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灭活益生菌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前景,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活性和热灭活原籍嗜冷杆菌SE6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225尾斜带石斑鱼幼鱼[(14.6±0.2)g]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T1和T2分别投喂添加1.0×108 cfu/g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SE6的基础饲料,饲喂期为60 d.结果表明,实验前期(0~30 d),实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全期(0 ~60 d),实验组T1和T2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饵料系数均下降,其中实验组T1显著低于对照组T0(P <0.05).实验30 d时,实验组T1和T2血清IgM和补体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0 d时,实验组T1的补体C3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0(P<0.05),实验组T2的补体C3水平、T-SOD活力、IgM含量和溶菌酶活力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活性和热灭活嗜冷杆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石斑鱼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并能提高石斑鱼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热灭活嗜冷杆菌的应用效果略低于活性菌,但其具有安全性高、质量稳定、生产储藏容易等优势,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29.99±2.60) g]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化学组成、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6个盐度梯度,分别为10、15、20、25、30和35,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实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盐度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在S4组,显著高于S1和S6组(P<0.05),存活率在不同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同WGR相似的变化趋势。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S3和S4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1和S6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3和S4组较低,显著低于其他4个实验组(P<0.05)。随盐度升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S3和S4组处于较低水平,且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以WGR和FE作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最适盐度分别为22.18和23.16。综上所述,适宜的盐度(20~25)能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肠道消化能力,同时,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响应不同的盐度条件,保持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2℃~24℃下,将体质量(92.76±6.6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放在直径1 m、水深78cm的塑料缸中暂养2个月后,在0 bl/s(对照组)、0.5 bl/s、1 bl/s和1.5 bl/s流速下,每组3个平行养殖缸,每缸14尾鱼,进行70 d游泳训练,训练结束后测定草鱼肌肉及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研究流速对草鱼幼鱼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5 bl/s与1.0 bl/s流速下草鱼红肌cat、gp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不同流速对其他组织中cat、gpx和sod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1.5 bl/s流速显著抑制草鱼红肌的SOD酶活,但显著提升腹肌中SOD酶活以及肝脏T-AOC活性;1.0 bl/s流速显著提升GSH-Px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适宜的水...  相似文献   

4.
选取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为研究对象,设定20℃、16℃、15℃、13℃和10℃共5个温度梯度(20℃为对照组),从20℃开始,采取1℃/d的降温速率,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对云龙石斑鱼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对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珍珠龙胆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青龙石斑鱼)进行低温胁迫,每天记录3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当存活率低于50%时,记录半致死温度.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半致死温度为8℃,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11℃,青龙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9.5℃.云龙石斑鱼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低温胁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波动,在15℃和10℃时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在16℃和13℃时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16℃时有所升高,但整体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波动,除13℃以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在13℃和16℃时略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和15℃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种杂交石斑鱼中,云龙石斑鱼最耐受低温;低温胁迫会导致幼鱼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果寡糖和德式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血液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 360 尾随机分为 4 个处理组, 每组 3 个重复, 第 1 组投喂基础日粮(D1), 第 2 组投喂基础日粮+0.3%果寡糖(D2), 第 3 组投喂基础日粮+1×107 德式乳酸菌(D3), 第 4 组投喂基础日粮+0.3%果寡糖和 1×107 德式乳酸菌(D4)。结果表明: 投喂 D4 组饲料的锦鲤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该组的饵料系数最低; 肠道蛋白酶活性在 D4 组最高, 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2 组(P<0.05), 各实验组的脂肪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D2 组的淀粉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各实验组并无显著差异 (P>0.05)。各实验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酶活性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 其中 D4 组 AST、ALT 活性和 TC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各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免疫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在实验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溶菌酶(LYS)、酸性磷酸酶 (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酶(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补体 C3 含量在 D3 组和 D4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是和 D2 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 补体 C4 的含量在实验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AKP 和 GPX 活性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MDA 含量在 D3 组和 D4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 锦鲤饲料中添加 0.3%果寡糖和 1×107 德式乳酸菌可提高锦鲤的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 改善其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且果寡糖和德式乳酸菌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三种鲟鱼血清及组织中磷酸酶和补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的血清、肝脏、鳃及肠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AKP活性在小体鲟鳃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在小体鲟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C3活性在小体鲟肝脏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小体鲟血清中补体C4活性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而补体C4活性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及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虽然三种同为鲟科鲟属鱼类,但它们之间的AKP、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斜带石斑鱼幼鱼的饲料精氨酸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于2.13%组(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斜带石斑鱼幼鱼血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13%与2.4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不仅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体蛋白的合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是饲料干重的3.06%(饲料蛋白含量的6.07%)。  相似文献   

8.
