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二龄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i)的生长生物学资料,研究了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对平均体长(8.56±0.78)cm,平均体质量(9.62±0.82)g的拉氏鱥,在水温变幅19.4~27.6℃条件下,经过120 d的养殖试验,体长增长36.76%,体质量增长179.63%。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8 1 L3.299 2,R2=0.988 3。体质量日增重在试验60~90 d时最高(0.237 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在试验30~60 d时最高(48.26%)。试验期间,生长常数和生长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在试验30~60 d时最高;试验鱼肥满度从试验初到结束一直小幅升高,变幅为1.528 4~1.671 0;生长离散60~90 d较大,试验末期较小。结果表明,池养二龄拉氏鱥生长为异速生长型,其体质量增长快于体长增长;特定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关系密切,水温23.5~27.6℃为生长适宜水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9.0~22.5℃时,对圆斑星鲽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了近1年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长为(9.29±0.16)cm、平均体质量为(22.11±1.03)g的5月龄左右的圆斑星鲽幼鱼,经1年的人工饲养后平均体长为(36.15±0.36)cm、平均体质量为(647.97±12.54)g,体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1.492x+2.350,R2=0.966,其体长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12,体长平均月增长量为2.44 cm;体质量与日龄之间呈指数关系Wgc=9.380 e0.264x,R2=0.960,其体质量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31,体质量平均月增长量为56.92 g;体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曲线Wwl=0.030x2.971,R2=0967,幂指数约等于3,表明体质量与体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为等比生长类型。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幼鱼的体质量增长量、体质量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瞬时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大体一致,16~18℃时增重较快;反映幼鱼生长阶段的生长指标、生长系数波动较大,没有显示出规律性;体质量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美洲鲥池塘养殖技术,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在池塘保温大棚条件下越冬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开展了美洲鲥池塘保温大棚越冬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4 682尾/hm~2。试验结果:在水温11.2~20.6℃条件下,经150 d的越冬养殖,越冬成活率98.0%,美洲鲥体长增长26.6%,体质量增加96.2%,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 3L~(3.076),R~2=0.922 8,接近于匀速生长,体长、体质量日均增长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呈n形变化,肥满度在1.55~1.71,最大值出现在越冬养殖中期。结果表明:美洲鲥1~+亚成鱼的适宜越冬水温在12℃以上,最佳越冬水温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鲈鲤(Percocypris pingi)苗种的生长特性,开发鲈鲤育苗技术,采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开展了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培育试验。经过100 d的培育,鲈鲤鱼苗体质量从(46.45±4.03)mg增加到(2600.09±105.18)mg,平均体长从(16.22±0.46)mm增长到(50.78±2.97)mm,平均成活率为82.00%;体质量变异系数在4.05%~24.80%,体长变异系数在2.49%~7.32%,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变异系数整体变化较为平缓,在整个培育阶段,鲈鲤种群生长离散呈现从加剧到减弱的变化规律;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在(0.91±0.49)%/d~(7.75±2.18)%/d,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47±0.29)%/d~(1.94±1.46)%/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大于体长特定生长率;在水温16.8~23.0℃条件下,鲈鲤生长状况良好,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当水温高于23.0℃之后,特定生长率呈降低趋势,表明16.8~23.0℃是鲈鲤鱼苗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09±0.10)~(2.85±0.18)g/cm^3,肥满度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x)和体质量(y)的拟合方程为y=0.0015x^3.7566(R^2=0.9806),b值为3.7566;全长(y)和体长(x)的拟合方程为y=1.223x-0.5055(R^2=0.9908)。试验结果表明,鲈鲤苗种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及自然水温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16.8~23.0℃是鲈鲤苗种的适宜生长水温。  相似文献   

5.
对室内养殖的1龄和2龄褐菖鲉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1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91±0.74)cm、(7.15±2.44)g,2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1.18±0.54)cm、(41.56±6.23)g。经63 d培育,1龄褐菖鲉体长增至(8.64±0.54)cm,日均增长量0.043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46.19%;体质量增至(19.95±3.39)g,日均增长量0.203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79.02%。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52 5L~(2.737 4)(R~2=0.922 1),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389t+0.4734(R~2=0.937 3,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199 9t-22.487(R~2=0.986 3,P0.01)。2龄褐菖鲉经63 d培育,体长增至(12.32±0.61)cm,日均增长量0.018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10.19%;体质量增至(56.56±7.68)g,日均增长量0.238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36.09%。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75 5L~(2.624 5)(R~2=0.801 7),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14 7t+3.607 5(R~2=0.897 4,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226 1t-76.214(R~2=0.977 9,P0.01)。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生长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 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为(303.14±73.17) g、平均体长为(26.76±3.13) cm;体质量(m)与日龄(t)间呈指数关系:m=0.0651t~(1.6147),r~2=0.9974,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46%,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为(1.82±0.57) g;体长(L)与日龄间呈线性关系:L=0.0961t+9.1442,r~2=0.9766,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5%,平均体长日增长量为(0.10±0.04) cm;体质量与体长符合幂函数:m=0.0132L~(3.0455),r~2=0.9828。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相对增加量、特定生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0℃以下明显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7.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8.
