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在发展我国的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医药、化工方面也有广泛用途(仇焕广等,2013)。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害虫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甚至上升为主要害虫,加之一些新发生的病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石洁等,2005;秦子惠等,2014;赵立萍等,2015)。  相似文献   

2.
受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滴灌节水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推广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新疆博州玉米主要病虫害已经发生演变。原有的重要害虫玉米螟已减轻,玉米三点斑叶蝉、玉米禾谷缢管蚜、长跗双斑萤叶甲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原偶发为害的玉米叶螨也呈常态化发生趋势。玉米瘤黑粉病在普通田轻发生,但在制种玉米田发生较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玉米锈病、顶腐病局部为害成灾;玉米粗缩病等偶发为害。应掌握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上普遍采取多年连作、秸秆还田、密植、高肥水管理,加上主栽品种抗病虫性差、超强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导致玉米病虫害为害逐步加重.总结了2015年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重点分析了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棉铃虫以及大斑病、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近年来部分病虫发生逐步加重、上升为害势头明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市玉米顶腐病大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顶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nik)是玉米生产上的1种新病害。与玉米其他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为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更大。该病于1998年在我国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近年来有逐渐加重趋势。2005年本市5~6月份出现持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致使该病大面积发生,为本市首次发生。现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治对策介绍如下。1为害症状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被玉米顶腐病病菌侵染而发病。苗期感病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长中、…  相似文献   

5.
沈建新  张水妹 《江西植保》2000,23(4):107-109
90年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大面积推广小麦套种春玉米以来,玉米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目前我县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是“三病二虫”,即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茎基腐病,玉米螟和大螟。针对其发生为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91年以来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规律,即总体发生为害加重、主要害虫时段性交替猖獗、次要害虫为害上升、苗病和黄萎病为害突出;分析了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即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种植抗虫棉导致棉铃虫的为害下降、覆膜滴灌措施促病虫害早发重发、果(菜)棉混作和设施农业发展导致次要害虫为害上升及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促进病虫害发生为害等;提出了实现新疆棉花病虫害治理建议,即加强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演变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新疆病虫害监测技术进步、建立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体系、充实新疆棉区基层专业人员和强化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7.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2,他引:10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8.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小斑病和灰斑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这两种病害都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且主要在玉米抽雄后发生.其中灰斑病自1991年在辽宁丹东、庄河大发生后,目前已蔓延到全国各玉米产区.由于目前缺少抗灰斑病的杂交种,其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对于小斑病,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面积推广感病杂交种,小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70年代后,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和为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抗病性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和全球的气候变暖,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鉴于其对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笔者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以期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性差异,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鞘腐病的抗性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鞘腐病[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Nirenberg]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明确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能力,预测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华北和东北玉米产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材料进行了鞘腐病抗病资源筛选。筛选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大多数玉米品种对鞘腐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养元素与玉米青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病原菌种类、发病规律、病原菌接种技术与抗病性、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又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80%~90%,已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植保无人飞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年来,我国植保无人飞机迅猛发展,应用的农作物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得到了应用,在橡胶、槟榔等高大植株的病虫害防治中更有其独特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低空低容量喷雾的喷头配置、配套药剂、飞防助剂、作业参数等技术体系,对于重要农作物病虫害如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黏虫等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在各地病虫害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植保无人飞机喷雾作业过程中,还存在炸机或失控、雾滴飘移药害、药液分层结块、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汇总分析植保无人飞机在重要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安全事故,本文提出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植保无人飞机专用药剂和配套助剂、变量施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机协同、精准施药、施药标准和规范等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依据植保知识、专家经验,采用人工智能、自行开发的具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基于Internet网络传输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本系统能够对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和谷子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60余种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提供植保知识,能够对年度间同期病情、虫情做出图形比较,可将抽象的预警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点图式电子地图,直观明了地显示病虫害发生点数及地域分布,可根据品种的抗病虫性、病虫害发生基数和未来天气预报等信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麦蚜、小麦吸浆虫和玉米螟9种重要病虫害做出短期防治决策,系统的运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转Bt基因抗虫玉米(简称Bt玉米)作为玉米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自1996年在美国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它的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与此同时,Bt玉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倍受关注。文章综述了Bt玉米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Bt玉米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Bt玉米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昆虫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为今后Bt玉米在我国商业化种植过程中正确评价Bt玉米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Bt玉米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刘万才  姜玉英 《植物保护》2019,45(3):152-157
本文总结了2017年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 重点分析了亚洲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棉铃虫以及大斑病、南方锈病等近年玉米上发生为害明显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分析讨论了虫源基数、天气条件、种植制度以及品种抗性和防控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 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我国饲草重大病虫鼠害分布和危害,充分掌握其传播扩散规律及其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我们系统分析了我国饲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危害情况,总结了国内外饲草病虫鼠害防控现状与研究进展,提出了饲草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对策,为保障饲草产业和草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我国饲草病虫鼠害的防控难题,为今后饲草病虫鼠害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Maize productivity is threatened by global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suggest that north-western (NW) Europe will get warmer and drier during the main crop-growing period. In general, more northerly regions will benefit, whereas more southerly regions will suffer suboptimal rain-fed farming conditions. In these latter regions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ing probable lower realized on-farm maize grain and biomass yields must be safeguarded.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against already existing and emerging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s one component to achieve yield stability across years. Durable multiple-disease resistance will become especially crucial. Herein, we focus on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approaches in maize, especially related to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and Fusarium ear rots, although virus and bacterial diseases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as well. Continuous adjustments of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strategies will be required. Insect pest resistance breeding must be improved considerably, as in a warmer world insects will thrive, probably causing detrimental direct (feeding, sucking, etc.) and indirect (vectors of pathogens, feeding wounds creating gateways for many pathogens, passive transport of inoculum across maize plants) effects. Four case studies on insects that are already prevalent in NW Europe or may be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are covered in this review. Maize cultivars need to combine both durable multiple-disease and multiple-insect resistance, alth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y different effective resistance resources in breeding programmes will be challenging, particularly if trade-offs among breeding goals app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