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户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体,在制定与实施水价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他们对水价的态度和承受能力.文中以黑河流域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为例,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利用条件估值法(CVM)评估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支付意愿,通过列联表方法分析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的水价平均支付意愿为75.37元·亩-1;2)影响因素分析中,支付意愿与总播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灌溉用水类型、家庭总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个体风险认知和所在区域7个因素显著相关(Approx.Sig<0.05);与灌溉方式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Approx.Sig< 0.1).研究结果证明,运用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能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可为水价改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家庭节约用水对于缓解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非常重要,而个人可能出于利己、社会-利他和生态价值取向而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文中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价值取向是否影响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居民用水行为。基于张掖市区居民问卷调查和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以后果意识来衡量的利己价值取向显著影响受访者的用水行为,受访者主要是因为个人利益而节约用水。在很大程度上,受访者在用水时并没有考虑区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没有考虑下游居民和后代人的用水。文中最后提出了政策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以雾霾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而严肃的社会性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行为态度、生活方式、媒体使用、幸福感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居民的环境行为在个体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行为态度、生活方式、幸福感和媒体使用都对我国居民的环境行为有显著影响,幸福感越高,媒体使用越多,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及多样化,行为态度更加积极乐观,居民的环境行为就也会越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居民生活用水用户分散,又与居民生活品质保障密切相关,因此居民生活节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中基于4271份居民生活用水调查问卷,分析了不同属性的影响要素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进而界定了居民生活弹性用水的概念,建立了弹性用水占比测算方法,测算了不同节水情境下的弹性用水占比。结果表明:在现状节水情境下,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弹性占比为17%,分用水环节来看,烹饪、洗浴、洗衣、冲厕用水弹性占比均在20%以上;在用水器具实现Ⅰ级水效全覆盖的节水情境下,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弹性占比可降低到9%,全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可减少20亿m3。基于计算结果,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居民生活节水关键环节与主要路径,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居民生活节水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与以往仅从个体性因素研究居民环境行为不同,文中从社会性因素入手,利用CGSS2013数据,分析现阶段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居民实施环境行为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差距、社会阶层差异相当显著,城镇居民、社会阶层较高居民其环境行为明显较多。此外,个体性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仍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居于社会环境中的居民环境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外部因素影响,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和大众传媒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硬约束下的武威城市化过程与节水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历史资料和1985-2005年武威市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水资源总量变化、河道迁徙、空间分布、用水结构、水价等方面探讨了水资源对武威城市形成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武威市水资源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武威市城镇形成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受水资源影响明显。1985-200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从相互抗拮到逐渐适应的磨合过程;用水总量与城市用地扩张关系复杂,但用地规模的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用水量减少;农业用水效益与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今后随着武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加明显,通过优化用水结构、促进生产、生活节水、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价调控等途径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缓解武威城市发展水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农民水价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关中地区农民水价支付态度基础上,实证研究愿意付费农民的水价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民已经具有较好的水商品意识,少数农民不愿对灌溉用水付费,首要原因是收入低没有支付能力,其次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灌溉是国家责任不应由农民承担;再次是对灌溉服务不满意。愿意付费农民的亩次水价支付意愿均值为62.5元,不同农民水价支付意愿差别较大;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供水数量、供水质量和水费收取公平性均对农民水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灌溉次数对水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冰雪旅游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者行为的分析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建构作用。文中整合社会影响理论(SIT)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城市居民冰雪旅游行为产生机制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信息性社会影响与规范性社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冰雪旅游态度、成本因素、健康精力、场地与服务与冰雪旅游意愿、旅游行为之间的结构关系,并在跨样本恒等性检验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人口特征、冰雪旅游经验的旅游者各潜变量水平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信息性社会影响与规范性社会影响对城市居民的冰雪旅游态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态度、成本因素、旅游者的健康精力、冰雪旅游的场地与服务对居民冰雪旅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意愿在成本等限制性因素对冰雪旅游行为的影响发挥中介效应;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结构以及冰雪经验的人群的行为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乌鲁木齐主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1983份调查问卷,构建了包含居民社会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心理特征四类16个影响因素在内的Logit模型,对民族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居民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特征是影响其住房选择行为的核心因素,其中年龄、户口、居住时间、家庭收入、宗教信仰、拥有自有住房意愿对住房选择行为影响显著;2)自有住房群体中,处于生命周期中后期居民偏多;家庭收入高、拥有自有住房意愿、非农户口的居民买房的可能性大;居住时间越久,购买住房可能性越大;3)租住群体中,居民家庭收入比较低,居住时间较短,农村户口居民较多;无宗教信仰的居民选择租住的可能性更大;4)住房市场特殊地时空性在多方位、深层次地影响人们的住房选择行为,传统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作用在变弱.