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色是养殖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亦即溶存于水中的物质——悬浮物或胶状物所表现的颜色。虾池水色是检验虾池水质环境条件和对虾生长状况的直观指标,有经验的养虾者往往从水色就能判断对虾生长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所谓“养虾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1 水色形成原因 虾池水色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虾池水色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同一虾池在不同时期的水色也不同,养  相似文献   

2.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色和透明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有的虾农认为,养殖对虾透明度越大,底质就越干净,水质就越好;有的虾农缺乏调节水色和透明度的基本知识,花了很大本钱还是没有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因为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其中有许多学问。为此,我们特地谈谈水色和透明度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调节方法,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养虾先养水,培养优良的水色给对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利于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列举出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优良水色,同时介绍相关的养护措施,供广大养殖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  相似文献   

5.
<正> 7月份气温上升,池水温度随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较小,此时为中国对虾生长的最适温期,对虾保持快速生长的势头。 1 养殖中期 1.1 水色 7月份池水多为黄绿色,透明度逐渐达到30~40 cm,此时应停止施肥,注意水色不宜太浓,最好是“肥水清”、“肥而不腻”。水色太浓表示池水营养丰富,藻类繁殖快,易变化.不易保持稳定。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池水透明度以40~60cm为最佳。如果透明度低于30cm,在一周内虾就会出现黑鳃。当水色太浓时应加大换水量.同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 1.2 溶解氧对虾耗氧量增加,池水中的其它生物  相似文献   

6.
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养殖仅需120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 、 水 色 急 剧 变 化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为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而远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池水中浮游的单细胞藻类,因为虾池水体中供虾体呼吸的溶解氧主要由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产生,进而导致池水造氧…  相似文献   

7.
姚菇  曾锡饮 《水产科技》1997,(5):14-15,11
根据众多养虾工作者的反映,控制好虾池水色,是防止对虾应激发病的关键,而培养保持好水色则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水色是池塘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也是池塘水质环境的综合反映。水体呈绿色已证明是养虾的最佳水色,因此在虾池中如何培养以单细胞绿藻为主组成的水体,是预防虾病的重要课题。我们于1996年8月8日至11月10日在阳西县溪头镇远大养虾场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8.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6):15-15
“养虾就是养水”,这是广大虾农多年的养殖心得。的确,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暴发性疾病,从根本上讲就是养殖用水没有调控好,水质败坏。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4,29(10):42-42
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种,在适温条件下养殖仅需120d左右即可上市.但水质管理要贯穿养殖全过程,渔谚“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指导虾农养虾技术时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素芹 《齐鲁渔业》2003,20(6):10-10
一、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色、池水透明度、pH值、盐度和溶解氧,按要求控制。还应定期消毒,投放有益生物(光合细菌、EM菌等)、白云石粉、石灰、增氧剂等。 二、饵料管理 1饵料选择 一般养虾用饲料均可利用,最好选用添加增强对虾免疫力和调节生理机能生物活性物质的饲料。放苗前期可投喂鸡蛋黄、冰鲜鱼浆作为补充饲料,养殖后期可以投一些淡水小杂鱼肉,以增强对虾体质,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