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小黄鱼亲鱼培育和催产技术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对野生小黄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亲鱼的室内越冬、强化培育和人工催产技术。选取2000尾小黄鱼,体质量平均为67.24g,分别饲养于4m×8m×1.5m的越冬池,越冬池水温10~11℃,投喂少量配合饲料,进行亲鱼营养强化,亲鱼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产。经52d营养强化,小黄鱼体质量增至88.30g,营养强化组的卵巢质量和性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投喂冰鲜饵料并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显著促进小黄鱼的性腺发育和成熟,提高其性腺指数和相对怀卵量;使用1.2μg/k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搭配500IU/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雌鱼进行催产,催产效果最佳,人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23.35%和80.56%。  相似文献   

2.
选取网箱驯养的野生驼背鲈亲鱼,经过强化培育,采用HCG催熟,网箱中自然产卵受精,采用池塘蓄水和室内玻璃钢水槽培育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繁育出驼背鲈3 cm左右鱼苗3万尾,繁育成功的关键技术是亲鱼的驯养和强化,控制好水质,提供适口、营养丰富的开口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3.
岱衢族大黄鱼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美芬 《河北渔业》2006,(10):40-42
介绍了大黄鱼亲鱼室内常温越冬、提温培育促熟、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获得受精卵320万粒。优质受精卵在控温、增氧、控光照等条件下,孵出仔鱼288万尾,孵化率90%。仔鱼在室内水泥池培育,通过投喂强化的轮虫、卤虫幼体等活生物饵料;控制水温、水质等人工育苗条件,培育出体长2.1~2.6cm大黄鱼苗77.7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7.5%。并对大黄鱼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鳗鲡人工催产后亲鱼恢复培养与再催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产后亲鱼的恢复培养全过程包括:产后亲鱼的海水淡化、诱导开口以及亲鱼培育。对2种不同淡化方式的结果比较发现,日本鳗鲡亲鱼的海水淡化方式以缓慢连续的方式较好,即每天换水1次,每次淡化量为总盐度的3%~4%,总淡化时间为1个月。淡化后的亲鱼存活率分别为:自然产卵的产后亲鱼达到100%,人工授精的产后亲鱼为86.3%,而难产的产后亲鱼则为81.5%。在各种开口驯养方式中,以水蚯蚓为开口饵料的驯养效果较好。诱导亲鱼开始摄食所需时间最短,为18d;摄食量也最大,达到平均体重的2.5%。从水蚯蚓逐步转为全人工饵料后,进行日常亲鱼培育。经18个月的恢复培养后,使产后亲鱼的平均体重雌鳗330g、雄鳗150g分别恢复到765g和470g。但2次繁殖的各项指标中,催熟率、成熟系数和性腺发育情况远远低于野生鳗,而催产率和幼苗存活率则略高于野生鳗,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 %;经过25 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六须鲶苗种繁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孵出全长0.6~0.8cm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试验中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mg·kg~1DOM+10μg·kg~1LHRH-A2+1000 IU·kg~1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000~1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014年4月,连续两年利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收集的野生长鳍吻鮈开展驯化培育及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长鳍吻鮈性腺可发育成熟,传统鱼类催产方法适用于长鳍吻鮈,雌鱼3次注射后可促进排卵。本试验共催产成熟亲鱼260尾,平均催产率8.1%,获受精卵约9.8×104粒,受精卵直径(1.80±0.10)mm,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6.86±0.31)mm,受精率50.5%~98.9%,在17.6~18.3℃条件下流水孵化,胚胎发育历时56h,孵化率26.4%~48.1%,孵化鱼苗总计31 500尾;初孵仔鱼全长(6.57±0.42)mm,6~7日龄仔鱼开口摄食,经30d培育获稚鱼12 000尾,全长达(21.23±0.70)mm,成活率38.1%。本试验系长鳍吻鮈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8.
2006~2007年,利用人工驯化养殖3年以上的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亲鱼,通过人工催产、流水刺激、人工采卵等方法,2年共采卵99万粒,授精率83.3%,孵化率67.8%,室内人工孵化出苗56万尾,初孵仔鱼全长0.7 cm,水温17~19℃时,约6 d后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轮虫或卤虫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获卵320万粒,平均受精率65%,平均孵化率80%,获水花鱼苗180万尾,利用水库网箱孵化鲤鱼苗配套提供饵料,繁殖了鲤水花11亿尾,共培育斑鳜夏花鱼苗40万尾(平均全长3.1cm),平均2750尾鲤鱼苗培育一尾斑鳜苗,培育前3d斑鳜全长日增长0.54mm,3d后全长日增长约1mm。水温19℃~22℃,显微摄影观察斑鳜胚胎发育时序和特点,受精卵140h7min破膜,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5时期,提出在斑鳜产卵后配套饵料鱼亲鱼注射催产时间公式:t=t1-t2-t3;(t1:斑鳜胚胎发育时间;t2:饵料鱼胚胎发育时间;t3:饵料鱼亲鱼效应时间)。  相似文献   

