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农药百菌清处理前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预处理对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以及农药降解代谢的影响,探讨EBR缓解农药对葡萄植株的伤害以及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盆栽苗为试材,研究EBR处理对百菌清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物质含量、解毒酶活性以及叶片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 mg·L-1EBR单独处理可提高葡萄叶片的光合特性,CHT处理(600倍液的百菌清)抑制了叶片光合作用,与CHT处理相比,EBR+CHT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以及叶片光合系统II(PSII)原初光能转换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百菌清CHT处理使葡萄叶片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而EBR+CHT处理使H2O2、O·2和MDA含量分别比CHT处理降低32.5%、15.8%和4.7%,同时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 A)含量显著高于CHT处理;0.1 mg·L-1EBR单独处理以及CHT处理均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有所提高,与CHT处理相比,EBR+CHT处理使叶片解毒酶活性进一步增强;EBR预处理加速了百菌清在叶片中的降解,显著降低了叶片农药残留量。研究得出:0.1mg·L-1EBR处理可促进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解毒酶活性,600倍液百菌清处理损害了葡萄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和氧化还原平衡,外源0.1 mg·L-1EBR预处理能通过改善叶片光合特性,减少活性氧物质和丙二醛的积累以及提高解毒酶活性以促进百菌清降解,从而缓解农药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采用芬顿氧化、臭氧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氯吡啶醇钠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探讨了影响处理结果的各种要素.试验结果表明芬顿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废水初始pH=3~4,H2O2投加量为5mL/L,FeSO4 10%的量为5g/L,反应时间为2h;芬顿氧化后出水直接进行臭氧氧化,臭氧氧化停留时间为80min.经过预处理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89.2%.处理后废水的5d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C)由0.06提高到0.38.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表明,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Haliday)随饲养的光周期延长,预蛹体内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升高,而子代滞育率下降。为探明H2O2在滞育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短光周期下饲养获得的预蛹体外用外源H2O2点滴处理,随后测定预蛹体内的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lalse,CAT)的活性、子代滞育率。结果表明,外源H2O2点滴处理后的预蛹,其子代在13℃短光周期下的滞育率下降。当用1.6 mol/L H2O2处理预蛹后,子代的滞育率从对照的83.76%下降至35.22%,接近于母代饲养在长光照周期下的滞育率(12.24%);H2O2含量随着外源H2O2点滴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趋势与随饲养光周期延长而升高的变化趋势一致;SOD活性随着外源H2O2点滴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CAT活性随着外源处理的H2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二者的变化趋势与随饲养光周期延长而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反;POD活性在低浓度(0.2 mol/L)处理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高浓度(1.6 mol/L)处理时,在处理后的4 h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甚至更低,在处理后的20 h则显著升高。表明外源H2O2处理,在滞育的诱导过程中有类似于在长光周期下饲养的作用,能阻止子代滞育的启动,但在对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农药学学报》2007,9(4):427-432
车超,张钟宁(1)……………………………………………………1除草剂与乙酰乳酸合成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姜玲,王相晶,向文胜(1)………………………6几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章永鹏,周军英,单正军,等(2)…………………103农药微乳剂概念及其生产应用中存在问题辨析陈福良,尹明明(2)………………………………………110分子模拟在农药半抗原设计及其免疫识别机制中的应用刘毅华,朱国念,桂文君(3)……………………20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哺乳动物神经毒理的研究进展黄海凤,周炳,赵美蓉,等(3)……………………209烟…  相似文献   

