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匍匐幼体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莹 《齐鲁渔业》2009,26(2):11-13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对方斑东风螺从浮游幼体向匍匐幼体变态期间营养需求的研究还较少。资料表明:方斑东风螺在浮游幼体阶段为植食性,即以单胞藻为食,当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进入底栖期后即转为动物肉食性,其变态前后存在着明显的食性转变。目前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投喂鱼(蟹)浆或碎鱼(蟹)肉以满足其变态幼体的摄食需要。但投喂鱼(蟹)浆小颗粒肉糜悬浮于养殖水体中,不能被已变态的底栖生活的匍匐幼体摄食,容易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南方沿海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需要大量的苗种以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在方斑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中,由于幼虫摄饵量大,人工培养单胞藻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代用饵料的广泛应用,致使育苗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繁殖,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外壳和面盘寄生大量纤毛虫,影响幼虫的活动和摄食,  相似文献   

3.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方斑东风螺亲螺日摄食率5—8%,亲螺夜间产卵,具卵囊,每个卵囊含卵约1千粒,以卵囊柄粘附于池底,呈悬浮状态。在水温28.0—29.0℃,盐度29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出卵囊的时间5—7d。浮游幼虫投喂角毛藻,孵化第13d开始出现变态的稚螺。浮游期壳长日均生长67.5um。池底铺沙培育稚螺,变态15d的稚螺,壳长可达3mm。  相似文献   

4.
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栖硅藻是从鲍上足分化匍匐幼体附着变态到长至壳长达3-5mm的稚鲍所必需的饵料。底栖硅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鲍苗培育的成活率。因此培养足量的优质底栖硅藻是鲍人工育苗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重点围绕高密度、优质底栖硅藻规模化培养技术进行探讨,总结了一套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5.
泥东风螺Babylonialutosa(Lamarck)的繁殖与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在室内条件下,泥东风螺的产卵,幼虫培育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日投云微型藻2—5万/ml,每2d换水一次等条件下,成功地获得变态稚贝;并对其摄食习性作了观察,发现泥东风螺对不同种类的饵料具有选择性,浮游幼体阶段是滤食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1,25(4):330-335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1-2h就开始摄食、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80%、40%和32.5%。卤虫幼虫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昼夜均可摄食,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下,叶状幼体5-9min就可饱食,然后经过45-90min消化完毕;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349.5-60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D型幼虫经过3~4天的培养,就开始从浮游幼虫到匍匐幼虫的变态附着过程。这是的变态成活率往往决定整个育苗的成功与否。滩涂贝类人工育苗多采用在育苗池底铺砂作为幼虫附着变态的附着基。这种育苗方式只有一层可供幼虫附着的基质(砂、泥例颗粒),水体的利用率低,而且由于水交换不足,幼虫变态后生长慢、成活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要。因此我们对文蛤人工育苗选用不同的附着基所产生的效果做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疏浚土悬沙对中华绒螯解蚤Ⅰ、蚤Ⅳ和大眼幼体发育和变态影响为:不同悬沙浓度对各期幼体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对蚤Ⅳ和大眼幼体的发育和变态亦无显著影响,但会推迟蚤1蜕皮变态。水体中的县沙对中华绒螯解蚤Ⅰ幼体生长和变态的影响与幼体此时的摄食习性(被动摄食)和摄食颗粒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试验。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重演学及其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环境稳定性及光周期是影响其抱卵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水温、光照、底质或人工洞穴、饵料是影响幼体谱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营养阶段、浮游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营养阶段、浮游阶段及底栖阶段,仔虾蛄比底栖  相似文献   

10.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几种常见生物对其溞状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的糠虾、利氏才女虫幼体(PLL)、桡足类与河蟹溲状幼体(Z)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糠虾严重影响Z的存活与变态,其密度达3个/L时可使育苗绝产,应彻底杀灭。PLL对Z的危害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加剧,当PLL达500个/L时即严重危害Z1的变态(变态率为40%,对照组为80%);在无轮虫的情况下Z1的变态率更低(30%)。Z1可摄食体长小于0.4mm的PLL,Z5则完全可以PLL  相似文献   

