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潮微藻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海水和沉积物中赤潮微藻及其孢囊分离的一般步骤,重点描述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预备培养和赤潮微藻分离的常用方法,以期能对赤潮微藻分离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2.
大范围、高频率爆发的赤潮已对海洋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寻求科学有效的、对环境无害的赤潮防治措施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生物防治是赤潮治理的的发展趋势,目前研究的热点是通过赤潮微藻同大型海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处理这类问题。大型海藻能与微藻进行营养盐和光照竞争,抑制微藻的爆发性生长,当光照和营养盐充足时大型海藻能够向环境中释放相生相克类化合物,对赤潮微藻具有明显的生化抑制效应。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大型海藻对赤潮微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方法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光合色素和其它生化标志物的化学分类方法在水华牛物枪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基于叶绿素a成分分析的监测鉴定技术和基于色素荧光分析的流式细胞技术(FCM)在水华生物化学分类上的优势和特点.相关的分析表明化学分类法能有效地用于对不同属的有害水华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甚至也能对相同属和种的不同细胞株进行鉴定识别,从而对有害水华生物的鉴定提供较为丰富的分类信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实验室条件下赤潮微藻培养的一般方法,以期能对赤潮微藻培养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分析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方法研究概况的基础上, 阐述了基于光合色素和其它生化标志物的化学分类方法在水华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 讨论了基于叶绿素a 成分分析的监测鉴定技术和基于色素荧光分析的流式细胞技术( FCM )在水华生物化学分类上的优势和特点。相关的分析表明化学分类法能有效地用于对不同属的有害水华生物进行分类鉴定, 甚至也能对相同属和种的不同细胞株进行鉴定识别, 从而对有害水华生物的鉴定提供较为丰富的分类信息。  相似文献   

6.
条斑紫菜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对前沟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条斑紫菜干粉,经抑藻圈方法检测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的抑藻活性。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和细胞体积,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抑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并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液液分离法对此提取物做了进一步分离。结果表明,当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浓度超过16g/L时能显著抑制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尤其是对前沟藻和米氏凯伦藻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此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显著且具有浓度效应,在16g/L时,此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0.5%、79.9%、67.1%和65.1%。同时,致使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3种赤潮微藻体积变小,运动能力下降,藻细胞出现空洞、细胞破碎和色素减褪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几年来已在鱼类分类学上开始应用,受到国内外鱼类学分类学家的重视。过去鱼类分类学研究一般采用形态学分类法,此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研究个体差异较小时,按照形态结构进行分类,易造成分类学上的错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鱼类分类研究中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鱼类分类,概括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微藻日益重要的生态作用,已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微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其中包括:光合制氢、固氮、利用微藻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改良水质,作为优质饵料、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分析了微藻爆发形成的水华、赤潮以及其产生相应毒素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对微藻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赤潮的发生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因素。针对赤潮预测中影响因子选取难、准确率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特征选择方法的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赤潮等级预测模型。以三沙湾赤潮监控区为研究区,将2005—2019年间湾区内发生的赤潮事件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特征重要性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特征最终排序。其次,根据RF算法在各特征下的AUC值求得模型最佳特征数并结合特征重要性选出XGBoost模型所需的最佳特征集合。最后,利用最佳特征集合对XGBoost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其他分类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能够为三沙湾赤潮等级预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是重要的赤潮种类之一,其属下的20余种甲藻约一半是有毒种类,它们不仅破坏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它们能够产生PSP贝毒,危害人类健康。据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亚历山大藻产生PSP中毒死亡的人数多达几万人。亚历山大藻藻体外部结构简单,缺少有效和有用的鉴别特征,给这类甲藻的准确鉴定、分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再加上分类标准和方法的不断更新、种类的合并拆分,致使许多研究工作者在赤潮监测计划中和赤潮发生期间不能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影响了各海岸国之间、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和情报交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技术,初次从龙须菜中纯化得到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和对羟基苯乙醇,并进一步分析了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以上6种赤潮微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和对羟基苯乙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抑藻活性。比较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和重铬酸钾对赤潮微藻生长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96 h,发现邻苯二丙酸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gossonorol和羟基苯乙醇对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7,10-epoxy-ar-bisabol-11-ol对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在生长抑制方面比重铬酸钾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牡蛎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蛎(Oyster)为世界性广布种,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牡蛎的贝壳随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牡6的物种组成及分布问题存在很大的分歧.采用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牡蛎分类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llum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反S形顶沟等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分子分类学分析表明,T.pulchellum(株名为TPXM)28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 bp,与基因库中同种相似株的同源性大于99%;微小原甲藻(株名PMDH)的ITS和28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同种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无纹环沟藻(株名GIXM)的ITS与基因库中登记的分离自中国深圳海域的4株同种藻的同源性也高达99%.用ITS序列和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也能很好地显示微小原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将上述结果结合文献记录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证实这3种赤潮种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微小原甲藻是厦门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原因种.对上述检测和鉴定方法的系统应用也表明,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对现场赤潮生物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及2004~2005年厦门海域赤潮的监测结果和相关资料,对赤潮多发性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资料显示,太阳黑子活动峰年的前后3年是赤潮的多发年份、5~7月是多发季节、多发月份的中小潮期是多发日期.赤潮生物具有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同时也反映了太阳黑子活动、季节变化、引潮力变化和气象条件能够通过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过程影响赤潮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水产》2012,34(3)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急剧增加,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状况加剧,与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其已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问题。赤潮的发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并且对水产养殖业构成极大的威胁。尽管目前已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用于赤潮的治理,但是其投入成本巨大,且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赤潮的发生和减少赤潮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具有抑制藻类生长甚至杀死藻类的功能,在防治赤潮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杀藻功能的细菌被分离鉴定出来,使得对其杀藻方式和作用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通过对杀藻细菌的分布、种类及杀藻作用机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展望杀藻细菌在防治赤潮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新的赤潮治理方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法、煮沸法和微波法3种方法分别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环状异帽藻和角毛藻进行细胞破碎及快速制备基因组DNA的研究。通过细胞计数和DNA浓度测定的手段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以选择适合不同藻种的细胞破碎方法。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环状异帽藻用超声波法破碎效果较好;角毛藻用微波法较好。对用该三种方法制备的基因组DNA做了PCR扩增,电泳检测表明,与CTAB法扩增效果一样。本文建立的微藻DNA快速制备方法有望应用在赤潮藻类的快速分子鉴定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浒苔对赤潮异湾藻的克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浒苔对赤潮微藻—— 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 浒苔新鲜组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 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半连续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 浒苔干粉末和甲醇抽提液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抑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 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 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关键。同时, 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 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 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9.
赤潮是指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福建省福州市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  相似文献   

20.
章根据作赴韩对韩国沿岸水域的赤潮状况。赤潮生物种类的鉴别、分离和培养,有毒甲藻的毒性,分子生物学在快速检测赤潮生物中的应用以及赤潮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考察,从韩国赤潮及渔业损失基本概况、韩国赤潮监测、预报中心、韩国赤潮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韩国赤潮相关学科的研究概况等方面简要概述了韩国赤潮监测,预报体系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我国赤潮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