5.
引发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种子引发处理后黄芪发芽特性及幼苗抗旱性,探索提高黄芪种子萌发率的方法,为人工栽培黄芪提供技术支撑。采用20% PEG-6000、0.25% KNO3、100 mg·L-1 GA3、12.5 mg·L-16-BA及H2 O (对照)5种化学物质引发处理黄芪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及干旱胁迫,测定种子萌发特性及有关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发芽势、发芽率的一致顺序为12.5 mg·L-16-BA>100 mg·L-1 GA3>0.25% KNO3>20% PEG-6000>H2 O。幼苗丙二醛(MDA )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 )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 )与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各处理黄芪幼苗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可看出,不同引发处理黄芪种子,幼苗的抗旱性顺序为H2O>20% PEG-6000>0.25% KNO3≈12.5 mg·L-16-BA>CK>100 mg·L-1 GA3。结论:采用20% PEG-6000或0.25% KNO3作为引发剂处理黄芪种子,可有效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和提高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降解菌株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DG-S-01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菜薹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株DG-S-01可有效去除菜薹和土壤中3种供试农药的残留,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降解半衰期(t1/2)与未经该菌株处理的对照相比缩短1.5~53.2 h。在菜薹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随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72 h后,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小于0.5 mg/kg的水平。在土壤中,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也随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72 h后,其残留量小于1 mg/kg的水平;而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照菜薹和土壤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明显高于喷施降解菌株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浓度NH4HCO3、Cu SO4·5H2O和Fe Cl3·6H2O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将化合物处理后的2龄幼虫接种番茄,通过根染色和根系冰冻切片法观察2龄幼虫的发育状况和根系内巨细胞的形成,并测定了番茄根系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0mmol/L NH4HCO3、1.4mmol/L Cu SO4·5H2O和1.4 mmol/L Fe Cl3·6H2O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根系内2龄、3龄及4龄幼虫数量均显著小于对照;根系内丙二醛、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根系活力显著增强;经NH4HCO3处理后,根系内巨细胞形成缓慢,14 d时出现巨型细胞空洞现象。3种化合物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显著,处理后的线虫对番茄植株致病力减弱,表现为NH4HCO3抑制作用最强,Cu SO4·5H2O次之,Fe Cl3·6H2O最弱。  相似文献   

8.
对转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基因的甘薯和非转基因甘薯进行PEG胁迫处理(PE组)和H2O2处理后再胁迫处理(PE+组),对比胁迫后两个处理组及其对照组的抗氧化酶活性、MDA与H2O2的变化情况.得出胁迫和复水前期,转基因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速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MDA和H...  相似文献   

9.
己唑醇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己唑醇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己唑醇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己唑醇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 nm光照下己唑醇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丙酮。FeCl3、H2O2、FeCl3-H2O2、β-环糊精等光催化剂能加快己唑醇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本研究条件下,其催化能力为FeCl3-H2O2>β-环糊精>H2O2>FeCl3。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己唑醇在溶液中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HO·)而发生光解的。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葡萄"赤霞殊"(Cabernet Sauvignon,CS)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系统,研究了根施外源硅(K2SiO3·9H2O,Si)对盐(50 mmol/L NaCl)胁迫下赤霞珠葡萄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加快,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组织含水量降低;施用2.0mmol/L Si明显抑制了O2-、H2O2和MDA的积累,增加了组织含水量,并进一步提高了抗氧化酶SOD和POD的活性.说明外源Si可通过提高盐胁迫下葡萄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活性氧(ROS)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盐胁迫对植株所造成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增强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Fenton试剂降解除草剂溴嘧草醚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Fenton试剂对超高效除草剂溴嘧草醚(ZJ0777)的降解反应。考察了溴嘧草醚、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溴嘧草醚降解反应的影响,建立了Fenton试剂降解溴嘧草醚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溴嘧草醚初始浓度分别为0.12和0.24 mmol/L时,达到其降解率90%以上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2和48 h,而在溴嘧草醚为0.48 mmol/L时,反应84 h只有87%的溴嘧草醚降解;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在150~300 mmol/L范围内,浓度增加有利于降解反应进行;溴嘧草醚降解反应随亚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快(5~20 mmol/L),但过高的亚铁离子浓度对降解反应无效。温度在25~45℃范围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75.34 kJ/mol。溴嘧草醚的氧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研究枯草芽胞杆菌R31接种浓度对香蕉根系活性氧产生、R31自身根系定殖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首先检测了不同浓度R31接种对巴西蕉根系Mn-SOD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过氧化氢对不同细胞浓度R3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R31-gfp观察了不同浓度R31接种在香蕉根表定殖的差异,最后利用大田试验验证了不同浓度R31可湿性粉剂的枯萎病防效。研究结果显示,1.0×10~6和1.0×10~7 cfu/mL R31菌体灌根使巴西蕉根系Mn-SOD活性分别在0.76~5.99和0.81~6.55 U/g显著波动,根系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而1.0×10~8 cfu/mL R31菌体接种的根系Mn-SOD活性在4~5 U/g波动,不激发根系过氧化氢爆发。80和120μmol/mL以上过氧化氢分别抑制1.0×10~5和1.0×10~6 cfu/mL R31在24 h内形成薄皮,但分别显著促进2种浓度R31在72 h形成薄皮。40~240μmol/mL过氧化氢对1.0×10~7和1.0×10~8 cfu/mL R31 24 h的薄皮形成无影响,但显著促进2种浓度R31 72 h的薄皮形成。1.0×10~6 cfu/mL R31-gfp接种巴西蕉后第5 d才可以观察到根表产生荧光,而1.0×10~7和1.0×10~8 cfu/mL R31-gfp接种处理在第3 d即可观察到根表产生明显荧光。利用R31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试验,以2.0×10~6和2.0×10~7 cfu/mL2000 mL灌根处理新植巴西蕉,施用4次后,枯萎病防效分别为35.41%和72.96%。R31低浓度接种能够激发香蕉根系免疫反应和活性氧产生,并延缓低浓度R31在根表定殖,最终影响其对枯萎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带紫外检测器和ODS-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流动相甲醇 水=80 20(V/V)、检测波长278nm、流速1.0mL/min的条件下,对甲萘威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甲萘威的标准偏差为0.39;变异系数为0.41%;平均回收率为99.6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  相似文献   

