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食品中农药MRL标准对急性膳食暴露评估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当前国内相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及我国居民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水平,采用FAO/WHO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推荐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利用我国居民大份额膳食消费数据、国内登记农药的规范残留试验数据和JMPR推荐的农药毒理学数据,对我国普通人群、0~6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农药残留摄入情况进行了急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白菜中的虫螨腈和丙森锌、甘蓝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对三类人群的国家估算急性暴露水平(NESTI)均大于急性参考剂量(ARf D);香蕉中的氟硅唑对0~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的NESTI分别为ARf D值的300%和160%;苹果中的二氰蒽醌、甘蓝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花椰菜中的阿维菌素及番茄中的丙森锌仅对0~6岁儿童有较高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儿童相比其他人群摄入农药残留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更高、概率更大。建议我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农药残留摄入的急性膳食风险,同时尽快完善短期膳食消费数据库和农药残留数据库,在制定农药MRL标准时进行相应的急性膳食暴露评估,以保障消费者的农药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浙江省各地区芹菜中农药残留水平以及对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采用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在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的210个芹菜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开展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10个芹菜样品中共检出35种农药,检出率为94.8%,其中杀虫剂23种,杀菌剂11种,除草剂1种;97.1%的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其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残留水平整体较低;检出4种及4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54%,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采用相对强度系数 (RPF) 法将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分组,依据各农药的毒理学数据计算了各组农药的累积当量浓度,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有机磷类、烟碱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儿童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 (%ARfD) 分别为60.35%、46.96%、20.15%、20.76%和12.40%;对一般人群分别为51.70%、40.20%、17.25%、17.77%和10.65%;所检出5类农药对各群体的%ARfD值均小于100%,表明芹菜中农药残留量及膳食摄入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渤海湾产区苹果中主要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风险,在山东、辽宁及河北3个主要省份的150个生产基地进行了苹果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93.3%的苹果样品检出有低浓度农药残留,经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判定后100%合格,82.0%的样品中农药残留种类在3种及以下;共检出17种农药残留,大多为低毒或无毒农药,无禁用和高毒农药。采用点评估方法,选择检出率在20%以上的多菌灵、毒死蜱、啶虫脒和戊唑醇进行不同消费人群暴露点评估。结果显示:4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均为儿童高于成年人,绝大多数女性人群的摄入风险高于男性;4种农药急性摄入风险均高于慢性摄入风险,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为多菌灵毒死蜱戊唑醇啶虫脒,但点评估结果均远低于100%,说明通过食用苹果摄入的农药残留极其微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浙江居民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长期膳食暴露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2007 -2008年浙江省市场销售农产品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的监测数据及浙江不同人群的各类食物摄入量和体重数据,采用分布点评估的方法,评估了浙江省20个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毒死蜱长期膳食暴露带来的慢性风险仍控制在较低水平范围内,只有当长期食用毒死蜱残留超过监测资料中的99th百分位点值(蔬菜、水果和大米分别为0.395,0.165和0.011 mg/kg)的食物时,才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较大风险。而氯氰菊酯的膳食暴露风险更低,即使长期持续食用的果蔬产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都达到监测资料中的最大残留值(蔬菜和水果分别为1.830和0.519 mg/kg),其膳食暴露风险仍属于可接受水平。对膳食暴露的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蔬菜类食品仍是浙江居民毒死蜱和氯氰菊酯膳食暴露的主要来源,控制蔬菜 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是降低这2种农药膳食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南方五省辣椒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分别使用确定性、概率性和累积暴露评估方法评估了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确定性方法的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8组人群的急慢性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0%~12.0%;考虑到累积暴露风险的问题,本文还评估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累积暴露风险并与两种农药单一暴露风险(概率性暴露评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的急慢性累积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90%~33.32%,但要高于各自的单一暴露量;同时三种方法的结果皆表明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儿童的暴露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综上,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8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皆可接受。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杨梅中农药残留风险及去除效果,利用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法测定了来自市场流通和生产环节的239个批次杨梅样品中检出率和残留量相对较高的4种农药 (2,4-D、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残留量。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价了杨梅中4种农药的膳食暴露风险,并分别选择清水冲洗和盐水浸泡2种清洗方式模拟农药残留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农药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多菌灵 (30%)、嘧菌酯 (25%)、咪鲜胺 (23%) 和2,4-D (1.7%),其残留量范围分别为2,4-D 0.01~0.05 mg/kg、咪鲜胺0.011~1.5 mg/kg、嘧菌酯0.011~1.8 mg/kg和多菌灵0.012~4.3 mg/kg,4种农药的残留中值均为0.01 mg/kg。慢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总膳食慢性风险商(RQc)由高到低分别为咪鲜胺 (0.82)、多菌灵 (0.57)、2,4-D (0.50) 和嘧菌酯 (0.011),4种农药通过杨梅膳食摄入的风险商分别为0.09%、0.09%、0.38%和0.59%。