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einer指数(H)、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等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25种(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71属;外来鱼类13种(亚种),隶属于5目6科11属。7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纵向梯度格局,上游到下游也呈增加趋势,但FEve、FDiv和Δ+这三个指数在河段间的增量相对较小。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从不显著到显著正相关,综合使用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能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淡水鱼类分布格局,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2019年9月测定了赤水河流域36个代表性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调查了底栖硅藻群落组成,并应用硅藻指数评价了赤水河流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秋季赤水河流域上游的电导率和总磷、总氮浓度均高于下游;调查采集到底栖硅藻29属138种,其中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等为秋季赤水河流域优势种;下游底栖硅藻群落稳定性高于中上游;CCA结果显示可溶活性磷(SRP)和总氮(TN)是影响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TDI和CEE硅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水质等级整体为“中等”,55.6%的样点水质等级为“中等”以上,8.3%的样点水质等级为“极差”。  相似文献   

3.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于东海陆架海域,而∧+值均高于东海陆架海域.在种和科的分类水平上,计算了南海珊瑚礁海域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和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西、中沙群岛与其他礁区海域鱼类在种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相差较大,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在科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较为接近;另外,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均高于其与陆架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对南海珊瑚礁、卡拉棉群岛和米尔恩湾等海域典型礁栖性鱼类的科的物种相对丰富度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南海珊瑚礁鱼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6年春季对赤水河4个断面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揭示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为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在赤水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8属233种(变种),主要为硅藻,占比超过60.51%;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7.28~136.68)×10^4cells/L之间波动,各段面浮游植物密度年际间变化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明显,时空方差分解显示时间变异可解释总变异的24.5%,空间变异仅解释总变异的2%;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示2014年与2016年赤水河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2011~2013年与2015年受到中度人为影响。2011~2016年春季赤水河共出现优势种31种(变种),主要为广生态位和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同一门类物种中最高,在不同门类物种中最小。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环境的变化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目前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本文提出几点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7.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提出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以西沙群岛七连屿(16°55''N~17°00''N,112°12''E~112°21''E)为代表的典型小尺度范围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2018—2019年南海七连屿鱼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七连屿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并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和(科级)多样性测度指数对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七连屿海域礁栖鱼类隶属于8目33科70属175种,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占绝对优势,占比81%;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54.19,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低于东海陆架、大亚湾和渚碧礁;其G-指数)平均值为3.09,标准化的F-指数、指数综合来看,七连屿礁栖性鱼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且其科、属的分布在历史上较为合理,但2018—2019年科属多样性显著降低,建议对其及时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东琵琶岛海域人工鱼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 于 2020 年 7 月—2021 年 4 月在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 4 个季度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因子调查,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 12 个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鱼礁区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而对照区仅功能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Pielou 均匀度指数、 Simpson 多样性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功能丰富度与物种数和 Margalef 丰富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功能均匀度与物种数和 Pielou 均匀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群落特征加权平均数指数(CWM)表明, 鱼类群落优势性状组成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 冗余分析结果显示, 透明度和无机氮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 而酸碱度、无机氮、溶解氧和透明度则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 鱼类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但变化趋势不一致, 表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解释鱼类群落差异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清河水系的鱼类种群多样性组成特点,于2018—2019年间对大清河水系进行多次鱼类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大清河水系的鱼类种类共85种,其中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8目17科59属78种。这些鱼类多为常见种,珍稀濒危物种占比低,可以充分代表海河流域鱼类区系,是大清河鱼类群落组成的重要特点。然而现状调查只能调查到42种,其中尚自然分布于流域的种类则降低到33种,且以小型鱼类、小个体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98、1.14、0.81,同海河流域其他水系相比,表明大清河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一般 较低,且各区域分布较均匀。多角度考察显示,目前流域鱼类区系的完整性已被高度破坏,鱼类多样性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驱动的用水需求和大清河流域水资源量不足是导致鱼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生境变化、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保证一定生态流量和一定程度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污染治理、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禁捕力度等,都可改善流域鱼类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11月—2017年8月大王滩水库4个季度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对该水库野生鱼类资源现状、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共鉴定鱼类34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量的64.71%和48.1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结果表明优势种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鲤(Cyprinus carpio)、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213~2.2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995~3.412,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448~0.771,Simpson生态优势度(C)为0.120~0.507,其中S3采样点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S1采样点相对较低;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Cluster聚类和ANOSIM相似性分析表明,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时空差异不显著,鱼类种群分布较均匀。