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羊皮下、淋巴脓肿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经采集病料分离鉴定,其主要病原主要是伪结核棒状杆菌,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公认难以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引起患病羊发生一处或多处脓肿,消瘦、生产性能低下,严重者发生死亡,该病一旦侵入羊群则很难彻底消除。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大量从省内外引进种羊,加之商品羊的频繁流动,我省山羊群发生皮下、淋巴脓肿病较普遍,给养羊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本试验在本省分离鉴定的伪结核棒状杆菌中,选取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山羊病料分离的5株伪结核棒状杆菌,采用圆滤纸片法,…  相似文献   

4.
贵州山羊饲养场常发生皮下、淋巴脓肿病,该病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多发于春秋两季,带病羊场占调查数的80%以上,群内发病率为6%左右(3%~30%).场内一旦发生本病,则经年不断,难以根除,给养羊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我们在对山羊皮下、淋巴脓肿病作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该病主要由创伤感染引起,可直接接触感染,也会间接接触感染,还会因人为因素(如消毒不严的预防注射等)引起.为弄清病原,采集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病原也不尽一致,但其主要病原为人畜共患的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其次有松鼠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四联球菌等.现将其主要病原"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旨在对重庆地区山羊体表型淋巴结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无菌采集山羊患病部位脓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依据菌株16S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从病料中主要分离到3种病原菌,分别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化脓隐秘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化脓隐秘杆菌16SR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从3种菌株混合基因组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507、1 378和278bp的对应菌株特异性序列,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3cfu·mL-1;对采集的80份临床样品进行多重PCR检测,发现伪结核棒状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2.5%,伪结核棒状杆菌与化脓隐秘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75%,三种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7.5%。成功分离到山羊淋巴结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并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的防控及治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某羊场一例羊皮下脓肿病的病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TSA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然后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和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同源性分析,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2株细菌对头孢曲松、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多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该细菌广泛存在于患畜的皮肤、肠道内,也可以存活在自然环境中,例如肥料、土壤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病菌。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传染性很强,患病骆驼会出现淋巴结、肺脏、皮肤脓肿现象,如果皮肤表面脓肿破溃,其白色黏稠脓液会流出污染周围环境,引发其它动物患病。笔者以实例为分析对象,对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羊主要表现消瘦、局部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特征,该病在临床上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一旦羊群发病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三明市三元区某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户饲养的部分南江黄羊发现颈肩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采集患病羊淋巴结脓肿物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山羊所发病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乳汁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性药物,试验采用规模化奶牛场16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选择了31种抗生素和11种单味中药、1个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5份乳样中分离到8种细菌43个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分离菌的46.51%;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大肠杆菌16株,占分离菌的37.20%;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杆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从乳房炎乳汁中分离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噻吩、先锋必、氟罗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对连翘、柴胡、红藤和皂角刺等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试验采用选择培养基对来自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乳样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观察到两种形态的葡萄球菌疑似菌,经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PCR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产色葡萄球菌,分别命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raw milk China和产色葡萄球菌sch raw milk China;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raw milk China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氟哌酸中介,对头孢噻吩、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氧氟沙星敏感;而产色葡萄球菌sch raw milk China对红霉素中介,对其他11种药物敏感。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可能是石河子地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将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接种50只实验小鼠,4周后用利福平对其中存活的27只进行治疗试验,疗程为1周。然后每周解剖3只实验小鼠,检测药物在其脓肿病灶内有效杀菌作用的持续时间即残效期;同时对耐受该药物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停药后第8周病灶内不仅仍有药物残存,而且仍然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同时由4只小鼠的脓肿病灶分离到接种菌,经鉴定确认均为利福平耐受菌。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利福平极易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3.
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4.
波尔山羊干酪样淋巴结炎的病原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波尔山羊场羊群患有以淋巴结肿 大、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怀疑为山羊干酪 样淋巴结炎。从一患病羊只的淋巴结脓肿中 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对该病原菌分别进行 病原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等 方面的鉴定,初步确定为致病性假结核棒状 杆菌。  相似文献   

15.
对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10个不同规模奶牛场采集的有临床症状并且为最近10d未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过的3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细菌,经鉴定,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最高,达22/30;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分离率相近,都相对较高,分别为19,30和17/30;肠道菌和棒状杆菌的分离率相等,都是10/30;真菌的分离率为7/30.  相似文献   

16.
采集患子宫蓄脓病犬子宫的分泌物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链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化脓性棒状杆菌1株;埃希氏大肠杆菌17株。药敏试验表明,链球菌的敏感药物为卡那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为庆大霉素等,化脓性棒状杆菌的敏感药物为呋喃妥因等,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敏感药物为头孢哌酮等。  相似文献   

17.
我省某波尔山羊养殖场发生了几乎波及全群的体表淋巴结脓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8.
参照已发表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对比,确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病料,检测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1%;检测17份病料,阳性率为70.6%,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云南1起山羊皮下脓肿进行细菌学诊断,本研究从皮下脓肿的脓液样品中分离到2株革兰阳性链状球菌YN220769和YN220770,对2株分离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细菌鉴定结果显示2分离株生化特征与加勒多尼亚链球菌(Streptococcus caledonicus)模式菌株CCUG 73951T一致;与S.caledonicus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9.6%~100.0%,与S.caledonicus CCUG 73951T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9%;与5株S.caledonicus参考株形成同一个进化分支;根据鉴定结果,将YN220769和YN220770鉴定为S.caledonicus。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分离菌对小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多种抗生物敏感,对磺胺甲恶唑耐药。本研究首次从山羊皮下脓肿分离到S.caledonicus,证实山羊S.caledonicus感染的存在,对山羊S.caledonicus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山东临沂地区某奶山羊养殖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探究其药敏性。[方法]本试验采集山东临沂地区某奶山羊养殖场中的患乳房炎奶山羊乳样,通过细菌培养基培养法进行致病菌分离,并使用PCR扩增技术进行测序和数据库对比鉴定病菌,通过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对临床实践中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分离鉴定共得到109株致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分别为41.28%和28.44%。耐药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肟钠敏感性最高,为97.0%,而大肠埃希菌对氧氟沙星敏感性最高,为73.8%。提示可以使用这两种抗生素药物治疗该场的奶山羊乳房炎。[结论]该养殖场奶山羊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对头孢噻肟钠和氧氟沙星最为敏感,推荐临床使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