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牛流行热病毒的观察。该病毒呈回锥形、子弹形颗粒,大小约为180×85毫微米(长为130~220毫微米,宽为60~90毫微米)。它是通过细胞膜和空泡膜以“出芽”方式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正> 猪细小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母猪不孕、死胎、木乃伊等综合症候群,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一、病原本病病原可分为猪细小病毒、肠道病毒及呼肠孤病毒,这些均可引起猪的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猪细小病毒颗粒呈小球状,直径18~24毫微米,单股DNA,组成二十面体,没有包膜,约有32个壳粒,每个完粒的直径为2~4毫微米,在氯化铯溶液中浮力密度为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原体随着鱼类组织培养方法的发展,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的病原已被确认为病毒。病毒粒子大约长为180nm(毫微米),直径为60~70nm。保存在50%的甘油中数天后丧失感染力。分离病毒最好用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原体随着鱼类组织培养方法的发展,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的病原已被确认为病毒。病毒粒子大约长为180nm(毫微米),直径为60~70nm。保存在50%的甘油中数天后丧失感染力。分离病毒最好用  相似文献   

5.
麻痹病(瘫痪病):这是一种最早讨论与命名的成年蜂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蜂群中出现许多衰弱和垂死的蜜蜂,并在地上爬。开始时认为是由于寄生虫,特别是恙虫(Acarapis woodi)感染引起的,后来才查明成年蜂的寄生虫病并不引起明显的疾病。现在知道它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15~40×20~100毫微米范围的不等轴粒子。最近试验表明,该粒  相似文献   

6.
关于细小病毒细小病毒(Parvovirus)被发现已有好多年了。侵害人和家畜、家禽的细小病毒都各不相同。这类病毒的大小约为22~25毫微米,含有一条单链直线状的 DNA,其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4克。有些细小病毒可独立生活,称为“自由生活细小病毒”;其他细小病毒则只是在存在腺病毒的情况下才有活力,这些就被称为腺病毒依赖性细小病毒。尚未发现腺病毒依赖性细小病毒可引起疾病,但“自由生活细小病毒”则可引起多种重要疾病,如猪的繁殖障碍、幼犬的心脏病和成年犬的腹泻,以及鹅的 Derzsy's 病。  相似文献   

7.
猫全白细胞减少症又名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是猫的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可感染猫科中所有动物(包括水貂等),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病。病原本病由细小病毒所引起。病毒属于单链DNA,直径20毫微米,在感染细胞的核内增殖,并形成核内包涵体。将世界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多株病毒进行比较的结果,抗原性非常相似。病毒非常稳定,在污染的房屋中可保存一年。病毒能抵抗加热56℃30分钟,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活较长时间。病毒能  相似文献   

8.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剧烈性下痢为特征。病因病因是水貂下痢病毒,于1949年Schofield首先提出报告。该病毒在患兽的肝、脾及肠内大量存在,随粪便被大量排出。本病毒为双股的DNA,对乙醚碘仿有抵抗性,不能通过39毫微米孔径的沪膜,但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系为日冕病毒科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中的代表种。早在1931年,SchalK和Hawn。就对该病毒进行了描述;继之Beach和Schalm于1936年,Beaudcttc和Hadson于1937年进一步确定了该病毒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体;Almeida等人于1968年测定了该病毒的浮力密度为1.18g/cm~3;Mohanty和Chang于1963年,Berry等于1964年用有机溶剂一乙醚处理该病毒是敏感的;Almeida等人于1968年测定其核酸型是属于RNA。用阴性染色方法制备样品时,可看到该病毒直径为80~120毫微米,并可明显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应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IEM),作为检测和鉴定幼猪胃肠炎病例的粪便和肠内容物中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样因子)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并测定了应用直接IEM时的有关变数及其敏感性。在与同种的康复期抗血清相混合的病毒样品中,看到了被覆特异性抗体的病毒凝聚物;但是,在与感染前的血清或异种病毒所产生的抗体相混合的对照样品中则未见到。利用家兔抗猪IgG来加强聚集病毒抗体复合物的间接IEM,比直接IEM检出病毒的敏感性至少可提高10倍。用该技术研究了猪轮状病毒的大小和形态,其颗粒直径为55—70毫微米,并具有壳粒结构。在形态学上,猪轮状病毒与小牛和人的轮状病毒相似。应用IEM对每个病毒的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观察,发现猪轮状病毒在抗原性上与这两种病毒有关,与呼肠孤病毒3型则无关。  相似文献   

