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弄清肝片吸虫感染早期的主要细胞免疫类型及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或AAMΦ)标记分子的变化,本试验采用肝片吸虫囊蚴为感染源,经口分别感染雌性BALB/c野生型小鼠,运用特异性PCR鉴定成功感染小鼠后用间接ELISA对腹腔中IL-4和IFN-γ的水平进行测定,并对细胞因子IL-4、转录因子GATA3和M2的标记蛋白Relm a、Ym1分子的mR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1,3,5,7周,从所获取肝脏组织中扩增的ITS2片段条带清晰,大小正确,测序后确定为肝片吸虫ITS2序列,表明肝片吸虫感染成功.对腹腔中IL-4和IFN-γ的水平测定表明感染组IL-4在感染后1,3,5周比对照组的显著增加(P=0.013,P<0.01,P=0.02),但在第7周时无显著差异.IL-4的水平显著高于IFN-γ(P=0.011),而在第7周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对腹腔中IL-4、GATA3、Relm α和Ym1 mRNA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感染后IL-4和GATA3 mRNA水平在第3周达到最高峰;于感染后1,3,5,7周,IL-4和GATA3 mRNA水平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IL4:P=0.01,P=0.012,P=0.023,P=0.014;GATA3:P=0.011,P<0.01,P=0.032,P=0.014),但IL-4和GATA3间无显著差异;Relm α和Ym1mRNA水平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Relm α:P<0.01,P<0.01,P<0.01,P=0.011;Ym1:P<0.01,P<0.01,P<0.01,P=0.012),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并随时间推移mRNA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于第7周达到最低水平.本研究成功利用肝片吸虫-小鼠模型研究蠕虫感染早期细胞免疫类型及M2标记分子的变化,发现在肝片吸虫感染小鼠早期主要引起Th2为主的细胞免疫.IL-4和M2巨噬细胞标记分子Relm α和Ym1在感染后1,3,5,7周都显著增加且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nelmα和Ym1在第1周的高表达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小鼠感染肝片吸虫后巨噬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的分布,采用肝片吸虫囊蚴为感染源,经口分别感染雌性BALB/c野生型(WT)及其IL-4单抗处置小鼠,在运用特异性PCR鉴定成功感染小鼠后获取巨噬细胞,并设立人工巯基醋酸盐诱导巨噬细胞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的标记蛋白Relmα、Ym1和 Arginase1以确定其激活状态。采用特异性抗体对所获取的巨噬细胞细胞质染色后用共聚焦显微镜摄取不同时间点从不同小鼠体内获取的巨噬细胞染色后的图片。野生型BALB/c巨噬细胞中Relmα、Ym1和Arginase1均大量表达;IL-4单抗处置BALB/c小鼠和巯基醋酸盐诱导小鼠中巨噬细胞中的Relmα、Ym1和Arginase1的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中的极显著或显著下降。FABP2在FeMΦ中并不分布于细胞质膜下,而是呈点状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其荧光强度在12~24 h间呈上升趋势,在24~48 h间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半胱胺(CS)又称β-琉基乙胺,是辅酶分子的组成成分,是动物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动物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半胱胺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发展迅速,对半胱胺的生物学作用、作用机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这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α、β、ε、ι毒素、肠毒素及β2毒素等被认为是主要致病性毒素,其中β2毒素被推测在该病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β2毒素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和完善。论文就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的分子结构特征、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转运蛋白(TSPO)在高尿酸引起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高尿酸体外处理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运蛋白,ATP结合膜转运蛋白(ABCG2)、闭锁蛋白Occludin、上皮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1)和IL-1β等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p65和IL-1β表达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的变化,从分子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角度研究尿酸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机制。最后研究高尿酸血症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肠渗透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处理的肠上皮细胞TSPO、ABCG2、IL-1β等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量降低(P<0.05),p65蛋白和IL-1β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活性氧(ROS)产生增高(P<0.05);高尿酸小鼠的肠渗透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P<0.05)。说明高尿酸可以通过转运蛋白引起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增加肠渗透性。  相似文献   

6.
动物分子营养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从根本上阐述营养素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制。文章对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意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分子营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分子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笔者从营养素基因表达的调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分子营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鸡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与人类和哺乳动物比较,以鸡为主的非哺乳动物细胞因子的研究不但在研究鸡免疫系统的发生及其免疫调节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比较免疫学、生物发育和进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发现、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特征等方面对鸡白细胞介素-1、6、8、骨髓单核细胞生长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家族、肿瘤坏死因子-α、干细胞因子等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的鸡细胞因子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 2 0 0 2年 12月美国波士顿召开“材料研究学会”年会上 ,科学家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 ,纳米科学家正从生物学着手 ,以使传感器、医疗诊断方法及电子器件产生革命性变化。这次会议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 :生物电子学装配及生物力学。在生物电子学组装方面 ,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利用生物学具有组装复杂结构的能力 ,来达到为纳米科学家建造有用器件的目的。荷兰 Delft理工学院的威廉姆斯报告说 ,他利用 DNA分子的近亲 ,称为肽核酸 (PNA)分子的选择性键合能力 ,将碳纳米管组装成分子规模的电子器件。在生物力学方面 ,美国西北大学…  相似文献   