黄岩  李建  王学习  王琨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17,41(5):746-756
为了探讨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斜带石斑鱼的互作效应,实验采用3×3因子设计,配制蛋白质水平(P)为38%、45%和52%,淀粉水平(S)为10%、20%和30%的9种实验饲料,分别饲喂斜带石斑鱼56 d。结果显示,38%粗蛋白与10%淀粉饲料组(38P/10S饲料组)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52P/10S组增重率最高,但与45P/20S、45P/30S、52P/20S组差异不显著。增加饲料蛋白质或淀粉水平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肝糖原肝脂含量,而降低摄食率和鱼体水分含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蛋白质效率,但增加淀粉水平却增加蛋白质效率及肝体比与脏体比。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淀粉水平对鱼体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肝中肝酯酶、脂蛋白酯酶、脂肪酸合成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随蛋白质或淀粉水平的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肝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而增加肝中苹果酸酶活性,但对肝中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增加饲料淀粉水平显著增加肝中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活性,但显著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上述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生长和肝脏代谢明显受饲料蛋白质和淀粉水平的影响,其中,糖代谢酶活性受淀粉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斜带石斑鱼生长适宜的饲料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分别为45%和20%。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料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TauT mRNA表达量及牛磺酸合成关键酶(CSD和CDO)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0DT)中分别添加0.5%(0.5DT)、1.0%(1.0DT)、1.5%(1.5DT)的牛磺酸,配制成4种不同牛磺酸含量的饲料。将平均体质量为(13.85±0.25) g的320尾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循环水族箱,每箱放养2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一种相同实验饲料,每天定时投喂实验饲料至表观饱食状态,实验为期84 d。结果显示,在0DT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显著提高饲料效率、摄食率、增重率和全鱼粗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肝体比和全鱼粗脂肪含量。组织中肝脏、肌肉、肠道TauT mRNA表达量在1.0DT组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当饲料牛磺酸含量继续增加至1.5DT组时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0DT和1.0DT组。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牛磺酸含量与饲料牛磺酸含量之间呈正相关。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显著降低肝脏、肌肉中CSD活性,同时降低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CDO活性,但对血浆CSD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明显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增加鱼体蛋白沉积,同时降低鱼体脂肪沉积,上调组织中TauT mRNA表达水平及提高牛磺酸蓄积,降低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目标,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0.9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注射云芝多糖和副溶血弧菌灭活苗的方法免疫斜带石斑鱼后,测定了受免鱼的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功能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云芝多糖组在第3天,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PP)达到峰值(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后开始下降,到第7天即与对照组相当(P0.05);30 m in和60 m in的杀菌率显著提高(P0.05)。灭活苗组和云芝多糖+灭活苗组的PP值和杀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副溶血弧菌攻毒后,斜带石斑鱼的免疫保护率达87.6%。由此可见,灭活苗不仅能提高斜带石斑鱼的特异性免疫力,而且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25±0.5) ℃, 设置4个水流速度实验组, 分别为静水对照组0 bl/s(体长/)1.0 bl/s组、2.0 bl/s组和4.0 bl/s, 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训练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 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训练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 训练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 2.0 bl/s组最高, 4.0 bl/s组次之, 1.0 bl/s组最低, 2.0 bl/s4.0 bl/sT-AOC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训练后, 2.0 bl/s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P<0.05), H2O2含量随着水流速度增加呈上升趋势8周运动训练对骨骼肌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含量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2.0 bl/sBaxBax/ Bcl-2显著低于4.0 bl/s(P<0.05)。结果表明, 2.0 bl/s的水流速度可提高中华倒刺鲃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研究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过125 d的养殖,斜带石斑鱼体重由15.2 g增加到102.8 g,平均日增长率为4.610%,体重和时间的关系式为M=12.247e0.014 7 t;全长由9.67 cm增加到19.36 cm,平均日增长率为0.802%,全长与时间的关系式为L=0.063 7 t+9.186 3;体重和全长的关系式为M=0.012 7 L3.051 1。  相似文献   

13.
