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果测定的8个品种中,白羽鸡生长速度最快,体型大,197日龄平均体重达到2 454.5g;零号麻鸡的胫长和胫围最大;黄矮脚鸡体重最轻,219日龄平均体重为1 333.3g,胫长和胫围也是最小的。白羽鸡、零号麻鸡、7号麻鸡和1号麻鸡属于生长速度快的品种,体型也较大,平均体重均超过2kg;伊莎鸡、黄鸡、黄麻鸡和黄矮脚鸡体型较小,平均体重小于2kg。各个品种体重、胫长和胫围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说明体重、胫长和胫围的增减方向相同;但各个品种体重、胫长和胫围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高,在0.23~0.71的范围之间。  相似文献   

2.
仙居鸡的体尺测量及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仙居鸡的体重、体尺及公鸡肉品质与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对所涉及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仙居鸡平均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胫长、胫围分别为14.05cm、10.4cm、8.85cm、7.15cm、3.1cm;仙居公鸡的屠宰率达90.97%,半净膛率为80.16%,全净膛率为63.27%,胸肌率7.7%,腿肌率14.2%;肉质参数(pH值、透光度、失水率、嫩度)中仅嫩度与pH值、透光度、龙骨长、胫长有中度相关;屠宰性能(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及腿肌重)的各项指标间高度相关;龙骨长、胫长有中度相关;体尺指标(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胫长、胫围)的相关系数为0.424~0.88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广西地方鸡种的羽色、胫色遗传规律,采用广西地方麻鸡里的黑羽黑脚鸡、麻羽黄脚鸡、瑶鸡、广西三黄鸡进行杂交,观察F1代的胫色、羽色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广西麻鸡里面的黑羽鸡与麻鸡杂交,F1大部分为黑羽,少部分为麻羽。黑羽鸡与广西三黄鸡杂交,F1半数以上黑羽,部分褐麻羽黄麻,少部分黄羽;胫色方面,瑶鸡与麻羽黄脚鸡杂交,F1公鸡白胫或黄胫,母鸡青胫,判断其基因型为Zid Zid和Zid W,胫色为伴性遗传。广西麻鸡的黑羽黑脚鸡与其他鸡杂交,F1公母鸡都会出现部分黄脚鸡,其胫色基因型应该是存在抑制基因Id。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瑶鸡体尺与体重进行通径分析并建立其最优回归模型,为通过体尺性状提高瑶鸡的选育理论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瑶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8周龄,每隔两周称重一次,同时测量鸡只的体斜长(X_1)、龙骨长(X_2)、胫长(X_3)、胫围(X_4)、胸宽(X_5)、胸深(X_6)等体尺指标。运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母鸡的体重(P0.05),除12周龄公鸡、母鸡的胫长、胫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周龄两性的各项体尺差异显著(P0.05)。瑶鸡公鸡体重与体尺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687),其次是胫长(r=0.555);母鸡体重仅与体斜长、胫围、胸深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425),其次是体斜长(r=0.422)。胫围、体斜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瑶鸡体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公、母鸡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 206.414+45.646X_4+6.058X_1和Y=-651.861+27.347X_4+7.046X_1。综上所述,瑶鸡在选育时,公鸡应注重胫围、胫长、体斜长的选择力度,母鸡应注重胫围和体斜长的选择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矮脚鸡为鸡中的独特品种,脚胫比常规鸡脚胫短1/2~1/3。一般鸡的脚胫长在10em以上,而矮脚鸡仅5~7cm长。由于胫短而导致身矮,故矮脚鸡的特征特别显示脚短身矮,性情温驯而且耗料少,是笼养或规模化养殖的特选鸡种。如贵州大学选育的dw基因控制的矮脚黄鸡和兴义矮脚鸡均为该类型。矮脚鸡虽矮小,但体型匀称丰满、肉质细嫩有独特风味的特色。成年鸡体重仅1.5~2.0kg左右,特别适合小型家庭一次性消费,更兼脚短能作为进行生态安全养殖生产优质特色鸡品牌的特殊标识,因此矮脚鸡越来越受消费者所欢迎。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京海黄鸡的保护、开发提供参考数据,对不同性别京海黄鸡体尺及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鸡16周龄平均体斜长、胸骨长、胸宽、胫长、胫围分别为22.13,11.98,11.06,11.23,4.16cm;母鸡上述指标分别为19.78,10.72,9.06,9.01,3.82cm。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8.08%、81.36%、68.86%、7.66%和11.63%,母鸡分别为88.12%、80.69%、68.12%、8.00%和10.53%;公母鸡各项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且体斜长、胫长与各屠宰性能指标呈极显著相关,其余各体尺指标之间、体尺与屠宰性能指标相关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边鸡的种质资源状况,笔者采用入户调查与测定主要经济性状的方法对江边鸡的种质特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公鸡体斜长(24.2 cm±1.7 cm)、龙骨长(16.7 cm±1.7 cm)、胫长(13.0 cm±1.2 cm)、胫围(5.3 cm±0.6 cm),大于母鸡的体斜长(21.8 cm±0.5 cm)、龙骨长(13.9 cm±1.9 cm)、胫长(10.6 cm±0.7 cm)、胫围(4.5 cm±0.3 cm),差异极显著;公鸡体重有大于母鸡的趋势(分别为2.36 kg±0.32 kg和2.11 kg±0.20 kg),但差异不显著。公鸡胸宽为7.5 cm±0.8 cm,母鸡胸宽为7.0 cm±0.8 cm;母鸡的胸深为9.2 cm±1.8 cm,有高于公鸡(8.4 cm±1.0 cm)的趋势。母鸡屠宰率为91.8%,公鸡为86.0%,母鸡屠宰率有高于公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公、母鸡半净膛率均为73.9%,公鸡全净膛率59.0%,母鸡全净膛率58.2%。蛋重为54.8g,平均蛋形指数为1.33±0.05,蛋壳厚度为0.53 mm±0.06 mm。江边鸡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产肉性能好,繁殖力高,对高海拔适应性好,具有较高的遗传潜力和保种价值。  相似文献   

