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夏季不同建筑类型成奶牛舍和犊牛舍的空气质量。[方法]选取4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和3种犊牛舍,对舍内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跨度有窗密闭奶牛舍早晚CO2含量最高,约2 202mg/m3,远超国家现行标准,半开放奶牛舍CO2含量最低,约550mg/m3,所有奶牛舍CO2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单侧带窗密闭犊牛舍的CO2含量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内均显著高于双侧带窗密闭犊牛舍和半开放犊牛舍(P0.01),而后两种舍的CO2含量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的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而舍外运动场和场中的C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奶牛舍和犊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密闭奶牛舍越来越受到寒冷地区奶牛场的重视,通过检测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舍内NH3含量的日变化范围为3.1~6.6mg/m3,其中7∶00~8∶30和18∶30~21∶30达到高峰值;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早晚含量均超过2 000mg/m3,且晚上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显著高于0.6m(P0.01)和1.2m处(P0.05)。另外,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分别是舍外的4.7倍、3.7倍和4.1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高寒地区奶牛舍和犊牛舍冬季有害气体的含量变化,选取河北省坝上高原具有代表性的3种奶牛舍和4种犊牛舍,检测冬季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结果显示,不设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中CO2含量极显著高于带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P < 0.01),且晚上CO2含量高于早上和中午,最高达4 481.7 mg/m3(奶牛舍1)。所有犊牛舍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性,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CO2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净道或运动场(P < 0.01;P < 0.05)。3种奶牛舍19:00后NH3含量出现急剧升高的趋势。奶牛舍3只检测到低浓度的NH3,波动范围为0~0.36 mg/m3,犊牛舍的NH3含量介于0.71~5.28 mg/m3。综上所述,奶牛舍和犊牛舍有害气体含量与牛舍建筑类型和结构相关,密闭性好的牛舍CO2和NH3含量均较高,甚至出现CO2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为降低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寒冷地区应在考虑牛舍保温设计的同时,兼顾通风换气的设计,以改善牛舍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选取河北北部山区3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犊牛舍,对春秋季节舍内外空气中二氧化碳(CO_2)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旨在研究我国寒区不同建筑类型犊牛舍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半开放舍和南侧带窗密闭舍的CO_2含量显著高于两侧带窗舍(P0.05),春秋两季三种犊牛舍CO_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趋势,最高可达1 081mg/m~3(南侧带窗舍的春季早上),最低为397mg/m~3(两侧带窗密闭舍)。除了南侧带窗密闭舍,犊牛舍内的CO_2含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河北北部山区春、秋季节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的空气质量,试验选取该地区3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春、秋季节奶牛舍内、外空气中CO_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春、秋季节3种建筑类型奶牛舍内的CO_2含量排序为:有窗密闭式(舍2)半开放式(舍3)无窗密闭式(舍1),其中在春季早、晚和秋季晚有窗密闭舍舍内0.6,1.2 m处CO_2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舍内不同空间高度处的CO_2含量表现为上低下高的分布规律,春、秋季节各舍晚上不同高度处的CO_2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空气中的CO_2含量均高于舍外,而舍外运动场与场中CO_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舍内NH3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舍内CO2含量显著高于舍外(P0.05),但均未超过卫生学标准,其他各项空气环境指标也符合卫生学标准。说明该种奶牛舍夏冬季节空气环境可满足奶牛生产需要,夏季时可加强粪便清理工作,以减少微生物和NH3产生。  相似文献   

7.
