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乐清湾四个典型水产品综合养殖围塘为研究基地,分别测定水体、沉积物和贝类生物体中镉、铬、铅、汞、砷5种重金属的分布、富集情况,开展三者间的相关性研究,并对不同贝类生物体对水体重金属富集吸收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贝类中镉、铬、铅、汞、砷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要求。以生物富集因子(BCF)来表征贝类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发现:泥蚶、缢蛏、青蛤对镉、砷的富集能力较强,其富集系数分别为:967.7,193.5,161.3和687.5,1 218.8,1 000。缢蛏对砷的富集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r、Pb、Cu、As、Cd和Hg;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u、As、Cd、Cr、Pb和H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体中Hg、Cd、Pb和Cr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u符合Ⅰ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为Cu、Cd、Hg、Pb、Cr和As,调查海域贝类体中的Cu、Cd富集系数较高,其他重金属富集系数相对较低.重金属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表明,贝类体中Cd、Pb、As、Cr和Hg的膳食暴露量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但建议去除内脏后食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椒江口围塘混合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在水、生物体和底泥间的富集分布,以及该环境中重金属在鲈鱼、鲻鱼、鲶鱼3种鱼样各组织中的分布积累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相比,围塘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的平均含量偏高;3种鱼样中铜的积累规律相同的是皮>鳍>肌肉,镉、锌、铅在鱼体中的相同积累规律是鳍>皮>肉,不同鱼体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为鲻鱼>鲶鱼>鲈鱼,鱼样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积累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讨论了大亚湾主要经济类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甲壳类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最高、头足类的含量次之、鱼类的含量最低.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锌(Zn)>铜(Cu)>铅(Pb)≈砷(As)>镉(Cd)>汞(Hg).大亚湾海域经济类海洋生物对Cu和Zn的富集能力最高,对As的富集能力最低.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低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值.潜在危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Cd、Pb和Hg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Cu的潜在危害性很低.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能够在水产品中富集,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有些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海洋水产品样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另外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近年来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文通过将不同的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为进行水产品中重金属检测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从而导致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俣病、骨痛病等事件表明,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内,从而体现出它们的高毒性和持久毒性,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大量研究表明,包括贝、虾、蟹在内的诸多可食用水产品对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富集作用,因此,对我国各地水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作初步的了解;并对当前研究较多的水产品生存环境中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立足于大连地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生物中重金属Pb、Cd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了解近期海洋生物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为海洋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Pb在各类生物体中含量跨度比较小,Cd在鱼类生物体中含量变化幅度比较小,平均含量极低或未检出;在软体类生物中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含量高于鱼类。较2004年,海洋生物体内Pb含量略低或相当,Cd含量略高。依GB2762-2012和NY5073-2006标准衡量,大连地区海洋生物重金属安全卫生质量尚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调查了青岛近海潮间带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研究表明,青岛近海潮间带调查生物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物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偏好性,长牡蛎中Cu及Zn的含量最高,锈凹螺中Pb、As、Hg及Cr含量最高,史氏背尖贝中Cd的含量最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发现青岛近海潮间带生物体中Cu、Pb、Zn、Cd及Cr处于正常背景水平,而Hg及As在个别站位采集的生物出现轻污染、污染或者重污染情况,尤其是As;同其他海区同物种或者近缘物种比较发现,砷的含量要高于其他海区,其他重金属含量偏低或者相近。  相似文献   

9.
