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物炭对王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鹏豹  解钰  漆智平  吴蔚东 《草业科学》2012,29(9):1428-1434
以炭土比为0.1%、0.5%、1.0%的生物炭处理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研究其对王草(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 cv.Reyan No.4)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生物炭有降低王草产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2)生物炭整体降低了王草营养品质[粗蛋白(CP)、粗脂及(EE)、无氮浸出物(NFE)、粗灰分(Ash)、粗纤维(ADF)],如王草在第3次刈割中,0.1%处理的NF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降幅为13.95%,0.5%、1.0%处理的Ash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22.15%、17.69%,第6次刈割中,0.5%处理的CP、EE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5.92%、20.25%,而0.1%处理的ADF显著高于对照14.85%;3)通过对王草产量、营养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对照的平均关联度最高,其中0.5%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说明炭土为0.5%的生物炭处理降低了王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叶面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喷施不同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每年刈割三茬,在刈割前20天,分别喷洒自主研制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号:201810124670.2;处理1)、0.3%尿素(处理2)、0.5%磷酸二氢钾(处理3)、0.3%尿素+0.1%硫酸亚铁(处理4)、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5)、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6)、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7)共7种叶面肥,以喷施净水为对照,观测不同叶面肥种类对苜蓿生长、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叶面肥的喷施均显著提高其产草量与营养品质,其中7号试验组效果最佳;处理7年总干草产量可达13505.50kg/hm~2,比对照提高27.78%,三茬平均粗蛋白含量可达25.01%,比对照(21.78%)提高14.83%,纯增经济效益达7441.27yuan/hm~2。综合分析得出,受生产成本限制时,可在黑龙江地区喷施处理1叶面肥。  相似文献   

3.
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锌、铁、钼配合施用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能显著提高第1茬苜蓿产草量,当施用锌5 kg/hm2、铁7.5 kg/hm2、钼0.45 kg/hm2时,苜蓿能增产18.1%;配合施用微肥对第2、3、4茬以及苜蓿年总产草量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3种元素中,锌的增产效果较好,而铁和钼的效果不明显。合理施用微肥能明显提高苜蓿的饲用价值,当施用锌10 kg/hm2、铁15 kg/hm2、钼0.225 kg/hm2时,能显著提高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钙含量;3种元素对苜蓿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锌的影响最大,而铁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陈鑫珠  张建国 《草业学报》2021,30(1):150-158
为探明茬次和高度对热研四号王草的乳酸菌分布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热研四号王草进行连续刈割3茬,每茬分别在1.0、1.5和2.0 m高度时采样,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青贮调制、乳酸菌计数及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原料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升高,粗蛋白(CP)含量和pH值显著(P<0.05)降低;第2茬的DM含量显著(P<0.05)高于第1和3茬,第1茬的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ADF含量最高,NDF含量最低;第2茬的青贮发酵品质优于第1和3茬; 2.0 m青贮品质优于1.0和1.5 m;第2和3茬乳酸菌的数量显著(P<0.05)高于第1茬;2.0 m高度乳酸菌数量较多,但不同高度间无显著(P>0.05)差异。培养法发现植物乳杆菌和融合乳杆菌是热研四号王草的高频乳酸菌,第1茬只分离到2种乳酸菌,第3茬分离到4种乳酸菌。  相似文献   

6.
热带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4年生热带人工草地放牧与不放牧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热研2号柱花草和珊状臂形草为优势草种的人工草地,其中对照区(不放牧)干草产量8096kg/hm2,极显著高于天然草地116.04%,放牧区6324.5kg/hm2,显著高于天然草地68.77%;其产草量呈动态变化,以10月最高;植被群落呈垂直空间层状分布,产草量多集中在11~40cm草层;在放牧区热研2号柱花草的频度和产草量减少,珊状臂形草和有钩柱花草增加,草种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7.
探究有机改良剂施用对猕猴桃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低产猕猴桃园增产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参考。在贵州省修文县低产猕猴桃园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改良剂对照(T1)、生物质炭改良剂(T2)、椰糠改良剂(T3)和自制复配改良剂I(T4)和自制复配改良剂II(T5)处理,测试施用有机改良剂后猕猴桃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改良剂提升了猕猴桃产量,以生物质炭和自制改良剂II效果最佳,分别增产23.5%和32.1%。施用有机改良剂处理猕猴桃单株果数提升,单果质量降低。施用有机改良剂提升了猕猴桃商品果率,其中生物质炭和自制改良剂I处理商品果率分别提升6.0个百分点和8.0个百分点。施用有机改良剂促进了猕猴桃干物质积累和糖度提升,并显著提升了猕猴桃蛋白质和矿质P、矿质K含量提升。从经济效益来看,施用生物质炭改良剂和自制复配改良剂I处理猕猴桃产值和利润均有提升;从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来看,与不施改良剂对照处理比较,仅施用生物质炭处理猕猴桃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有所提升,分别增长5.8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采用生物质炭改良剂能够实现贵州修文低产猕猴桃园增产、提质、增效的多赢。  相似文献   

