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东省“九五”期间增殖渔业概况及改进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增殖渔业概况 1996-2000年,山东省增殖渔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了广大渔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这5年,山东省投入增殖资金4765万元,进行了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金乌贼、海蜇、贝类、鱼类、蟹类、海参等品种的生产性人工增殖及增殖试验。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渔业在我国是一项古老的事业,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渔业的基本生产方式是依赖天然江河湖海中生物资源,通过捕捞或人工养殖获得社会所需要水产品。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沿海的机轮渔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养殖渔业也从农村的副业或小规模的饲养。增殖采捕,发展到形成区域化的专业特色经营(如对虾、淡水鱼  相似文献   

3.
回顾黄渤海对虾渔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成果是对虾渔获量预报和人工育苗。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和苗种放流增殖资源计划的实施,并成功的将中国对虾移殖东海、南海,且在东海水域初步形成自然种群。但对资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尚未起步。对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技术开发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兴起。以海湾水域为单元,进行海洋生物的增殖研究,是改变海洋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和改变沿岸渔业的重要措施。六十年代中期,日本国对濑户内海的鱼、虾、蟹增殖研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黄渤海北部的对虾增殖亦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我国发展沿岸海域增养殖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东吾洋位于东经119°54′55″—120°3′53″,北纬26°41′30″—26°47′10″。属福建省三都澳内的一个缺口形港湾,隶属于霞浦县。沿岸有三个乡镇,28个自然村,12000多户,53000人口,其中渔业劳力1.3万多人,渔农结合劳力2.8万多人,是霞浦县发展海水养殖的生产区,养殖种类主要有:海带、紫菜、牡蛎、缢蛏、花蛤和对虾,养殖产量1980—1985年波动在1—1.3万吨之间,平均综合亩产57kg,是福建养殖产量较高的海湾。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专题系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司下达的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编号:75—06—04—17),包括有5个子专题:一是中国对虾人工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二是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三是凸壳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四是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五是锯缘青蟹高产养殖技术研究。为了顺利完成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的研究任务,在福建省水产厅的领导下,由省渔业区划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渔业区划办公室,省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闽东水产研究所;宁德地区水产局和霞浦县水产局等单位专业科技人员成立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课题组,根据研究的内容,分为5个子专题分头实施。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对虾人工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的项目内容及主要经济指标。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1988年单独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并归划海水鱼人工育苗扩大试验专题(编号:75—06—04—13)。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根据(1988)农(渔)科经字第179号文件通知精神,于1988年中止研究。凸壳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锯缘青蟹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2年,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虾增殖放流具有补充和恢复对虾资源、改善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目前对虾增殖放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虾增殖放流规模较小、效果差、渔民受益低、对虾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与获利主体相分离、对虾增殖放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对虾增殖放流问题的对策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放流技术研究、改变对虾增殖放流现行的投入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渔业动态     
<正> 长江口对虾增殖初见成效80年代以来,我国渤、黄、东海沿岸各省市,先后开展中国对虾的增殖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研究长江口中国对虾增殖的可能性,1989年起,由上海市郊区渔业指挥部、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宝山区畜牧水产局合作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通过两年的努力,长江口对虾增殖初见成效,最近该课题已通过专家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海洋增殖渔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增殖渔业发展较快[1],沿岸和近海渔业生产的出路在于发展增殖渔业已成为共识[2].作者根据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se)放流增殖工作多年的经验积累,对发展增殖渔业过程中的决策、科研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推进倍增,渔业经济实现新跨越全省各地坚持优化渔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着力打造精品渔业工程、创建良种育示范工程、开展渔业资源修复工程、统筹发展远洋渔业工程、实施加工能力提升工程,渔业经济实现了新发展。精品养殖发展又好又快。以优化品种结构作为促进水产增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线,不断加大海参、海蜇、对虾、虾夷扇贝、牙鲆、河鲀、河蟹和黄颡鱼为主的渔业精品发展养殖开发,精品渔业养殖比重得到提升。增殖渔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加大人工增殖渔业资源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9.
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推进辽宁省渔业增殖放流产业化,是辽宁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理论含义和法律依据以及辽宁省推进增殖放流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提出推进辽宁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政府加大对人工增殖放流的投入和引导、加强对人工增殖放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人工增殖放流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辽宁的渔业增殖放流产业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泰国是一个农业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泰国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暹罗湾和安得曼海沿岸发展了斑节对虾和墨吉对虾的人工养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对虾养殖业。1980年七、八、九三个月,我参加广东养虾实习团前往泰国沿海五个国立渔业站和十多个私营养殖场、公司,进行参观学习,现将他们发展人工养殖对虾的经验和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顾新根 《海洋渔业》1993,15(1):8-12
<正> 巨量的长江入海径流是影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生态的重要因素,入海径流量的分布和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长江口海区乃至东海中北部海区的理化性质,故其对讨论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动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径流携带入海的丰富生源要素则是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具有高生产力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2.
在长江口及邻近沿岸带共收集到蟹类6科14属17种,已能鉴定的大眼幼体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等5种,对这5种蟹类进行形态鉴别的主要依据为头胸甲有前额缘外形及第二触角,胸足和腹部各节不同的刚毛数。  相似文献   

