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黄颡鱼在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亲鱼、人工繁殖.产卵季节为每年的5中旬~7月上旬,产卵水温为20~30℃,最佳产卵水温为23~28℃,催产效应时间水温20~30℃为40~52小时.流水水泥池中流水孵化,孵化必须在室内光照500~800Lx条件下进行,孵化出膜时间水温20~30℃为47~70小时.人工繁殖的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设置5℃、9℃、12℃、14℃、16℃、18℃、20℃、22℃8个温度梯度孵化拉萨裂腹鱼鱼卵,统计各温度下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情况。结果表明:拉萨裂腹鱼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在不同温度条件所积累的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温度越高各发育时期所需时间越短。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在9℃-18℃,鱼卵受精率均较高,超过90%。水温在12-16℃,孵化率均较高,超过95%。水温在9-16℃,鱼苗畸形率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因此,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为12~16℃。  相似文献   

3.
水温对岩原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水温条件下岩原鲤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探索研究了水温对孵化时间、孵化率、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成反比;孵化水温明显影响孵化率、畸形率;22~24℃为岩原鲤孵化的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优化泥鳅催产药物配方、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反冲式流水孵化方式,研究了本地泥鳅产卵和孵化技术.结果表明:催产药物(LRH-A2)4μg/kg、(DOM) 2.0mg/kg和(HCG) 400 IU/kg,三者混合注射.将亲鱼放入产卵网箱,自然产卵.药物效应时间10-14h,催产后18h,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采用反冲式微流水孵化桶孵化.孵化水温24℃-26℃,鱼胚胎发育30-35h出膜.采用本方法,催产率为91.0%,受精率为95.3%,孵化率为89.9%;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同比人工受精存活率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种不同的孵化方式做对比试验发现,采用孵化缸淋浴式孵化方式后,在进水水温14℃-16℃时,可提高孵化水体温度2.0℃,经过144-168 h就可以孵化出鱼苗;比平列槽微流水孵化方式、孵化缸微流水孵化方式的孵化率提高了10.0%以上,缩短孵化期35-60 h,缩短出苗高峰期时间差18 h;并且在比未用任何药物消毒情况下,降低水霉发病率5.0%以上,可以有效消除药物对卵的毒害作用,是预防鱼卵水霉病的一种安全、健康、环保的物理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孵化温度(16℃、18℃、20℃、22℃、24℃、26℃、28℃和30℃)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受精12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并对初孵仔鱼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8℃范围内时,胚胎均可孵化出仔鱼,且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y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12139x-1869,R2=0.993(P<0.01).22℃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71.01%,该温度下对应最低畸形率(9.70%),其次为24℃时,受精卵孵化率为65.37%,畸形率为13.07%;温度低于22℃时,孵化率逐渐降低,18℃时的孵化率为24.39%;温度高于22℃时,孵化率亦明显降低,28℃孵化率最低,为16.11%,而畸形率的变化趋势与孵化率相反.温度为16℃时,受精卵发育至高囊胚期后不再继续发育;温度为30℃时,胚胎停止于胚体形成期.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0℃时,SAI值最高(25.97),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最长为7 d;22℃时,SAI值有所降低(22.38),仔鱼在该温度下半数死亡时间为6d.分析结果可知,云纹石斑鱼受精卵培育的最适温度为22-24℃,仔鱼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7.
胭脂鱼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从化茂墩养殖基地对人工繁殖子一代胭脂鱼经强化培育达性成熟的亲鱼,注射DOM、LRH—A2及HCG混合催产剂,在水温15-19℃时催产,效应时间为12—20h,催产率平均达89%。采用人工干法授精、流水孵化,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92%、85%。鱼苗和鱼种在微流水条件下培育,成活率可达80%和93%。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温对克氏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的控制水温和自然水温条件下克氏螯虾受精卵的孵化情况。在14℃水温和自然水温(10~15℃),没有幼体孵化出;在17~32℃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的时间越短;但在水温低于22℃或高于32℃时,受精卵死亡脱落严重,孵化率低;只有在24~3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死亡脱落的数量很少,孵化率最高,所用时间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9.
温度、盐度对似刺鳊鮈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10℃、15℃、20℃、24℃、27℃、30℃6个温度组和0‰、2.5‰、5‰、10‰、15‰、太湖湖水组6个盐度组,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对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似刺鳊鮈胚胎发育的起始温度(生物学零度)为9.5℃,适宜的发育水温为20~24℃。水温10℃时胚胎卵裂异常,未能进入原肠期;水温升至30℃时胚胎在发育至原肠期前后死亡。水温度为24℃时孵化时间仅为73.5 h,孵化率高达80%,畸形率为0,为最适孵化水温;水温对胚胎发育速率的影响后期较前期大。盐度实验表明:似刺鳊鮈胚胎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力,各盐度梯度下的胚胎发育速率差异不大,但孵化率的差异极显著。在水温18℃、盐度为2.5‰的水体中胚胎的孵化率为81.67%,高于太湖湖水组的孵化率,此盐度应为似刺鳊鮈胚胎发育较适盐度。  相似文献   

10.
采捕野生粗唇鮠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h,催产率达90%。粗唇鮠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h。初孵仔鱼有3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1.
采捕野生粗唇鮠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 h,催产率达90%。粗唇鮠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 h。初孵仔鱼有3 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 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温度对锦鲤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不同水温(15、17、19、21、23、25、27℃)条件下,开展了锦鲤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对比试验,观察比较了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开展了初孵仔鱼的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水温为15~27℃时,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与温度为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267 3x~2﹣17.186x+319.38,R~2=0.988 82。水温为21~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85.1%~90.9%),畸形率较低(2.6%~3.7%)。在试验水温(15~27℃)下,仔鱼的SAI值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1~23℃时,SAI值较高(23.12~26.47)。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受精卵孵化和初孵仔鱼生存的最适水温为21~23℃。  相似文献   