8.
遮荫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产草量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遮荫网控制光照强度,研究了紫花苜蓿在不同遮荫强度下(对照、遮荫50%、遮荫80%)的生长情况,分析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和产草量指标。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对紫花苜蓿叶绿素a和b含量影响不显著,叶绿素a/b值随遮荫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苜蓿株高、茎叶比、产草量等指标随遮荫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全年产草量对照分别是遮荫50%和80%的3倍和8倍;第1茬产草量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比随遮荫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遮荫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建议遮荫强度不要超过50%,产量以第1茬为主,减少刈割次数。  相似文献   

9.
不同前茬对混播草地建植初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 inacea)和鸭茅(Dactylisg lomerata),在三峡库区沿江地带3种前茬分别为水稻(Rice)、沟叶结缕草(Manila grass)和黄豆(Soybean)的退耕地进行混播试验,研究当年的生长动态、产草量组成及其越夏率。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混播,产草量显著高于与苜蓿的混播组合,且产草量比重相对稳定;苜蓿竞争性差,不适宜混播;土壤条件显著影响混播效益及其产草量;结缕草茬的土壤肥力低,禾本科牧草长势差,有利于豆科牧草生长,其产草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前茬;黄豆茬土壤肥力好,禾本科牧草早期生长旺盛,将抑制豆科牧草;水稻茬的混播组合相对稳定;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混播牧草的越夏率;伏旱来临之前,良好的草层盖度有利于牧草越夏。  相似文献   

10.
添加乳酸菌和菠萝皮对柱花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花草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豆科牧草,蛋白含量高、营养品质好,为促进柱花草的加工利用,本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乳酸菌和菠萝皮对其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处理为CK(对照)、LQ(青贮宝)、LF(发酵乳杆菌)、LP(植物乳杆菌)、LS(鼠李糖乳杆菌)、B(20%菠萝皮)、BLQ(B+LQ)、BLF(B+LF)、BLP(B+LP)、BLS(B+LS)。添加处理后青贮60 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柱花草含有较少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菌,自然青贮其pH超过5.0,发酵品质差;所有添加物都显著降低pH、增加乳酸含量(P<0.05),明显改善了柱花草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单独添加菠萝皮的丁酸和NH3-N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单独添加乳酸菌(P<0.05),pH与LP以外的其他3种乳酸菌差异不显著(P>0.05)。除LP的乙酸含量较高,丁酸含量较低外,4种乳酸菌对其他各个发酵指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所用4种乳酸菌与菠萝皮混合添加,都进一步改善了柱花草青贮料的发酵品质,特别是BLP的青贮效果最佳,其pH值、乙酸和NH3-N含量低,乳酸含量及乳酸与乙酸比高。青贮袋开封后,包括对照在内的所有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11.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3889株·hm-2时,产量最大,茎叶比也最大,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一年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而刈割次数越多,茎叶比越小,鲜干比越大,粗蛋白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越低,品质则越好;当种植密度为13889株·hm-2、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198.10 t·hm-2;当种植密度为27778株·hm-2、刈割6次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7.88%。综合分析,杂交狼尾草要达到高产高品质,研究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的密度为13889株·hm-2,适宜刈割频率为4次·年-1。  相似文献   

