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了解江苏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2014年5月、8月、10月和2015年3月在江苏南部潮间带5个断面15个站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布设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研究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时空变化。共采集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64种,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根据摄食功能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肉食者、杂食者、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物种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肉食者、杂食者、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各功能群生物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浮游生物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在季节间和断面间的差异不显著(P> 0. 05),在潮区间的差异显著(P <0. 01)。浮游生物食者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功能摄食类群,为55. 23 g·m-2,占总生物量的83. 41%;其次是杂食者,平均生物量为4. 34 g·m-2;碎屑食者最低,平均生物量为0. 20 g·m-2。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在季节间和断面间的差异不显著(P> 0. 05),在潮区间的差异显著(P <0. 01)。肉食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浮游生物食者。潮区分布上,3种多样性指数均是中潮区最高,高、低潮区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浮游生物食者和肉食者是组成江苏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功能群,各功能群中浮游生物食者的生物量占比远高于其它几个功能群,其中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平均生物量超过总生物量10%,分别为17%和55%。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4年3月在海南三亚湾及湾内东、西琩洲岛获取的9条潮间带断面(3条砂质和6条岩礁)中潮区生物调查数据,分析底质类型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移动能力弱、掘洞型和滤食性的底栖动物在砂质海滩有较多分布,而不移动、移动能力强、固着型、爬行型以及植食性和捕食性的底栖动物在岩礁海岸分布较多;(2)主坐标典型性分析(CAP)显示,9条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可明显分为岩礁和砂质2群,不同底质的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具有不同的性状模式,其中迁移能力、栖息方式和食性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3)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H′)和功能多样性指数(FD)均呈岩礁潮间带断面高于砂质潮间带断面;(4)2种底质海滩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具有较高的功能冗余,但砂质海滩略高于岩礁海滩。  相似文献   

3.
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n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421~2.417、0.497~0.624、1.396~3.223和0.484~0.648,平均值为2.052、0.577、2.477和0.590。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无干扰或轻度干扰。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 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口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及退化机制,根据2015年1—12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次采样(受台风影响7月珠江口未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共获取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纲27种,节肢动物24种,软体动物12种,其它类群4种,主要是底栖鱼类、刺胞动物和纽形动物。2015年珠江口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变化范围在8~1192个·m^-2之间,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高值出现在6月和9月的崖门(分别为1192个·m^-2和1048个·m^-2)以及9月的虎跳门(1048个·m^-2),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中华拟亮钩虾(Paraphotis sinensis)、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和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s)丰度较高。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02~42.50g·m^-2之间,生物量的高值出现在9月的崖门、5月的鸡啼门、2—3月的磨刀门及4月的蕉门,上述站位的生物量均大于30.00g·m^-2,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篮蛤(P.amurensis)、凸壳肌蛤和日本大螯蜚生物量较高。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高值出现在3月鸡啼门,为2.46;低值出现在10月磨刀门,为0.21。香浓威纳指数均值在1.11~1.81之间。鸡啼门和虎跳门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值月际变化较稳定。运用ABC曲线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扰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受到中等程度扰动,2—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有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5000m内的潮间带设置2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数据。研究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A断面潮间带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15种,其中多毛类5种,软体动物9种,甲壳动物1种;B断面潮间带共获底栖生物16种,其中多毛类4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动物3种,其它动物1种;A、B两个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优势种均为昌螺Umbonium vestiarium(Linnaeus),其密度分别占总栖息密度的70%和71.7%;胶莱河口潮间带高、中和低潮区生物种类和生物组成差别较大,但优势种类相同,造成生物群落组成简单,且生物量低的原因应与间隙水中高盐、高溴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3个泥滩潮间带断面调查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9种,其中软体动物10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环节动物1种。3个泥滩潮间带断面总平均生物量为470.77±314.32 g/m2, 总平均栖息密度为480±248 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在1.97-2.14、1.45-1.67和0.83-0.95,平均值分别为2.06±0.08、1.53±0.12和0.90±0.06。六横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7年7月山东省胶州湾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生物多样性和Multivariate-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 (M-AMBI)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评估了胶州湾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4种,其中,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共7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0.0 g/m2和132 ind./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和纽虫(Nemertinea)是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 )为0.69~3.77,平均值为2.35,丰富度指数(d)为0.67~3.12,平均值为1.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5~1.00,平均值为0.81。多样性AMBI指数(M-AMBI)为0.26~0.60,平均值为0.44。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在15%相似水平上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3个群落,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度较大的站位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被划分在同一个群落中,聚类结果与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切相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M-AMBI指数分析显示,胶州湾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5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海洲湾10个站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丰度和生物量,并采用Brey经验公式进行大型底栖次级生产力和P/B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3.00 ind·m~(-2),平均生物量2.37[g(AFDM)·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1.50[g(AFDM)·m~(-2)·a~(-1)]和0.63。空间分布上,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为远岸近岸。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在秋季,为2.04[g(AFDM)·m~(-2)·a~(-1)],最低出现在夏季,为1.00[g(AFDM)·m~(-2)·a~(-1)];P/B值最高的是冬季,为0.76,最低的是春季,为0.57。与其它研究调查中江苏近海、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相比,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与之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1.
