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育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0-1990年进行了批量众说 。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算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  相似文献   

3.
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2006年12月12日、17日和2007年1月15日分三批次从山东引进1.1kg漠斑牙鲆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研究的结果.获受精卵110万粒,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64%.在育苗水温为18.1~23℃,盐度为32~34,光照50~2000lx,经100天左右培育,育出全长3.8~5.4cm鱼苗17万尾,成活率24.3%.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牙鲆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文军 《海洋渔业》2003,25(1):21-23,30
2000年12月20日至2001年2月15日在日本静冈栽培中心进行牙鲆人工育苗试验。4.3万粒受精卵经50多h后,共计孵出仔鱼2.9万尾。在水温17-18℃,pH8.0-8.2,海水比重1.021的条件下,经55d培育,共育出平均全长25mm的鱼苗1.6万尾,育苗成活率的5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鲈人工育苗及淡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2月17日收集花鲈受精卵156万粒于室内育苗池孵化,出仔鱼1223万尾,经7~10d室内培育后移入土池育苗,90d后共收获体长5~7cm大规格淡化鱼种1366万尾。  相似文献   

8.
渤海半滑舌鳎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对渤海半滑舌鳎人工育苗的水温、盐度、饵料等培育条件与种苗发育、生长及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建立了人工育苗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受精卵在不同水温范围内的孵化率有明显差别。种苗培育分前期、后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前期鱼苗成活率为12.9%;后期为66.0%;幼鱼期为100%。饵料种类为轮虫、挠足类和卤虫,开口饵料为轮虫。1987年2次分别育出仔鱼4.8万尾和0.6万尾;1989年育出仔鱼3.13万尾,45天内培育出完全变态的鱼苗3080尾。种苗培育80天,体长达30.0mm,外形与成鱼完全相同,达到放流规格。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纪鱼期的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初孵仔鱼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及后期仔鱼阶段在饵料、水质调控等方面的试验,探索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牡蛎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比用BP、虾片作初孵仔鱼开口饵料的育苗成活率提高432.16%;后期仔鱼至稚、幼鱼阶段育苗池水质的优、劣,对育苗成活率关系密切;经过53d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86cm的幼鱼4.91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4.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