12.
梁龙飞  王飞  董祥  郝俊 《草地学报》2020,28(3):703-711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a ‘Reyan No.4’)替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热研4号’王草替代比例为0%(H0,紫花苜蓿对照组),18%(H18),30%(H30),42%(H42)4个处理,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的第0,3,6,9,12 d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热研4号王草替代比例的增加,发酵全混合日粮中乳酸含量、pH及氨态氮/总氮逐渐减小,各组氨态氮/总氮小于100 g·kg-1TN且均未检测到丁酸;发酵60d后,H42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H0,H18组(P<0.05),与发酵前相比,各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有所下降,H42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下降最小;有氧暴露期间,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逐渐增加,乳酸菌的数量逐渐降低,H42组pH在12 d内未超过4.2,有氧稳定性最好。由经济效益分析可知,H42组饲料成本最低。综上所述,选用H42组进行全混合日粮发酵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不同牧草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牧草干物质(DM)及蛋白质(CP)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肉用绵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半体内法对13种牧草的DM和CP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苜蓿DM和CP在瘤胃内各个时间点的降解率最高(P<0.05);沙打旺、狗尾草、燕麦草、草地早熟禾72 h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13种牧草DM的可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的高低顺序与DM在不同时间点的降解高低顺序类似。豆科苜蓿和沙打旺CP的有效降解率最高(P<0.05);禾本科燕麦草、象草、草地早熟禾和狗尾草CP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P<0.05)。苜蓿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由此得出,豆科牧草苜蓿、沙打旺DM和CP的降解率高于禾本科牧草。燕麦草、草地早熟禾、象草、狗尾草的降解率较高;冷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羊草、披碱草的降解率居中;芨芨草、中华羊茅和芦苇的降解率偏低。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3种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的根系分泌物对杂草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营养液培法分别收集其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5种外来入侵杂草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含羞草(Mimosa pudica L.)幼苗无显著影响外,3种圭亚那柱花草对其余4种杂草的总化感综合效应均为抑制作用。‘热研5号’柱花草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效应强于其他二者,对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对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幼苗的侧根数、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也显著抑制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幼苗的生物量向地下分配(P<0.05),仅对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幼苗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弱。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进行圭亚那柱花草的化感效应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由此推测,3种圭亚那柱花草品种中,‘热研5号’柱花草具有防控外来入侵杂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吴燮恩 《草地学报》1991,1(1):172-176
按照全国草种区划的部署,华南区包括闽,粤、桂、琼四省(区)和云南省的南部地区。总结和分析五十年代以后华南各省(区)有关单位在牧草引种驯化和筛选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华南的自然环境,气候分区和土壤类型,主要草种的筛选依据及各草种的特性、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主要草种小区补充重复试验结果和生产调查,所有结果都显示适应华南种植的是热带栽培牧草。只有北和西北部边缘中山地区(海拔600—800米以上)适宜种植温带栽培草种。经综合评价再按照作者提出的分区原则、指标和亚区分区方法,华南区的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种可以划分为四个亚区:①闽、粤、桂南部和海南全部(热带和南亚热带)丘陵平原大翼豆、银合欢、格米姆柱花草、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和象草亚区;②闽、粤、桂北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绿叶山蚂蝗,银叶山蚂蝗、银合欢、宽叶雀稗和小花毛花雀稗亚区;③闽、粤、桂北部和西北部中山(中亚热带山地)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亚区;④滇南(热带和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大翼豆、格拉姆柱花草、宽叶雀稗和象草亚区。对各亚区的自然概况和草坡特点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热研9号坚尼草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研9号坚尼草是1988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的新品系,经鉴定后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热研9号坚尼草不但保持了该属牧草高产优质的特点,干草产量18000kg/hm2·a,比对照增产40%,干物质含粗蛋白质7.90%,种子产量495.8kg/hm2,增产93.9%,而且具有耐酸瘦土壤、耐低温干旱、较耐荫蔽等特点,适宜在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分类学,细胞学和RAPD分子标记对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Pennisefum Rich.sp.)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逸生狼尾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经同工酶及RAPD分析,逸生狼尾草与矮象草(P.purpureum Schum.cv.Mott)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王草(P.americanum×P.typhoideum)的遗传距离较远,说明逸生狼尾草在分类上属象草,而非当地多年称谓的"狼尾草"。  相似文献   

18.
温度胁迫对苜蓿和柱花草光合作用及N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亿伟  郭振飞 《草地学报》2008,16(1):100-102
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柱花草(Stylosant hesgui anensis(Aubl.)Sw.)均为优质豆科牧草,前者耐寒但不耐热,主要种植在北方地区,而后者耐热不耐寒,主要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探讨这两种牧草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机制,本文从温度胁迫对其伤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光合作用、N还原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