11.
为营造东风螺水泥池养殖经济、高效的底质环境,进行了水泥池两种铺沙方式东风螺养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养殖水温无明显差异,养殖密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同一铺沙方式方斑东风螺(B.aerolataLink)和波部东风螺(B.formosaehabei)的生长无明显差异。而离底铺沙,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盐度对紫海胆受精、孵化、胚胎发育、浮游幼体生长发育、摄食和变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培养幼体的方法,设置了不同盐度(15、20、25、30、35和40)的水体,对紫海胆的胚胎和浮游幼体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紫海胆在盐度20~35范围内的受精率超过95%,但在盐度15和40下无法受精;盐度30下胚胎发育最快,孵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为89.8%;浮游幼体期适宜盐度为25~35,最适盐度为30,盐度20和40下幼体仅能发育至八腕幼体Ⅰ期,而盐度15下幼体发育受抑制,一直停留在四腕幼体阶段,7 d后死亡;盐度为15~40时的八腕Ⅳ期幼体在72 h的变态率超过21.4%,其中盐度30下幼体变态率最高,为54.7%,且变态速率最快,能在24 h时出现稚胆。浮游幼体在盐度35时前侧腕和口后腕生长最快,胃面积在盐度30时最大,摄食率在盐度30时最大。研究表明,盐度对紫海胆的早期发育有较显著的影响。本研究能够为紫海胆人工育苗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齐鲁渔业》2012,(4):33-33
海洋红酵母(浓缩剂) 适用范围:海参苗浮游期,亦可用于鱼、虾、蟹、贝的幼体初期。用法:将瓶装海洋红酵母摇匀(如是冻品,则须提前缓解溶化),计算定量后用海水稀释,分散泼洒到苗池中。投喂期间,根据观察到的幼体摄食情况,来调整各种饵料比例。以海参为例,可参考单胞藻在实际生产中要求的水中密度来决定本品的用量及配合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蚤状幼体的饵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人工育苗技术上的低成活率一直制约着青蟹养殖业的发展。吴琴瑟、李少菁、朱小明等都曾对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幼体营养需求、摄食等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饵料的选用、搭配和投饵密度的控制是提高青蟹育苗存活率的关键。而幼体前期营养的积累对其后期的变态发育及成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进行批量生产的同时,选用几种动植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对青蟹蚤状幼体进行饵料效果试验,以探讨和比较不同饵料搭配的饲喂方式对幼体发育变态及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刺参稚参营附着生活后,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和其他有机碎屑为饵料,这就需要在附着基上预先培养底栖硅藻。底栖硅藻的预先培养需在采苗前的15~20天进行,操作比较麻烦,并占用大量的空间,后期还需对底栖硅藻进行补充,生产上有较大的难度。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浮游单胞藻饵料需提前培养,往往出现生产过剩现象。特别是刺参幼体附着变态为稚参后,浮游单胞藻饵料的使用量明显减少,饵料室会剩余大量的单胞藻饵料,放弃不用则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俗称香螺、花螺,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东南方沿海广泛发布,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海珍品和经济贝类,在海鲜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多年的捕捞生产,海区资源日益枯竭,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展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和有关单位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了有关养殖研究和开发工作,室内水泥池养殖生产作为方斑东风螺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有三条途径: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苗种整齐、纯正度还不够,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在育苗池和土池的变态率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养殖技术上的大眼幼体低存活率一直困扰着其人工育苗技术的普及,阻碍其养殖业的发展。有关影响蟹类大眼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10]。本文在青蟹大眼幼体土池养成试验获得结果的基础上[11],又从生产实际需求出发,力图摸清不同培育环境对大眼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1.试验和观测方法1.1试验时间、地点和方法1.1.l育苗池(水泥池)发育变态试验试验I、II、III3个批次于1993年在厦门大学工学馆尺度实验池和三结合基地育苗池中进行。1.1.2土地…  相似文献   

19.
提高蟹苗成活率的一条重要措施:培养基础饵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1983年开始.每年用蟹苗(即人眼幼体)培育”扣子望”和V朝幼蟹一担大眼幼体在1期幼蟹阶段呶活率都较低.通过{断总结.发现除大眼功体本身质量等问题外.基础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改进使蟹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一、大眼幼体前期食性及投饵方人中华城孟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从后状幼体至人眼幼体阶段.主要援食单细胞藻类。轮虫、由虫、烧足类、校的类等浮游动、植物、此阶段在培育他中.形料新鲜适口,投喂量大,一般每2——3小时投喂1次.投喂数最是在他幼体的25倍左右.他巾水质好.溶灵光足.通状幼体能顺利通过到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20.
在鲍鱼人工育苗过程中,解决稚鲍的适宜饵料及满足供应的问题是充分发挥幼体的生长发育潜力,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如何解决稚鲍饵料问题,国内外曾有一些报道。如福建省东山鲍珠站的措施是:5mm以内的稚鲍,主要靠附着板上事先培养的底栖硅藻,其后以更换附着片进行饵料的补充。5mm以上幼鲍主要投喂海藻及人工配合饵料片。日本在5mm以下幼鲍期,主要也是靠底栖硅藻类及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