11.
由病毒引起的蜜蜂疾病叫做蜜蜂病毒病。蜜蜂病毒病对蜜蜂危害很大,例如囊状幼虫病造成我国中蜂大量死亡,因此,研究蜜蜂病毒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毒是一类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它必须在一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绝大多数病毒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毫微米(μm),大的病毒可达450μm,而最小的病毒仅有7—12μm。用负性染色技术和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病毒的形态结构。成熟病毒颗粒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单分子核酸构成,某些病毒外边还有蛋白质膜套组成的包膜。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是DNA,或是RNA,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病毒寄生的寄主不同可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细菌病毒。蜜蜂病毒属于昆虫病毒一类。  相似文献   

12.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家猫和有些猫科野生动物的高度致死性疾病。致病原因是一种冠状病毒,血清学研究表明此种病毒遍布全世界。猫传染性腹膜炎的名称不够确切,因为腹膜炎只是猫冠状病毒引起的一部分病变。因此有人认为,猫冠状病毒病是较为合适的名称。病原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狗冠状病毒非常相似。病毒粒子直径100毫微米,在外界环境中很不稳定,易被大部分消毒剂灭活。病毒传染的主要来源是带毒的动物。另有一种冠状病毒——猫肠冠状病毒,后者不  相似文献   

13.
养鸡应注意光照杜维军(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白城市137000)光照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鸡的视觉较敏感,可见到波长400~770毫微米间的光线,与人眼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光)波长400~760毫微米基本一致。鸡有色感,但在红、橙、...  相似文献   

14.
兔瘟     
<正>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败血症或兔出血性肺炎,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毁灭性流行,给养兔业带来严重损失。病原本病病原是一种病毒,球形,直径为30—42毫微米,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1.34克/毫升,对乙醚、PH3和50℃有抵抗。病毒存在于病兔血液和各组织中,肝脏含毒量最高,肺、肾、脾等次之,各地分离的病毒具有交互免疫性。本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强,对绵羊红细胞呈轻度凝集。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技术是经过最近20年来详细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是用来测定谷物和家畜饲料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电脑化分析技术。近红外波段电磁波的波长在700~3000毫微米。但反射法定量分析利用的是1100~2500毫微米波。红外波段辐射能是用一种利用棱柱光栅或干涉滤波器的仪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用透射电镜对人工感染牛的脾细胞和骨髓红细胞内的瑟氏泰勒原虫的裂殖体进行观察研究。裂殖体长度为10~25毫微米,内含有一个核,内质网、核糖体和液泡。并发现线粒体样构造和被小管排出的排泄物样情况。由此可知原虫裂殖体是通过胞口而摄取营养,且通过小管排泄。对牛的泰勒原虫的形态学观察,虽然有许多报道,但是对日本泰勒原虫却没有详细的形态学观察的报告,而这在鉴定瑟氏泰勒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旨在鉴定引起雏鹅痛风病的病原,并观察其在雏鹅体内主要器官中的分布、持续时间以及排毒周期。通过鹅胚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分离病原,利用RT-PCR检测、电镜观察、动物回归、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该病毒为鹅星状病毒,命名为GAstV-AH;利用RT-PCR方法检测该病毒在雏鹅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的排毒周期。受试雏鹅临床病理变化显示,患鹅肾脏苍白肿大,心脏、肝脏呈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病变;自病死雏鹅的肝、肾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能致死鹅胚,致死率约为40%~60%,死亡鹅胚出现绒毛尿囊膜增厚、胚体充血并伴有生长抑制;电镜观察,死亡鹅胚尿囊液中病毒粒子呈球状,无囊膜,直径约为28~30 nm;该病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鹅后可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雏鹅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从发病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分离毒对氯仿、胰蛋白酶等制剂不敏感,对热处理稳定,对酸稍不稳定;该病毒核酸为单链RNA,由3′UTR、5′UTR,ORF1a、ORF1b、ORF23个开放阅读框和一个poly(A)尾组成,将ORF2编码的氨基酸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已发表的3株鹅星状病毒同源性在98.5%~99.2%;该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感染雏鹅,在感染后2~12 d能检测到排毒,12 d后停止排毒,直至30 d未再次出现排毒;感染鹅的心、肝、脾、肺、肾脏在攻毒后2~8 d内,RT-PCR法对病毒的检出率为100%,12~16 d的检出率为50%~70%,20~30 d后不再检出该病毒,肠中未检出该病毒。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中药,我们对麻杏石甘散组方进行了加减,研制形成三个中药组方,并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9~15日龄鸡胚上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三个组方对该病毒均有一定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中组方1的阻断和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20.
鸽新城疫     
杨猷光 《畜牧与兽医》1992,24(4):184-184
<正> 鸽新城疫是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的病原是一种病毒,在分类上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鸽新城设病原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形,大部分具有细长的尾,类似精子,其大小差别很大,为80~150毫微米,可以通过赛茨,百克菲N 和W,商百兰L_3和L_5等滤器.对红细胞有凝集性.对鸡、火鸡.雉鸡.珍珠鸡、鹌鹑、孔雀、野鸡、鸭、鹅、鸬鹚、鹦鹉等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1 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