对比研究发现,大王滩水库中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减少及外来物种入侵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模型以及鱼类适应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属性:一般格局、空间连续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过程,并选取33个候选指标用于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以期望值10代表各江段的最佳情况,赤水河各江段(赤水河镇、赤水市和合江县江段)的生态完整性相对较好,平均得分为7.16。赤水河各江段的生态完整性在时空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分析显示,赤水河镇江段的时间过程受到一定的干扰;赤水市江段的空间异质性受到一定的干扰;而合江江段的一般格局和空间异质性均受到一定的干扰。建议加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并根据不同江段生态完整性的退化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河流生态学研究中河流等级是一种用于评价河流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特征的重要分类标准。有研究表明不同河流等级中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鱼类群落结构是否与河流等级及其影响的环境因子有明显的内在关联性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太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究河流等级与鱼类群落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鱼类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将太子河主要支流作为独立流域单元进行相同等级河流之间鱼类群落分布差异的比较。对太子河流域125个点位鱼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的调查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流等级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且鱼类多样性与丰富度在三级河流最高,指示种分析表明洛氏鱥与北方条鳅是上游河段的指示种,短须颌须鮈与东北雅罗鱼是中游河段的指示种,?、大鳞副泥鳅及鰕虎鱼类是下游河段的指示种;摄食功能群在各级河流也有显著差异,杂食性鱼类的比例及物种数在三级河流和五级河流较高,昆虫食性的鱼类在一级河流和二级河流比例较高,昆虫食性鱼类的物种数在五级河流较高。 各等级河流之间总氮和氨氮有显著差异;相同等级河流之间鱼类群落结构也有显著的差异性,其电导率、水温和氨氮等环境因子具有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不同河流等级鱼类群落结构有显著的差异,相同等级河流的鱼类分布特征也有显著差异,但这种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不受水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2013年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对区域内长江干流和赤水河的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总氮含量较高,长江干流总氮含量在0.5~1.5 mg/L的范围内波动,而赤水河的总氮总体超过2.5 mg/L。空间上,长江干流水温、溶解氧、氨氮和总磷含量高于赤水河,而总氮和硝态氮含量低于赤水河。在长江干流,溶解氧自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总氮和硝态氮则自上而下平缓升高。赤水河水温自上而下逐渐升高,而溶解氧、总氮和硝态氮均显示出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时间上,总氮和硝态氮逐年上升,氨氮在长江干流逐年下降。基于各水质因子对样点的聚类分析表明,长江干流与赤水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河流内部空间距离越近,各样点的水环境相似程度越高,甚至分处向家坝水电站上下游的两个断面被发现亦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在研究期间较低的监测频率下,这两个断面并未因大坝的阻隔显示出上述水环境因子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太子河流域鱼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动态及层级变化,本研究于2019年湿季(5-6月)和2020年干季(11月)在新疆伊犁河流域13个站位进行鱼类调查。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分析了伊犁河鱼类的营养级,并对不同支流以及不同摄食功能群鱼类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伊犁河流域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33.70‰~-18.51‰,δ15N值范围为5.13‰~17.33‰,营养级范围在1.27~4.07之间,平均为2.54±0.55。湿季鱼类的营养级高于干季,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营养级明显高于其它类群。鱼类营养结构特征指标(氮值范围NR、碳值范围CR、总面积TA、平均离心距离CD、平均最邻近距离、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显示,伊犁河与特克斯河的鱼类营养多样性较高,揭示种间竞争较少;喀什河营养冗余更高,表明鱼类群落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本研究为后期准确全面的评估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按地理区域将贵州省清镇市猫跳河梯级水电站拦河而成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型深水人工水库红枫湖水域划分为南湖(S1、S2、S3)和北湖(S4、S5、S6)共6个采样点,利用e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原水域鱼类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鱼类28种,隶属于4个目、13个科、25个属,其中梭鲈属(Sander)、鲚属(Coilia)、鳜属(Siniperca)、乌塘鳢属(Bostrychus)和鲈属(Perca)为优势属;南北湖鱼类群落空间分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各样点鱼类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其中S2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Chao1 618.9;Shannon 3.16),S6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Chao1 190.87;Shannon 0.98)。在所有鱼类组成中,鲈形目共13种,占46.43%,这表明该水域可能受人工养殖及引种放流等影响而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可用于喀斯特高原水域的鱼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研究,并丰富了红枫湖鱼类基础资料及调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10年至2011年4个季度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同时根据不同水域的盐度特征,将长江口的30个站位从河段水域至口外依次分为3个水域(Zone-1、Zone-2、Zone-3)进行分析,从构成群落的物种分类水平、丰度、二元数据和分类阶元4个角度首次探讨了长江口鱼类群落4个多样性指数(种类数目、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学指数)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4个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不显著。而种类数目和反映群落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平均分类学指数在空间上变化明显。平均物种数目由Zone-1(3.49种)至Zone-3(10.17种)的升高趋势反映出海洋对河口作用的逐渐增强;平均分类学指数的变化增加趋势说明Zone-1的物种亲缘关系最近,如Zone-1只记录8科鱼类,而Zone-2和Zone-3分别记录20和19科鱼类。虽然反映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特征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反映群落不同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远近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空间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它们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要大于季节差异,可能与盐度对河口区鱼类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有关。本研究通过长江口鱼类群落不同多样性测度的分析,证实不同多样性测度方法提供的信息不一致,旨在为更全面地分析河口区鱼类群落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石城子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区系组成,于2016年5—6月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石城子河流域有鱼类10种,隶属于2目3科,渔获物优势种为麦穗鱼、鲫鱼以及斯氏高原鳅。鱼类群落结构以杂食性、中下层鱼类为主。斯氏高原鳅、长身高原鳅以及短尾高原鳅为该流域土著鱼类。同历史文献资料相比,鱼类区系已经发生变化。综合分析认为,石城子河流域鱼类区系应划入中亚高山区陇西(山麓)亚区;石城子河流域与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在历史上具有紧密的水力联系;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文条件改变加之人工移植是内陆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