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促乳素释放激素受体(prolact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PrRP-R)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绵羊睾丸和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下丘脑、垂体、松果腺)中表达的差异,以0,2,5,12,24月龄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分别分析了PrRP-R基因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PrRP-R基因在睾丸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下丘脑、垂体、松果腺之间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股二头肌、垂体、松果腺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背最长肌、下丘脑、垂体之间表达差异显著(P<0.05);0,2,5,12,24月龄的睾丸组织中均有一定量的表达,24月龄时表达最高(P<0.01);PrRP-R在0~24月龄绵羊睾丸组织中呈阶段性表达,0,2,5月龄时,可观察到PrRP-R在精原细胞中到阳性表达;12,24月龄时,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强阳性表达。结果表明:PrRP-R在不同的组织和睾丸中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对绵羊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旨在进一步揭示TAC1和PRLR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繁殖时期转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AC1和PRLR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季节性发情品种)和处于不同繁殖时期的成年小尾寒羊母羊(常年发情品种)10种组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体、输卵管、肾、肾上腺)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TAC1和PRLR基因在两品种绵羊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组织表达特征基本一致,TAC1基因主要表达于性腺轴组织,PRLR基因主要在垂体和肾上腺中表达。2)TAC1和PRLR基因在长光照(LP)条件下苏尼特羊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短光照(SP)下表达量,在小尾寒羊大多数组织中黄体期表达量高于卵泡期。3)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TAC1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的表达量缓慢增加,在长光照49天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和其它长光照时间点(P0.01);PRLR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量从LP3D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LP21D时达到峰值,下丘脑中表达量从LP15D开始显著高于短光照(P0.05),且有持续升高的趋势。以上结果暗示了TAC1和PRLR基因可能涉及绵羊季节性繁殖和繁殖时期转换的调控,明确了它们发挥作用的主要组织,同时揭示了这2个基因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的表达变化趋势,发现PRLR基因在垂体和下丘脑中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3.
催乳素(Prolactin,PRL)由动物垂体前叶分泌,与其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相结合才能作用于靶细胞。为了解PRL与PRLR基因在黑羽番鸭不同繁殖阶段各组织内的时空表达规律,利用RACE扩增方法获得了PRL与PRLR基因的CDS区序列,同时应用荧光定量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产蛋前期、产蛋期、就巢期的黑羽番鸭垂体、卵巢、子宫中PRL与PRLR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RL与PRLR基因序列在多种禽类中高度同源;PRL基因在垂体、卵巢、子宫中m 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异性,PRL基因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卵巢和子宫中的表达量(P0.01),这种趋势贯穿产蛋前期、产蛋期和就巢期。PRLR基因在不同时期各组织内m 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PRLR基因的表达量在垂体、卵巢中的表达量普遍较低,子宫中的表达量最高。PRLR基因在不同时期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子宫中的表达量在就巢期显著高于产蛋前期与产蛋期(P0.05)。  相似文献   

4.
