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伟  文华  蒋明  吴凡  田娟  杨长庚  黄凤 《水产学报》2016,40(5):751-762
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投喂频率对罗非鱼生长及生理健康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实验,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36.27%和26.02%)与投喂频率(1、2和3次/d)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指标和肝胰脏结构的影响。养殖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实验鱼的末体质量(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肥满度(CF)、去内脏全鱼灰分(EWA)、内脏水分(V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摄食率(FI)、脏体比(VSI)、饲料成本(FC)、去内脏全鱼粗脂肪(EWF)、内脏粗脂肪(VF)、肝胰脏粗脂肪(HF)显著降低(P0.05);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的FW、WGR、SGR、肝体比(HSI)、CF、FC、EWF、VF、HF,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TCHO)、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K)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E、蛋白质效率(PER)、去内脏全鱼水分(EWM)、EWA、VM、肝胰脏水分(HM)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FW、WGR、SGR、VM和HDLC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投喂26.02%蛋白质水平饲料的实验鱼,肝胰脏细胞肿大变形,呈现透明的空泡化,出现细胞核偏移;而投喂36.27%蛋白质饲料的实验鱼,大多数肝细胞胞浆清晰,可观察到的肝细胞空泡面积较小。综合考虑,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6.27%是适合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其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次/d以上,可根据罗非鱼市场情况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向枭  周兴华  罗莉  赵海鹏  文华 《水产学报》2014,38(4):538-549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及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DL-蛋氨酸,配制成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6%、0.55%、0.85%、1.14%、1.44%和1.73%的6种等氮等能(32.09%粗蛋白质,15.82 kJ/g总能)的饲料,以初始体质量(66.76±2.29)g的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每种实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实验鱼25尾,养殖系统为室内养殖系统,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发现,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大,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饲料蛋白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蛋氨酸含量为1.14%时WGR、SGR、PER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1.91%、2.73%/d和2.53%),FCR达到最低(为1.23),PDR则在蛋氨酸水平为1.44%时达到最大(47.22%)。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肝体比和脏体比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肥满度则无明显的变化;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粗蛋白、全鱼和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肌肉中组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余各种氨基酸含量及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肌肉氨基酸总量(ΣTA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WGR、SGR、PER、PDR、FCR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胱氨酸含量为0.30%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应为1.13%~1.16%,占饲料蛋白质的3.52%~3.61%。  相似文献   