安鑫龙  闫莹  赵艳珍 《河北渔业》2005,(5):19-20,29
首次对秦皇岛市中心的护城河和马坊河分别进行了水样采集,对河水中的浮游植物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护城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硅藻、绿藻、蓝藻、裸藻和隐藻等5门中的12属,优势种群为隐藻;马坊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上述5门中的15属,优势种群为硅藻和绿藻。初步判定两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青岛市内3区5个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连续采集贝类样品,其中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 gas 208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169个、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 169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ovoviruses,NV)的感染,旨在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毛蚶样品中NV检出率分别为10.1%和5.3%,而杂色蛤未检出,NV流行的季节主要是11月至次年3月,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贝类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13.
弧菌属细菌及其所致海水养殖动物疾病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菌病 (Vibriosis)是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 .)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 ,其暴发性流行不仅给海水养殖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导致野生的海水鱼类、贝类及甲壳类大量死亡 ,因此 ,对该类疾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病原弧菌所致养殖动物疾病及其流行情况。收稿日期 :2 0 0 0 -0 6-0 5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资助 (KZ95 2 S1 415号 )作者简介 :吴后波 ( 1967-) ,男 ,中国…  相似文献   

14.
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莉莉 《水利渔业》2006,26(4):17-20
鱼类肠道存在着正常的细菌群落,这些微生物群为宿主创造生存的微环境,同时宿主也为它们提供生长繁衍的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综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意义、肠道菌群的形成、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包括辅助消化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免疫机能的相关性、对外来菌群和寄生虫的作用、提供营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宁夏地区夏季不同模式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采集了当地棚塘接力养殖(PT)、稻渔种养(DY)、土池养殖(TC) 3种模式的池塘水体样品,分析了其浮游微藻群落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7属,总数量为1.52×104~2.39×108 ind./L,生物量为0.16~97.78 mg/L,数量多样性为0.03~3.31,生物量多样性为0.29~3.58。不同模式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T模式池塘的微藻群落无明显共性特征,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情况均有出现,如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卵囊藻(O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TC模式池塘的微藻优势属单一,分别以盘星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DY模式池塘的微藻多样性丰富,以小球藻、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卵囊藻、刚毛藻(Cladophora sp.)等绿藻和小环藻、菱形藻(Nitzschia sp.)等硅藻为优势藻。蓝藻生物量与水体中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池塘水体中C、N营养高,易形成以微囊藻、拟鱼腥藻等有害蓝藻优势种群;调控池塘水质时应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之一,防控有害藻华暴发而导致减产降效的不良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
马美萍 《水利渔业》2006,26(3):19-20
微藻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就遗传育种、温度、光照、培养时间和营养物等对微藻多糖合成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凯  陆宏达 《南方水产》2007,3(6):47-51
通过体外制备血细胞单层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及鼠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探讨了血清孵育对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nHARREV-ALD氏液配制的浓度为100.0mg·mL-1的L-cysteine溶液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抗凝剂,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在20℃下培养1h的存活率可维持在(92.5±0.9)%。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贴壁后呈扁平状,胞质可沿玻片表面迅速伸展并伸出类似于伪足的原生质突起,具有吞噬能力,对蜡状芽胞杆菌吞噬率为(5.1±1.4)%,不能吞噬鼠红细胞,血清孵育不能增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封高茂 《淡水渔业》2004,34(2):52-53
黄鳝作为名、优水产品,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养殖品种.随着野生黄鳝资源的不断减少,特别是春节前后,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价格一再攀升.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探讨黄鳝人工养殖途径,2002年我们进行了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及有关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天津北大港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对北大港湿地浮游动物情况开展调查,于2017年4月、5月、9月、10月春秋两季共四次,对北大港湿地20个监测点进行采样,共鉴定原生动物9属,9种;轮虫8属,14种;枝角类7属,9种;桡足类4种。四次采样的浮游动物平均数量为715.88 ind/L,其中原生动物数量最多。9月浮游动物数量最大,4月浮游动物数量最小。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7.116 mg/L,其中9月平均生物量最大,5月最小。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秋季较春季浮游动物的种类有所下降,但秋季浮游动物总体质量较大,优势种明显,同时各监测点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该地区秋季生物群落更加稳定,更有益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藻类的过度繁盛(水华)将产生大量有机质,并由此造成严重危害,而浮游细菌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描述了2010年4-8月武汉庙湖叶绿素与不同形态氮和磷的浓度,分析了不同形态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以DNA的DGGE图谱为表征)及其与胞外水解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庙湖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4月与7月的叶绿素浓度均超过120μg/L。在水华间隔期内,自由生活菌的数量大幅度升高(1.39×106~2.72×107个/mL),而附着细菌的数量则大体相近(7.77×105~4.49×106个/mL)。水华衰亡初期,二者的群落结构基本相似,并随时间逐渐分化至显著不同的程度;附着细菌的数量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正比于胞外水解酶活性,在水华有机碎屑分解过程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