从880只250日龄雪山草鸡中选取处于产蛋期、就巢期和恢复期的鸡各20只,屠宰采集下丘脑、垂体、输卵管和卵巢,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中催乳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繁殖性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在4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垂体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而且在其他3个组织之间PRL的表达差异并不显著(P>0.05);就巢期鸡PRL基因在垂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产蛋期鸡和恢复期鸡(P<0.05),而在下丘脑、输卵管和卵巢3个组织中3组个体PRL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PRL在垂体的表达与种鸡的繁殖性能旱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8(P<0.0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两个绵羊品种特克塞尔羊和乌珠穆沁羊为试验对象,通过对两个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与纤维蛋白聚糖基因(fibromodulin,FMOD)在不同日龄、不同骨骼肌部位表达的比较分析,探讨绵羊骨骼肌早期发育规律;同时对绵羊胎儿的85、100、120和135日龄4个阶段,在背最长肌、半腱肌、股四头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5个部位肌肉FSTFMOD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FST基因在半腱肌、股四头肌中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绵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羊。在100和120日龄半腱肌、120日龄半膜肌、120日龄股二头肌中FST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100和135日龄半膜肌、85日龄背最长肌、100日龄股四头肌、100日龄股二头肌中FST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FMOD基因在股四头肌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其他4种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且在乌珠穆沁羊中的表达量高于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FSTFMOD基因在绵羊早期骨骼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浙东白鹅催乳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克隆了浙东白鹅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的部分序列,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浙东白鹅在产蛋期、就巢期和恢复期时PRLR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浙东白鹅PRLR基因的表达量在产蛋期、就巢期和恢复期差异显著(P〈0.05),就巢期表达量最高,产蛋期次之,恢复期表达量最低。对不同组织PRLR的表达量分析,垂体最多,其次是下丘脑,卵巢中的表达量最低,垂体与卵巢中的表达量、卵巢与下丘脑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垂体与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马身猪和大白猪7个阶段(初生、30、60、90、120、150和180日龄)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3种组织中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品种间比较,FAS基因mRNA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各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除肝脏组织初生阶段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120日龄阶段)(P<0.05;P<0.01)。FAS基因mRNA在大白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生长发育相关,150和180日龄阶段,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最长肌组织(P<0.01),初生、30日龄和90日龄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初生阶段无脂肪组织样)(P<0.01);而马身猪整个发育过程中,背最长肌组织表现为优势组织,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组织(除120日龄阶段外)(P<0.01),脂肪组织表达量次之,肝脏组织中表达量较少。品种、日龄、组织及品种与日龄、组织与日龄的互作效应对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FAS基因直接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对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早熟与晚熟品种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Kiss1和GPR54基因的表达差异。选用8头梅山母猪与12头长大(LY)母猪为研究对象,梅山母猪于70 d和100 d屠宰,LY母猪于70、100 d和199 d屠宰,收集血清及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样品。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tin)和雌二醇(E2)水平,PCR克隆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序列相似性为100%;梅山与LY母猪初情期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垂体与卵巢(P<0.01),卵巢GPR5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下丘脑与垂体(P<0.05)。梅山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Kiss1基因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相同日龄和初情期LY母猪(P<0.05),梅山母猪血清Leptin水平极显著高于相同日龄LY母猪(P<0.01)。而E2水平显著高于100 d与初情期LY母猪(P<0.01)。Leptin与下丘脑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E2仅与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区序列相似性为100%,梅山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kiss1基因表达量较LY母猪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初情日龄早,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清Leptin和E2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GPR54(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4~6月龄公羔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定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GPR54 mRNA表达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月龄公羔睾丸中的表达量,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中GPR54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GPR54在不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下丘脑、垂体和睾丸中大量表达;GPR54在4~6月龄绵羊公羔睾丸组织中呈阶段性表达,6月龄表达量显著高于4和5月龄(P<0.05);4月龄时,在精原细胞和极少数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较弱的阳性信号;6月龄性成熟时,在睾丸中分裂早期的精子细胞检测到强阳性信号。综上表明,GPR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垂体-睾丸生殖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与动物的性成熟及雄性动物精子发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长轴激素对猪繁殖性能发育的影响,随机选取0、3、20、30、90、120、180日龄纯种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屠宰并采取睾丸组织样,以18S rRNA为内标,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睾丸IGF-I和IGF-IRmRNA的表达及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I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在30日龄前完全相同,即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极显著增加(P<0.01);二花脸猪睾丸IG-FI mRNA相对表达量在30~180日龄无显著变化;大白猪睾丸IGF-I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有所下降,而在120和180日龄又恢复到30日龄水平。