细鳞鱼稚、幼鱼在流水池塘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地下涌泉(7.0~18.0℃)流水池塘中养殖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研究1龄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6日龄细鳞鱼经352d培育后,体长从(2.25±0.13)cm增至(18.59±1.62)cm,体质量从(0.093±0.027)g增至(116.803±33.263)g;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W=0.0084L~(3.2467)(R~2=0.9919),b值近似于3,属于生长匀速型;体长(L)与日龄(d)表现为线性相关:L=0.0491d+1.1458(R~2=0.9931);体质量(W)与日龄(d)表现为指数相关:W=0.1731e~(0.0199d)(R~2=0.9401)。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全人工繁育长江刀鲚当年1龄鱼种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池塘养殖长江刀鲚苗种的生长特性,对540尾全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长江刀鲚1龄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测量与统计,获得长江刀鲚1龄鱼种的基本生长规律。结果表明,37日龄的长江刀鲚苗种,经过130 d的池塘培育,5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991±0. 482)cm,体质量增至(2. 62±0. 33) g; 57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573±0. 464) cm,体质量增至(2. 48±0. 36)g。长江刀鲚的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5号塘,W=0. 009 2 L~(2. 501 1)(R~2=0. 933 3); 57号塘,W=0. 007 8 L~(2. 567 2)(R~2=0. 955 1)。两式中b值都小于3,表明长江刀鲚呈异速生长。体长(L)与日龄(t)、体质量(W)与日龄(t)均呈对数相关。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L=2. 639 7 ln t-3. 166 4,R~2=0. 922 8; 57号塘,L=2. 892 4 ln t-5. 006 9,R~2=0. 968 1。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W=1. 192 3 ln t-3. 155 1,R~2=0. 742 4; 57号塘,W=1. 374 0 ln t-4. 454 4,R~2=0. 963 5。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殖山女鳟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4年5月30日-2005年2月30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观察阶段为山女鳟初孵鱼苗至11月龄。实验期间水温为自然常温(4.7~16.8℃)。结果表明:在这一生长阶段,山女鳟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质量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高峰出现在5月龄(2004年8月),水温为16.83℃,但山女鳟的最适生长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体质量增长量、相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的变化相一致;山女鳟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并显现出规律性;从体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山女鳟幼鱼阶段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基本同步,生长式型为匀速生长;山女鳟幼鱼阶段的肥满度与水温变化不一致,随着月龄的变化而波动;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不了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对山女鳟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0-164]  相似文献   

11.
厚颌鲂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鳞片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对龙溪河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种群开展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轮特征显著,可用于年龄鉴定,3~4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时间。种群由0~7龄共8个龄组组成,以低龄个体为主,1~3龄个体占83.14%,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30~250 mm间(77.71%)。体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0~250 g(64.33%)。群体总性比为♀∶♂=1∶1.03,符合1∶1理论比值。体长和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类型,因此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相关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近体长L∞=488.89 mm,渐近体质量W∞=2486.96 g,k=0.1648,t0=-0.5453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i=6.40龄,对应体长、体质量分别为Lt=333.14 mm,Wt=746.06 g。厚颌鲂的总体生长性能逊于同属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12.
将体质量(0.014±0.001) g的杂交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以流水方式养殖87 d,饲养期间随时观察鱼的体征变化,自第7 d开始,每10 d取样测体质量和全长。试验结果显示,水温7~14℃时,初孵仔鱼躯体纤细透明,头部小且紧挨卵黄囊,卵黄囊椭圆形,约占整个身体的2/3。仔鱼发育至第7 d时始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发育至第9 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完全进入外源营养阶段,第37 d时,仔鱼发育已进入稚鱼期,发育至第57 d时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外部形态和体色近成鱼,进入幼鱼期。仔稚鱼全长日均增长量为1.67 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2.26%,全长(L)与日龄(t)生长关系式为L=0.1546t+1.2357(r2=0.9812)。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25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1%,体质量(m)与日龄生长关系式为m=0.3379e0.0479t(r2=0.9851)。体质量与全长生长关系式为m=0.0289L2.3444(r2=0.993),幂指数小于3,表明杂交鲟仔稚鱼的体质量生长比全长生长慢,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丰富鲟鱼养殖种类,特引进了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欧鳇(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A.gueldenstaeti♀)受精卵,在直径2m的玻璃钢池中进行驯养和流水养殖,水温16-22℃,溶氧5-7mg·L-1。定期测定了上述4种鲟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孵出的闪光鲟、欧鳇、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鱼苗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01349g、0.02818g、0.02016g,及0.02416g,经过60d驯化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3.80g、11.22g、7.85g,及4.19g;平均体长分别达10.61cm、13.37cm、12.98cm,及9.78cm。全长与日龄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R2〉0.9,全长日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闪光鲟〉杂交鲟;体质量均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且R2〉0.9,体质量日均增长量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闪光鲟;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中b〈3,均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分别变动在0.67~0.30、0.86~0.47、0.58~0.35,及0.71~0.44之间,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个时期欧鳇肥满度最高;驯化期结束后30~40日龄生长离散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地下涌泉水(7~18℃)流水池塘中,采用全人工饲料投喂养殖哲罗鱼Hucho taimen进行生长性能研究。经2年养殖,鱼的平均体质量达508g,平均体长(L_B)达36cm,成活率57.6%;特定增长率、日增率和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水温回落而下降;体长与全长(L_T)的关系式为L_T=1.0856L_B+0.5097(R~2=0.997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0139L~(2.9423)(R~2=0.9931);体质量变异系数13%~46%,体长变异系数2%~16%;肥满度0.85~1.35。  相似文献   

15.
