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鲟鱼养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鲟鱼是原始脊椎动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经济价值,我国养殖鲟鱼主要品种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鲟鱼养殖业迅猛发展,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形成一定规模,由于对鲟鱼进行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增大,周边水质变差,导致鲟鱼病害大幅上升,广东、四川等地鲟鱼大量发病造成大面积死亡,为鲟鱼产业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对鲟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鲟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鲟鱼类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稀少,难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种类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生物学特性.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并且阐述了目前我国鲟鱼养殖的规模和发展前景.预计鲟鱼可能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鲟鱼产业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的鲟鱼产业技术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徐皓  倪琦  刘晃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10
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养殖设施模式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应该在为健康养殖提供进一步保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系统在"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方面的功效。养殖池塘、流水型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和网箱养殖设施是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主要设施模式。这些设施在发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在养殖水环境控制、水资源利用、生产系统效益、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或矛盾,没能发挥出现代设施系统在健康养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以上4种主要养殖设施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养殖设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包括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设施、节水型养殖设施、经济型循环水养殖设施、系统化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等4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9年,我国鲟鱼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居世界首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养殖产业链,成为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渔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养殖场规划不合理,很多养殖场未配备尾水处理设施,导致环境污染、病害增多、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为规范养殖场的建设,保障我国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场址选择、规划与布局、养殖区建设、尾水处理区建设和附属设施等方面阐述了尾水处理流水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相似文献   

9.
鲟鱼养殖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十年,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对当前我国的鲟鱼养殖提出了一些鲜明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鲟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朱新 《内陆水产》2003,28(3):13-14
鲟鱼养殖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常出现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和商品率低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了鲟鱼养殖业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的鲟鱼养殖研究中,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养成技术,并将该技术向养殖户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养殖效果。现将地下水养殖鲟鱼试验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养殖环境试验在本所鲟鱼养殖开发基地进行,水源取自2口10米深的机井,水温为21~25℃,pH值为5.93,氨氮、亚硝酸氮未检出,水的总硬度为96。鱼种和商品鱼养殖设施试验利用20口总面积为2600米2的闲置鳗鱼养殖池,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在池底投饵处用水泥浆打成光滑,每口池面积1…  相似文献   

11.
鲟鱼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我国自1991年后开始鲟类的商业化养殖,主要品种有引进的匙吻鲟、杂交鲟、小体鲟、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流域出产的施氏鲟、达乌尔鳇,以及施氏鲟和达乌尔鳇的杂交种等。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鲟疾病不断增多,严重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发现的鲟致病性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鲟病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感染种群、致死率、临床症状、病原分离鉴定和药物控制等方面。目前对鲟病害的研究,在发病机制、免疫防治以及结合环境和营养因素的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还十分缺乏,应系统开展鲟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Since natural sturgeon populations have drastically declined, aquaculture of these valuable fish is important to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meat and caviar, there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on natural sturgeon resources. There are two directions in sturgeon aquacultur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for release and commercial farming. Th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supports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fish populations, while the commercial cultivation of sturgeons supplies the needs of the consumer market with the delicacy production of caviar (mainly). This review deals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and stocking in the Volga‐Caspian basin and the commercial farming of sturgeons in Russia. The article also investigates the management of farmed broodstocks of sturgeons, which are used for obtaining seedlings and caviar. It is for sure that the activ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wo directions of sturgeon aquaculture will allow preserving these unique ancient fish on our planet until natural populations can be re‐established by self‐sustaining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报告回顾、总结了我国水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的主要历程和现阶段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主要问题,着重从技术角度剖析了不足和努力方向.然后,又从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对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需求,并对现阶段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鲟鱼籽酱加工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加强鲟鱼深加工产品开发,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成为鲟鱼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鱼籽酱作为鲟鱼加工的主要产品,加快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将是我国鲟鱼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在阐述全球鲟鱼籽酱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鲟鱼籽酱加工研究及其产业化前景,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渔光互补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清洁高效生产方式,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清洁、低碳、高效的特点,但存在基础研究空白、设施系统不规范、养殖技术不足等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渔光互补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渔光互补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并结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本研究为推动我国渔光互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