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贝与贝毒     
<正> 现存的软休动物约有11万5千种。其中海洋贝类约有10万1千种,淡水贝类约有1万4千种。它们绝大多数无毒或可供食用,仅少数种类因含有毒素或毒液能使人类中毒,这些具有毒性的贝类称为有毒贝类。据调查,有毒贝类约有8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洋中。贝毒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类毒素是海洋藻类产生的天然产物,能引发赤潮的海洋藻类有260多种,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由于许多有毒的藻类,被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摄食,其毒素在这些生物体内蓄积,这类毒素称为贝毒,人们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中毒,根据中毒症状可分为5类:①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  相似文献   

3.
顾新根 《海洋渔业》1984,6(6):286-288
<正> 贝类是一种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食品,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家庭佐餐佳肴,但有时在某些海区的某个季节,某些原先可安全食用的贝类会骤然变得有毒,人或动物若食用这种贝类就会发生中毒现象,严重时则可致人于死命。这种现象一般称之谓赤潮性(外因性)贝毒。赤潮性贝毒现象历史上很早就有发生,据 Halstead(1965)报道,在1689~1962年间,世界上有记载的赤潮性贝毒中毒者有900多人,200多人死亡。1972年9月和1976年6、9月袭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贝类腹泻性贝毒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  文菁  龙超  尹泉 《水产科学》2015,(3):188-194
<正>腹泻性贝毒是由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Dinophysis)和原甲藻属(Prorocentrum)中部分藻种所产生的热稳定的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1]。该毒素可在贝类等滤食性动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类,引起腹泻性中毒,危害食用者健康。腹泻性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贝毒对海洋贝类的影响及加速贝毒净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傅萌 《水产学报》2000,24(4):382-387
麻痹性贝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on ,PSP)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 ,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贝毒。它是由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的一类赤潮生物毒素 ,主要来源于能形成赤潮的有毒甲藻。这些甲藻大多隶属于三个属 (Alexandrium ,Pyro dinium ,Gymnodium) [1] 。PSP毒素目前已知有二十多种 ,其基本结构是四氢嘌呤环 ,根据R4基团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其中氨甲酰类毒素的毒性最强。那些基本的中毒症状很可能是由它们所引起的。N -磺氨甲酰类毒素经常存在于肇事的甲藻或贝类中。但由…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贝毒机理及产毒藻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类毒素即赤潮藻毒素,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细菌等,经过生物累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即贝毒[1]。海洋贝毒主要分为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西加鱼毒素[2-5],此外还有部分溶血毒素。其中麻痹性贝毒是目前分布最广,对人类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贝类毒素[6-9]。  相似文献   

7.
贝毒监测与预报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贝毒带来的损失生活在海洋中的贝类 ,其食物主要来自于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在众多的单细胞藻类中 ,有些种类是有毒的 ,当贝类摄入有毒单细胞藻类或者其休眠孢子后 ,藻类毒素会在贝类体内累积 ,使贝类具有毒性 ,即贝毒。目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主要有麻痹性贝毒(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PSP) ,腹泻性贝毒 (Diar rheticShellfishPoisoning ,DSP) ,失去记忆性贝毒 (Am nesicShellfishPoisoning,ASP) ,神经性贝毒 (NeurotoxicSh…  相似文献   

8.
贝毒素的研究现状及产生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中有毒藻类的爆发性增殖或通过在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的蓄积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活性高分子化合物即海洋生物毒素(marine toxins),其中,目前危害较大的是贝毒素。贝毒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给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开展贝毒研究对确保水产品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对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两种主要贝毒--腹泻性贝毒(DSP)和麻痹性贝毒(PSP)进行了电离辐射辐照降解处理的研究.采用电子束和钴-60两种电离辐射方式,在0~10kGy的辐射剂量下对带有腹泻性贝毒的牡蛎样品和麻痹性贝毒的浓缩粉样品进行处理,用小白鼠毒理法对辐照前后的贝毒进行检测对比.经过对比发现,辐照对这两种贝类毒素均有降解效果,采用电子束辐射的效果优于钴-60辐射.电子束辐射对麻痹性贝毒的降解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呈现一定的正比关系.在对麻痹性贝毒的辐照中,3.2 kGy与5.8 kGy的辐射剂量降解效果相差不大,降解率均在15%左右,而8.8 kGy辐射剂量的降解效果接近30%.说明电离辐射对贝毒有显著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贝类毒素是海洋生物毒素中的一大类群,是海洋中的有毒藻类和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贝类和鱼类摄食有毒藻类和微生物后,毒素就在贝类或鱼类体内累积,所以贝类毒素有时又叫藻毒素或鱼毒素.……  相似文献   

