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鼻疽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病畜的主要特征是在鼻腔、肺、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结节和溃疡.病原为鼻疽杆菌.临床上可分为肺鼻疽、鼻鼻疽和皮鼻疽三型.为了解马鼻疽在金平县的疫情动态,给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对金平县勐桥乡和老勐乡进行马鼻疽监测.  相似文献   

2.
正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以呼吸道和皮肤的结节或溃疡为特征。流涕带脓本病高度致死。人、骆驼和猫可感染。1临床症状急性型病畜表现高热、咳嗽和流脓性鼻液,鼻粘膜上出现快速散播的溃疡和四肢下部或腹部皮肤的结节。急性鼻疽根据发病部位又分为皮肤鼻疽、鼻腔鼻疽和肺鼻疽。如果细菌进入血液会形成或菌血症和脓毒血症,从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3.
鼻疽是由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破损皮肤等途径感染,驴、骡的易感性最强,以鼻腔、气管黏膜、肺、淋巴结、皮肤或其他实质脏器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或溃疡为特征,无季节性发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并急性经过.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定期检疫和临时检疫相结合的办法,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4.
<正>类鼻疽又称为伪鼻疽,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后大多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检时可见肺及所属淋巴结有多发性脓肿病灶,其病理变化颇似鼻疽,死亡率很高。1913年首次在缅甸仰光发现人的鼻疽样疾病,故称之为类鼻疽。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度增加,或是因生态学的原因,本病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的地方分离菌阳性率很高,表明我国家畜中有类鼻疽感染的存在。1病原  相似文献   

5.
类鼻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的病原体为类鼻疽假单胞菌.动物感染类鼻疽假单胞菌后大多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剖检时见肺及所属淋巴结有多发性脓肿病灶.本病的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地球赤道南北各20℃的纬度圈处)之间的地区,我国1975年首次在海南岛发现本病,近年来发现其分布地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类鼻疽的流行、临床特征(猪、绵羊、山羊、牛和犬)、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另外,本文也简要介绍了人类鼻疽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证明1974年冬从我国某岛鼻疽菌素点眼和鼻疽补体结合反应阳性马骡肺瘤块状病变中分离的球拟酵母属的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 candida)和假丝酵母属的季氏假丝酵母嗜果实变种(Candida guilliermodii var.carpophila)与鼻疽杆菌之间是否存在免疫学的交叉反应关系,曾将这些酵母样菌分别或混合培养制备了酵母菌素,并同时制备了两属酵母菌的抗血清与鼻疽菌补体结合反应(以下简称“补反”)  相似文献   

7.
类鼻疽是热带地区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华南地区处于热带,具有类鼻疽菌生长的自然条件,为了摸清类鼻疽疫源地在该地区的分布,我们对广东、广西及湖南三省区有关地区的家畜作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水样和家畜脏器病料作了类鼻疽菌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血清反应和变态反应方法研究鼻疽马骡与类鼻疽马骡对鼻疽、类鼻疽抗原的反应,发现它们之间呈现明显的交叉反应,反应效价显著相关;并显示有同源性抗原抗体反应强于异源性抗原抗体反应的趋势。本文还报告了在完全排除鼻疽感染的前提下,生活在类鼻疽疫源地的马骡鼻疽检疫阳性率甚高的原因,是由于类鼻疽的隐性感染而导致对鼻疽抗原的交叉反应,从而干扰了鼻疽检疫。  相似文献   

9.
鼻疽菌和类鼻疽菌抗原成分交叉严重,又缺少鼻疽的快速免疫学特异性诊断方法,限制了对鼻疽的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免疫学方法能将两菌分开。军事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制备了抗鼻疽菌和类鼻疽菌的多株单克隆  相似文献   

