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引起格力犬皮肤病发生的病原菌种属并提供科学的诊治方案,从病犬发病部位真皮层刮取病料,采用沙氏培养基对病料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与镜检结果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真菌鉴定通用引物ITS1及ITS4对分离菌的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新生隐球菌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初步判定为隐球菌属真菌,其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新生隐球菌(JN939462.1和JN939461.1)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属同一分支,提示引起该犬隐球菌病的病原菌为隐球菌属新生隐球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结痂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其ITS区序列与Gen 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小孢子菌属;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Microsporum gypseum strain WCH-MG001(序列号:GU348990.1)的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也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目的是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结痂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其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小孢子菌属;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Microsporum gypseum strain WCH-MG001(序列号:GU348990.1)的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也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4.
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于动物的浅表性真菌性皮肤病,其病原真菌种类繁多,在兽医临床中对病原真菌进行准确的种属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作为非编码区域,一般在种内高度保守,在不同真菌种间则具有序列多态性.分析ITS序列可将真菌鉴定到种水平,在动物皮肤癣菌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皮肤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对采自山东地区主要兔场的皮肤真菌病的16株分离菌进行了PCR扩增,ITS区的克隆、测序、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经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数据比对结果表明:16株病菌分别为须癣毛癣菌(12/16,75%)、犬小孢子菌(2/16,12.5%)、石膏样小孢子菌(2/16,12.5%);不同病原菌的5.8S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变异性则较高;对该区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种菌株ITS1比ITS2在碱基构成和序列长度上有更大变异;而种内各菌株的ITS1和ITS2在长度上均没有变异,碱基构成上存在微小的变异,可基于该区进行兔皮肤真菌的分类鉴定。该研究确定了兔皮肤病原PCR检测特异引物的靶序列,为兔皮肤真菌病病原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提供了可靠的靶标,为兔皮肤真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的分离鉴定,了解皮肤癣菌在该地区犬体表的携带分布状况,为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分别从116只犬体表的4个部位刷集毛样,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上接种培养,行铜圈法小培养,并在尿素沙氏培养基、米饭培养基及马铃薯培养基上接种。根据菌落形态、小培养镜下结构及培养基色素变化鉴定种属。结果表明,116只受试犬真菌镜检阳性率为31.89%,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0.17%。共分离皮肤癣菌86株,其中犬小孢子菌占45.35%,石膏样小孢子菌占32.56%,须癣毛癣菌22.09%。腹部分离的皮肤癣菌数最高占35.34%(P0.05),幼年犬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高于成年犬只(P0.05),不同性别间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携带率相对较高,为避免造成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发生,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利用皮肤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通用引物,对采自河北省兔场的5种皮肤真菌病进行了PCR扩增,ITS区的克隆、测序、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经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数据比对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有4种真菌被鉴定,分别为须毛癣菌、多聚曲霉、球孢白僵菌和产黄青霉,1种未鉴定;不同病原菌的5.8S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变异性则较高。该研究确定ITS区序列分析可用于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皿测定法对我国北京口岸2014年进境草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携带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ITS4和ITS5引物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并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BLAST比对,对种带真菌进行初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种子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从5个国家的7个进境草种批次中共检测出13属21种48株真菌,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茎点霉属(Phoma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能够将所有分离到的真菌鉴定到属,但是在种水平上鉴定有限,不能将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细交链孢(A.alternata)和乔木链格孢(A.arborescens)很好地区分开。本研究明确了5个来样量较大国家的草种带菌情况,ITS基因能够运用于口岸草种携带真菌的初步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9.
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痂皮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对该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该区域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苜蓿根腐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引起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本文对从陕西省定边县牧草草场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得到的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EF-1α序列分析鉴定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的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形态学观察及显微镜下菌丝、孢子的观察,该病原菌属于引起苜蓿根腐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并对EF-1α序列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与Genbank已知近缘种属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与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亲缘关系最近,可信度达99%;最后通过根部接种试验,接种苜蓿根部发病症状与田间根腐病发病症状一致,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研究的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  相似文献   

11.
旨在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结合CRISPR/Cas12a技术的荧光检测方法,以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犬猫皮肤癣菌。以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须毛癣菌为研究对象,针对真菌内转录间隔区,设计并合成特异性RPA引物和CRISPR RNA(crRNA),建立可同时或分别检测上述皮肤癣菌的荧光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检测灵敏度,通过检测临床样本评价本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RPA-CRISPR/Cas12a在37℃、总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对三种皮肤癣菌的检测灵敏度可低至单拷贝。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以真菌培养和菌落测序结果作为标准,使用可同时识别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须毛癣菌的皮肤癣菌crRNA(dermatophyte crRNA,crRNA-DM)和可特异性识别犬小孢子菌的犬小孢子菌crRNA(Microsporum canis crRNA,crRNA-Mc)参与RPA-CRISPR/Cas12a反应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RPA-CRISPR/Cas12a技术可同时...  相似文献   