急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急性风险商(RQa)由高到低分别为多菌灵 (3.93)、咪鲜胺 (1.12)、2,4-D (0.001),其中多菌灵和咪鲜胺急性风险商大于1。农药残留去除试验结果表明,清水冲洗1 min比盐水浸泡20 min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好,其中,多菌灵、2,4-D、嘧菌酯和咪鲜胺的去除率分别为70.8%、49.9%、47.5%和23.9%,多菌灵的急性风险商由原来的3.93降为1.15,咪鲜胺的急性风险商由1.12降为0.85 (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 (LOQ) 为5 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 (22.6%)、嘧菌酯 (18.5%) 和苯醚甲环唑 (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我国香蕉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测定了采自香蕉主产省份生产基地及市场的196份香蕉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评估了所检出农药对我国成人和1~~6岁儿童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香蕉全果中咪鲜胺(42.86%)、吡唑醚菌酯(40.82%)、吡虫啉(34.69%)及多菌灵(27.55%)的检出率较高;就农药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上施用后的残留行为和膳食暴露风险, 研究基于规范田间残留试验、目标农药在芥蓝上残留分析方法, 得到芥蓝中2种农药的残留水平, 结合我国膳食结构不同性别/年龄组食物消费量及体重数据评估了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对各类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分别在0.01~1.0 mg/L和0.005~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决定系数(R2)≥0.996 7。在3个添加水平下, 芥蓝中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0.6%~113.4%,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5%, 定量限均为0.01 mg/kg。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以推荐高剂量施药, 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 半衰期分别为3.9~10.1 d和4.8~6.3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 最后一次施药3、5、7、10 d后, 芥蓝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0.904 mg/kg, 吡丙醚的最终残留量≤0.20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 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慢性暴露风险最大值为27.26%;短期急性暴露风险最大值为67.17%, 表明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的膳食风险,开展了8个典型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收获期2种农药残留物在桃中的最终残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HPLC-MS/MS),通过改进,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1~4.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进样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06)。添加水平为0.01~4.0 mg/kg时,桃中吡唑醚菌酯的回收率范围为88%~9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5.6%~18.7%,戊唑醇的回收率范围为96%~106%,RSD为0.8%~13.2%。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全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9~13.9 d和5.4~8.9 d;在桃全果中的残留中值 (STMR) 分别为0.037和0.053 mg/kg,最高残留值 (HR) 分别为0.16和0.24 mg/kg。距末次施药后28 d,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量对风险商 (RQ) 的贡献率 (RQc) 分别为0.02%和0.03%,说明通过桃摄入的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较低。对于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 (NESTI) 分别占急性参考剂量 (ARfD) 的0.4%和2%,对于1~6岁儿童分别占2%和4%,短期膳食暴露风险亦处于可接受水平。基于本次规范残留试验结果,总体上可认为,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标签推荐的方式施用,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树上使用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均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可能存在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基于蔬菜样品检测获得的三唑类杀菌剂残留数据,分析了来自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及福建省 5 个地区的 1612 批次蔬菜样本中 8 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布,并采用相对效能因子法以及概率评估方法的蒙特卡罗 (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和 Bootstrap 抽样技术,对目标人群通过蔬菜摄入三唑类杀菌剂的累积急性及慢性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检出较多的农药及产品组合为芹菜和西红柿中的苯醚甲环唑,检出率分别达到 23.1% 和 20.4%,其他检出率较高的农药还有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丙环唑、抑霉唑及腈菌唑。各类蔬菜中,黄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对不同人群累积暴露量的贡献率最大,为 50%~70%。在第 97.5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慢性暴露量均低于慢性参考剂量 (ADI),其中 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DI) 值最高,平均为 34.6%,但仍低于100%;在第 99.9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急性暴露量均低于急性参考剂量 (ARfD),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RfD) 值最高,平均为 51.7%,但也低于100%。研究表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及福建 5 个地区蔬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累积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皆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人参不同部位中农药残留分布规律及膳食风险,分别取黑龙江省鸡东市2、3、4年参,虎林市2、3、4、5、6年参,针对其芦头、主根及须根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分别测定了其中五氯硝基苯、六氯苯及毒死蜱的残留量,并就人参中3种农药残留的短期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72份人参样品中,五氯硝基苯检出率为74%,检出残留量在0.005~0.062 mg/kg之间;六氯苯检出率为78%,残留量在0.057~0.150 mg/kg之间;毒死蜱检出率为61%,残留量在0.018~0.073 mg/kg之间。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人参中五氯硝基苯和六氯苯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均为0.1 mg/kg,所检测样品中,虎林市5、6年参芦头及6年参主根中六氯苯的残留量超过了该限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2.8%、5.6%和2.8%。总体而言,农药残留水平随人参种植年份的增加而升高,人参各部位中累积的农药残留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芦头>主根>须根,同时其短期膳食风险商(RQST)远小于100%,说明通过人参摄入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短期膳食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3.