菊黄东方鲀当年鱼种养殖阶段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池塘养殖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鱼种生长及肠组织中消化酶活性随生长的变化,2012年5-11月进行室外养殖试验,池塘面积0.2 hm2,水深1.5~2.0 m,鱼苗体长1.2~1.5 cm,放养密度为22.5 万尾/hm2,试验用海水盐度5~15,水温为15~35℃,pH 8~9;测定当年鱼种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肝重、肠长等生长指标,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其肠组织主要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均呈指数相关(L=27.07e0.0088t, W=1.0982e0.0262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3×10-5L3.1070),且为异速生长。不同生长阶段菊黄东方鲀肝体比、比肠长、肥满度的变化显著(P<0.05);肝体比随生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4.15%~20.23%;比肠长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0.97%~2.33%,不同生长阶段肥满度变化为3.99%~5.11%。菊黄东方鲀肠组织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生长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养殖40 d(83.11 U/mg与3.13 U/mg);酸性蛋白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最小值(0.34 U/mg)与最大值(0.86 U/mg)分别出现在113 d和166 d;脂肪酶活性随生长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鱼种的生长与养殖条件的改变存在密切关系;肝体比、比肠长等与鱼的发育及营养摄入存在一定关系;肠组织不是生成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池塘养殖密度对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26 d的室外池塘规模化海水养殖试验,研究了体长为(84.17±13.95)mm、体质量为(12.58±5.12)g的梭鱼在两种养殖密度(5.4、11.9尾/m2)下的生长情况和摄食行为。试验结果:梭鱼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低密度组梭鱼的终末体质量(243.23 g)、体质量增长率(1 833.5%)、特定生长率(2.39%/d)、肥满度(1.46)、成活率(91.1%)及饲料系数(1.86)均优于高密度组(173.88 g、1 282.2%、2.12%/d、1.39、83.2%、2.41);高密度组的单位面积产量(1.72 kg/m2)比低密度组(1.20 kg/m2)高30.2%;2个密度组梭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高密度组:W=5×10-5L2.781 8;低密度组:W=7×10-5L2.731 8),且为异速生长;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呈线性相关(高密度组:L=1.370 9d+91.798 8,W=2.013 5d-3.602 0;低密度组:L=1.119 5d+94.134 3,W=1.303 2d+6.672 7)。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适合于梭鱼的规模化生产,低密度组梭鱼生长情况更好,但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于高密度组,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产量与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体鲟在静水池塘中生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利用西泉眼水库岸边静水池塘养殖开口进食已两周的小体鲟幼鱼,其体质量和体长分别为0.125±0.95g、2.98±1.72 cm;经过4周饲喂,其育成率达到70%以上;体长为6±2.98cm、体质量1.78±1.25g;体长、体质量增长分别为0.115cm/d、0.0595g/d.试验结果证实如配合采用调整养殖密度、配套养殖设施、清理天敌并在池塘周围建围栏、调节水质、越冬并搭配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种等措施,小体鲟是适于在北方静水池塘生长的.  相似文献   

20.
哲罗鱼全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乌苏里江捕获体质量0.5~2 kg的野生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经人工培育至性腺成熟后催产获得鱼苗,分别饲养于北京房山鲟鱼基地(水温8~22℃)和黑龙江渤海冷水鱼实验站(水温3~18℃),观察和测定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哲罗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并进行全人工繁殖实验。结果表明,在流水池塘驯养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可以保证哲罗鱼的生长能量需求,性腺能够发育成熟。北京房山基地的养殖池,生长适温期较长,5龄鱼体质量可达(5560±1353)g,体长(76.85±6.56)cm。黑龙江渤海站的养殖池,生长适温期较短,5龄鱼体质量可达(3626±1282)g,体长(67.32±6.13)cm。在黑龙江渤海站饲养的实验鱼,原始生殖细胞出现明显性别分化的时间在出苗后60 d左右,Ⅰ期卵巢的出现期在3~14个月,Ⅱ期卵巢出现期在15~34个月,Ⅲ期卵巢出现期在35~47个月,Ⅳ期卵巢出现期在48~59个月。所得鱼苗经5年多的人工池塘驯养,2006年分别在北京房山基地和黑龙江渤海站成功进行了哲罗鱼的全人工繁殖,为该鱼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