3.
向枭  曾本和  周兴华  陈建  王文娟 《水产学报》2018,42(12):1927-1939
为探索不同脂肪条件下添加牛磺酸对幼鲤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在脂肪水平为4.65%和10.22%(高脂水平)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400、800和1 600 mg/kg的牛磺酸,配制成8种等氮等能实验饲料。以720尾初始体质量为(1.17±0.01)g的健康幼鲤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投喂8种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56 d。结果发现,未添加牛磺酸时,4.65%脂肪组幼鲤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10.22%脂肪组,而FCR显著低于10.22%脂肪组。添加牛磺酸后,4.65%和10.22%脂肪组中幼鲤的WGR、SGR和PER均显著提高,FCR显著降低;且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提高,幼鲤WGR、SGR和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时最大;FCR则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时最小;牛磺酸添加量大于800 mg/kg时,10.22%脂肪组幼鲤WGR、SGR和PER显著高4.65%脂肪组,而FCR则显著低于4.65%脂肪组。幼鲤肝胰脏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升高而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在4.65%脂肪组中差异不明显,而10.22%脂肪组中差异显著,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提高,幼鲤的肥满度均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HSI、VSI则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幼鲤体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幼鲤肝胰脏中SOD、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SOD、CAT活性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时最强;而MDA含量则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且MDA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1 600 mg/kg时最低。研究表明,添加800~1 600 mg/kg牛磺酸可显著提高幼鲤对饲料脂肪的利用率,促进其生长,减少体内的脂肪沉积,改善肌肉品质,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验分别以豆粕替代0(对照组)、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 按照配方配制试验饲料(A1、A2、A3、A4、A5和A6)。将540尾体质量为(14.67±0.51) g的齐口裂腹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 分别投喂6种不同的试验饲料, 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表明, 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对齐口裂腹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60%时, 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8.08%、1.95%/d和207.22%), 饵料系数(FCR)最小(1.27)(P<0.05)。与其余各试验组相比, 替代比例为100%的试验组的WGR、SGR、PER显著降低, FCR显著升高(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 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最佳时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34.25%~45.46%; 随着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大, 鱼体水分、粗灰分、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 粗蛋白在豆粕蛋白替代水平为60%时达到最高(15.53%), 但在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小于80%时试验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肝体指数则随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增加而增大, 但在0~80%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豆粕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 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有一定的波动, 在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40%达到最高, 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在20%~60%时, 溶菌酶(LSZ)的活性逐渐升高, 但各组间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随着豆粕替代比例增加而逐渐升高, 但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小于80%时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100%时AST、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说明饲料中豆粕替代一定比例的鱼粉蛋白可促进齐口裂腹鱼的生长, 提高对饲料蛋白的代谢和免疫能力, 但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80%则可引起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 综合考虑其生长指标、体成分及免疫指标, 齐口裂腹鱼的饲料中豆粕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比例为80%, 当其替代比例为34.25%~45.46%时可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用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70&#177;1.0)g的鲤鱼为试验对象.以2%和4%鸡肉粉分别替代1%和2%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的饲料,在水泥池中进行为期62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2%鸡肉粉替代1%鱼粉时,在鲤鱼生长前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降低,饵料系数(FCR)升高;在鲤鱼生长后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升高,饵料系数(FCR)降低;当4%鸡肉粉替代2%鱼粉时,在鲤鱼生长前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降低,饵料系数(FCR)升高;在鲤鱼生长后期,其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升高。增重率(WGR)和饵料系数(FCR)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糖脂比(1.5、2.3、3.9、7.0、16.5)的等氮等能饲料,以吉富罗非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糖脂比升高,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糖脂比为3.9和7.0时,WGR、SGR和PER最高。饵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糖脂比为3.9和7.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在糖脂比为16.5时达到最低水平,但仅与1.5组存在显著差异。血浆甘油三酯在糖脂比最高组也出现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样在糖脂比最高组显著低于3.9组。然而血糖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糖脂比为16.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糖脂比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中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等氮等能的饲料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最适宜的糖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9.69%和9.53%,其对应的糖脂比为8.4。  相似文献   

7.
设计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评价不同比例的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960尾体质量为(0.56±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用家蝇蛆粉替代鱼粉的6种饲料,替代比例(等蛋白替代)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45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G20~G60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80、G100组WGR显著降低(P<0.05)。除G40组外,各替代组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100组摄食量(FI)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当替代水平不超过60%时,家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肝胰指数(HSI)影响不显著(P>0.05);随替代水平的继续增加,FCR和HSI显著升高,PER和PPV显著降低(P<0.05)。替代组对虾肥满度(CF)和存活率(SR)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家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全虾粗蛋白、钙(Ca)和总磷(P)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替代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80和G100组肝胰腺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随家蝇蛆粉替代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G20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AKP活性和肝胰腺PO活性、NO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糖水平16.49%时WG最大;糖水平16.73%时SGR最大。饲料系数(FCR)随糖水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LRR)的变化则相反。回归分析显示,糖水平9.20%时FCR最小;糖水平8.57%时PER最大;糖水平10.97%时PRR最大;糖水平14.12%时LRR最大。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糖水平20.5%时达到最高水平后略有下降。综合生长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眼斑双锯鱼生长最快的糖添加量为16.49%~16.73%;综合饲料效率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饲料效率最高的糖添加量为8.57%~14.12%。  相似文献   