10.
酵母细胞壁多糖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方面,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作为酵母细胞壁多糖的主要成分,在提高动物免疫方面的功效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随着多糖类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酵母细胞壁多糖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从酵母细胞壁多糖组成成分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2方面,分别讲述了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SIRTUIN基因家族(简称SIRT)在细胞新陈代谢、抑制肿瘤发生和降低机体炎症发病率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基本明确,但有些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内已有SIRT基因家族对地方畜禽肉质等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为优良性状的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本文主要对SIRT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牛和猪肉质、生长等性状的关联分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源抗菌肽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分子,因其具有广谱高效抗菌活性、细胞选择性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此外,由于动物体自身分泌的抗菌肽远未达到抑制细菌所需浓度,因此其生物学功能不仅局限于抗菌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肽不仅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效果,在体内还表现出抗炎症反应、招募免疫细胞、促进上皮损伤修复、促进细胞吞噬细菌等重要作用.然而抗菌肽在一些方面的研究尚不透彻或存在争议,如抗菌肽是否存在耐药性以及通过重组表达技术生产的抗菌肽是否能安全有效地应用.关于抗菌肽的一些生物学功能与分子机制还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如抗菌肽的构效关系、抗菌肽对益生菌的影响、抗菌肽与抗生素的互作效应、抗菌肽的稳定性及其吸收与代谢情况、营养物质调控内源抗菌肽的表达等.因此本文旨在从动物源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稳定性与吸收、表达规律与营养调控、分子改良以及重组表达6个方面进行综述,为研发新型、高效、环保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重要信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β-葡聚糖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由葡聚糖单体构成,具有多种结构,因其侧链残基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及提高免疫因子的表达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减少脂质的产生和吸收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增强缺氧耐受性及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发挥抗应激作用。自抗生素禁用以来,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β-葡聚糖在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结构、优化肠道菌群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β-葡聚糖的联合使用比添加单一种类的免疫刺激剂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就β-葡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葡聚糖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水产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ncRNA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挖掘苏博美利奴羊皮肤组织样本不同时期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lncRNA-miRNA-mRNA分子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不同时期mRNA与lncRNA及miRNA具有复杂的网络连接。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调控、凋亡过程及毛囊形态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细胞外空间、细胞外泌体、转录因子复合体、质膜的整体成分等细胞组分;参与转录因子活性、结构分子活性、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等分子功能。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beta信号通路、癌症途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筛选寻找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发现G2 vs.G1组中miR-133、miR-433-5p的靶基因TGFβ2和NOTCH1参与毛囊形态发生(GO:0031069)的生物学过程,因此TGFβ2和NOTCH1为毛囊发育的关键基因。通过构建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ncRNA分子调控网络,解析毛囊发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从转录组学层面对毛囊生长发育进行探讨,能够对苏博...  相似文献   

15.
葡聚糖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反刍动物抗氧化能力等生物学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生素功能。此外,在细菌、真菌以及谷物中都存在丰富的、易于获取的β-葡聚糖。本文章主要回顾了近年来有关β-葡聚糖的研究,阐述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和链构象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机理和代谢途径,总结了β-葡聚糖的生物学作用,如调节瘤胃微生态区系平衡、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降血脂等功能,并指出了β-葡聚糖在反刍动物饲养方面的应用进展,表达了对β-葡聚糖在未来研究与应用中的展望,以期能够为β-葡聚糖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旨在进一步研究MHCⅠ类分子作用机制,分析MHCⅠ类分子α链和β2m链的信号肽序列特征。运用信号肽分析软件预测淮南麻黄鸡MHCⅠ类分子的α链和β2m链信号肽区域,通过序列比对,进一步分析鸡MHCⅠ类分子2条链的序列特征。信号肽分析软件预测结果表明,鸡MHCⅠ类分子的α链和β2m链均存在信号肽,且均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鸡MHCⅠ类分子β2m链信号肽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但α链信号肽区域则呈现出一定的多态性,有23.8%的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此外,将鸡MHCⅠ类分子信号肽序列与鸭、人和鼠的相应区域进行比对,表明鸡与鸭的α链和β2m链分子信号肽相似性均较高,分别为60%和65%,但与人和鼠的相似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胰岛具有控制能量代谢的重要作用。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加,引起了科学家对胰岛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视。然而,胰岛分离困难,且费用昂贵,胰岛功能在生物及分子水平上很难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过去胰岛来源的细胞系由于其分化不稳定,仅作为原代胰岛细胞的替代品。如今,人们通过紫外线照射、病毒转染等方法建立了多种胰岛β细胞系,保持了很多正常胰岛的关键功能特性,而成为研究胰岛细胞生物学的有效工具。不同种类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各有不同,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创建更适合的亚系,是迄今为止改善细胞系特性的主要方法,为不同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防治脓毒症复方在免疫方面的计算药理学,并在分子层面上阐释了该复方的作用效应.借助于药物分子设计相关技术,探讨其与免疫类靶点eNOS、iNOS、A2AR、MMP-8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该复方化学成分中与上述靶点结合效应较好的分子数目分别有153,194,63,24个,部分结果与生物学试验结果相吻合.试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该复方在免疫方面的计算药理学和化合物作用效应,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脓毒症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分子标记新技术应运而生。国内传统育种研究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的种质评定等方面。生长、胴体、毛皮等性状的研究成为了分子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家兔的毛皮、生长、繁殖、抗病等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候选基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20,(5):60-62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诸多领域,尤其在动植物方面的研究相继报道。近年来,SNP也涉及蜜蜂领域的研究。本文简要叙述了SNP分子标记的概念、特点、检测方法和在蜜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