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确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滞育解除的环境影响因子,于室内对不同光周期(10 L∶14 D和16 L∶8 D)、不同温度(17、24和27℃)及10℃低温刺激下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率和滞育解除历期进行对比,并在广州市田间对越冬代日本平腹小蜂自然羽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均可以解除日本平腹小蜂滞育,但是相对于低温短光照,高温长光照的滞育解除率更高,滞育解除历期更短,其中温度27℃、光周期16 L∶8 D条件下日本平腹小蜂的滞育解除率最高,滞育解除历期最短,分别为98.09%和22.95 d。低温刺激不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的必需条件,10℃下储存时间越长,滞育解除历期越短。日本平腹小蜂在田间以老熟幼虫越冬,当月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缓慢羽化,在广州市的越冬时间长达4.5~7.0个月。表明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最适宜的条件为温度27℃和光周期16 L∶8 D。  相似文献   

2.
丽草蛉是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能以预蛹进行兼性滞育越冬,该属性对延长丽草蛉的产品货架期、增加产品储备量及促进产品运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测定了丽草蛉非滞育预蛹(1日龄)和滞育预蛹(1日龄、7日龄)体内的总蛋白质、脂类、糖类及醇类等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以及脂肪酶、海藻糖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比较了非滞育和滞育丽草蛉预蛹体内重要生化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滞育和非滞育丽草蛉的生理生化特征显著不同,滞育预蛹显著积累蛋白质、脂类、甘油三酯、糖原等能源物质以及甘油、海藻糖等低温保护物质,并且滞育个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显著增强,这些生理生化变化有助于提高丽草蛉的抗逆性,满足滞育维持期及滞育解除后恢复发育的能量需求,保证滞育个体的发育和存活。结果为解析丽草蛉滞育的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的活性。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抗逆性酶活力随着纬度的降低而上升,长沙种群的酶活性明显高于哈尔滨种群的酶活性;滞育幼虫体内CAT、POD和SOD酶活性高于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酶活性,而ATP和LDH的活性解除滞育幼虫高于滞育幼虫。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酶活力的增高和下降与抗寒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不同虫态体内的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老熟幼虫体内的CAT、POD和SOD酶活性低于蛹期,而ATP和LDH酶的活性老熟幼虫高于蛹期。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老熟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对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滞育蛹和滞育解除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虫态不同个体间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其变异范围均符合正态分布。柑桔大实蝇不同发育状态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已解除滞育进入发育状态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1.15℃和-9.76℃;其次为滞育蛹,分别为-8.93℃和-7.63℃;而老熟幼虫最高,分别为-7.09℃和-3.43℃。此外,老熟幼虫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之间的差值最大为3.24℃,显著高于滞育蛹(1.30℃)和滞育解除蛹(1.39℃)。表明,倒春寒对已进入发育状态的柑桔大实蝇蛹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东亚小花蝽滞育前后耐寒能力及与滞育有关的物质变化,以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其滞育、解除滞育和发育3种状态下的过冷却点、低温耐受性及体内耐寒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9.59±0.61)℃、(-6.28±0.53)℃。滞育与解除滞育的东亚小花蝽的过冷却点、结冰点、体内的含水量显著低于发育个体;滞育东亚小花蝽体内总糖、海藻糖、甘油、脂肪和抗逆性酶含量显著高于发育个体;滞育、解除滞育和发育3种状态的东亚小花蝽体内山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东亚小花蝽在滞育期间耐寒能力显著提高,这与海藻糖、甘油、脂肪和抗逆性酶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光照和温度对螟卵啮小蜂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表明,螟卵啮小蜂幼虫期的滞育主要由光照时间的长短所决定。造成幼虫滞育的临界光照时间在12小时到12小时30分之间。短日照控制滞育的温度上限为24℃左右。螟卵啮小蜂对光照的敏感虫态为早期幼虫,在短光照持续作用下,发育到老熟幼虫即进入滞育。短光照持续作用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螟卵啮小蜂幼虫期的滞育。滞育一个月的老熟幼虫转入25℃长光照下,其羽化率为95.16%;滞育两个月的,羽化率仍达64.29%。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滞育过程中几种代谢酶活力的相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重要的蛀果害虫,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滞育幼虫对低温的生理适应性,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双试剂法及代谢酶活力测试盒分别测定了梨小食心虫幼虫体内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及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活力变化。在低温条件下,滞育幼虫体内各酶活力明显不同,TRE活力在滞育初期显著提高,而后随滞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DH活力总体变化较为平缓,变化量较小;HK、PK和ALP活力在滞育前期均显著降低,且随后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滞育期间,5种代谢酶的活力均与滞育发育及温度有关;通过相关代谢酶的调节,梨小食心虫的代谢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了虫体的耐寒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滞育。  相似文献   

8.