11.
自动采贝机     
自动采贝机是一种从养贝池中自动采收贝类的机械装置。过去养殖的贝类均由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采收率低,并易踩伤贝类。而该机则克服了上述缺点,能高效地采收贝类。该机由起贝装置和运送装置二部份组成一体(图1)。通过滑轮装在座车上,座车二侧铺有导轨,故本机可在座车上前后来回。同时座车又通过滑轮装在池边的二导轨上,使座车又能左右移动(图2),这样整个贝池均可采收到。  相似文献   

12.
鱼、贝等海洋生物通过对赤潮毒素的富集作用产生贝毒,人误食了这些含有赤潮藻毒素的鱼类和贝类后则有可能中毒甚至死亡,麻痹性毒素(PSP)和腹泻性毒素(DSP)是其中重要的两种赤潮毒素,他们毒性大、作用强,严重威胁着人类以及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两种贝毒的化学性质、致毒机理以及毒性,并对当前常用的几种检测技术进行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大约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有毒的赤潮藻中的“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在贝类和鱼类的身体里累积,人类误食以后轻则中毒,重则死亡。贝毒素问题是目前贝类食用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2010一ll—15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2008,35(2)
日本专家研究出一种养殖贝类的新方法:将潜伏于沙中,而不会向外游走的蛤仔、魁蚶等贝苗或幼贝,放入装有沙子容器中,开盖状态下放入海水中养殖。所用的容器,可以是塑料制成,也可以在细网眼塑料笼内衬上薄膜后作为容器。最好使用海沙,如用贝类栖居地的海沙更理想。装入容器的沙体积以长成后的贝类不能从容器上缘逃走的厚度为宜。养殖时,将装有贝类的所有容器并排摆于浅海中,或系上绳子将容器沉入海水中,贝类长成后,  相似文献   

15.
《海鲜世界》2008,(3):2-3
日本专家研究出一种养殖贝类的新方法:将潜伏于沙中不会向外游走的蛤仔、魁蚶等贝苗或幼贝,放入装有沙子的容器中,在开盖状态下放入海水中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烟台市莱山区北寨海水池塘和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水池塘进行了虾蟹贝生态养殖试验,每667m^2产贝类300—400kg,对虾50kg,梭子蟹100kg,每667m^2产值0.9万元,利润0.55万元。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亲贝培育是扇贝育苗的基础,亲贝培育好坏,影响亲贝生殖腺发育的程度,并影响获卵的质量,影响育苗生产。因而若想育苗的顺利进行,抓好亲贝培育是重要环节;虾夷扇贝属于低温贝类,它的培育有其特殊要求,实践证明,抓好虾夷扇贝亲贝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珠母贝是育黑珍珠的大型贝类。本文介绍珠母贝的形态解剖及植核育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适宜贝类的养殖环境,促进贝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于2019年5—11月对山东养马岛贝类养殖海域的细菌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并运用异养细菌总数等级评价和内梅罗指数法对该海域进行评价。研究显示,养马岛贝类养殖海域弧菌数量总体较低,异养细菌数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但整体无明显污染迹象;水温、盐度和透明度均处于正常范围,酸碱度和溶解氧符合海水水质一、二类标准;内梅罗综合指数小于0.75,海域环境相对清洁,污染程度低。总体上,山东养马岛贝类养殖海域水质较好,适宜贝类养殖。  相似文献   

20.
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天津市售双壳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其食用安全性。分别采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毒素含量及分析毒素组成。在所抽查的10种,103个贝类样品中,有3种16个样品呈阳性,虾夷扇贝全年均检测出PSP阳性,其中6-8月毒力超过食用标准,毛蚶在5、6、7月结果呈阳性,波纹巴非蛤在6月中有染毒现象,毒力范围分布在49530Mu/100g之间。对阳性样品进行HPLC检测出6种麻痹性贝毒成分,其中低毒力的C1、C2为毒素主要成分,高毒力的STX、GTX1检出率低,中毒力的GTX2、GTX3均有检出。麻痹性贝毒在天津市场范围内检出率及含量整体水平不高,但应提示有关部门应在春季预防,在夏季加强对食用贝类的监测和宣传,保证市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