9.
以新型蛋白源(大豆浓缩蛋白、脱酚棉籽蛋白、喷雾干燥血球蛋白粉等)和脱脂鱼粉为原料,通过调节饲料氨基酸水平,配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0、D17、D35、D52和D69,养殖星斑川鲽,初始体重为(75.6±0.18) g。其中D0(添加58%脱脂鱼粉)为对照组,D17、D35、D52和D69分别为新型蛋白源替代配方中17%、35%、52%和69%的鱼粉用量。每组饲料设3个平行,共养殖60 d。结果表明:对照组(D0)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141.84%、229.88%和1.47%/d。与D0组相比,D69组WGR、PER和SGR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107.77%、186.37%和1.22%/d ,D17、D35和D52组与D0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0)饲料系数(FCR)为0.80,D69组FCR为0.98,差异显著(P<0.05);D17、D35和D52组与D0组FCR无显著差异(P>0.05)。随新型蛋白源替代鱼粉量的增加,鱼体消化道指数(DTI)逐渐增大,D0组为2.01%,显著小于D69组(P<0.05)。各组间的肥满度(CF)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或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中灰分含量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细胞比容和溶菌酶活力随新型蛋白源替代鱼粉量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条件下,在星斑川鲽幼鱼配合饲料生产中可用新型蛋白源适当替代鱼粉而不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制成6种含有不同锌水平的精制饲料(19.95,71.06,118.50,174.00,226.10和411.20mg/kg),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研究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组织锌积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在174.00mg/kg锌饲料组达最大值,而锌水平高于174.00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变化不显著(P>0.05),SGR和WGR的变化趋势相同,且S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74.00mg/kg锌饲料组;全鱼营养成分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锌添加量为0mg/kg饲料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411.20mg/kg锌饲料组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锌水平为118.50~411.20mg/kg时,全鱼、脊椎骨和血清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1.
An 8‐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placement of fish meal (FM) with fermented soybean meal (FSM)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microbiota of juvenile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Replacement ratio of FM with FSM were 0%, 15%, 30%, 45%, 60% and 75%, respectively (marked as FSM0, FSM15, FSM30, FSM45, FSM60 and FSM7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l ranged from 84.78% to 99.44%,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all treatments (> 0.05). Weight gain ratio (WGR)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the replacement level of FM protein exceeded 60%, and fish fed the FSM60 and FSM75 diets had lower WGR and SGR than those fed the other diets. Feed intake (FI)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FC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replacement levels of FM increasing. Illumi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alpha diversity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diets of FSM0, FSM15 and FSM75. The whole community of tested samples was not modified by FSM, Firmicutes and Proteo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flora in the intestines based on the phyla level. The dominant phyla in the water sample were 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 Fish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FSM75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pecies abundance of Paenibacillus. There w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stine microbiota and SGR, antioxidant, and immun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p to 45% of FM can be replaced by FSM without negative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ntestinal integrity of juvenile large yellow croak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得到的酶解鳀鱼浆(HFP)、鳀鱼鱼溶浆(SW)、酶解鳀鱼鱼溶浆(HSW)、低温烘干鳀鱼粉(L-FM)和常规烘干鳀鱼粉(H-FM)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7.69±0.09)g的黄颡鱼幼鱼为养殖对象 ,以30%的秘鲁超级蒸汽鱼粉(FM组)为对照,在试验日粮中分别添加酶解鳀鱼浆、鳀鱼鱼溶浆、酶解鳀鱼鱼溶浆、低温烘干鳀鱼粉和常规烘干鳀鱼粉,经过8周池塘网箱养殖试验,比较5种不同生产工艺得到的鳀鱼蛋白质原料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其中,酶解鳀鱼浆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FM组中鱼粉蛋白质量的25%(HFP25组)、45%(HFP45组)和65%(HFP65组)三个剂量梯度;以酶解鳀鱼浆组(HFP45组)添加的酶解鳀鱼浆蛋白含量为基准,与相同蛋白含量的鳀鱼鱼溶浆(SW组)和酶解鳀鱼鱼溶浆(HSW组)进行生长比较;低温烘干鳀鱼粉和常规烘干鳀鱼粉添加量为30%;以上共计8组等氮等脂 日粮,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试验结果显示:1)与FM组相比,L-FM和H-FM组的SGR和FCR均无显著差异(P>0.05);2)以FM组为对照,HFP25试验组的SGR降低了3.30%,FCR升高了5.36%,无显著差异(P>0.05),而HFP45和HFP65组的SGR分别降低了10.99%、20.33%,FCR分别升高了21.43%、41.96%,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日粮中HFP添加量的增加,SGR、蛋白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FRR)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3)HFP45、SW、HSW三组试验饲料的结果为:HFP具有最高的SGR,而SW的SGR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经酶解处理后的HSW相比SW组SGR升高了2.25%,差异不显著(P>0.05),体组成方面,鱼体水分、蛋白、脂肪和总磷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灰分变化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秘鲁超级蒸汽鱼粉(FM)、低温烘干鳀鱼粉(L-FM)和常规烘干鳀鱼粉(H-FM)在黄颡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低温烘干鳀鱼粉在黄颡鱼鱼体健康方面优于常规烘干鳀鱼粉;在黄颡鱼日粮中实际添加7.1%的酶解鳀鱼浆可以完全替代30%的鱼粉, 在鱼体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血清指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等效性;日粮中过高添加量的酶解鳀鱼浆会导致黄颡鱼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的下降;不同酶解蛋白原料中,酶解鳀鱼浆(HFP)对黄颡鱼的生长效果最好,鳀鱼鱼溶浆(SW)生长效果最差。此外,经酶解处理后的酶解鳀鱼鱼溶浆(HSW)要优于鳀鱼鱼溶浆(SW)。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宜的养殖密度,设置55、65、75、85、95尾/m2等5种养殖密度(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组),进行了63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体长日增长率、饲料系数、体质量均匀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和主要养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次低密度的A2组(65尾/m2)至密度最高的A5组(95尾/m2),试验鱼的体长日增长率基本上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最高的A2组比A3、A4和A5组分别高了31.6%、82.9%和92.3%,并且差异显著(P<0.05);(2)从A2组至A5组,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3)A2组的饲料系数比A1、A3、A4和A5组分别降低了16.7%、28.6%、55.4%和56.9%;(4)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均匀度均在A2组达到最高。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成鱼养殖阶段较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5尾/m2。  相似文献   