8.
隐性白羽鸡的早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隐性白羽鸡0~12周龄体重、体尺发育规律,结果显示:①公、母鸡间体重、体尺差别明显,尤其在生长高峰以后;②体重的遗传力较高(0.36~0.57),且在生长高峰前逐渐升高、生长高峰后逐渐降低;③除个别周龄外,体尺性状的遗传力以中等为主;④12周龄性别间胫色差异不显著;⑤龙骨长、公鸡胫长在8周龄前几乎是直线生长,胸宽、母鸡胫长在6周龄前直线生长,胫围、胸角度在4周龄前生长较快,此后生长发育趋缓。  相似文献   

9.
采集了110个中国地方品种鸡所在地的生态因素(平均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和生产性能指标,以研究其对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显著影响公母鸡胫长、公鸡胫围和胸肌率、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蛋重(P0.05);炎热条件下公母鸡胸宽、胫长和母鸡胫围生长较差,公母鸡屠宰率和公鸡半净膛率在暖条件下表现较好,蛋重在凉条件下较高;年均降水量对中国地方鸡品种公母鸡体斜长、胫长、骨盆宽及公鸡的腿肌率、胸肌率和母鸡体重、全净膛率、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年均日照时数对公母鸡体重、公鸡胸深和母鸡胫长、骨盆宽、屠宰率、腿肌率和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0.
<正> 从1979年始,我们利用江苏红育鸡进行小体型选育。试图育成一个体型小、产蛋多、耗料少、经济效益高的褐壳蛋鸡纯系。现将选育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素材:江苏红育鸡纯系。由赛克斯商品代育成。 选种方法:(一)矮脚选择 选择脚矮的母鸡与胫骨长度10.5厘米以下且胫骨较粗的公鸡参加配种。逐年淘汰高脚母鸡。以此降低体重,培育小型鸡。 用工业外卡钳测量胫骨长度,用无弹性细棉线测量胫骨最细部位的周长表示胫围。  相似文献   

11.
将含有dw基因的纯系黄鸡导入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地方品种鸡群(R系)内,培育出新的含有纯合dw基因品系K系。选育出的振宁矮小型黄鸡品系K系,体型外貌一致,胸肌丰满,鸡肉光滑,毛孔细小,胫短;公鸡胫长6.0 cm以下,母鸡胫长5.5 cm以下;公鸡16周龄体重在1.70 kg以上,母鸡在1.25 kg以上。  相似文献   