冀北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环境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舍内外环境质量状况,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及环境改善提供借鉴。选择冀北寒区3种典型建筑类型奶牛舍(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差的有窗舍A,低举架、纵跨小、封闭性好的有窗舍B,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一般的有窗舍C),检测各舍内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围护结构(墙壁、地面、屋顶)内表面温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光照强度、噪音强度等指标,评价奶牛舍环境质量情况。结果表明:3类奶牛舍舍外环境质量状况相当,仅NH3和CO2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舍内环境质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舍A冬季舍内风速最高(P<0.05),舍内平均温度、屋顶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牛舍(P<0.05);墙壁、地面温度及自然光照强度均显著低于舍B(P<0.05),与舍C差异不显著(P>0.05);舍B冬季舍内风速最低(P<0.05),舍内平均温度、各墙壁、地面、屋顶温度、自然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牛舍(P<0.05);舍C冬季舍内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各舍内噪音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冀北寒区奶牛舍的设计、改造及管理应注意考虑冬季牛舍的保温和通风换气,以改善牛舍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比较冬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舍内、运动场、净道、凉棚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 m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微生物含量不同,气载细菌的含量变化为1 540~10 487 CFU/m3,只设顶棚的棚舍细菌含量最高;气载真菌的含量变化为169~731 CFU/m3,卷帘舍的真菌含量最高,且所有舍晚上的细菌和真菌含量均高于早上和中午.从舍内外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得出,舍内或运动场的细菌含量高于净道,场外下风向处的细菌含量高于上风向处,但真菌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的改善和奶牛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不同建筑类型羊舍环境参数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3种建筑类型羊舍(有窗封闭舍、半开放舍和棚舍),对羊舍温度、二氧化碳(CO2)、氨气(NH3)、风速和光照进行定点定时检测,分析冬夏季节河北省不同建筑类型的羊舍环境,为标准化羊舍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季不同类型羊舍的温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窗舍最高,棚舍最低(早-4.13℃),有窗舍均温分别比棚舍和半开放舍高4.26和2.95℃,夏季不同舍温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早、午和晚分别达25.12、32.48和29.71℃,热应激明显;从有害气体结果可以看出,羊舍CO2含量分别为411.0~995.2 mg/m^3(夏)和402.9~2336.8 mg/m^3(冬),两季CO2日均含量有窗舍均最高,棚舍最低,不同舍CO2日均含量差异显著(P<0.01),有窗舍冬季早上含量高达2336.8 mg/m^3,已超国标。另外,所有羊舍未检测出NH 3。从风速结果可以看出,两季风速分别为0.06~0.36 m/s(夏)和0.03~0.26 m/s(冬),两季有窗舍的风速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舍(P<0.01)。从光照强度来看,棚舍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舍(P<0.01),均符合国标。可见,冬季有窗羊舍虽然温度较高,但空气质量差,CO2含量超标,应加强通风换气,兼顾保温;夏季不管哪种类型舍,均应隔热降温以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寒区奶牛舍温热环境的年动态变化,试验选择河北省承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一栋散栏有窗奶牛舍,连续12个月监测舍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并分析其规律。结果表明,全年奶牛舍内、外气温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相对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夏季(6~8月)每天有7.5~10 h舍内气温高于25℃,且在6月出现了舍内气温高于舍外气温的现象。12月舍内风速几乎全天为0 m/s。从综合指数分析,夏季每天09∶30~19∶30(10 h)舍内温湿指数(THI)均超过72,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冬季的风寒温度(WCT)均未低于-10℃,奶牛不遭受冷应激。综合以上结果,对于寒区散栏有窗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北京市郊区典型奶牛舍秋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THI、风速随测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M2.5、PM10、NH3、CO2浓度,在18:00~19:00时段升至最高,是一天中最低值的2.5倍、2.9倍、1.7倍和1.2倍。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位置(P0.01);舍内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风速极显著小于舍外(P0.01)。该类型的牛舍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温度都在奶牛最适温度之内,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指标测定值均符合畜禽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限值要求,说明北京市郊区典型半开放式牛舍秋季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对奶牛影响很小,适合奶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温热环境是否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一种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温热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奶牛舍夏季中午时段舍内温度较高,其他时间温热环境基本适宜;冬季舍内温度偏低。说明所监测奶牛舍夏季时温热环境基本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而冬季则应加强牛舍的封闭性以保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择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为试验点,采用微生物检测的常规方法,对奶牛舍内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环境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不同,相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细菌菌落总数不同,舍内高于舍外,舍外的上风口低于下风口,下风口100m低于50m。牛舍内外细菌菌落总数最高的是奶牛小区B舍的4号采样点(132.15×10~3cfu/m~3),最低的是规模化奶牛场A舍牛舍上风口50m(4.31×10~3cfu/m~3),与国家标准比较,舍内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舍外细菌总数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分离鉴定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5%(15/60)。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这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20种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最少为4耐,最多为11耐。