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初始体重(238.99±5.32)g]生长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投喂频率设1次/d(F_1)、2次/d(F_2)、3次/d(F_3),每次饱食投喂,连续喂食试验鱼28 d、56 d和84 d后采样。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0~28 d、29~56 d和57~84 d三个阶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P0.05)。0~28 d和29~56 d阶段F_2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F_1和F_3组(P0.05),57~84 d时F_2组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差异不显著(P0.05);0~28 d阶段F_2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F_1和F_3组(P0.05);29~56 d和57~84 d阶段F_2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无显著差异(P0.05)。28 d时投喂频率对血浆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6 d时投喂频率对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无显著影响(P0.05);F_1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显著高于F_3组(P0.05),与F_2组无显著差异(P0.05);F_3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F_1组(P0.05),F_1组与F_2组无显著差异(P0.05);F_2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差异不显著(P0.05)。84 d时投喂频率对血浆T-AOC和MDA无显著影响(P0.05);F_2组血浆T-SOD、CA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血浆GSH-PX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初始体重为(238.99±5.32)g的点带石斑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14.
低氧胁迫对河川沙塘鳢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急性低氧1.5 h、5 h和慢性低氧3 d下,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5种组织(心、脑、肝、鳃和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急性低氧暴露1.5 h时,河川沙塘鳢SOD和GPX的活力在各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AT活力在心、鳃和肝3种组织呈现显著升高(P0.05),ATP酶活力在心和肝组织极显著升高(P0.01);在急性低氧暴露5 h时,除肝组织SOD酶活性显著降低外(P0.05),其它4种组织的CAT、GPX和ATP酶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P0.05);在慢性低氧处理3 d时,心、脑组织的抗氧化酶已基本恢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但鳃、肝和肾中酶活力仍较高(P0.05)。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能通过自身调节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改变代谢底物,提高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不同饲料对斜带石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1 500尾斜带石斑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用3种不同饲料投喂50 d,从每个平行组中随机抽取5尾鱼测体内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种类、成分均对斜带石斑鱼体内消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本试验中,投喂2号饲料的斜带石斑鱼淀粉酶活性最高,3号饲料整体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主要在肠道消化,3种饲料脂肪酶活性在肠道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平均体质量为(5.66±0.1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含聚β-羟基丁酸酯(PHB)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3%和5%的对虾配合饲料,饲养35 d后检测并比较不同水平PHB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免疫和消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3%PHB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ll基因表达量随PHB含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1%和3%PHB添加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5%PHB添加组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PHB有利于增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氨氮应激下溶菌酶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抗菌性能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6种不同溶菌酶添加水平(0、18、36、54、72和90 mg/kg)的饲料(分别记为L0、L18、L36、L54、L72和L90)饲喂初始均重为(11.35±0.08)g的罗非鱼60 d,之后应用氯化铵进行24 h氨氮应激实验。结果显示:1应激后,各组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在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不同溶菌酶添加水平下的鱼体对氨氮应激产生了不同的响应机制。L54组鱼主要通过激发免疫系统并调节蛋白质代谢来抵抗氨氮浓度突变;L72和L90组鱼主要通过调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之间的动态变化来缓解氨氮对机体的应激。2血清抗菌实验表明,L54和L72组鱼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36~L90组对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18组(P0.05);各溶菌酶添加组的鱼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3应激后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溶菌酶添加水平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L5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54和72mg/kg溶菌酶添加水平对氨氮应激下吉富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抗菌活性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产生了最积极有效的调控,能够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