12.
儋州鸡体重和体尺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儋州鸡早期选育日龄以及体尺性状和体重间的内在联系,试验分别对70日龄和90日龄儋州鸡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并采用SAS 9.0软件对体重、体尺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儋州鸡公鸡体重、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母鸡;公母鸡体重的变异系数较大,选育潜力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儋州鸡8个体重、体尺指标综合成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1.01%;早期选育综合评价,90日龄优于70日龄。90日龄儋州鸡体尺与体重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体斜长和胫围是影响公鸡体重的主要体尺性状,胫长和胫围是影响母鸡体重的主要体尺性状。  相似文献   

13.
杏花鸡简介     
杏花鸡是广东省地方优良鸡种之一,原产于封开县杏花、罗董、渔涝等地,当地称为“米仔鸡”,具有“三黄”(毛黄、喙黄、脚黄)、“三短”(体躯短、颈短、脚短)、“两细”(头细、骨细)的特征。该鸡以肉质特优著称,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对比舍外散放蛋鸡与舍内笼养蛋鸡在体重、胫长和胫围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饲养方式对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散放鸡体重在8、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长在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围在10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笼养鸡和散放鸡各周龄的胫长和胫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均匀...  相似文献   

15.
仙居鸡早期肉用性状的测定与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仙居鸡体重、体尺、屠宰和肉品质性状,研究其肉用特性。试验用12个公鸡家系的720只健康雏鸡(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每周测定个体重,12周龄时每个家系取5只公鸡、5只母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2周龄后公鸡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12周龄公、母体重分别为858.9g和719.5g;12周龄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都显著大于母鸡(P<0.05);公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头率、爪率、心率、肝率等指标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而肌、腺胃率则是母鸡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大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90日龄黄杂鸡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定,并对所测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公鸡的体重、胸深、胸宽、胸骨长、胫长、胫围和背宽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各体尺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所有相关系数中,体重与胸宽的相关系数最大(r=0.809),胸深与胫围的相关系数最小(r=0.363)。本试验表明在肉用黄杂鸡的选种上,可以加强胸宽等指标的选育,提高肉用鸡体重。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观察竹丝鸡(即泰和鸡)各种性状的遗传性能,1988年笔者用1只竹丝公鸡(1987年)我站鸡场从柳州地区竹丝鸡场引进饲养,其主要的表现型是皮肉骨及内脏乌黑和1只都安本地母鸡(其主要的表现型是皮肉骨及内脏白色)杂交。第1次杂交得16枚杂交种蛋,孵化后得13只小鸡。育雏1月后便能区分出公母,其中公的有7只,母的有6只。经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杂种公母鸡的全身皮肉竟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公的全部是白色,母的全部是乌黑。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弄清这个问题,笔者把第2次杂交得的9枚杂交种蛋进行孵化,结果孵出7只小鸡。育雏1月后区分出公母,其中公的6只,母的有1只。经观察,这些杂种公  相似文献   

18.
李剑虹  李林  姚昆  李惠堂  包军 《家畜生态》2011,(1):58-61,72
试验通过对比舍外散放蛋鸡与舍内笼养蛋鸡在体重、胫长和胫围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饲养方式对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散放鸡体重在8、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长在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围在10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笼养鸡和散放鸡各周龄的胫长和胫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均匀度均高于或等于80%。两组蛋鸡各周龄体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体重均匀度呈逐级递增状态,6周龄蛋鸡体重均匀度较低,到12周龄时均匀度已达到80%。两组蛋鸡的生产性能各指标均达到海兰褐蛋鸡饲养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胸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与胫围的相关性最高(0.676);母鸡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角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体斜长的相关性最高(0.761)。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公鸡体重=-1.229+0.392胫围+0.091龙骨长;母鸡体重=-2.377+0.114体斜长+0.224胫围+0.077龙骨长。  相似文献   

20.
试验用代乳料饲喂45头牦犊牛,每头牦犊牛饲喂量0.4 kg/d。经过160 d试验,6月龄公、母牦犊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比同期对照组公、母犊牛分别增加了10.34 cm和6.76 cm、5.32 cm和4.94 cm、12.34 cm和10.00 cm、0.3 cm和0.2 cm,体重分别增加了7.4 kg和7.3 kg,除管围外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18月龄公、母牦犊牛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比对照组公、母牦犊牛分别增加了6.3 cm和4.9 cm、8.0 cm和6.7 cm、11.1 cm和12.2 cm、1.3 cm和1.0 cm,体重分别增加了15.2 kg和14.7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发情率26.7%,对照组8.9%,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