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防治信阳市鲢鱼、鳙鱼出血病,笔者对鱼出血性疾病病原采用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水环境恶化是主要病因。每年7—8月份是本病的高发期,水温越高本病的死亡率就越高,温度低于20℃无死亡。  相似文献   

2.
鲤鱼豚鼠气单胞菌感染症的研究Ⅰ.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春地区池塘精养鲤鱼暴发的以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的疫病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从自然感染鲤鱼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属于豚鼠气单胞菌.用增菌培养物经人工感染试验获阳性结果.证明该菌为本病致病菌.用自然感染病鱼的组织滤液,经人工感染呈阴性,证明本病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维罗纳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某渔场罗非鱼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病原分离纯化,表型鉴定及16SrRNA测序分析,从发病和濒死鱼中分离纯化了4株革兰阴性杆菌(Av1、Av2、Av3、Av4),其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化特征与维罗纳气单胞菌相同;用PCR方法扩增4株纯化菌的16SrRNA基因,得到大小相同的片断,选取条带明亮的Av3进行16SrRNA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的维罗纳气单胞菌B565株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用核苷酸同源性99%以上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Av3与运动性气单胞菌聚类。综合动物回归试验结果,确定维罗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导致该渔场罗非鱼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鲤鱼出血病病原体鉴定及其疫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具有出血症状的鲤鱼肝中分离出一株嗜水气单胞菌,能使实验鲤鱼发生出血症,鉴定为此种疾病的病原,在疾病流行季节中给鲤鱼口服以此株细菌制成的饵料吸附型疫勒后有88.9%鱼生存,而未服用疫苗的只生存61.7%。  相似文献   

5.
鱼类疾病的发生 ,多为病原微生物引起 ,但由于养鱼者大都缺乏必要的显微镜设施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判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相对不足 ,为此从多种因素去判别诊断鱼病 ,会更适合众养鱼者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1依鱼的活动情况来诊断健壮的鱼一般是成群集游 ,行动灵活 ,反应敏捷 ,爱惊即潜入水中。病鱼则通常离群独游 ,行动缓慢 ,反应迟钝 ,受惊后略向水底下潜 ,后缓慢游出水面。当鱼表有孢子虫等寄生虫病时 ,会在水面发狂打转或在水面作持续的跳跃。2依鱼的摄食情况判断正常的鱼摄食时 ,抢食力强 ,且食量比较稳定。如果发现鱼的食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近期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与Gen Bank中登录的A.veronii的gyr B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与A.veronii聚为一族。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鳃、肝、肾、脾、肠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够从发病鱼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以上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表明3株分离菌株均对氧氟沙星、氯霉素、多西环素3种药物敏感。本实验为中牟地区A.veronii的防治和自然感染A.veronii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在宜良、嵩明县的杨林两地各一养鱼场的部分鱼塘先后发生了一种鱼病.经对两地发病鱼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病原分离鉴定、水质分析等,诊断为弧菌、嗜水气单孢菌及鱼害粘球菌混和感染后,采取了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8.
在猪气喘病病原分离中,过去多数工作者认为利用新鲜病肺分离容易得到成功,国内未见有从冻结和冻干病肺中分离病原的报导,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一次不易分离成功或在野外采毒长途运送中不能及时分离,为了解决病原分离过程中存在的这类问题,我们在运用新鲜病肺做对照的同时,进行了从冻结和冻干病肺中分离猪肺炎支原体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鉴定引起四川省绵阳市水箱养殖的西伯利亚鲟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西伯利亚鲟脾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XYCY-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表型检验、感染回归试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病理观察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西伯利亚鲟鱼具有致病性,实验鱼发病和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基本相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鲟鱼发病的病原;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7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等13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对四川绵阳地区鲟鱼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引起异育银鲫发病的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病鱼体内分离到细菌分离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证明为导致异育银鲫发病的致病原.对病原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表型特征一致,而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也是与霍乱弧菌相聚类,两者16S rD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93%.综合表型特征与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株应归属于霍乱弧菌.血清型鉴定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株霍乱弧菌对喹诺酮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以及β-内酰胺类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引起湖南省永州市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原种类,从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患病山羊采集病料,同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两种方法,对引物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主要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发现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现象,未发现其他病原。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头孢噻吩敏感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苯唑西林、丁胺卡那和头孢噻吩的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禽衣原体病(AC)由细菌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禽衣原体株可引起人严重发病甚至死亡。细胞培养是分离鹦鹉热衣原体最方便的方法,鸡胚仍在用于衣原体的初级分离,PCR技术对动物组织中衣原体的检测已经取代病原分离。PCR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超过病原分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巢氏PCR和实时PCR可以与病原分离方法一样敏感。检测衣原体抗体的标准血清学方法是补体结合(CF)试验,改良过的直接CF试验可以与多种血清配合应用。其他血清学试验方法如ELISA、乳胶凝集试验、原生小体凝集试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及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等也可作为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6年以来,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区的樱桃谷鸭群陆续发生了以软脚和脾脏坏死为特征的疾病。随后,经过对该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确定为呼肠孤病毒感染。本试验从山东潍坊地区1例患有脾脏坏死的樱桃谷种鸭体内分离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判定引起此次樱桃谷种鸭脾脏坏死的病原为鸭呼肠孤  相似文献   