14.
氟硅唑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紫外检测器和ODS—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流动相甲醇:水=80:20(V/V),检测波长260nm,流速0.6mL/min的条件下,对氟硅唑原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硅唑的标准偏差为O.32;变异系数为0.33%;平均回收率为99.8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  相似文献   

15.
从广西南宁地区采集的土壤里筛选出一株能够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菌号为SPRI-231。通过溶剂浸提、大孔树脂吸附、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PRI-231(Ⅰ)和SPRI-231(Ⅱ),经过UV、IR、ESI-MS、ESI-HRMS、元素分析等鉴定方法,判定其分子式分别为C51H91N3O21和C52H93N3O21。活体和离体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500 mg/L SPRI-231(Ⅱ)精提物对黄瓜灰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3.02%和90.40%。  相似文献   

16.
甲磺隆·氯磺隆·噻吩磺隆混剂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用236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噻吩磺隆、甲磺隆和氯磺隆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0%、0.78%、1.11%;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0.084、0.11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9.2%、99.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21、0.9994。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高活性的新化合物,通过相转移催化反应,在二氯甲烷/水体系中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吡啶杂环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31P NMR、IR和MS的表征,并通过元素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3a 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和化合物 3c 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e的 LC50值分别为 1.64和 0.73 mg/L,与对照药剂毒死蜱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反相色谱柱(Kromasil C18),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在220nm处定量检测靛红酸酐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24%,标准偏差为0.24,平均回收率为99.5%,线性系数为0.999 8。  相似文献   

19.
施钾对旱地豌豆产量、水分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在陇中黄绵土上进行的钾肥肥效试验表明:黄绵土已出现钾素亏缺,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豌豆的耗水量,增大叶面积、单株节数、结荚数和单株豆粒数,增加了千粒重,从而提高了产量、经济系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其中施纯K2037.5 kg/hm2时,豌豆增产最大,增产26.7%,耗水量最大,增加14.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5%,经济系数提高17.2%.并建立了陇中地区钾肥适宜施用量与豌豆产量的数学模型y=0.0006x3-0.1576x2 10.973x 895.91,当钾肥施用量达到43.4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施钾能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全钾含量.  相似文献   

20.
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番茄"惠玉0806"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高水I1(100%ET0)、中水I2(75%ET0)和低水I3(50%ET0);以及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 48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 225 kg·hm~(-2))和低肥F3(N 24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150 kg·hm~(-2)),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当水肥供应模式为I2F2时,茎粗增长量、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其值依次为10.3 mm、102 042.3 kg·hm~(-2)、37 192.3 kg·hm~(-2)、352.8 kg·mm-1·hm~(-2)和372.6 kg·mm-1,并进一步提高了其氮肥偏生产力(133.4 kg·kg~(-1)),同时使得其成熟期0~50 cm土层残留硝态氮含量较低(105.3 mg·kg~(-1))。灌水量低的处理(I3)产量降低的同时,增加了土层残留硝态氮含量;充分灌水(I1)处理较之于I2处理主要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而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无差异。从总体变化趋势看,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降低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可认为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