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降解型吡喹酮微囊的构建及其药剂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物可降解的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 ,采用复凝聚法制得适合肌肉注射的吡喹酮微囊 ;考察其形态学特征及吡喹酮微囊的体外动态与静态释药情况。建立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测定微囊内药物含量。结果 3批生物降解型吡喹酮微囊显微镜下和电镜下外观均一、光滑 ,平均载药量为 10 .0 3%,平均包封率为 6 1.75 %,平均粒径为45 .1μm;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微囊内的药物无突释现象。该生物降解型吡喹酮微囊可达到缓慢释放和长效制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1):92-96
为了屏蔽药物的不良味道,本试验以聚丙烯酸树脂IV为囊材,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了氧氟沙星掩味微囊。试验以包封率及载药量为指标,通过考察溶剂、囊材、乳化剂、抗黏剂的用量对微囊的影响来筛选处方工艺。应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氧氟沙星掩味微囊,载药量为57.4%,包封率为48.6%。该微囊在模拟口腔环境(pH值为7.0)介质中释放极其缓慢,60min仅释放总药量的2.1%;随着释放介质的酸度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除此之外,在胃酸酸度(pH值为1.0~3.0)范围内,氧氟沙星的释放还呈现缓释特征,可持续近10h。体外试验显示,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得的氧氟沙星微囊,既可掩味又能实现持续释药,而且制备工艺简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兽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微囊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药物微囊化技术,并对药物微囊囊材进行了评价,综述了药物微囊化的各种制备技术及微囊控制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等原料作为包被材料,制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微粒,获得了25%-54%的包被率。虽然包被率不高,但用本方法制备破伤风类霉素免疫微粒巳获得了成功,其制备条件、材料、技术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微型包囊是在药物生产领域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其制备加工过程统称为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简称为微囊化。其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壁壳(membrane wall),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囊心物)包裹成为药库型的微囊,也可以溶解或分散在这些高分子材料中  相似文献   

6.
喷雾干燥法是缓释微囊常用的制备方法,作者从喷雾干燥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探讨囊材、温度、料液浓度、雾化速度、进料速度、增塑剂和抗黏剂等因素对成功制备缓释微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微囊,比较各自制得的微囊质量参数及其体外释药特性,以期为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通过正交设计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微囊质量的影响,评定微囊的大小、形态、载药量、包封率等质量指标,以释放度实验研究其释药特性.结果显示,水中干燥法所制得微囊粒径20 ~ 30 μm,包封率为87.3%;油中干燥法微囊粒径范围为200~400μm,包封率为93.7%.上述结果表明油中干燥法所得微囊粒径较大,包封率、载药量均明显高于水中干燥法制得的微囊;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微囊化大大延缓了盐酸多西环素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罗红霉素适口性,试验采用溶媒挥发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囊,并对微囊直径、载药量、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囊为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3μm;微囊最高载药量为30.17%;该微囊具有胃内不溶、肠内溶解释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优化复方肉桂醛微囊的制备工艺,评价复方肉桂醛微囊的质量。试验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复方肉桂醛微囊,单因素试验探讨芯壁比、加水量、搅拌速度对微囊形成的影响,以包埋率与微囊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工艺参数,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芯壁比4∶5、加水量为每克乙基纤维素使用25 mL的蒸馏水、搅拌速度800 r/min,获得最佳包埋率为30.73%,对应产率为69.03%。微观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有新构象形成,表明微囊制备成功。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药物未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微囊会快速释放;当溶液中药物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药物释放速率将会减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研究表明,试验通过复方肉桂醛的特殊微囊包被处理技术,筛选出了复方肉桂醛微囊的最优制备工艺,为植物精油产品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通过其自身降解来调节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对微球的制备方法、释药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正>微囊化药物是指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即囊心物包裹成直径为1~5 000μm(通常为5~250μm)的微小胶囊,这种微小胶囊剂型药物称为微囊化药物,而这种制备微囊化过程的技术称为微囊化技术[1]。微囊化药物具有改善动物福利、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耐药性等优点,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1微囊化药物的优势目前,我国猪、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养殖模式使疾病的给药方式以拌料口服、饮  相似文献   