14.
<正>鱼虱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是由甲壳动物寄生引起的疾病,为鱼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在春季极易流行,致使鱼体瘦弱,影响生长。有的鱼虱可在鱼体表自由爬行,给鱼造成很多伤口,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病原病原是多种鱼虱。鱼虱是一种小型甲壳类水中害虫。外形似臭虫,俗称水臭虫。通体透明呈青白色,一般寄生在2厘米以上的鱼体各部位,腹下和鳍、尾部尤多。由于它体色透明,寄生在鱼身上色而变化其体色,不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贵州省开阳县1例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CPP)病原种类,实验通过病原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病原具有支原体的生长特性,菌落形态与支原体相似;支原体分离株与Mo模式株生化试验结果相同,与Mmc模式株存在差异;PCR试验进一步确定分离株为Mo模式株。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应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此病为暴发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为气单胞菌、耶尔森菌等多种病原,并且还有新病原出现。流行季节一般是4~10月,流行高峰期是6~8月,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域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1种急性传染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一群怀孕母山羊流产的病原,采用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和生物学分型方法对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出的病原进行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原为布鲁杆菌,AMOSPCR和生物学分型方法的结果显示分离布鲁杆菌为马尔他布鲁杆菌生物Ⅱ型。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2):73-78
为确定导致江苏省某水产养殖户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患病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命名为GM1508),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S.sciuri)。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4 bp(Gen Bank登录号KX781275),用与该菌株核苷酸同源性较高的S.sciuri、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代表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本分离株与13株S.sciuri的同源性为99.1%~99.7%,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枝,表明该分离株为S.sciuri。以0.2 mL/只(1×108cfu/mL)菌液的剂量接种黄颡鱼,死亡率为100%(10/10),表明该分离株对黄颡鱼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青霉素、米诺环素、呋喃妥因、氯霉素等20种药物敏感。本研究为黄颡鱼S.sciuri感染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房山某锦鲤养殖场锦鲤发生大量死亡,患病锦鲤呈烂鳃、肾脏糜烂、身体浮肿;症状类似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感染,但经PCR检测排除了KHV感染。为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发病鱼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分离、细菌分离培养、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PCR扩增等检测。通过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肾脏内可见200 nm×400 nm的痘病毒样颗粒。抽提病毒核酸后,用已知的鲤鱼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出548和180 bp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公布的CEV H504株序列完全一致。根据发病鱼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定该病为CEV引起的鲤鱼浮肿病。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鲤鱼浮肿病。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兔业的不断发展,家兔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毛洪先等于1991年从兔肺炎病灶分离到支原体,为国内外首次分离和培养成功,并初步作了鉴定,1993年又从毛兔活体分离到兔肺炎支原体,证明该病原在兔群中有感染和流行。为了深入研究兔肺炎支原体的体外生长特性,寻找治疗兔肺炎支原体病的方法,我们采用3种不同的培养液,从某兔场分离培养兔肺炎支原体病原,并进行传代,同时对该病进行了药物治疗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分离培养液牛肝汤培养液:自制牛肝汤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