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林  邢克智  周艳 《水产科学》2007,26(6):323-326
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重金属Cu^2+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藻类的抑制效应随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质量浓度为0.3~1.2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且48h后出现藻细胞密度反弹现象,杀藻效果不理想。质量浓度为1.5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细胞产生很强的毒性,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96h时杀藻率高达97.4%,Chll_a含量抑制率达87.7%,光合放氧量明显降低,抑制率达83.3%,呼吸耗氧量明显增强。不同质量浓度Cu^2+可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活动,1.5mg/L的Cu^2+是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有效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3种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继续升高,抑食金球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选取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综合效应。试验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程度为铁铜锰。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最大的组合为62 500μg/L铁离子、1μg/L铜离子和5μg/L锰离子,但铜离子和锰离子所对应的细胞密度的■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与3种重金属离子吸收量的相关性得出,铁离子与上述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577和0.870;铜离子和锰离子吸收量与上述3个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因此,铁离子是影响抑食金球藻生长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幼孢子体为材料,研究了Cu2+对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对微量Cu2+都是敏感的。对于早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5μg/L以上浓度的Cu2+对其正常生长不利;当Cu2+浓度达到或超过250μg/L时,该时期幼孢子体基本停止生长。对于后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10μg/L以上浓度的Cu2+对其正常生长不利;1μg/L浓度的Cu2+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u2+浓度达到或超过50μg/L时,该时期幼孢子体增长缓慢或基本停止生长。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假根由于结构和功能特性,对Cu2+的敏感程度不大,Cu2+处理初期依然表现出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000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000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Mn2+ 对四尾栅藻生长及Ca2+、Mg2+ 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 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 000、10 000、30 000 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 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 000 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 000 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蒽与UV-B辐射共同作用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蒽单独胁迫以及与UV-B共同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ng)的毒害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20.0,35.0,62.5,113.0,200.0μg/L以及辐射剂量1.3J/m^2,对亚心形扁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35.0,62.5,113.0,200.0,350.0μg/L以及辐射剂量2.77J/m^2,结果表明,蒽单独胁迫以及蒽与UV-B共同作用都使这2种海洋微藻受到伤害,微藻的组对增长率,叶绿素-a质量浓度,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蒽在UV-B辐射下发生的光致毒性使海洋微藻受到更大的伤害,蒽对这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48h.EC50分别为167.9μg/L,和141.3μg/L,而蒽+UV-B对2种藻生长的48h.EC50分别下降为122.3μg/L和115.5ug/L,2种藻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在UV-B辐射存在下也比无UV-B辐射低,蒽的光毒性直接受到蒽质量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铜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玲  郭金耀 《水利渔业》2007,27(2):84-85,108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125μg/L的铜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铜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当培养液中铜浓度较高(175μg/L)或较低(25μ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铜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8.
以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探讨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的生长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受氮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氮质量浓度为0.75、7.5、75 mg/L和150 mg/L时,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139.5、816.3、881.9μg/L和868.5μg/L;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54.3、572.9、974.4μg/L和976.4μg/L,说明高质量浓度氮促进海洋微藻增殖,但超出一定的氮质量浓度范围,促进作用不明显。2种海洋微藻对氮质量浓度的生长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肋骨条藻比三角褐指藻更忍耐低氮质量浓度的胁迫。结果证实氮营养在海洋微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微藻对氮营养的生长适应性差异是决定微藻在海洋环境中占据优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及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洋河水库分离出野生铜绿微囊藻,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室内不同氮、磷浓度及不同氮磷比值下的生长特征。在总氮质量浓度为16.0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1.60 mg/L、TN/TP值为14时,铜绿微囊藻的日增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形成不仅与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有关,而且还与TN/TP值有关。根据实验结果和限制因子的定义,磷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从内蒙古本地淡水湖泊中筛选得到一株含油相对较高、长势较好的藻种,经初步确定为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斜生栅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接种量为20%;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N、P、Fe、Mg四种营养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NaNO3 0.5 g/L,K2HPO4·3H2O 0.10 g/L.FeCl3·6H2O 0.008 g/L,MgSO4·7H2O 0.10 g/L,富油斜生栅藻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稳定期最大生物量(A680)可达1.905.  相似文献   