马晨  张群  刘春华  段云 《农药学学报》2021,23(3):552-560
为掌握海南省芒果中农药的多残留情况及其对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大小,采集海南省主产区芒果样品178份,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并计算了芒果中所检出农药对我国不同人群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份额 (R)。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检出率最高 (> 80.00%)。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最大残留限量 (MRL) 标准,以下农药残留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吡唑醚菌酯共有39份样品超标,吡虫啉34份,噻虫胺5份,苯醚甲环唑2份,灭多威和多效唑各1份;71.91%的样品同时含有2种及2种以上单个农药残留,最多者同时检出了8种单个农药残留;同时检出2种及2种以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新烟碱类农药的样品比例分别为23.03%和16.30%;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嘧菌酯是最常见的农药多残留组合。本研究所检出农药的R值均远远低于1,说明通过芒果摄入的农药残留对整个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极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及采收期对冬枣在不同流通环节中农药残留的影响,并对冬枣中检出的12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对供试冬枣样品筛查了54种待测农药,共检出12种,检出率为22.6%,均未检出禁用和高毒农药。在室温条件下,多菌灵在冬枣中的半衰期为4.8~6.0 d,戊唑醇为4.9~11.2 d,苯醚甲环唑为10.0 d,吡虫啉为2.8 d,嘧菌酯为6.9 d。在0 ℃条件下,多菌灵在冬枣中的半衰期为5.5~9.4 d,戊唑醇为14.1~57.8 d,苯醚甲环唑为8.6 d,吡虫啉为10.5 d。从不同采收期的冬枣中检出了9种农药,其消解较为明显,其中在商业采收期时,其消解均超过50%。慢性和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及市场采购的冬枣中除多菌灵外,其他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风险可接受。市场采购的冬枣中多菌灵存在不可接受的慢性摄入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农药登记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3部分:鸟类》中的暴露分析模型及美国环保署的SIP模型和STIR模型,分别从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对残杀威、虫螨腈、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杀螟硫磷、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种农药对鸟类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农药的登记作物信息及其用药数据来源于 “中国农药信息网”,鸟类的毒理学数据源于美国环保署、欧洲食品安全局、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以及农药特性数据库。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暴露后,残杀威对鸟类的初级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对鸟类的初级长期风险为可接受,敌敌畏、虫螨腈、敌百虫和杀螟硫磷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马拉硫磷对鸟类的初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可接受;通过饮水途径暴露后,虫螨腈和茚虫威对鸟类的急性和慢性风险无需关注,其余6种农药对鸟类的急性和慢性风险需引起关注;通过吸入途径暴露后,只有敌敌畏的挥发吸入风险需引起关注,其余7种农药对鸟类的雾滴吸入和挥发吸入风险均无需关注。综上所述,8种林业常用农药中,仅茚虫威通过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暴露后对鸟类的风险可接受或无需关注,因此,除茚虫威外,其余7种农药在林业上使用时对鸟类的风险均需加以关注。评估结果可为今后这8种农药在经济林中安全施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对我国鸟类风险评估方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但本研究开展的仅为初级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较为保守,后续还可通过开展相关调查及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优化评估参数,获得更为精确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