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不同叶型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光合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各茬初花期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影响光能利用和水分利用的各因子的差异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前3茬初花期的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关的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后计算均值。结果表明两类紫花苜蓿的各光合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两类紫花苜蓿产量受到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蒸腾速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系的光合能力强,光能利用效高,更具有高产优势,除第1茬外,多叶型品系紫花苜蓿各茬产量明显高于三叶型品种(P0.01)。  相似文献   
2.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8日-11月29日在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论坛以“主要作物遗传育种”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政策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以及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作物育种前沿、遗传改良策略、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会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多叶型和三叶型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速率和产量等,以及相同性状在两类叶型之间的差异,为苜蓿的品种改良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和普通的三叶型紫花苜蓿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生长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数据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并对两个方程中的相同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枝条密度、比叶重、单枝干重、株高、单枝复叶数、光合速率、茎叶比和鲜干比等性状与多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株高、枝条密度、比叶重、节间数、鲜干比和茎叶比等性状与普通三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5个显著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相同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叶型紫花苜蓿的枝条密度,茎叶比、鲜干比均显著低于三叶型,比叶重显著高于三叶型苜蓿(P<0.05),两类叶型苜蓿的株高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叶型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三叶型品种,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性状并不相同,同一性状对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影响产量的生长性状中,多叶型苜蓿虽然枝条密度比三叶型低,但比叶重的增高、茎叶比和鲜干比的降低仍促进其产量的提高。通过合理密植、促进分枝,可进一步提高多叶型苜蓿的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4.
口述科技史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研究中的新兴研究领域。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两位农业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与研究的实践,对口述资料采集的前期准备、开展过程、资料整理进行总结,提出口述资料考辨利用的“多重史料互证”思路,进而初步阐释了口述农业科技史研究目的、内容和过程,以期推动农业科技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Excel功能十分强大,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Excel软件在事业单位人事年终统计中的应用,通过使用Excel函数公式对年终统计表格中所需数据进行提取,快速完成年终统计表格,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会会刊,在推动作物科学研究发展、传播作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戴松恩院士参与创办《作物学报》并担任第一任主编。为理清《作物学报》的发展历史,对作物学科史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查阅史料和专家访谈,叙述了戴松恩院士参与《作物学报》创刊、被迫停刊和推动复刊的历史过程。梳理后认为戴松恩院士在《作物学报》发展初期发挥了肇始奠基和继绝复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7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青年以及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种质资源的特性,围绕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二十字方针、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同行业优秀的青年人员和博士后为在站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汇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次数、不同浓度硼肥,研究其对缺硼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运转的影响,探讨苜蓿吸收硼的规律及高产施硼技术。结果表明,从返青期开始,连续在分枝期和现蕾初期累计喷施1次、2次或3次5个浓度的硼砂,均不同程度影响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和可溶性糖源库间的运转。喷施3次0.3%(W/W)的硼砂对提高叶片中硼(B)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Chl)作用最显著,较对照提高幅度分别为75%、39%、30%和70%,喷施3次0.2%(W/W)的硼砂对增大叶面积效果最佳,较对照增加37%,并可有效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50%);一次或多次喷施0.5%(W/W)的硼砂会导致硼中毒现象,抑制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9.
探讨秸秆还田对渭北旱塬区土壤水分状况、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西合阳进行连续两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小麦播种到抽穗期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6 000 kg/hm2处理的0~80 cm土层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15.96 mm和10.74 mm,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的贮水量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80~200 cm土层贮水量较对照高15.11 m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还田量6 000 kg/hm2处理的80~200 cm土层贮水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加15.70%、5.66%和8.9%;还田量6 000 kg/hm2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增加6.22%,较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减少8.9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墒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显著地提高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且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8-29日在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论坛以“主要作物遗传育种”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政策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以及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作物育种前沿、遗传改良策略、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会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