13.
整理统计了莱州湾主要有机污染物入海通量,并于1998年7月,调查了莱州湾湾顶部对虾养殖区进、排水中氮、磷及COD的浓度,初步估算出了对虾病害发生后(1993年),对虾养殖过程中排入海中COD的增量增量平均约为1173.4t/a,为黄河年排放量的0.54%,小清河年排放量的0.29%;无机氮的增量平均为45.1t/a,为黄河年排放量的1.79%,小清河年排放量的1.10%。对虾病害发生后(1993年后)莱州湾沿岸对虾养殖的有机污染较黄河和小清河小的多。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拖虾是南海捕捞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方式,南海北部的珠江口是广东省虾拖网的优良渔场之一。文章以珠江口铜鼓水道虾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渔业的副渔获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虾拖网渔获种类多,以底栖鱼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副渔获的组成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副渔获比例较高,虾与副渔获之比为1:10-1:19;副渔获中大部分鱼种未达到可捕规格,对幼鱼资源造成损害。建议渔业管理部门重视对副渔获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常见淡水鱼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箱养殖方式,研究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常见淡水鱼虾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闽江流域常见淡水鱼类具有较强的毒性,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药效和时间-药效关系。在投药浓度为2.5mg/L时,该制剂在24 h内即可将实验鱼全部杀死,LD50为1.60~1.75 mg/L,对泥鳅的LD50为3.0 mg/L。但是该制剂对南美白对虾和河蟹却很安全,在投药浓度达50 mg/L时,南美白对虾48 h存活率可达100%,河蟹48 h存活率可达9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闽江流域常见淡水鱼类具有显著的的毒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前颌间银鱼 Hemisalanx prognathusRegan 隶属银鱼科、间银鱼属,历来是长江口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944.6吨(1960年),60年代后期以来资源显著下降,至今在长江口已不成渔汛。为探讨其资源下降原因,对早期生活史的研究至关重要,仔鱼形态特征的研究,又为研究其早期生活史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0.871); 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sea lice,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Krøyer), larvae in the inter‐tidal areas of Loch Torridon, a fjordic sea loch in Western Scotland and the site of several commercial salmon farms. Samples of planktonic sea lice were collected in each spring from 1999 to 2003 near the mouth of the River Shieldaig, where sea trout have been shown to congregate in the first few days after going to sea, and from 2001 to 2003 near the mouth of the River Balgy. No larval sea lice were found near the mouth of the River Shieldaig in spring 2000 or 2002, when gravid female sea lice were absent on local fish farms. The same finding was observed in 2002 at the mouth of the River Balgy. In springs of 1999, 2001 and 2003, peak densities of larval sea lice of 33, 94 and 143 m?3,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at the mouth of the river Shieldaig. At the mouth of the River Balgy, peak densities of 74 and 78 lice m?3 were observed in 2001 and 2003 respectively. At the time thes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two local salmon farms were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ir production cycle and gravid female sea lice were present. Samples of larval sea lice were also obtained year round, at approximately weekly intervals, from a 50‐m transect at the mouth of the River Shieldaig, from March 2001 to June 2003, and compared with frequencies of gravid female sea lice on the two local salmon farms. High levels were found in the winter. No planktonic sea lice were found in this transect when gravid females were not present on the local fish farms.  相似文献   

19.
桁拖网作业中鱼虾分隔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满昌  姚来富 《海洋渔业》1998,20(3):111-115
1996年末,我们在浙江渔场进行了桁拖网作业的鱼虾分隔试验,如同我们过去对这类渔具所作的放大网目以释放鱼、虾幼体;伸长吊纲,提高网口以增加对三疣梭子蟹的捕捞产量(季星辉等,1984)一样,本次试验也是这类网具选择性研究的内容之一,目标是改善桁拖网的选择性。在提高这种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兼顾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 试验工作是在现有多囊捕虾桁拖网上,选择其中一个囊网,用一片目大为100mm的网片进行分隔,使鱼进入原囊网下方增设的盛鱼囊袋,而虾因其遇惊会弹跳的习性,穿过分隔网片进入原囊网。实践证明,分隔的效果是明显的,虾的分隔率达到55~68%,鱼的分隔率达到95%。现有的试验是初步的,我们将创造条件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渤海湾对虾卵子、幼体和幼虾调查资料,引用相对成活倍数的概念,并选择与对虾早期生命有因果关系的水文气象因子,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水文气象因子变化对对虾早期生命的影响。结果表明,6 ̄7月盐差、5月中旬产卵场现场水温和黄河径流对对虾早期生命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