最普遍的耐药类型是P-OX-AMP-SXT和P-OX-AMP-FOX-STR。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同一栋牛舍内对20头干奶牛和20头泌乳牛分别进行了四季氨气排放量测定,每个季节根据气象信息所提供的当地气温,分别在季前、季中、季末共选取气温相近的18d,分别对干奶牛(9d)与泌乳牛(9d)进行监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牛舍内NH3的浓度,把3次实测值进行累加,计算出24h奶牛NH3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四季试验期间干奶牛舍内平均NH3排放量是6.42g/(头·d),四季泌乳牛舍内平均NH、排放量是10.62g/(头·d)。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奶牛排放NH3有一定的影响。奶牛NH3的排放量与奶牛的采食量、饲料配方和饲料中CP水平有关,一头体重500kg左右的奶牛一年产生约3.6kg的氨气: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我国高温高湿地区兔舍制冷空调的降温效果和运行效益,为高温高湿地区的兔舍设计和降温、通风等环境调控措施的配套提供依据,针对中国宁波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导致兔场家兔停繁三个月的严重影响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有窗密闭空调降温舍、有窗密闭舍和开放舍三种形式兔舍夏季舍内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密闭空调舍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以及温湿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密闭舍和开放舍(P0.01),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舍(P0.01)。密闭空调舍的NH3浓度和CO2浓度均显著高于密闭舍和开放舍(P0.01),舍内通风换气相对较差;密闭舍的NH3浓度显著低于开放舍(P0.01),CO2浓度与开放舍内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分析显示,与夏季停繁三个月的模式相比,夏季使用空调降温系统保证母兔正常繁殖,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管理水平较高的兔场,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10):51-54
旨在比较夏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平板计数法对舍内、运动场、净道以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气载细菌和真菌总数范围分别为1.7×103~6.9×103和175~483 cfu/m3,通风好的牛舍细菌和真菌总数均较低,且一天中中午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最高。此外,舍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净道和运动场(P0.05),但舍内真菌总数与净道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仅显著高于运动场;多数牛场外下风向5~50 m处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高于上风向处(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改善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初冬时节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对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方法]对阿克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肉牛养殖场的1栋牛舍中的CO2、NH3、CH4和H2S4种主要有害气体以及空气中的PM10、TSP进行现场测定,并对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测定结果显示,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中CO2平均浓度为404mg/m3;NH3平均浓度为4.0mg/m3;CH4和H2S平均浓度<0mg/m3;PM10平均浓度为0.04mg/m3;TSP平均浓度为1.222mg/m3;CO2、NH3、CH4、H2S、PM10、TSP最高浓度和日平均浓度均低于畜禽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结论]该肉牛舍的空气质量属于清洁级别,符合肉牛养殖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日粮组成对冬季密闭青年母牛舍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日粮组成对冬季密闭青年母牛舍碳排放的影响。试验选取1栋有100头青年母牛的牛舍,依次饲喂精粗比不同的日粮,密闭采集测定甲烷(CH4)、氨气(NH3)、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碳(CO2)4种气体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舍内CH4浓度呈降低趋势,各组平均浓度依次为73.58、115.83、93.60、50.18mg/m3,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H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3、2.62、5.38、4.09mg/m3,除了A组与B组之间外,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H2S的各组平均浓度分别为0.0481、0.0396、0.0352、0.0402mg/m3,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O2的各组平均浓度依次为3696、4061、5847、3162mg/m3,C组与A组、D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种气体在同一高度的浓度变化与牛舍内总浓度的变化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得到以下结论,高精料日粮可使舍内碳排放量下降、CH4和CO2浓度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升高,则舍内NH3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对夏季和冬季肉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夏季各地区牛舍中不同检测高度的细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冬季3种密闭式牛舍内,1.2m高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0.6m(P<0.05),分别达到98.2CFU/m3和68.3CFU/m3;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且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达到75.5×103~88.1×103 CFU/m3,是舍外的2.6~9.6倍,远远超过夏季(83.2×103 CFU/m3)。该研究为肉牛舍的设计和牛舍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我国北方夏季奶牛处于热应激的程度及热应激导致奶损失的情况,试验采用实测2013年7月中旬山西省三个规模化牛场各一栋代表性牛舍的四个位置早、中、晚的温度、湿度和收集牛场2013年DHI数据与牛场所在或周边城市气象信息,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牛舍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指数(THI)的差异,并粗略估计牛群夏季热应激奶损失的情况。结果表明:牛舍THI在中午(11:00—13:00)和晚上(18:00—20:00)时间段显著高于早晨(06:00—07:00),且多数时间段THI超过72,部分时间段THI超过76;在多数时间内,牛舍中间位置THI高于两边位置,且在中午时间段THI大多超过72;当地7,8月份THI接近或超过72时,群体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开始降低,即THI每升高1个单位,群体平均日产奶量约下降0.39 kg以上,且产奶量降低趋势有延迟到9月份的现象。说明夏季山西奶牛确实受到轻度热应激影响,养殖中尤其应针对牛舍重点位置在重点时间段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因热应激带来的奶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