12.
健康猫被毛真菌菌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检测了40只临床健康猫的被毛真菌菌相,从31只猫被毛上共分离出11个属175株真菌,主要为交链孢霉属、芽枝孢霉属、犬小孢子菌和曲霉属等。皮肤病病原菌2个属3个种,包括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安徽省亳州市长毛兔的皮肤病病原真菌及常见腐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通过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对该市五户70只长毛兔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分离出腐生真菌5个属,分别为链孢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青霉属和根霉属;皮肤病病原菌3个种,分别为热带念珠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本次调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温州地区犬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120例疑似皮肤真菌病患犬,采集患处被毛,接种到沙氏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培养,应用马铃薯培养基和皮肤癣菌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别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种属鉴定。结果:120例样本分离到真菌107株,检出率为89.26%;鉴定出3种真菌,其中犬小孢子菌检出率最高(44.86%),其次为石膏样小孢子菌(26.17%)和马拉色菌(18.69%);7-10月份发病率高(48.6%),12月龄前的幼犬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42.06%);发病部位以头部最多(36.45%),其次为腹部(26.17%),背部发病率最低(6.54%)。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相似。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孢子形态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通过病原菌TY.GF1的核糖体18S rDNA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长度为1 805、627 bp的序列片段。基于18S rDNA及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与TY.GF1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为米根霉和淀粉霉(Amylomyces rouxii)。结合病原菌致病性特点及形态特征与1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这种新发生的桑树病害为桑根腐病,其病原菌可能为米根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能够拮抗犬小孢子菌的细菌,本试验从健康犬、猫和貉粪便中筛选了抗犬小孢子菌的芽胞杆菌,经培养、染色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抑菌谱最广的芽胞杆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所筛选芽胞杆菌对犬小孢子菌的抑制效果,用碘化丙啶对芽胞杆菌发酵上清处理的犬小孢子菌菌丝进行染色以初步分析抑菌机理。结果显示,共筛选到12株拮抗犬小孢子菌的芽胞杆菌,其中F-15株对犬小孢子菌的抑制率为64.28%,也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F-15株的16S rDNA序列与HSB1株贝莱斯芽胞杆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为100%;F-15株发酵上清处理的犬小孢子菌菌丝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表明其损伤了犬小孢子菌菌丝的细胞膜。本试验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防控犬小孢子菌等真菌危害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苜蓿根腐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引起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本文对从陕西省定边县牧草草场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得到的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EF-1α序列分析鉴定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的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形态学观察及显微镜下菌丝、孢子的观察,该病原菌属于引起苜蓿根腐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并对EF-1α序列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与Genbank已知近缘种属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与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亲缘关系最近,可信度达99%;最后通过根部接种试验,接种苜蓿根部发病症状与田间根腐病发病症状一致,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研究的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检测方法可对犬临床疑似真菌性皮肤病样本进行诊断。笔者选用真菌通用引物,对已知标准菌株及不同微生物进行特异性检测,并对其敏感性进行检测。采用该方法对临床30份疑似为真菌性皮肤病犬病料进行检测并克隆测序,同时对30份病料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常见皮肤致病真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毛癣菌)PCR扩增条带为310 bp;特异性检测结果,该方法检测其他微生物和犬体细胞均为阴性;采用该方法进行PCR检测真菌核酸检测限可以达到100 pg/m L。采用该方法对3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检出12份阳性,经测序7份为犬小孢子菌,4份为石膏样小孢子菌,1份为须毛癣菌。采用传统培养法检测出阳性样本10份,其中6份为犬小孢子菌,4份为石膏样小孢子菌。通用PCR方法与传统培养法相比,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相比,PCR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理想,符合率较高,可用于临床犬皮肤真菌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皮肤癣病,是指真菌侵染表皮及其附属构造(毛、角、爪)的真菌疾病。现已成为侵害犬猫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病因病原真菌的种类很多,但引起犬皮肤真菌病的主要是犬小孢子菌。其次是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发癣菌。猫的真菌性皮肤病95%以上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真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极强,尤其对干燥更是如此。在日光照射或于0℃以下时,可存  相似文献   

20.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