10.
野生圆斑星鲽的驯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的圆斑星鲽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野生亲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虾和冰鲜虾是野生圆斑星鲽很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与人工繁殖的鲆鲽类混养和及时药物处理可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试验共驯养野生的圆斑星鲽27尾,最终成活20尾,成活率为74.1%。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六须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 %;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 %;孵出全长0.6~0.8 cm的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 %;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 %。试验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 mg·kg-1 DOM+10 μg·kg-1 LHRH-A2+1 000 IU·kg-1 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 ℃,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 000~1 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育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细鳞鲑的生物学及生殖生理特性,在亲鱼的驯化及培育期间,模拟野生状态下的生境,在水环境及饵料结构上完全符合野生状态的环境条件,在不同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的饵料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鱼体能,促使性腺发育,在进行人工催产时根据性腺发育程度,采取分阶段不同剂量注射混合激素,产后进行护理恢复性强化培育。实验结果亲鱼成熟雌性平均93.50%,雄性成熟平均99.43%;雌雄亲鱼成熟同步率达到100%。产后雄性亲鱼死亡率平均为2.75%,雌性亲鱼死亡率平均为3.01%。  相似文献   

14.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合催产剂型,对池塘培育成二冬龄的翘嘴红鲌亲鱼四批次共120组进行一次性催产注射,收集鱼卵进环道孵化。水温29℃,效应时间4h,共计产翘嘴红鲌鱼卵928万粒,经16~20h孵出全长5.23~5.25mm仔鱼378万尾,水温27~31℃需60h平游。亲鱼运输成活率100%,产后24h平均成活率83%,催产率30.4~93.5%,受精率40.4~84.0%,孵化率40.6~60.0%,在江西首次突破了池养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关,初步掌握了翘嘴红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连续两年对引进苗种养成的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全人工养殖亲鱼进行了繁育技术研究。两年间分别在威海和海阳两个实验基地共对33尾成熟雌鱼进行了LHRH-a肌肉注射催产和人工采卵授精,正常获产31尾,共获得受精卵7·3×106粒,平均受精率为64·3%,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0·5%。两个实验基地分别培育出全长21~33mm苗种249万尾和全长22~36mm苗种112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分别达到62·7%和58·2%。本研究成功地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稳定获得塞内加尔鳎批量受精卵,并达到苗种生产量连续超过100万尾的规模化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4龄雌雄亲鱼各160尾,采用1:1比例进行组群,每池20组,共8池,设置人工产床,自然产卵,适时取卵,室内静水孵化,及时开口培育,适时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共获卵50837粒,受精率43.4%,孵出仔鱼12481尾,孵化率56.6%,培育出鱼种6061尾,苗种培育成活率48.6%.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天津地区开展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5年10月从福建引进黄姑鱼亲鱼,经过车间越冬培育及强化培养,2016年4月开展人工育苗。经40d培育,获得体长约3~3.5cm的苗种36万尾,幼苗成活率为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