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食品安全中的战略作用和地位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分为食物寄生性(内源性)寄生虫病与食物污染性(外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六大类,包括肉源性寄生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螺源性寄生虫病、水源性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发巨噬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的调节作用。将0、1、20和100 mg/L甘草多糖4个质量浓度组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同时每组按1∶1加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观察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引起巨噬细胞产生ROS的影响;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上清LDH水平。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导致NO(4.65±1.07)μmol/L、iNOS(15.46±0.92)U/mL、MDA(3.46±0.39)nmol/L和ROS(3.69±0.31)U/mL氧化水平以及LDH水平显著升高,而GSH-PX(15.58±1.35)nmol/L、SOD(13.32±0.92)NU/mL和T-AOC(8.36±0.60)U/mL抗氧化水平显著降低。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甘草多糖呈剂量依赖明显降低细胞氧化水平和增强抗氧化水平。甘草多糖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维持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中丝氨酸蛋白酶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用PCR扩增出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Zh68,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 DE3),经诱导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动物获取抗血清.将抗体封闭前后的ES分别作用于S774A.1巨噬细胞,CCK-8检测巨噬细胞的增...  相似文献   
4.
中国旋毛虫猫分离株SW种类归属的进一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随意扩增的DNA多态性(RandomAmplif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中国旋毛虫猫分离株进行了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中国的猫分离株SW为Trichinellanativa种,而非T.nelsoni种。  相似文献   
5.
1 流行病学概况1.1 人暴发流行率高、死亡率高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也是兽医公共卫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不仅在畜牧业生产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严重的威胁。1988~1992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65年我国首次发现人体旋毛虫病至1992年共发生人旋毛虫病暴发流行433起(包括发表与未发表起数)、发病人数达17453人、死亡194人,其中56起进行了发表与报道、发病人数2810、死亡23人,发病人数及死亡  相似文献   
6.
绦虫催乳素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报道的脊椎动物催乳素基因 c DNA序列的保守区 ,设计 1对引物。提取绦虫总 RNA,采用 RT- PCR扩增绦虫催乳素基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PCR产物 ,将回收产物连接到 p MD- 18T克隆载体 ,对待选克隆进行 PCR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获得全长 893bp的 c DNA序列 ,共编码 2 2 2个氨基酸 ,其中前 2 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 ,成熟蛋白共编码 2 0 0个氨基酸。将测序结果与 Gen Bank中已知序列比较 ,推导氨基酸序列并进行活性位点分析 ,所得序列与脊椎动物催乳素同源性最高 ,含有催乳素的 2个活性区域 ,证明所得到的序列就是催乳素序列。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天蚕素B突变体ABP-S1基因在E.coli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与天蚕素 B突变体 ABP- S1基因的融合基因 ,构建了 2个原核表达载体 p Am GS1和 p Bm GS1,转化表达宿主菌 E.coli BL 2 1(DE3)和 E.coli BL 2 1(DE3) p L ys S。结果 ,p Am GS1未能得到转化子 ,而p Bm GS1的转化子高效表达了融合蛋白 ,经 IPTG诱导 ,SDS- PAGE检查 ,融合表达产物最高可占菌体总蛋白的49.45 %。表达产物经包涵体复性 ,柱层析初步纯化 ,通过平板抑菌试验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以及鱼类重要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起源、进化及其宿主的感染来源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形属在距今27 500万年前从毛形科中正式分化出来,各旋毛虫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成于距今的1 500万~2 000万年间。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Trichinella spiralis地理隔离株的线粒体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地理株间仅存1个碱基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亚洲地理株间则具有8个碱基差异,存在明显的种内差异。依据线粒体累积变异速率计算,T.spiralis由亚洲传播至欧洲的时期大约在60 00年~16 000年以前。不同种旋毛虫对动物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异嗜性,而宿主感染旋毛虫的途径则主要来源于水平传播,即食用感染有虫体的肉类;机械性传播,即经粪便、土壤、废水、食腐性昆虫的机械性传播;垂直传播,目前在人类、豚鼠中有检出报道。  相似文献   
9.
刘明远   《动物保健》2006,(6):12-13
一、流行病学概况"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可在人类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多达200余种,我国约有130种之多。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变化,一些新病种的出现速率在逐年加快。过去一些对人无致病或低致病性病原逐步变为了对人类有强致病性的病原,过去一些已基本得到控制的重大疫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