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评价螺旋藻的毒性,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水溶液进行小鼠灌胃来测定螺旋藻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10.0、5.0、2.5g/kg)不同剂量连续饲喂28d,在给药第28天观察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10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用药组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结论]螺旋藻实际无毒,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肿节风三清颗粒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 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 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 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 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 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 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4.
旨在考察西潘莲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亚慢毒性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不同浓度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西番莲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西番莲颗粒以3.3、1.65、0.825g/kg的剂量对SD大鼠连续灌胃4周,并观察其生理状况及其体重变化情况,在第4周周末对大鼠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西番莲颗粒各剂量组均不引起小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剂量为16.5g/kg体重;在对大鼠的亚慢毒性试验中,连续给药期间未见大鼠有不良反应,试验组大鼠在增重、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或均在95%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在各脏器未发现异常组织病理学变化。说明受试药物西番莲颗粒实际无毒,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来评价中药制剂"三颗针颗粒"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用上下法测定三颗针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测定小鼠的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并观察小鼠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三颗针颗粒的半数致死量为149.9 g生药/kg;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给药组小鼠在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方面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也无异常。研究表明三颗针颗粒无急性毒性,临床口服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小鼠不同浓度的清瘟败毒颗粒水溶液,测定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大鼠以88,44,22g/(kg·d)的剂量连续经口给药42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后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灌服受试药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32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给药组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清瘟败毒颗粒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仔泻康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剂量对36只昆明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4、12和6 g/k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停药后称量大鼠体重、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也无死亡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该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经剖检,仅高剂量组可见中央静脉远端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但未见坏死和炎性反应,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各剂量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标准,该制剂属于无毒物质,安全性较高,在合理剂量下,临床使用仔泻康口服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仔泻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仔泻康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剂量对36只昆明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4、12和6g/k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停药后称量大鼠体重、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也无死亡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该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经剖检,仅高剂量组可见中央静脉远端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但未见坏死和炎性反应,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各剂量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标准,该制剂属于无毒物质,安全性较高,在合理剂量下,临床使用仔泻康口服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小鼠不同浓度的清瘟败毒颗粒水溶液,测定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大鼠以88,44,22g/(kg·d)的剂量连续经口给药42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后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灌服受试药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32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给药组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清瘟败毒颗粒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观察辣蓼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开展安全性评价,为该药物后期研发和应用提供剂量支持。分别选取雌、雄各半的昆明系小鼠进行试验,设不同剂量的辣蓼总黄酮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小鼠对辣蓼总黄酮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5 g/(kg·BW);小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试验组小鼠体重、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个别血清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病理性损害。结果表明,辣蓼总黄酮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连续用药也无亚慢性毒性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该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别进行了预试验(5 000、1 000、200、40 mg/(kg·BW)),正式试验(5 000、2 500、1 250、625 mg/(kg·BW))和最大给药量试验(60 g/(kg·BW))。给药后,连续7 d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剖检。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组(10 g/(kg·BW))、中剂量组(5 g/(kg·BW))、低剂量组(2.5 g/(kg·BW))和对照组,各组连续给药30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并记录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计算增重率。给药30 d后,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剖检并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的预试验、正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均未出现小鼠死亡,剖检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天冬糖苷散中、低剂量组受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均显著低于雄性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且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10 g/(kg·BW)剂量天冬糖苷散对受试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和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LD50>5 000 mg/(kg·BW),天冬糖苷散在10 g/(kg·BW)范围内连续灌胃大鼠30 d,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辣蓼黄酮提取物的毒理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在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中,选取20只健康SPF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0 g/kg BW)和辣蓼黄酮提取物1~5组(灌胃给予辣蓼黄酮提取物20、10、5、2.5和1.25 g/kg BW),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中毒和死亡情况。在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对20只小鼠分3次在24 h内按照30 g/kg BW灌胃给药,观察其生理状态,中毒情况及有无死亡情况,于试验第8天剖检观察其脏器有无异常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取8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 g/kg BW)和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辣蓼黄酮提取物20、10和5 g/kg BW),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喂养30 d,记录其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停药第7天,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计算其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无法得出辣蓼黄酮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对辣蓼黄酮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为30 g/kg BW,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安全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给药组大鼠体重、饮水量、采食量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虽有差异,但在正常范围内。给药30 d血常规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P<0.05);中剂量组大鼠白细胞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上升(P<0.05),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大鼠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CREA水平显著上升(P<0.05),低剂量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TG水平显著上升(P<0.05),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检和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安全无亚慢性毒性。【结论】 5 g/kg BW及以下的辣蓼黄酮提取物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黄丝藻粉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饲用安全性。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灌胃给予Wistar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黄丝藻粉按0、1 250、2 500、5 000 mg/kg 添加于饲料中饲喂大鼠,进行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每周称量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分别于喂养 45、90 d 时剖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给予大鼠均未出现死亡,LD50>5 000 mg/kg体重,根据WHO对化学物质的毒性评级,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中、低剂量黄丝藻粉饲喂大鼠90 d后平均饲料消耗、体增重、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常规指标、低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除血液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在大鼠正常生化指标范围内;解剖及主要脏器HE染色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5 000 mg/kg添加剂量喂养大鼠90 d,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有望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益蒲灌注液对小鼠、大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用90g/kg剂量益蒲灌注液灌胃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用1.5g/kg、15g/kg剂量给大鼠连续灌服56 d,观察其对大鼠的生长发育、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等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无一死亡;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益蒲灌注液处理组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益蒲灌注液的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芪参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芪参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3.75、7.5、15 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检测给药4周及停药2周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生药量40 g/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40倍。部分给药组采食量和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变化,但对平均周增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常规的部分指标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变化(P<0.01),但停药2周后,所有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该口服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的亚急性毒性反应,取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应用剂量的2、4、8倍饲喂给药,确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在28d内对小鼠的亚急挫毒性反应。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外观、行为、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结构均无异常。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强普生Ⅲ号进行了毒性、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率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强普生Ⅲ号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4.20±2.96 mL/kg,LD50的95%可信限为47.26~41.35 mL/kg,表现为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实验期间小鼠的临床表现、体质量变化、饲料消耗量、血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查等各项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各组脏器剖检和病理学切片检查也均无病理学变化。吸入毒性试验,试验组鸡整体状况正常,72 h内无中毒反应和死亡,血清生化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