二花脸猪睾丸IG-FI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I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睾丸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120日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大白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0日龄较高,随后显著下降(P<0.05),并在观察期内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二花脸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睾丸IGF-I mRNA和IG-F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5,P<0.01)。结论:(1)不同品种猪睾丸IGF-I和IG-FI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2)猪睾丸中IGF-I和IG-FIR mRNA的协同表达可能对猪繁殖性能的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MC4R和PROPI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MC4R和PROP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MC4R基因MC4R-3位点存在G894C突变,MC4R-4位点3′侧翼区存在A1223G、G1229A和T1307G 3个突变位点;PROP1基因在外显子3上存在A2660G突变,导致Thr181Ala改变.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国美利奴羊群体中,MC4R-4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体斜长和腰角宽差异显著(P<o.05),优良基因型为BB; PROP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尻宽和胸围差异显著(P<o.05),优良基因型为BB; PROPl-MC4R-4优良基因型聚合体BB-BB个体体斜长高于其它合并基因型个体(P<o.05).结果提示绵羊MC4R和PRO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绵羊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内含子9和外显子10部分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德国肉用美利奴产羔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在绵羊PRLR基因内含子9的第259 bp处,存在C→T转换,BB基因型的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较AA和AB基因型提高0.81和0.87只(P<0.05);②在绵羊PRLR基因外显子10的第304 bp处存在一个G→A转换,该突变导致PRLR基因第387位氨基酸残基由Glu突变为Lys,并使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AB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较AA和BB基因型增加0.58和0.80只(P<0.05);③在绵羊PRLR基因外显子10第571、585和606 bp处分别存在G→A、C→G和C→T突变;其中前2处突变分别导致PRLR基因的第476位氨基酸由Ala突变为Thr,第480位氨基酸由Ser突变为Arg。其中第571 bp处突变导致小尾寒羊AB基因型的平均窝产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的窝产羔数,增加0.8 只(P<0.05)。以上结果提示,PRL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获得绵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 (PDGFD)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全长序列,并了解其在体内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阿勒泰母羊和中国美利奴母羊为研究对象,克隆获得了PDGFD基因CDS区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DGFD基因在2个品种羊沉积在尾部、肠系膜、背部和肾脏周围4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绵羊PDGFD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1 11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PDGFD基因CDS区序列及其编码序列与山羊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牛、猪、马、人,与鼠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其一致;预测PDGFD蛋白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无跨膜区,存在信号肽序列,属于分泌型蛋白;PDGFD蛋白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1个CUB结构域和1个PDGF结构域,PDGFD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与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DGFD基因在阿勒泰羊4个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国美利奴羊,其中阿勒泰羊尾脂和背部脂肪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国美利奴羊(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DGFD基因在绵羊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构建高甘氨酸-酪氨酸蛋白(HGTP)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验证其活性,阐明HGTP基因在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皮肤毛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羊毛经济性状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扩增HGTP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克隆至pGL3-Basic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并通过双酶切验证和测定核酸序列鉴定;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并检测报告基因的活性;测定羊毛的纤维直径、长度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GTP基因在不同品种绵羊的皮肤毛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萨福克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的羊毛纤维直径及自然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HGTP基因表达水平与羊毛纤维直径存在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P<0.01),与羊毛自然长度呈现显著的中等负相关(P<0.05),而羊毛直径与自然长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高度负相关(P<0.01)。HGTP基因在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启动子活性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KAP6.1、KAP7和KAP8.1启动子元件在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和3T3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在3T3细胞中的活性(P<0.01)。HGTP基因可以作为研究羊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的候选基因。构建不同长度的表达载体,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的2个启动子元件都能驱动外源基因在体外细胞水平表达。