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李增光 《水禽世界》2000,14(4):25-27
20世纪末叶 ,肉种鸡群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AvianLeukosisVirus—Jsubgroup ,ALV—J)感染。这种最早在 1991年由Payne博士发现于英国的传染性肿瘤疾病 ,近年来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肉种鸡群中发生 ,给世界肉鸡业造成重大损失。本文谨就文献阅读及笔者见闻 ,作一简要综述。  1 病原和病性研究表明 ,引起这种新型禽白血病的病毒与过去已经发现的ALV亚群A、B、C、D、E中的任何一种都不相同 ,故被单独命名为ALV—J亚群。和其他亚群的禽白血病病毒一样 ,J亚群也是…  相似文献   

2.
检测禽白血病/肉瘤病毒ELISA双抗体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差速离心和非线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了感染雏鸡血浆中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AMV),并用SDSPAGE法提取了AMV的结构蛋白P27%gag,以纯化的P27^gag高免家兔,制备了兔抗P27^gag的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特异性抗体。选用兔抗P27^gagIgG作为包被抗体。该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结合物作为酶标抗体,以聚苯乙烯微量板为固相载体,建立了监测禽白血病的ELISA双抗体法,经试验柱  相似文献   

3.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引起的以造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特性可分为10个亚群(A~J).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自1989年英国Payne[1]在肉鸡群中首次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肉鸡群中陆续暴发了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类疫病是血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异常增生性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发病。由于病毒作用所呈现临床征象有些相似,病变有时也难区别,故将禽的马立克氏病、白血病肉瘤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归为禽白血病类疫病。1.禽白血病类疫病的病原体核酸型和病毒分类 RNA 粘液病毒(具有一个群特异的抗原),引起白血病(有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  相似文献   

5.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AL)主要导致成年鸡的死亡率增加,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禽白血病的感染发生率与人的血癌发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近年来发现的禽病毒白血病/肉瘤群(ALSV)的成员,有着广泛的宿主范围,主要诱导骨髓细胞性骨髓瘤白血病。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致鸡急性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的泛嗜性,本研究采取发生急性肉瘤的山东某地饲养的36日龄817肉杂鸡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接种CEF进行细胞培养,同时人工感染1日龄817肉杂鸡、海兰褐蛋鸡与白羽肉鸡、白来航系SPF鸡等4个品系鸡,结果均复制出同样肉瘤。将复制出的新鲜肉瘤分别制备肉瘤细胞、组织切片与培养12 d的细胞同时采用IFA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结果从肉瘤组织中分离到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817肉杂鸡进行的致瘤性与接种部位的嗜性研究结果表明肉瘤形成与接种部分密切相关。对不同日龄817肉杂鸡致瘤性结果显示肉瘤发生率对感染日龄有较强的依赖性。本研究表明来自817肉杂鸡的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中存在ALV-A、ALV-J以及REV共感染,具有急性、高致瘤性、泛嗜性等特点,在不同品系、不同日龄鸡均可诱发急性肉瘤。但急性肉瘤由不同病毒诱发还是与多种病毒共感染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禽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转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早在20世纪的中后期就有人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和报道,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禽病之一。该病毒除能引起白血病外,还能引起骨髓细胞瘤、上皮细胞瘤等肿瘤性疾病,而且它诱发的肿瘤多与造血系统有关。由于禽白血病病毒与禽肉瘤病毒在理化特性、病毒形态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此常常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介绍了禽白血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骨髓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骨化石病、肝癌、结缔组织瘤等。鸡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和群特异性抗原,放同属一个群里。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感染率高、发病率低,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此外,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一定意义,资料表明,禽白血病的感染发生率与人的血癌发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一、自然宿主与实验后主:鸡是该群病毒的自然宿主,在自然界中鸡广泛发生的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而肉瘤病毒(RSV)的宿主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9.
秦爱建 《动物保健》2011,(12):37-38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包括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禽肉瘤、内皮瘤、肾真性瘤、纤维肉瘤和骨石化病等。  相似文献   

10.
秦爱建 《兽医导刊》2011,(12):37-38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包括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禽肉瘤、内皮瘤、肾真性瘤、纤维肉瘤和骨石化病等。  相似文献   

11.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可引起禽类的多种肿瘤性疾病[1].1988年英国的Payne及其同事又从肉用型鸡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新的白血病病毒,命名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ALV-J).该亚型主要感染肉鸡,可使肉仔鸡早期发生白血病,并可造成免疫抑制[2].  相似文献   

12.
<正>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禽类的多种类型肿瘤性疾病的总称,该病在临床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髓细胞性白血病等。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A、B、C、D、E和J 6个亚群来源于鸡,其中E亚群为内源性病毒,其他的5个亚群为外源性病毒。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禽白血病病毒亚群的变异都较小。但随后,在美国、以色列和法国等国家的肉鸡中陆续发生J  相似文献   

13.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virus,ALV)引起的家禽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主要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血管瘤、内皮瘤、肾真性瘤、纤维肉瘤和骨化石症等。血管瘤型禽白血病是由ALV引起的肿瘤性疾病之  相似文献   

14.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结  相似文献   

15.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引起的慢性肿瘤性疾病,以造血组织器官恶性增生,全身很多器官产生肿瘤性病灶为特征。该病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性的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性白血病、血管瘤、肝癌等,不感染人。我国以骨髓细胞瘤和血管瘤比较常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6.
<正>禽白血病是鸡的主要疫病之一,鸡群发病后,抗病力降低,皮肤出现多处血疱或出血斑,一般出现流血不止而死亡。该病严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病原体禽白血病的病原体是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已建立用直接或间接酶标组化法检测鸡蛋或鸡胚中污染的白血病/肉瘤病毒。该方法是将白血病/肉瘤病毒的代表毒株接种到已培养好的鸡胚单层成纤维细胞片上。继续培养一定时间,随后将固定好的细胞与特异性酶标抗体反应,经底物显色后,镜检。接种肉瘤病毒的细胞片在接毒6小时后就能检出少量的阳性细胞,接毒48小时的细胞片中的阳性细胞则更为清楚,典型。将病毒液稀释至10~(-7)时接种,其接毒细胞片在96小时也能检测到典型的阳性细胞;同时,该方法也能检测A、B两个亚群的另外四个毒株(RAV-1、RAV-2、RSV-1、RSV-2),而对禽的其它病原病毒则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avian lenkosis,AL)是由一种常见的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主要特征[1]。近年来,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据报道,作为全国地方家禽品种资源最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产蛋鸡发生的以淋巴细胞瘤为特征的病毒性肿瘤病。本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引起的。该病在世界广泛流行,影响养鸡业的发展。1990年5月青岛市莱西县某村办养鸡场饲养的一批210日龄京白蛋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现将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抵抗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LLV)RAV-1株接种1日龄母鸡雏,定期检测其血浆皮质酮、淋巴细胞GRmRNA和GR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期,GRmRNA和GR相对含量分别下降21.7%和27.3%,而血浆皮质酮水平未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提示,LLV诱导鸡淋巴细胞发生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是禽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