14.
以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69±0.05)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7.72%、30.09%、33.05%、35.31%和37.57%的5种等能、等脂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7 d的饲养试验,探索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09%组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饲料系数、虾体质量/体长比、肝体指数、得肉率以及成活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7.72%组虾的肌肉硬度、咀嚼性显著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31%、37.57%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09%、33.05%组虾的肌肉弹性显著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最低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最高组虾的回复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虾肌肉内聚力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肌肉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31%、37.57%组虾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最低组(P<0.05);各组间虾的肌肉水分、粗脂肪、灰分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以及亮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随饲料蛋白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肌肉品质以及成本效益,建议克氏原螯虾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09%。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 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方格星虫稚虫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8.36%组星虫体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18.36%组星虫的体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方格星虫稚虫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9.31%时,但是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8.70%.  相似文献   

16.
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15.05±0.04g的星斑川鲽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0.4%、0.8%、1.2%、1.6%和2.0%乳制品-酵母益生元的试验饲料,实验期56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乳制品-酵母益生元可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DFI)、蛋白质效率(PER)及肥满度(CF)(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但对星斑川鲽幼鱼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2)饲料中添加乳制品-酵母益生元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本研究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乳制品-酵母益生元可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星斑川鲽幼鱼饲料中乳制品-酵母益生元的适宜添加量为1.32%。  相似文献   

17.
以初始体重为39.20±0.24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9种等能微颗粒饲料56d,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5.47%时,稚星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蛋白水平为46.79%;对稚星虫体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稚星虫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64.85%组稚星虫体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64.85%组稚星虫的体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25.21%、29.87%、35.03%和40.67%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79%。  相似文献   

18.
豆油代替鱼油对哲罗鱼稚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比例豆油取代粗制鱼油对哲罗鱼(Hucho taimen)稚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分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稚鱼(体质量7~8g)。第1组(G1)为对照组,添加15%鱼油,第2组(G2)、第3组(G3)和第4组(G4)分别用5%、10%和15%豆油取代鱼油。实验进行8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豆油比例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都得到提高,G3和G4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1组(P〉0.05);G4组肥满度显著高于G1组(P〉0.05)。G3、G4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不同处理体成分中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豆油作为脂肪源可以完全代替鱼油用于哲罗鱼稚鱼饵料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