10.
鼻疽(glanders)是一种由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B.mallei)引起,主要存在于单蹄兽中的高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在人类中发生病例较少。自然感染的人类病例呈现地方流行性,主要发生在接触过受感染单蹄兽的人群中。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也有病例报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一直在努力进行全球性的鼻疽根除工作,通过全面监测、扑杀受感染动物和采取严格进口措施,该病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已被根除。然而,随着牲畜的全球性流动,导致世界其他地区的病例增加,非洲、亚洲、中东和南美洲仍然存在区域性流行。近些年来在中东和亚洲暴发的鼻疽疫情为鼻疽重新传入无疫病地区创造了可能。因此,鼻疽被归类为一种重新出现的疾病,再次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11.
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马多呈慢性经过,骡、驴多呈称急性经过,人亦可能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一.绪言近几年来,我国无论在军队和地方对鼻疽之防制工作巳在逐步展开,特别是根据苏联先进经验,用临床检查、马来因点眼试验和补休结合反应等综合诊断法来检出开放性鼻疽患马、闭锁性鼻疽患马以及马来因马,然后再分别地或进行扑杀,或隔离集中后严格控制使役。其中补体结合反应是补助马来因点眼反应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其对急性鼻疽患马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很高。惟本反应中鼻疽抗原的用量,必须适宜,抗原使用量的过多与不足,对鼻疽马的检出上,都有妨碍。近来柯拉科夫在他所著的‘兽医微  相似文献   

13.
应用7个抗鼻疽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17株鼻疽菌与29株类鼻疽菌的表面抗原作了初步分析。结果:(1) 鼻疽菌表面抗原的表达比较急定,大多数菌株趋于一种类型;(2)类鼻疽菌的表达变异性较大,用McAb 2A_5和1A_3可将其分成三个群,用McAb 1A_(10)和4D_4又能将其中的一群和二群再各分成二个亚群(1a、1b和2a、2b),(3)只有1a亚群与鼻疽菌表面抗原的表达类型交叉(占13.85%),因而使类鼻疽菌与鼻疽菌的鉴别率可达到86.1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鼻疽常规检疫法为基础,采用多种新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法,结合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血液学检查,通过定期检测健马、各种类型鼻疽马与鼻疽强毒菌人工接种感染马,对鼻疽免疫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首先,建立了用于马鼻疽的三种体液免疫检测法和四种细胞免疫试验法;第二,代表保护性免疫检测法的NBT,在检测鼻疽免疫功能上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三,证明了鼻疽体液抗体无杀鼻疽菌的特异功能;第四,阐明了死菌抗原与活菌抗原的免疫机理;第五,证购了鼻疽杆菌属胞内寄生菌,鼻疽免疫马的保护性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马来因马及马来因与补体结合反应双阴转马有显著的免疫功能。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鼻疽免疫机理的分型规律,即体液免疫属Ⅰ型,细胞免疫属Ⅱ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亦属Ⅱ型。以上试验所获,突破了多年来鼻疽研究的岑寂局面,为今后鼻疽的研究指出了方向,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对鼻疽杆菌M27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株超声波粉碎后的可溶性抗原作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2D_4与所有实验菌株都有反应,在M27、H4、H103、H146、H152中都有1条分子量为107000的抗原蛋白带,为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共同抗原带;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3A_1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分子量为28000的类鼻疽杆菌特异抗原带起反应,不与鼻疽杆菌的抗原带反应.尽管SDS—PAGE中显示M27与H4有多条分子量相同条带,但缺少3A_1对应的特异蛋白带.  相似文献   

16.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可以感染人、驴、骡、多取急性经过,马常呈慢性经过。主要特征是鼻腔、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和溃疡。  相似文献   

17.
动物体内类鼻疽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杆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地处热带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家畜中羊、猪和马都有爆发流行报告,人的临床病例报道也日见  相似文献   

18.
试验目的,单阳性鼻疽马大部分是自愈或治愈了的,体内已经不存有鼻疽杆菌,但是,还有少部分单阳性鼻疽马并未自愈或未治愈,其体内某些部位尚存有鼻疽杆菌,这部分体内存有鼻疽杆菌的单阳性鼻疽马是危险  相似文献   

19.
鼻疽病是一种古老传染病,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鼻疽的免疫研究,从1882年Loeffler和Sehutz发现鼻疽杆菌起,一百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的看来,五十年代以前多研究死苗,六十年代后,则集中研究弱毒株的培育。到现在为止,虽然没有达到实际应用,但都获得不  相似文献   

20.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2个类鼻疽菌的McAbs。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McAb仅同类鼻疽菌反应,而与包括鼻疽菌在内的其它细菌不发生反应。应用其中的一个McAb—3Al,以ELISA抑制试验检测了49份鼻疽血清和16份类鼻疽血清,结果发现,McAb 3Al的类似抗体是类鼻疽血清的特异性抗体,以此可使两病的血清学诊断得到明确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