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契合了城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文中选取西北地区6个小城镇为研究样点,以709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应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收入多样性指数着重分析收入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对当前生活状态持积极态度;2)收入是影响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多样性指数,增强收入稳定性是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3)就业机会和自然生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次之;4)居民精神层面、生存生活环境、个体和家庭主观行为是影响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多泥沙水体的水质监测和评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对渭河临潼水文站采集的洪水期和非洪水期含泥沙水样分别进行不同保存和预处理情况下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原状水COD、TN和TP随水体含沙量的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上清液和过滤液COD、TN和TP随水体含沙量的增大呈微下降趋势。保存方法对原状水监测值影响较大,其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大逐渐增大;对上清液和过滤液影响较小,其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大逐渐降低。提出原状水水质监测值可作为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和非点源负荷总量的计算依据;上清液水质监测值可作为水质评价以及水污染控制中水体中有效污染物总量和有效非点源负荷总量的计算依据。过滤液监测值可作为水体中溶解性污染物负荷总量的计算及其水质评价的依据。最后对各场洪水污染负荷总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荒漠绿洲区春小麦的耗水规律,建立高效节水型绿洲农业,通过田间观测试验,分析了6种不同灌溉定额下春小麦的土壤含水量、耗水量、土面蒸发量以及WUE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灌水定额下,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的变化范围为450mm~650mm,其中春小麦的平均蒸腾耗水量为总耗水量的81%,而平均土面蒸发量为总耗水量的19%。拔节后期~抽穗前期是春小麦需水的第一关键期,灌浆后期~成熟期是次关键期。WUE随籽粒产量先增大后减小,二者之间呈二次曲线的关系。可见,过度灌溉不利于WUE的提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是盐分运移的载体,蒸发条件下地下水会对土壤盐碱化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白炽灯(275 W)模拟稳定蒸发和土柱模拟50 cm地下水位的条件下,设置4组重复,试验中水温盐传感器每隔1 h采集一组数据,测定土柱中5~50 cm的土壤水、盐含量,观察表层析出盐分。结果表明:蒸发条件下盐分聚集过程中,距地表30 cm处土壤水、盐含量在蒸发进行3 d左右出现峰值;距地表30 cm处含水率的定值略低于距地表50 cm处含水率定值,而含盐量定值与距地表50 cm处含水率定值相近。距地表10 cm处土层水盐含量在蒸发进行第7天左右时间出现峰值,然后水分逐渐降低并趋近一个定值;说明距地表30 cm以下土体作为一个通道起到盐分的传递作用,土柱蒸发结束后,形成“浅集表聚”的分布特征。K+、Na+和Mg2+的含量从纵剖面分析都呈现自下而上50~25 cm逐渐减小、25~0 cm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三种离子都在25 cm埋深即土柱的1/2处产生一个最小值;除去表层由于反盐堆积的离子外,CO32-、SO42-在蒸发过程中无太大波动。蒸发结束后,4种阴离子除HCO3-含量大于初始值外,其它3种离子均小于初始值。  相似文献   

14.
风沙土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在滴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根据模拟试验描述了风沙土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入渗与再分布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变化,研究了在水平方向上与垂直方向上风沙土的湿润锋推进规律及运动特征,揭示了随着累计入渗量的增加,湿润锋推进过程在入渗初期速率较大,逐渐成减小趋势,并最终达到稳定入渗状态;在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锋面不断向外部推移,最后达到相对稳定;对风沙土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过程中其湿润锋的推进距离与时间做了函数关系拟合,其中乘幂函数关系式拟合最好。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秸秆还田对渭北旱塬区土壤水分状况、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西合阳进行连续两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小麦播种到抽穗期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6 000 kg/hm2处理的0~80 cm土层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15.96 mm和10.74 mm,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的贮水量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80~200 cm土层贮水量较对照高15.11 m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还田量6 000 kg/hm2处理的80~200 cm土层贮水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加15.70%、5.66%和8.9%;还田量6 000 kg/hm2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增加6.22%,较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减少8.9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墒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显著地提高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且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疏干水资源化利用是将煤矿开采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煤化工生产,其不仅可以缓解旱区煤炭及化工企业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在蒙陕地区部分煤化工企业实施,但其具体效益尚未明了,文中以已实施该项目的煤化工企业为典型,采用静态和动态评价分析企业实施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定义并计算各评价指标,同时定性定量描述其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构建完整综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阐释该项目各方效益,结果显示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建议在行业及区域推广以促进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肥条件下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条件下春小麦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因土壤水分和施氮量的不同而变化。水分充足,春小麦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度水分胁迫下,低氮处理的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最高,最适氮处理与CK处理接近;干旱条件,低氮与CK处理耗水量和产量接近,而最适氮处理则极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和日耗水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其中以灌浆期春小麦日均耗水量为最高。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小麦地上部分干重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尤以水分充足条件下水分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两种除草剂对水葫芦和大薸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枯叶指数、枯柄指数、新根抑制、鲜重防效等指标,评价480g/L灭草松水剂和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葫芦及大薸的防除效果。盆栽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葫芦和大薸新根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药后10d,LC50分别为14.22和7.21mg/L;480g/L灭草松水剂对水葫芦和大薸鲜重的毒力较强,药后10d,LC50分别为548.22和3.49mg/L;药后20d,LC50分别为53.28和3.31mg/L;而2种除草剂对水葫芦叶片、叶柄和大薸的叶片毒力均较低,其中480g/L灭草松水剂对水葫芦叶片和叶柄毒力优于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药后30dLC50分别为94.40和93.43mg/L;对大薸叶片毒力较强的是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药后20dLC50为165.07 mg/L,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防治效果,可适当提高剂量或进行混配处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北省匮乏的水资源禀赋和严重超载的农田生产问题,讨论了轮作与休耕在缺水区应用的本质与意义,提出以农田雨养旱作、多作轮种与休耕为表征的缺水区简约化种植制度的改革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特征与国家需求,进一步实例分析了河北省缺水区适水种植制度与技术策略,包括降低熟制,由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降为春作物→冬小麦—夏作物两年三熟,实行冬春季的季节性休耕,缩减小麦比重,实现结构性节水;采用田间秸秆、塑膜覆盖以及土下覆膜技术,雨水集蓄、节水补灌技术,发展雨养农作;选择无限开花习性的棉花、花生、大豆、菜籽等一年生适水型作物,配合补水成苗等技术,促进作物稳产;以机械化与智能化替代人力生产等,提高农作效益;向优质型农产品转型、发展社会需求的休闲游憩型环境产品生产,实现对高耗水生产的等效或优效替代。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546~3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