13.
摘要:长江班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催产和受精卵的孵化受天气、温度、水温影响较大。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效应时间、受精率明显不同。当水温在20±2℃时,效应时间大约为32小时,受精率大于80%,水温低于18时,效应时间明显延长,受精率也较低;在水温20-24℃时孵化时间大约125小时,孵化率均超过90﹪。班鳜幼苗出膜后大约经过30-56小时候开始开口。幼苗全长(L,mm)与日龄(D,d)的线性关系为L=3.244+0.926D。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泥鳅产业发展所需人工苗种,采用自主设计的泥鳅孵化一体设备,选择台湾泥鳅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催产激素最佳配比为3 mg DOM+15 ug LHRH-A2+750 IU HCG,注射剂量为雌鳅0.2 mL,雄鳅0.1 mL,胸腔注射;适宜水温为20℃~28℃(最佳水温25℃~27℃),效应时间为7~15 h,效应时间随着水温升高缩短;亲本雌雄比以(6~7)∶1为宜,平均催产率≧95%、受精率≧90%。适宜温度范围内,鳅苗孵化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优于静水孵化池,孵化时间减少6~9 h,孵化率提高20%以上,畸形率显著降低;水温30℃,催产率、受精率降低,苗种畸形率显著升高。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六批次孵化共计产卵2650万粒,出苗2297.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6.7%,孵化率最高达90.1%。采用土池肥水培育台湾泥鳅夏花,随着池塘水温升高,鳅苗培育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但培育期缩短,成活率以4月的78.9%最佳,培育期以6月的22.7天最短;放苗数量30万粒/667 m2、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显著优于放苗7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放苗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仅略低于放苗30万粒/667 m2试验组,如考虑生产管理成本,则以50万粒/667 m2为佳。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丁鱥人工繁殖的亲鱼以3~4龄较好,个体要求雌鱼到达400g,雄鱼到达250g以上;催产时间(鹰潭地区)为4月下旬-5月中上旬为好;适宜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5~28℃,32℃以上时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催产激素可选择混合激素,剂量为50μg/kg LHRH—A2和5mg/kg DOM合剂;催产方法以两针注射法为好,针距为8~10h;效应时间(水温25℃时)为11—16h;产卵既可自然产卵也可人工授精,孵化一般在网箱中充氧孵化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脱粘后在环道或孵化漕中进行孵化。三年的最高产卵率87%、受精率91%、孵化率93%。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温对克氏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的控制和自然水温条件下克氏螯虾受精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4℃和自然水温组没有幼体孵化出,在17℃ ̄32℃水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的时间越短,但在水温低于22℃或高于32℃时,受精卵死亡脱落严重,孵化率低,只有在24℃ ̄3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死亡脱落的数量很少,孵化率最高,所用时间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白斑狗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梯度的孵化温度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对其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各温度梯度组中,16℃温度组的孵化率和正常仔鱼孵出率均最高,分别为61.5%和59.75%,其次为14℃温度组,其孵化率和正常仔鱼孵出率分别为59.75%和56.25%;白斑狗鱼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为14~16℃;水温和发育时间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其相关方程为:Y=-20.133X+469.8,R2=0.9678;在8~18℃范围,总积温为2130.19~2825.96℃.h。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孵化温度(16℃、18℃、20℃、22℃、24℃、26℃、28℃和30℃)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受精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并对初孵仔鱼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8℃范围内时,胚胎均可孵化出仔鱼,且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y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12139x-1.869,R~2=0.993(P0.01)。22℃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71.01%,该温度下对应最低畸形率(9.70%),其次为24℃时,受精卵孵化率为65.37%,畸形率为13.07%;温度低于22℃时,孵化率逐渐降低,18℃时的孵化率为24.39%;温度高于22℃时,孵化率亦明显降低,28℃孵化率最低,为16.11%,而畸形率的变化趋势与孵化率相反。温度为16℃时,受精卵发育至高囊胚期后不再继续发育;温度为30℃时,胚胎停止于胚体形成期。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0℃时,SAI值最高(25.97),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最长为7 d;22℃时,SAI值有所降低(22.38),仔鱼在该温度下半数死亡时间为6 d。分析结果可知,云纹石斑鱼受精卵培育的最适温度为22–24℃,仔鱼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19.
粗唇(鱼危)(Leiocassis crassilabrus Günther)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捕野生粗唇(鱼危)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 h,催产率达90%.粗唇(鱼危)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 h.初孵仔鱼有3 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 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20.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 )孵化管理   1.水温管理   对不同水温下孵化胚胎的出膜率统计表明,孵化水温 13~ 15℃时,出膜率为 25%左右, 17~ 19℃时为 65%, 20~ 22℃时为 30%左右。可见,在人工孵化条件下, 17~ 19℃时,胚胎死亡率低,发育正常,为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 13~ 15℃发育缓慢,时间延长,坏死的胚胎数增多。 9~ 11℃时,胚胎发育至大卵黄栓期,几乎全部停滞。 24~ 25℃时,开始发育较快,同时畸变率也较高,约有 1/3,最后接近 100%,最终导致全部死亡。因此史氏鲟的胚胎发育水温应尽可能控制在 17~ 19℃之间。   如果是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