平腹小蜂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腹小蜂是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对重要果树蝽类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商品化生产的平腹小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为精确控制平腹小蜂的羽化时间和提高防控效果,本文对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龄期平腹小蜂的滞育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平腹小蜂的滞育虫态为预蛹,从卵期开始至预蛹前期,对其进行低温和短光照刺激均可以诱导其进入滞育。短光照(6L:18D),17℃条件下,处于卵期、1~2龄期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发育至预蛹期,滞育率分别为76.37%、81.51%和60.28%,其中卵期开始诱导和1~2龄开始诱导的处理之间,滞育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卵期处理组和1~2龄处理组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3龄处理组的滞育率;短光照条件下,当温度降低到11℃和14℃,对1~2龄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诱导滞育,滞育率显著下降到20%以下。综合而言,短光照条件下,温度在诱导平腹小蜂进入滞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龄期平腹小蜂在17 ℃持续处理后,预蛹的滞育率不同。在本研究中,17℃结合短光照,对卵期和1~2龄期的平腹小蜂进行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滞育率。  相似文献   

9.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柞蚕蛹为替代寄主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技术在该天敌的大量繁殖和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过程中的补充营养和低温贮藏进行了研究。发现补充营养和水分都可明显延长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蜂的寿命,以取食10%浓度蜂蜜水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7.60 d,雄虫为7.82 d,与不饲喂对照相比最多能延长小蜂寿命到4倍左右;对正常发育的老熟幼虫期、蛹期及滞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分别进行0~70 d的冷藏试验,发现滞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期最适合用于长期储藏,在3℃下冷藏70 d后出蜂率仍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平腹小蜂是一类优良的卵寄生蜂, 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 并成功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之一, 在防治果树蝽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平腹小蜂的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已有60多年历史,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对平腹小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宽?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共生菌?滞育?寄生机制?毒液蛋白和味觉受体基因等方面,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和茶翅蝽防治的2种平腹小蜂, 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 Sheng &Wang和日本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近3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旨在为平腹小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滞育持续期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滞育解除后蛹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非滞育幼虫发育而来的蛹作对照,观察了从5种滞育持续期(2、4、6、8、10个月)条件下发育而来的蛹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草地螟蛹重、化蛹前期、蛹期和蛹的存活率均差异显著。其中,非滞育幼虫发育而来的蛹最重,显著高于其他滞育持续期的,但不同滞育持续期的幼虫发育而来的蛹重差异不显著;所有经过滞育的化蛹前期均显著延长,其中以滞育2个月幼虫解除后的最长(14.78 d),其余处理随滞育持续期的延长,化蛹前期显著延长;所有经过滞育的幼虫滞育后蛹期均显著延长,其中以滞育2个月和6个月幼虫发育来的蛹期最长,滞育4、8、10个月幼虫发育而来的蛹期差异不显著;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蛹的存活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15、20、25℃和30℃的恒温条件下,对南昌二化螟田间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各温度条件下,50%个体化蛹时间分别为66.3、41.8、26.0 d和19.9 d。由回归方程估算出二化螟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1.1)℃和(411.0±14.2)日.度。田间自然条件下,越冬幼虫在4月初始蛹,5月下旬终蛹,1998、2004年和2005年田间累积50%越冬幼虫化蛹时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77.8、417.5日.度和375.4日.度,3年平均为390.2日.度。利用该理论有效积温,参照当年2~4月的气温,可预测田间越冬幼虫50%个体化蛹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在27~29℃温度下,用1.5 mL/L的正己烷蒸气处理菜蛾盘绒茧蜂滞育蛹10~15 min后可以解除其滞育。