12.
试验就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聚乳酸、贝尼尔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含量不同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微球;贝尼尔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含量越高,体外释药速度越快。通过体外释药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贝尼尔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使用聚乳酸对丝素蛋白膜进行改性,制备聚乳酸/丝素共混膜,期望改善丝素蛋白膜作为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效果。首先研究聚乳酸含量对共混膜断裂强力和溶失率的影响,接着以染料罗丹明B作为小分子模型药物,将共混膜作为药物载体,对其药释性能进行研究,并使用药释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最后探讨药物的用量以及膜厚度等因素对共混膜的药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的加入能够显著地提高丝素蛋白膜的断裂强力,降低其溶失率;聚乳酸/丝素共混膜对供试药物罗丹明B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释放过程属于菲克扩散模型;适当增加药物罗丹明B的用量可以有效提高共混膜的药物释放速率,而共混膜厚度的增加则可抑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微囊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微囊技术作用的基础上,从囊材的选择与微囊工艺两方面讨论了微囊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微囊技术的发展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囊是以聚电解质复合结构为囊膜形成的可降解胶囊,胶囊作为药物载药系统是目前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囊作为药物的载药系统具有缓释、控释与靶释药物性能,同时囊膜作为药物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层,能够降低酸、碱、酶等不良因素对药物的影响,保持药物的稳定性,以及作为细胞培养微反应器吸附净化有毒金属离子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分子质量、壳聚糖浓度、壳聚糖溶液pH值,以及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囊膜强度和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囊技术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微型胶囊内制成固体微粒产品的一种特殊方法。形成胶囊壁的壁材 ,大多为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如明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环糊精以及纤维素衍生物等。目前在饲料工业应用较多的是喷雾干燥法和微粘合微胶囊法。喷雾干燥法是将液体成分在热气环境中雾化成小液滴 ,再干燥成固体颗粒的过程 ,该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用于干燥热不稳定药物 ,或用于改善水中溶解度较低药物的溶解性 ,改善制备片剂用颗粒的流动性 ,改善药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 ,它也可用于制备药物微囊。喷雾干燥技术是微囊化的…  相似文献   

17.
乳化条件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得最佳的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工艺参数,分别进行了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含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壳聚糖∶麦芽糊精)和壁材含量6个因素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单甘酯与蔗糖酯的质量比1∶9,乳化剂含量1%,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5%,壁材比1∶5。另外,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和壁材含量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乳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0%,壁材比1∶10。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英  张日俊 《饲料工业》2002,23(10):48-50
1微胶囊技术简介微胶囊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迅速、用途广泛而又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制备微胶囊的过程称为微胶囊化(microencapsulation),它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裹在一个微小的胶囊中。包封用的壁壳称为壁材;被包的囊芯称为芯材,芯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囊壁厚度一般为0.1~200μm之间,微胶囊的粒子大小,因制备工艺及用途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可以制成0.01μm~1000μm的微胶囊。虽然对于微胶囊尺寸范围的分类还没有很统一的标准,但目前有人认为直径小于1μm的为毫微胶囊,而直径大于1000μm的为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3种不同质量比的两嵌段共聚物制备的聚合物胶束,优化恩诺沙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考察该胶束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以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恩诺沙星聚合物胶束,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处方;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红外分光光度法(IR)确证含药胶束特征。结果显示,采用PLA16000-mPEG2000(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共聚物为载体,以丙酮为有机溶剂,所制备胶束平均粒径为(117.2±8.2)nm,载药量为(3.3±0.17)%,包封率为(32.3±1.70)%;相对于另外2种材料制备的胶束有较好的载药量,且IR确证药物已被包封在胶束中。恩诺沙星胶束体外释药试验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理想的胃靶向四环素掩味制剂,以聚丙烯酸树酯Ⅳ为囊材,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四环素微囊,并采用正交法优化溶剂、囊材、乳化剂、抗黏剂的相对用量,筛选得最佳工艺组微囊载药量为69.58%,包封率为48.10%。体外评价结果显示,在近中性(pH6.6)口腔介质中,四环素从微囊中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5 min释放总药量的2.2%,即便30 min内也仅5.6%;随着释放介质的pH下降,四环素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在胃酸(pH1.0)介质中,5 min即可释放出总药量的47.7%,2 h可达80%以上。该四环素微囊制备工艺简便,产物具有优异的胃靶向性,可发挥掩味及保护牙齿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