子有11种游离氨基酸及17种水解氨基酸,其孢子化卵囊有6种游离氨基酸和15种水解氨基酸;E.acervulina 第四代裂殖子的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均为16种;E.necatrix 第二代裂殖子有15种游离氨基酸和17种水解氨基酸。三种球虫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均少于水解氨基酸。E.tenella 孢子化卵囊的氨基酸种类少于裂殖子。这些生化指标将为球虫的生化特征及体外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为实验材料,采取不同的消毒处理,选取子叶、叶片、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外植体对公农l号紫花苜蓿品种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消毒前,经无菌水浸泡24h(预处理)比不浸泡的消毒效果好,但是浸泡后,用酒精消毒时间不可过长;2%次氯酸钠、10%次氯酸钙、0.1%升汞三种消毒剂中,0.1%升汞消毒效果最好,种子带菌率为0%,75%的乙醇预处理后可大幅降低种子的带茵率;三种消毒剂中10%次氯酸钙一无水处理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最高;三种外植体均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经过综合比较,选取胚轴为公农1号紫花苜蓿品种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