11.
在(21.0±0.5)℃条件下,研究了Cu2+、Zn2+、Pb2+3种金属离子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重金属引发胚胎发育发生各种畸形,如胚体增生异常而死亡、尾芽弯曲,仔鱼不能正常出膜而死亡,初孵仔鱼脊椎弯曲多呈L、S、V型或尾部未展开呈逗号状畸形。综合孵化速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可以看出,3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2)初孵仔鱼的毒性试验周期为96 h,随着时间加长,仔鱼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且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其下降幅度越大。此外,仔鱼出现脊椎S、V型弯曲等畸形也越来越多。通过计算各时间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3种金属离子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本研究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新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理论参数,为七带石斑鱼等鱼类繁育养殖中的重金属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1月,对2012年4月在南四湖增殖放流的鲢、鳙生长状况进行了连续5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鲢体质量变化在50-400g范围内,为1-2龄;鳙体质量集中在50-350g,为1-2龄;增殖鲢生长(L,体长;W,体质量)与捕捞时间的关系方程为:L=12.633+2.3391M+0.0648M2,W=-89654+61.933M+2.3341M^2;鳙L=13.186+1.004M+0.2449M2,W=99.204-33.203M+12.141M2。捕获南四湖鲢、鳙个体远未达到渐进体质量乃至拐点体质量,尚处于快速生长期,在增殖放流与捕获中应加强科学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溶解无机氮加富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海带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NO-3-N和NH+4-N)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体系各组分的变化趋势与无机氮添加浓度和无机氮形态有关。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在(4.73~52.78)μmol/L和(2.56~34.66)μmol/L时,DIC、HCO-3和pCO2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以NO-3-3和NH+4-3组变化最为明显,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 054、2 112μmol/L,1 776、1 869μmol/L,86、114μatm;而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为(52.78~427.29)μmol/L、(34.66~268.33)μmol/L时,DIC、HCO-3和pCO2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其下降幅度逐渐减弱,但实验结束时DIC、HCO-3和pCO2仍低于对照组。NO-3-N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较NH+4-N明显,加NO-3-N组对水体的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加NH+4-N组。当NO-3-N和NH+4-N浓度分别为52.78μmol/L、34.66μmol/L时,海带的光合固碳能力达到最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降低海带对水体无机碳的吸收固定。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胞配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的配对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度和金属离子对聚肌胞配对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45℃条件下合成的聚肌胞减色效应最强,说明在该温度下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acid,PI)和聚胞苷酸(Polycytidylic acid,PC)配对最紧密;Na^+、Ca^2+、Mg^2+、Mn^2+和Zn^2+能够增强聚肌胞双链结构的紧密性,当Na^+浓度增加到0.085mol/L后,聚肌胞的配对接近饱和;Ca^2+、Mg^2+、Mn^2+和Zn^2+对聚肌胞结构的保护效果基本一致,而Cu^2+对聚肌胞结构具有明显破坏作用。建议采用45℃合成聚肌胞并添加适当浓度的Na^+和Ca^2+等增强其结构的紧密性,以避免机体内高活性RNA酶的降解而失去药效。  相似文献   

15.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初始Fe3+摩尔浓度为0、1、10、15、20、25、50、100μmol·L-1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和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2株藻均存在铁限制,其中缺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限制较为显著,当初始Fe3+浓度为0,1μmol·L-1时,其生长曲线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铜绿微囊藻的μmax出现在25μmol·L-1,小球藻的μmax则出现在20μmol·L-1;当浓度为100μmol·L-1时,2株藻的生长均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此时的生长速度仍高于低Fe3+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温度、pH、二硫苏糖醇(DTT)以及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鱼肉中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鳙内源性TGase的最适温度在37~45℃之间,最适pH为6.5~7.5,适量的钙离子(Ca^2+)(0~2.2 mmol·L^-1)可以激发酶活性,低浓度(0~0.2mmol·L^-1)的DTT可以提高酶活性,但高浓度的钠离子(Na^+)和钾离子(K^+)会降低酶活性,镁离子(Mg^2+)、铜离子(Cu^2+)、锌离子(Zn^2+)、钡离子(Ba^2+)、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铅离子(Pb^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也会抑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0.01)。暴露于Cd2+的幼参在72 h后的死亡率比48 h内明显升高,96h时0.8 mg/L浓度组的幼参死亡率即达100%;暴露于Cd2+的幼参附壁率均较低。Pb2+和Cd2+对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18 mg/L。随着水体中Pb2+和Cd2+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但富集系数呈波动性变化,幼参对Cd2+的富集系数和累积速率均高于Pb2+。结果表明,Cd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Pb2+,且幼参对Cd2+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Pb2+。本研究将为阐明刺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刺参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夏季在爱莲湾,对采用碳酸氢铵防除养殖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上的污损生物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碳酸氢铵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多棘麦秆虫脱落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实验的3个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 min,碳酸氢铵浓度分别为0.5、0.6、0.7、0.8、0.9、1.0、2.0、3.0、4.0、5.0 g/L。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浓度、处理时间对多棘麦杆虫脱落率或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多棘麦杆虫脱落率及死亡率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多棘麦杆虫脱落率(D)或死亡率(M)与浓度(C)之间的关系均符合S型曲线模型lnD=a+(b/C)或lnM=c+(d/C)。在5、10、15 min时,碳酸氢铵对麦杆虫的致死浓度分别为7.36、6.17、3.68 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37.72、21.32、14.25 mg/L。  相似文献   

19.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Mg2+、Ca2++Mg2+质量浓度及(1/2Ca2+)/(1/2 Mg2+)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 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部分理化因子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34℃、最适pH6.4;铜离子(Cu^2+)能极其显著增强血蓝蛋白的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率为264%,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镁离子(Mg^2+)和锌离子(Zn^2+)则能极其显著地抑制其活性,EDTA的抑制效率最高,抑制率为52.8%,Mg^2+和Zn^2+的抑制率分别为27.8%和25%。钙离子(Ca^2+)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