绵羊HGTP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为调控羊毛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绵羊催乳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PRLR)基因作为绵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对其外显子10设计2对引物, 采用PCR SSCP 技术检测其在常年发情的湖羊及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羊、罗米丽羊和罗米丽×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P1、P2 的扩增片段均有多态性。与已知序列相比,P1扩增片段的AB型在第53 bp处出现A→G突变、在81 bp处出现G→A突变, BB型在该片段第53 bp处发生A→G的突变;对于P2扩增片段, CC、DD、CE和EF型均在第89 bp处发生C→T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亮氨酸(Pro→Leu),DD型还在146 bp处出现了C→G的突变,此突变导致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甘氨酸(Ala→Gly);CE型在该片段第132 bp处发生G→A的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EF型还在第132 bp处和第167 bp处分别发生了G→A、C→T突变,第167 bp处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亮氨酸(Pro→Leu)。通过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发现,4种绵羊在P1、P2引物扩增片段上各基因型的构成与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PRLR基因对绵羊的繁殖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分析ITGB2基因在苏博美利奴羊不同细度皮肤组织中的DNA甲基化和mRNA表达水平。以苏博美利奴羊周岁母羊为试验动物,以不同细度的皮肤组织样为试验样本,对ITGB2基因(GenBank登录号:NC_040252.1)启动子区CpG岛进行预测并设计BSP引物,并对ITGB2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009485.1)、GAPDH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190390.1)mR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法)进行扩增纯化后将其连接pMD19-T载体,转化JM109细胞过夜培养,形成单菌落,筛选阳性克隆菌进行测序,对所获序列进行分析,分析ITG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周岁母羊皮肤组织的甲基化模式,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TGB2基因在苏博美利奴羊不同细度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极细组苏博美利奴羊CpG岛甲基化率(94.29%)高于极粗组苏博美利奴羊的CpG岛甲基化率(87.62%),其中,极细组苏博美利奴羊CpG2、CpG3、CpG4、CpG7甲基化率(100%、100%、100%和80.00%)均高于极粗组(86.67%、93.33%、80.00%和73.33%);ITGB2基因在苏博美利奴羊极粗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极细皮肤组织的表达量(P < 0.01),且ITGB2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对皮肤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可作为一个候选的表观遗传标记用于苏博美利奴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了解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基因在中国地方绵羊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及TYRP1基因突变与不同毛色表型绵羊群体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法和PCR-RFLP技术对10个中国地方绵羊群体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利用Beagle、PLINK和POPGENE等软件对突变位点数据进行单倍型构建、连锁不平衡分析和遗传变异研究。突变位点检测结果表明,在绵羊TYRP1基因内识别了13个SNPs,其中位于TYRP1基因外显子上的10个SNPs位点,除个别位点在大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羊和岷县黑裘皮羊中没有发生突变外,其他突变位点在所有绵羊品种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说明中国地方绵羊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中共有42个单倍型,优势单倍型0000000000(245/918)、0100000001(91/918)在所有绵羊群体中均存在,除单倍型0101100000(93/918)在中国美利奴羊中没有出现,单倍型0001000001(69/918)在岷县黑裘皮羊、哈萨克羊群体中没有出现外,在其他群体中均存在。连锁分析结果表明,10个SNPs在所有样本中均存在2个连锁模块。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表明,中国地方绵羊群体具有较高水平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各绵羊品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模式,且各品种遗传关系与其品种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YRP1基因对绵羊毛色遗传性状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绵羊品种FGF5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S)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绵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段为绵羊的FGF5基因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中国美利奴等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扩增产物存在G→T突变,该突变位点使编码的氨基酸发生A→S的改变;引物2扩增产物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一突变位点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绵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以等位基因A为主,而中国美利奴羊则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各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藏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对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FGF10 mRNA表达水平与中国美利奴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CDS,并克隆到zero PCR@TM-Blunt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绵羊FGF10基因CDS长度为696 bp(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T872422),编码231个氨基酸,与牛和山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结构域,其为分泌通路信号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均表达,在毛囊发育第85天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毛囊发育时期(P<0.05)。本研究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GF10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FGF10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FGF10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FSHβ和LHβ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中的表达规律,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SHβ和LHβ基因在大脑、小脑、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和垂体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FSHβ主要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和卵巢高表达,LHβ在垂体高表达;FSHβ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LHβ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小脑、大脑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研究结果提示,FSHβ和LHβ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