为探讨解除滞育的机制,测定了正己烷处理后菜蛾盘绒茧蜂滞育预蛹体内的过氧化氢含量(H2O2)和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后,滞育预蛹体内H2O2含量、SOD和POD活性均迅速上升,CAT活性则下降。就5个取样点的平均值而言,H2O2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非滞育预蛹和未经处理的滞育预蛹,POD活性低于非滞育预蛹而高于未经处理的滞育预蛹,CAT活性则低于未经处理的滞育预蛹而高于非滞育预蛹。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体内H2O2含量的平衡有关,而H2O2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草地螟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测定的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幼虫滞育的深度以及虫体含水量均可以影响草地螟幼虫的抗寒能力。长光照(16 h)条件下发育成的非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冰点均显著低于短光照(10 h)发育而成的滞育幼虫;无论是非滞育幼虫还是滞育幼虫,经低温处理后抗寒能力都会上升。经4℃处理1 d的非滞育幼虫冰点为-2.28℃,而处理25 d的则降低到-4.76℃,过冷却点可从-13.97℃降低到-21.47℃;经4℃处理25、35 d的滞育幼虫,其过冷却点分别为-25.82、-26.79℃,冰点分别为-5.59-、9.13℃。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与其体重不相关,但与其体内的含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德宏州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主要危害区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亚洲玉米螟信息素监测亚洲玉米螟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发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低海拔(1 000m)地区亚洲玉米螟全年均有发生,二是在高海拔(1 200m)地区集中在4-8月份发生为害。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世代重叠严重,因海拔高度不同,每年发生4~7代。高海拔地区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低海拔地区部分幼虫不滞育,但种群数量较低。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分布较广,不同地区发生为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发生严重地区亚洲玉米螟为害率最高可达97%,为害级别多为3~4级,集中分布于东经97°51′~97°60′区间,呈带状分布。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在不同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为害率和为害级别分别是57.75%和4级。在不同海拔和纬度之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概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在901~1 100m和1 301~1 500m海拔和24°46′~25°59′纬度之间发生概率高。  相似文献   

16.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捕食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螨和小型吸汁性害虫。由于活体天敌的特殊性,如何保障储运期间巴氏新小绥螨的存活率和捕食能力的稳定性,是目前捕食螨产品高效安全应用的难题之一,进行诱导生殖滞育,是延长捕食螨货架期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选择系数和Holling圆盘方程测试方法,研究了解除生殖滞育(以下简称滞育)的巴氏新小绥螨的选择取食作用和捕食功能,结果如下:(1)普通品系、滞育解除品系、滞育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腐食酪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选择性和被食比例呈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三个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均对猎物幼螨表现出嗜食性,其选择系数从高到低为幼螨,卵,若螨,成螨;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普通品系与滞育解除品系对猎物的卵和幼螨均表现为嗜食性,滞育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仅对猎物的幼螨表现为嗜食性。(2)三个品系的捕食功能曲线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滞育解除后巴氏新小绥螨能快速恢复生长发育和捕食能力,普通品系、滞育品系、滞育解除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猎物腐食酪螨的攻击系数a分别为0.6761、0.2731、0.6468;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205头、12.0482头、14.4928头,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滞育解除品系大于普通品系与滞育品系,滞育品系与普通品系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无显著差异;三个品系的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780 d、0.0830 d和0.0690 d。(3)滞育解除品系、普通品系、滞育品系的巴氏新小绥螨对猎物的捕食能力a/Th由高到低为滞育解除品系,普通品系,滞育品系,分别为9.37、8.67、3.29,表明诱导生殖滞育,对滞育解除后的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能力无不利影响,且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