水产生物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产生物对重金属吸收途径以及重金属在不同种生物体和生物体不同部位的污染差异;同时介绍了两类水产生物重金属脱除技术,为了解水产生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减小重金属对水产生物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湿地植物在湿地水质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湿地植物对氮磷、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植物的直接作用包括吸收、吸附和富集作用,以及间接作用包括根际微生物的降解和螯合作用。此外,对影响植物对污染物去除的因素也进行了总结,指出生物因素包括不同的植物类型和器官;非生物因素主要指土壤基质类型、植物根际氧浓度、pH等诸多环境因子。通过研究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提出不同植物配置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模式,从而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多氯联苯敏感的水生动物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在组织、体液或个体水平上能够反映一种或多种化学污染物暴露及效应的生理、生化、细胞、行为的变化。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预测化学品特别是在涉及监测计划的化学品的影响。尽管可用化学方法分析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但无法测定污染物的毒性及其程度,生物监测则准确、可靠而倍受关注[1-3]。多氯联苯易被生物体富集,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和动物,对环境、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二噁英等毒性有机污染物已抵达世界最深海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之中、对生物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包括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二噁英等,它们能在海洋环境中长时间滞留而不分解,且分布十分广泛。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身具有毒性,并能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和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污染物排入江河,并最终进入海洋,从而使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各种外来物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环境恶化,铅等铅类有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中经富集作用而蓄积。随着水产品在人们的日常食谱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人们也日益关心水产品中铅尤其是铅的污染问题。一、铅的简介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它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2021,43(4)
微塑料因其性质稳定,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并能够在风力和洋流的作用下实现远距离输送,已成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从表层海水到深海沉积物中均有微塑料被检出。海洋中的微塑料不仅可被生物摄食,随着食物链的传递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还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并可作为一个新的生态位为微生物提供定殖空间。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微塑料在典型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归纳了微塑料的毒性效应,诸如对生物体生理机能、氧化应激、免疫应答、神经毒性和繁殖遗传等的毒性,阐释了微塑料致毒机理,包括微塑料作为异物入侵生物体后因其颗粒效应所产生的毒性、微塑料产品中添加剂在环境中的释放,以及由于微塑料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吸附而产生的复合毒性。最后探讨了微塑料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成熟完善的微塑料研究系统与标准的重要性,提出未来毒性暴露实验设计需更贴近真实环境,可为今后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汞、铜等重金属对长毛对虾受精卵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沿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大量而缺乏节制地排放入海,已对浅海渔业和滩涂养殖业造成了污染。在所排放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对养殖生物的危害最为突出,不仅直接污染渔业水域环境,而且对鱼、虾、贝等毒性大,作用时间长,迁移转化、富集浓缩均较明显。重金属残留量高的水产品无疑将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在重金属对对虾受精卵及幼体毒性研究方面,吴彰宽、陈觉民和刘健等曾报导过重金属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nouye)的毒性,台湾廖一久、谢介士  相似文献   

16.
李奇 《河北渔业》2019,(7):39-42
2018年采用单因子评价标准对葫芦岛市绥中止锚湾增养殖区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和养殖生物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做出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止锚湾贝类养殖区海水重金属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各项监测指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养殖贝类铅污染指数介于0.5~1.0,其它监测指标均满足国家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要求。绥中止锚湾海水增养殖区中重金属含量满足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调查了青岛潮间带大型海藻重金属含量并进行了富集分析。研究表明,青岛潮间带9种大型海藻生物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Cu、Zn和Cd的最高值出现在海带中,Pb、Cr和As的最高值出现在鼠尾藻中,Hg的最高值出现在珊瑚藻中;不同海藻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有差异,综合富集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鼠尾藻石花菜海带珊瑚藻鸡毛藻孔石莼裙带菜肠浒苔亮管藻,海带可以用于Cu、Cd的生态修复,鼠尾藻可以用于Pb、As和Cr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8.
龙岗河不同湿地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修复受污染的区域具有经济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选取深圳龙岗河上游爱联嶂背工业区附近优势物种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鬼针草(Bidens pilosa)以及绵毛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var.salicifolium)为研究材料,测定土壤及植物不同组分间镉(Cd)、铅(Pb)、锌(Zn)、铜(Cu)、铬(Cr)、砷(As)、镍(Ni)的含量,比较不同植物间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组分间重金属含量的差异,计算重金属的转移和富集系数,以分析深圳河支流附近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株对7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吸附能力依次是:CdAsPbNiCrZnCu。3个物种对As和Cd的吸附作用较大,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标准的2800倍和2900倍。物种间吸附能力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物种整株对重金属吸附的差异不明显,但组分间吸附数据表明,根是3个物种吸附重金属的关键区域。对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的研究可见,3种优势物种对Cd、Pb、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明该区域优势物种对此3类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以维护和适当扩大其种群规模以利于该区域的重金属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其他毒性物质而言,重金属由于其毒性大、在环境中不易被代谢、易被生物富集并沿着生物链逐级扩大等特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就更加严重,因此去除水中重金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生物吸附剂高效、经济、处理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探索廉价高效的吸附剂,其中包括:天然矿物、工业副产物、单宁类、壳聚糖、黄药类、有机复合材料和生物吸附剂等。在生物界,有价值的生物体吸附剂主要来源于菌类和藻类,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还包括发酵工业中的废弃菌丝体等。一、生物吸附作为处理重金属污染的一…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历史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连云港近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探讨不同功能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变规律、来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合理规划用海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河心浅滩、西连岛潮下带和灌河口北岸潮滩这3种不同的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在每个功能区各采集了1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测年和重金属Cd、Cr、Cu、Mn、Ni、Pb、Zn含量测定来分析重金属污染历史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说明了连云港近海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柱状样重金属污染水平出现明显的波动。2005年之后,临洪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灌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则呈波动上升趋势。2)根据地累积指数,连云港近海沉积物多数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轻度-中等污染水平,少数处于无污染状态或中等污染水平。3)重金属富集系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临洪河口重金属来源较为多样,其次为连岛,灌河口重金属来源则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